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针扣眼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护理体会论文_王露

钝针扣眼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护理体会论文_王露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血透室 410005

【摘要】目的 探讨钝针扣眼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8月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的血液透析患者15例,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例和7例。观察组实施钝针扣眼穿刺;对照组实施区域穿刺。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内瘘感染、动脉瘤形成、血管血栓)。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内瘘感染发生率、动脉瘤形成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血栓形成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钝针扣眼法实施动静脉内瘘穿刺可有效减少内瘘感染、动静脉瘤等并发症发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痛苦,有效提升透析质量,安全性较普通内瘘穿刺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钝针扣眼法;动静脉内瘘;穿刺;应用;护理

动静脉内瘘是经动静脉皮下建立的较为稳定血管通路,其最适合血液透析患者长期使用,操作不当非常容易引起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如血管狭窄、血管瘤、血栓形成等,所以熟练、正确穿刺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维持内瘘通畅[1]。近年来,扣眼穿刺得到临床广泛应用,其具有穿刺成功率高、疼痛较小、出血及并发症较少的特点,且拔针后无需长时间按压,患者接受度较高[2]。本次主要就钝针扣眼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护理体会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8月进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的血液透析患者15例,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例和7例。15例患者中,男7例,女8例;年龄30-65岁,平均(33.41±2.16)岁;血液透析1-8年,平均(4.72±1.04)年。其中有6例肾小球肾炎,5例高血压肾病,糖尿病3例,其他原因1例。两组性别、年龄、透析时间等一般资料分布较为均衡,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性高。

1.2 方法

观察组实施钝针扣眼穿刺;对照组实施区域穿刺。

钝针扣眼穿刺:首先评估患者穿刺皮肤有无破损,保持动静脉内瘘畅通,常规消毒(0.2%安尔碘),实施三同穿刺法(即同一穿刺点、同一角度、同一深度),穿刺8-12次。形成固定皮下隧道后,改为钝针扣眼穿刺,使用16G穿刺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消毒时,将上一次穿刺结痂去除,对扣眼为中心的10cm范围实施消毒。注意动脉穿刺点必须距离内瘘吻合口超过5cm,且保证动静脉穿刺点间距离在5cm左右,顺序为先静脉后动脉,静脉穿刺时采用3点固定法[3],针尖前端与皮肤呈25°进针。进入血管回血后放低角度,慢慢将钝针捻入固定窦道内。最后将针梗完全没入隧道内,在针眼处贴创可贴,使用3道胶带固定内瘘针。

区域法穿刺:确定动静脉穿刺区域,评估穿刺皮肤有无破损,保持动静脉内瘘畅通,以蜂窝状穿刺,对穿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0.2%安尔碘),同样穿刺点选在距离内瘘超过5cm的位置,静脉端回路选择外周浅静脉穿刺,穿刺后固定于钝针扣眼相同[4]。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内瘘感染发生情况、动脉瘤形成发生情况、血管血栓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计量资料行X2/t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内瘘感染发生率、动脉瘤形成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血栓形成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内瘘感染发生率、动脉瘤形成率、血栓形成率对比[n(%)]

组别 n 内瘘感染 动脉瘤形成 血栓形成

观察组81(12.5) 1(12.5) 0(0.0)

对照组73(42.85)6(85.71) 1(14.28)

P-<0.05<0.05>0.05

3 讨论

保护动静脉内瘘必须提高穿刺技术,选择最合适的穿刺方式与技巧,大量研究表明,扣眼法穿刺是目前临床上防止内瘘血管瘤形成的最有效方式,通过“三同”穿刺,即同一穿刺点、同一角度、同一深度的穿刺8-12次后形成皮下固定隧道,就是“扣眼”[5]。实施完这一过程后,将普通内瘘针换成钝针,使用钝针扣眼穿刺能有效防止血管血栓、血管瘤的形成 ,从而减轻患者穿刺痛苦,显著改善穿刺点渗血,降低内瘘感染率,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内瘘使用时长[6]。实施钝针扣眼法的人员配备一定要合理,我院在操作前期固定一名经验丰富、穿刺技术纯熟的资深护士执行,由其完成“三同”法穿刺,后期形成隧道后,则有经专业培训、技术操作娴熟的临床护士执行。大量研究表明普通内瘘穿刺因其针头锋利容易伤害患者皮肤或导致隧道过大,出现血流不止,而采用钝针其边缘无锋利切割面,不会伤害患者皮肤,有效减少渗血,且穿刺前会将上一次结痂去除,有效减少并发症,缓解患者疼痛,确保透析质量。本次研究结果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观察组内瘘感染率、动静脉瘤形成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钝针扣眼法实施动静脉内瘘穿刺可有效减少内瘘感染、动静脉瘤等并发症发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痛苦,有效提升透析质量,安全性较普通内瘘穿刺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兰芳,曾锦,李香娥,等.钝针扣眼穿刺法在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及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0):54-55.

[2]李丹,李颖.应用钝针扣眼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护理体会[J].现代医学,2014,42(4):464-465.

[3]马璐璐,梅晓蓉.钝针扣眼法穿刺在动静脉内瘘差的血透患者中的应用及管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13(5):442-443.

[4]韩晓燕,车淑华,刘沫,等.钝针扣眼法在血液透析内瘘穿刺技术中的应用与体会[J].哈尔滨医药,2012,32(3):227.

[5]罗招芬,陈慧仙,许秀君,等.应用扣眼穿刺法预防内瘘血管瘤样扩张的效果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7):74-76。

[6]徐红艳,王其玉,柯洪丽.钝针扣眼穿刺法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保护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8):1150-1152.

论文作者:王露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7

标签:;  ;  ;  ;  ;  ;  ;  ;  

钝针扣眼法在动静脉内瘘穿刺中的护理体会论文_王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