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海松江圆应塔珍藏文物及碑文考释(论文文献综述)
王诗越[1](2021)在《宋代上海佛教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宋代是上海古代佛教的兴盛期,这已是大多数学者的共识。但长期以来,学界对宋代上海佛教没有专门的研究,研究成果涉及到宋代的部分则多集中於寺院历史的梳理和个别僧人生平的考察,没有对宋代上海佛教兴盛的表现作全面的梳理,对佛教与地方各群体的关系、对地方各事业的参与情况亦较少关注,有很多可扩展的空间。本文以宋代上海佛教研究为题,除绪论和结论外,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为宋代上海佛教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状况,先概述唐宋时期上海的发展情况,後回顾宋以前上海佛教的初传情况,再梳理宋代上海佛教兴盛的具体表现。第二章为宋代上海佛教与地方各群体的关系,分别梳理佛教僧人与士人群体冲突和交游、僧人与地方民衆的关系。第三章为宋代上海佛教对地方各事业的参与,包括对地方文化事业的参与和地方公益事业的参与,讨论佛教僧人对陆机陆云的崇奉、对顾野王故事的书写、对民间三姑神的塑造,以及参与地方公益的具体内容和方式。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宋代上海佛教的兴盛具体表现在寺院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碑铭文献数量的增多和题材的丰富、高僧数量和着述的增多等三个方面。仅就宋代而言,载於佛教史传的上海僧人共有三十余位,撰有佛教着述且留存至今的僧人有九位,此後元明清三朝亦有许多。之前学者限於所见资料而得出“几乎没有”、“微乎其微”的观点如今难以成立。佛教僧人与士人群体的矛盾主要是观念上的冲突,围绕着文庙、县学而展开。但大多时候士僧之间都有良好的交流,包括结伴相游、日常会面、文字往来。僧人与地方民衆亦关系融洽。佛教积极参与地方的文化事业和公益事业,促进二陆文化的传播,推动顾野王故事的定型,保护民间三姑信仰,对地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张长虹,鲍楠[2](2020)在《新时代的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第七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8年10月19-21日,由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和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七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国内外的1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有65位学者在17场大会发言中报告了他们在青藏高原考古新发现、藏传佛教遗存研究、藏传佛教文物与多民族文化交流、文本与图像研究等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对会议发言内容的综述,归纳了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领域近年来的新动向和新趋势,并认为此次会议在搭建学术平台、促进学术交流、推动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向纵深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
温玉鹏[3](2019)在《蚩尤之风——乾隆良渚玉器鉴藏与评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良渚玉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出土。从宋至清,不仅被金石图谱所着录,也形成以乾隆为代表的一整套收藏、玩赏及品评体系。本文试图以乾隆对良渚玉器的鉴藏与仿制为主题,考察其鉴藏活动之程序,以此探究乾隆对良渚玉器意涵的省思与期许。
胡宝芳[4](2018)在《浅谈上海古代银器》文中研究说明银器一般指以白银为原材料加工而成的典章文物或饰件、器皿。五六千年前,两河流域就开始使用银器。在我国,时代最早的银器,为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的银鼻环、银耳环,距今约4000年[1]。商、周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草原地带、中原王朝区域、西南古蜀国、滇地区,均出现过大量各具特色的金银器。隋唐王朝建立,结束分割局面,形成统一帝国后,金银器的风格逐渐走向统
徐汝聪[5](2016)在《解析上海出土文物中的藏传佛教因素》文中指出元代以来,藏传佛教广泛在西藏以外地区传播,带来了独特的宗教理念和宗教艺术。江南地区寺塔林立,在上海佛塔"天宫"、"地宫"出土的佛教文物中,诸多藏传佛教文化元素,从较早的元代一直延续到清代。这些文物是藏传佛教在江南地区传播的实证,对其性质的分析研究,可以了解元明清时期汉藏文化的融合方式和特点。
