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专业差别收费的经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差别论文,经济分析论文,高校论文,我国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41(2002)12-0067-03
一、高校冷热专业差别收费的理论基础
高校实现冷热专业差别收费所依据的理论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收益理论,第二是福利效应理论。前者指的是消费者在“消费”高等教育之后,会以薪酬等方式取得回报,即产生收益,进而可以估算出相应的投资回报率。后者指的是消费者在“消费”高等教育后,会产生相应的效用,这也是其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原因,比如地位、收入等方面的提升。
1.收益理论
这里的收益主要是指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计算的基本方法是通过统计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的人年均收入与非大学毕业的人参加工作的年均收入之差额,进而推算出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率。
我们首先假设将劳动者划分为两个群体:一个群体接受了m年(此为平均值,下同)的高等教育,另一个群体并未接受高等教育,而是参加工作,且不存在失业。又假定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在其接受m年的高等教育之后的工作年限为n年(此亦为平均值,下同),于是该生在n年中的实际纯收入为Y[,m+1],Y[,m+2]…,Y[,m+n],并且其在接受高等教育的m年中没有任何收入,只有支出。假定其每年的支付分别为:C[,1],C[,2],…,C[,m]设利率水平为i,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则该学生在这m+n年中实际纯收入的现金流量现值为:
而若该学生不接受高等教育,则由上述假设,他比接受高等教育的情况多工作m年(因为退休的年龄基本上与接受高等教育者是一样的),又他在这m+n年中的实际纯收入分别为X[,1],X[,2],…,X[,m],X[,m+1],…,X[,m+n],则该学生在这m+n年中的实际纯收入的现金流量现值为:
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率即指这里的利率水平i。根据抽样调查,可以得出相应的X[,j],Y[,j],C[,j]数值,进而计算出相应的个人收益率。
2.福利效应理论
福利效应理论是基于消费者对消费某种商品都会产生一定效用这一观点,对因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化,而导致消费者剩余,亦即消费者效用和福利发生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经济学方法。
(1)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及度量方法
消费者剩余是与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表示单一商品价格的升降引起消费者福利增减的额度。
简单起见,考虑马歇尔需求函数x(p,y)时的情况,当社会上有m个需求者时,这m个需求者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y[,i]的差异,或者因为个人偏好的不同,导致对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价格p[,i]也不同,假设该商品的市场价格为p[,0](这里假设p[,i]>p[,0]i=1,2,…m,因为只有这样消费者才会购买),则每个需求者的剩余依次为:p[,1]-p[,0],p[,2]-p[,0],…,p[,m]-p[,0]。
图1
如图1所示,阴影部分即为消费者剩余。
(2)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剩余
高等教育的消费者剩余也是与消费者(即学生或家长)的效用函数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表示某一专业收费标准的升降引起消费者福利(即效用)增减的情况。这里的消费者效用其实还包括对就读院校选择等方面的因素,比如就读名牌大学肯定比就读三流大学的效用高。但限于文章的篇幅,本文仅对就读不同专业的效用进行比较。
图2
如图2所示,同样考虑马歇尔需求函数x(p,y)时的情况,当社会上有m个对高校某一专业拥有有效需求者时,这m个需求者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y[,i]的差异,或者因为个人偏好的不同,导致对该专业愿意支付的价格p[,i]也不同,假设该专业目前的收费水准为p[,0](同样,这里假设p[,i]>p[,0],i=1,2,…m,否则消费者不会“消费”该专业)。这样,每个高等教育消费者的剩余依次为:p[,1]-p[,0],p[,2]-p[,0],…,p[,m]-p[,0]。
二、数据分析
这里我们对所获取的部分数据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从中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1.人们“消费”不同学科、专业的效用最直接地表现为不同的工资待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等部门曾经对2000年我国44个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作过一项调查,其数据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000年44个城市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
调查人数 1999年平均 2000年平均 2000年平均工资
工资(元) 工资(元) 比上年增长(%)
1.农、林、牧、渔业 10204 6929765010.40
2.采掘业 11703 756182829.64
3.制造业 440977 893810130
13.34
4.电力、煤气及水
的生产和供应业
30310 10906
12477
14.40
5.建筑业 46966 9528103458.57
6.交通运输、仓储
及邮电通信业
72794 9071
1002610.53
7.批发和零售贸易
、餐饮业 112796 8313
9049 8.84
8.金融、保险业
12544 14344
16033 11.77
9.房地产业 9318
13578
14946 10.08
10.社会服务业
26264 9142
10147 10.98
11.其他行业13768 8564
9395 9.70
