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沭县玉山镇中心幼儿园 276711
一、构建
究竟什么是活动区呢?目前对活动区域的理解,从教室、幼儿两个维度出发,可分为:1.从教室的角度理解,活动区为“集体教学的延续”、“分组活动”;2.从学生的角度理解,活动区为“自由游戏活动”、“学习性活动”。
“活动区活动”,是上世纪70年代从美国引进中国教育界的新名词。当时美国正流行“开放教育”,对国内的影响比较大。在我国,该概念更多地称为“区角活动”。在我国托幼机构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活动区为空间结构的教室组织形式早已存在。
“区域活动在英文中有多种名称,例如游戏区(Playing area)、学习区(learning area)或兴趣小组等。活动区意味着选择的可能性,意味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而兴趣、自由选择与自主决定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从这一观点可以看出,区域活动是一个整体概念,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兴趣性,又提出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区域活动不仅仅是幼儿感兴趣的,同时也蕴涵着学习的潜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优化的有利于幼儿活动与表现的良好环境和机会,可以合理地安排各项活动,提供充分的能刺激幼儿活动的材料,建立和谐、自由、轻松的气氛,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能解放教师,给教师提供观察每个幼儿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的机会,还能充分地发挥各种教育形式的交互作用。
二、实践
1.准备阶段
(1)确定目标,选择内容,划分活动区域。在制定各活动区的具体目标时,要联系教育活动,即大家熟悉的“上课”的内容、任务一起考虑,使隐性学习与显性学习相互结合。这种结合必须是自然而不是勉强的,是本质而非形式的。一些重要的教育教学活动常常需要活动区活动的密切配合。这样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活动任务的完成,更使活动区“提供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本质功能得到了更充分的发挥。
(2)创设环境,布置活动区。要根据目标内容的需要,有计划地设置各活动区环境。我们发动家长收集了大量的废旧泡沫、饮料瓶、挂历、毛线头、碎布,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半成品的游戏材料,为幼儿动手、动脑创造条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我园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和当地资源,这样不仅节省了资金,有时还能取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例如:我们将收集到的塑料瓶盖做成多功能计算器。孩子们利用它们拼摆出各种几何图形,用它们学习分类、排序、计算、比较大小、比多少等,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萌发了他们利用身边废旧物品自制玩具的兴趣。要坚持安全性原则,未雨绸缪,消除一切隐患。如:家具要平稳,活动材料不能含有毒素,美工区内的刀剪不能过尖、过钝,扮演区挂服装的钉子、钩子要略高于幼儿头部,大型积木不要堆放得很高……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应该是安全的。
2.活动阶段
(1)幼儿进行活动,教师指导。活动区创设后,要向幼儿全面开放,使幼儿能在活动区中自由选择、自主活动,使幼儿有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并感到在活动区中自己是真正的主人。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诱导幼儿独立活动、游戏,使幼儿学会选择,增强独立意识。在分区活动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放任自流并不是真正地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对不同的活动区、活动区中不同时期的活动、不同的幼儿,教师的指导应有所区别。如新开设的活动区,幼儿大多不会玩,教师就要给予较多具体的指导;幼儿会玩时,教师就要及时退出,让幼儿独立探索,通过操作适当的学具获得经验,从而促进发展。
(2)改革一日活动,动静交替。幼儿逐步适应了活动区活动形式后,我园将以往一日活动中的十几个环节划分为体育锻炼、集体活动、活动区活动三大块,中间插入进餐、盥洗、户外活动等环节,使一日活动动静交替,更加科学合理。
①早晨户外体育锻炼(30分钟)。我们将主要锻炼时间放在早晨,为了使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教师每周制定计划实施活动内容,如跑步、跳绳、掷沙包、钻圈、踢球等。
②集体作业(40分钟)。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集体教育活动。集体作业保持原有分科教学,统一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发展认知能力。集体作业后,教师带幼儿到户外进行园操韵律活动。
③活动区活动(60分钟)。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由选择互动区,在活动中学习与人交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个性和各方面的能力。在活动区活动结束后,安排10分钟的小结交流活动,给幼儿一个练习总结经验、讲述自己经历、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的机会。
3.调控阶段。发现问题或计划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就要对环境和活动进行调控。学具不适合幼儿的需要,要进行调整;某一阶段的目标已达到,就要调整环境,提高要求,提出高一级目标;部分幼儿某方面未能达到目标,就要通过指导使他们达到目标……调控阶段既是对上一个活动进行小结,也是为下一个活动做准备。
4.评价阶段。教师要学会评价每一次、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学期的分区活动,以总结经验、扬长避短,使分区活动有效地进行下去。每次幼儿进行分区活动时,教师都应做好观察记录,然后做出评价。一是对幼儿活动的评价,评价幼儿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加活动,通过幼儿的言行评价是否在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是否有特长等等。二是教师对自身的指导活动作评价,这是活动后教师的自我评价。这种评价可在活动结束时教师集中起来进行,包括评价活动目的、内容、形式是否适合幼儿的需要,提供的环境是否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论文作者:袁照颂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0月第25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7
标签:幼儿论文; 教师论文; 评价论文; 环境论文; 阶段论文; 目标论文; 集体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10月第25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