(金堂县中医医院手术室 四川 成都 610400)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7-0378-01
手术室是一个专科性很强的科室,工作繁重、节奏紧张,无时无刻对护士产生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其中不乏多种职业危害,本文就如何树立职业安全意识,妥善处理现存问题,同时予以正当防范,以最大程度保证护士的健康进行探讨。
1.血源性感染因素与防范
1.1 危害因素
包括:意外针刺伤,刀割伤,血液体液溅到眼睛里或皮肤黏膜等。最常见的是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梅毒,疟疾等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国,而艾滋病的发病率也日益增长。针刺伤,只要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伤者感染HBV,其概率为6%~30%,感染HIV的概率为0.3%,黏膜接触为0.09%;HCV为1.8%。
2.物理危害因素与防范
2.1 危害因素
(1)噪声 常见的噪声有:电刀、电锯、电钻、吸引器等噪声会引起人的内分泌、心血管和听觉扥生理变化,常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反应迟钝、情绪急躁、注意力不集中、失误增多等,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和工作的开展。(2)紫外线 对人的皮肤和角膜产生刺激。(3)放射性 x线 x线会对人体各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和伤害,使人易产生乏力感,长期接触可导致胎儿畸形,亦可诱发恶性肿瘤。(4)电器伤。(5)长时间的站立。
3.化学性危害因素与防范
3.1 化学消毒剂如
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麻醉废气、化疗药物等都对人的皮肤、呼吸道、眼睛有刺激,长期接触可致畸致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其他危害因素与防范
4.1 手术过程中持续产生的各种废气,包括:(1)电刀产生的有害烟雾,(2)关节置换使用的骨水泥异味,(3)肠道手术中的粪便味,(4)血腥味等。
5.处理措施
5.1 防止针刺损伤
如在手术中不懊被刀、针刺伤后,应立即脱掉手套、在伤口旁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除菌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位按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0.5%碘伏进行消毒,并及时更换手套,如是特殊感染病人应在1小时内报告院感科,注射疫苗,定期检查。同时,手术中使用双层像胶手套,妥善规定刀、剪、针的摆放及传递。
5.2 减少化学消毒剂的危害
配制标本固定液或接触戊二醛时应戴好像胶手套和防护眼镜,防止派人眼中或吸人;使用吸人麻醉时,首先检查麻醉机管道是否密闭,减少气氛醚吸人;提醒医生,在使用电刀时及时吸尽电刀所产生的烟雾,减少对医护人员的身体损害。
5.3 防止辐射损伤
在x线透视下操作的手术,手术配合人员必须戴上防护眼镜,穿防护隔离衣。同时提醒邻近手术间护士关闭房门,避免不必要的辐射,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吃紫菜、海带、多饮奶制品,弥补工作条件下的缺失,定期体检。
5.4 减轻身心负担
搬运器械时,保持正确、省力的姿势,长时间站立时要经常活动颈部和腿部,预防过久站立及走动产生的危害。遇较大复杂的手术,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医患沟通,合理休息,饮营养膳食,精神充沛的投人到手术配合中去。达到配合歌契、心情愉悦的完成工作任务。
5.5 保证一定的通风量
装备良好的层流过滤设施,随时排除异味,增加新鲜空气,维持室内的氧含量。最好选用能生成并释放负离子的空调通风设备,以适当增加室内负离子,满足人体正常的生理需要。若条件允许,可在两台手术间隙开窗通风10~15分钟,然后必须消毒20~30分钟以达消毒标准。
【参考文献】
[1]陈筱军,张水红,陈静宜.中华临床护理学杂志[J].2008,5(108):5418.
[2]钱蒨健,周嫣.实用手术室护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论文作者:曾华,李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
标签:手术论文; 针刺论文; 手术室论文; 因素论文; 手套论文; 护士论文; 噪声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