资料来源:中国劳动力市场网站,(Http://www.molss.gov.cn)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从总体水平上看,不同行业的工资水平存在很大差异。同时,C从目前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来讲,虽然存在很多的跨专业就业情况,其就业去向总体上还是与专业方向一致的。因此,冷热专业的工资效应的差别的确存在,在某些领域可能会更加明显。如农业与金融、保险业相比,后者比前者高出一倍多。同时热门专业毕业生在社会地位等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如政府官员、财经人士等等。因此,冷热专业的消费者剩余存在较大差别,有实行差别收费的前提和空间。
2.我们从收益的角度来考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高等教育不同专业的个人收益率是不同的。Psacharropoulos曾对此做过统计,其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学科的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 单位:%
英国
哥伦比亚 希腊
农学
— 223
艺术
26 ——
经济学
— 335
工程学
32 3412
法律
— 2814
医药
— 36—
自然科学 38 ——
社会科学 48 ——
注:—表示数据缺失
资料来源:Psachaopoulos(1985),"Returns to Investment inEducation:An Updated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comparativeeducation,vol.17,321~341.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专业的私人收益率有较大差别。虽然表中的数据略显陈旧,但对现在的教育经济学研究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并且,从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来考虑,我国目前的相应数据规律应与此类似。通常情况下,农学、哲学等冷门专业的收益率远小于电子工程、金融保险等热门专业的相应收益率。因此,消费者对热门专业的效用必然大于对冷门专业的效用,可以通过剥夺一部分热门专业消费者剩余的方式来建立一种杠杆机制,优化高校的资源配置。
三、问题与探讨
高校冷热专业实现差别收费后,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热门专业消费者的剩余,即减少了热门专业的福利水平,使冷门专业的福利水平得到相对提升。对理性的消费者来讲,对专业的选择势必发生变化,使得人们从热门专业的竞争中退出,转而报考冷门专业。从而实现冷热专业消费者人数的均衡,改善高校的资源配置状况。
但是,作为一项政策,冷热专业差别收费在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必然伴随着消极的因素,这是任何政策都必然存在的两面性。
1.政策失效问题
实际上,可能由于高等教育部分热门专业的需求弹性不大,使得人们在实行差别收费后并不从中退出,还是继续报考热门专业。因为热门专业收益高的可能性大,尽管多收一些费用,人们对其的效用相对来说还是比冷门专业大。在某些消费群体中,热门专业的需求价格弹性甚至趋于零。如考虑到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有些学生和家长宁愿花更高的学费到一些师资力量雄厚、治学严谨的民办大学中就读其设置的热门专业,也不愿去读公立大学中无人报考的冷门专业。
上述对热门专业的偏好性,在某种程度上抵消了差别收费的政策效果。从另一角度而言,热门专业多收的学费可以通过学校的资源再分配,用于该热门专业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改善其资源的配置状况。
2.公平性问题
专业差别收费的公平性问题主要体现在:家庭困难的孩子失去报考热门专业的机会。因为贫困家庭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价格弹性相对较大,当热门专业的学费水平超过他们支付能力的时候,必将迫使他们的子女报考收费较少的冷门专业,从而失去了在热门专业深造的机会。
为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公平的目标,可运用各种资助政策,并加以合理组合。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对各专业提供更多的补助措施,缩小因收入水平不同而对消费高等教育不同专业所导致的不平等;另一方面,高校应从热门专业的学费等收入所得中划拨出专项基金,用于对热门专业中的贫困生包括奖学金、助学金、学生助学贷款等的专项资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公平性这一问题。如黑龙江省教委、省物价局和省财政厅颁布了相关的规定,招生学校要在收取的各类专业学费总额中提取15%(非师范类艺术专业提取比例为不低于20%)的专项补助资金,用于家庭经济特殊困难学生学费的减免、在校学习期间生活费用补助及成绩优异学生的奖学金,并且逐渐尝试在不同的专业中对上述比例采取不同的标准。
3.收费的最高额度问题
虽然热门专业存在较高的收费空间,但支付能力及国情等现实情况却遏制了其收费标准的无限提升。如2000年,黑龙江省教委、省物价局和省财政厅联合出台的该省2000年度普通高校收费标准,热门短线专业年收费标准最高不得超过6000元。按照其规定,普通高校一般专业(不包括艺术类等特殊专业)年最低收费标准为2500元,最高标准为4500元。热门短线专业在现行收费标准上可上浮10%至20%,最高收费额不得超过6000元;师范类的热门短线专业不得上浮,热门短线专业视社会需求及招生情况每年进行调整。
当然,6000元的标准是否合适另当别论,但鉴于高等教育的“准公共性”这一特征,使得热门专业的收费水平必然有一个上限,即应确定合理的最高收费限额,其具体数值有待进一步讨论。
4.冷热专业的动态性变化问题
冷热专业的动态性变化也是差别收费政策的一个降碍。所谓的热门专业,可能并不是完全按市场规律发展起来的(如政府对某一行业的政策倾斜而导致该行业迅速膨胀和发展等因素)。在市场经济下,“热”与“冷”总是相对的。与经济周期的运行类似,一个时期的“热”,可能会带来另一个时期的“冷”,“热”的高峰可能就是“冷”的开始。同时,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带动社会进步和就业结构周期性的调整也越来越快。面对人才市场随着市场需求、经济运行等多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事实,凸显了热门专业的时效性。因此,对冷热专业的定义更应遵循动态性准则。高校必须时刻注意社会及就业结构的变化,适时调整冷热专业的范围及收费标准,使得差别收费不会因为情况的变化而滞后甚至荒谬。
(收稿日期 2002-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