贾素慧[6](2016)在《《宋文宪公护法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宋文宪公护法录》(简称《护法录》),是宋濂佛教作品的选集。《护法录》在明清佛教界有很大影响,缘其所收三十九篇高僧塔铭,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护法录》因此被称为传灯录,一代僧史。宋濂是明初文臣之首,其护持佛教,创作了大量的涉佛文章,在元明之际儒释交游活动中具有代表性。今研究《护法录》,系统梳理宋濂涉佛作品,探讨宋濂对佛学的接受与弘扬,了解元明之际佛教发展状况,明确《护法录》的文献价值。论文结构分为绪论、正文五章、及附录。绪论部分有四点:一、交代了本文的写作缘起。二、疏理了近三十年来宋濂与佛教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护法录》的研究现状。三、大致界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四、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一章介绍了《护法录》的编录刻印及版本着录情况。《护法录》是宋濂的佛教作品选集,成书刊刻是后人所为。第一节介绍了《护法录》的编辑成书情况。宋濂信向佛教,留下了大量涉佛作品,明万历间,云栖莲池大师首次搜集整理,编辑成书曰《皇明护法录》。至明天启年间,钱谦益依据云栖本《护法录》,再次修订刊刻,重新题名《宋文宪公护法录》。高僧憨山大师协助钱谦益此举,功不可没。《护法录》成书后影响广泛,不断被刻印,故有不同的版本,第二节梳理了《护法录》的版本源流及介绍了主要版本。今所见《护法录》最早刊本是明嘉兴藏本,另有日本和刻本是翻刻嘉兴藏本,另有民国孙氏本是参照嘉兴藏本刊刻的重刻本。《护法录》流通世间,《千顷堂书目》及艺文志、藏经中屡见着录记载,第三节简述了《护法录》的着录情况。《护法录》收录作品几乎皆是僧人请文,儒者宋濂为何作有大量涉佛文章,第二章探讨了宋濂涉佛文章的写作因缘。第一节请文于宋濂,介绍了僧人为了存荣亡显,策励来裔而请文于宋濂,宋濂也乐以作涉佛文章。因为宋濂有文臣之首的名望、朱元璋侍臣的身份、信向佛乘的因缘,所以僧人请文于宋濂。宋濂灼见佛言不虚,颇以文辞为佛事,虽耄衰不辞,所以宋濂留下了大量涉佛作品。第二节深度剖析了宋濂涉佛文章的写作因缘,客观上与宋濂周围层层交织的人事网络有关,请文者与宋濂背后的关联是什么,通过宋濂的师生关系、方外交游关系、仕宦南京关系、同乡地缘关系等活动圈探讨了涉佛文章的写作因缘。第三章《护法录》与宋濂佛学观。第一节首先论述了佛教在宋濂思想中如何定位,宋濂以儒者立命,旁涉释、道的多元化思想特点。第二节探讨了宋濂与佛教的因缘。既有其授业师的影响,也与宋濂广交方外,亲近佛乘有关。第三节宋濂的佛学观,从《护法录》涉及的宗派法门入手,详细解析了宋濂对禅宗、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等各教法的观点与评判,进而论述了宋濂以般若中观融通各家的佛教观。第四章《护法录》与宋濂文学观。第一节首先梳理了《护法录》包括的塔铭等十一种文体,阐释了宋濂涉佛作品的文体受其明道致用文学观的影响。以塔铭、碑记、赠序、题跋等多具实用性展开论述,梳理了各文体的艺术特点,再以《护法录》作出例析。第二节论述了《护法录》的写作态度:以文辞为佛事。此与宋濂文以载道文学观一脉相承。作佛教文辞的使命是表般若胜因,启众生正信;以征信方式备续僧史同样续佛慧命。第三节《护法录》之文学观念,通过宋濂的文道观与叙事观两点来论述。从《护法录》来看,文作为载体,明圣贤之道,明天地之道,亦可作为方便施设,载西竺之道。从《护法录》来看,注重记人叙事,是中国史官文化传统,大量塔铭文属人物传记,大量的书序赠序,在书为序,在史为传,皆有史传特点。第五章《护法录》在佛教史上的价值。《护法录》是元明之际佛教的实况记录,尤其塔铭碑记,是续僧史灯传的第一手素材。第一节梳理了《护法录》的记载与灯录、僧传、刹志等记载的相同之处,两相对照,明确了《护法录》是僧传刹志的资料源泉。第二节探究了其实录价值。《护法录》所及佛事活动,通过钩索《元史》、《明史》、《明太祖实录》等史籍记载,质验本事,明确了其实录价值。《护法录》亦记载了元明之际儒释交游,是儒释融合的实录。附录部分:一、《护法录》古籍版本及近世影印本书影。二、宋濂文集佚文三篇:《唯庵然和尚语录序》、《送心泉毖上人谒空室和尚》、《慈云普济禅师了庵欲公行道记》。三、《潜溪录》失收一篇千岩元长《答景濂宋公书》。四、宋濂佛门交游名录表。五、《护法录》所及僧人概览。
杨雯磊[7](2014)在《宝珠聚宝——记松江圆应塔塔刹铜宝珠内胆文物》文中指出圆应塔,又名崇恩塔、延恩塔,俗称西林塔,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中山中路西林寺内。宋咸淳年间(1265—1274)圆应睿师建接待院,后毁于元代兵燹。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僧淳厚重建,寺易名西林,塔名圆应。明正统九年(1444)迁塔于殿后,次年六月开启地宫,将洪武年间封存塔内文物重新封入地宫,正统十三年封存天宫。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清顺治十七年(1660)、乾隆五十八年(1793)、道光十九年(1839)、光绪十八年(1892)多次重修。1
徐汝聪[8](2014)在《试论僧伽造像及僧伽崇拜》文中指出僧伽崇拜从唐代开始,直到近代都在佛教信仰和民间崇拜中存在和演变,是佛教中国本土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多类型的僧伽造像是这种信仰的载体。对塔出造像的讨论,有助于对佛塔性质及周边环境和人文历史的论证和研究。
钱倩[9](2008)在《上海松江圆应塔碑文校释》文中指出本文对上海松江西林禅寺圆应塔的五篇石碑碑文进行校释。其中已有前人做过点校的两篇,将进行进一步的校释;另三篇新出土的碑文将进行初步的考释。这五篇碑文是圆应塔的历史见证,也为上海宗教文化研究、地方志编写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谭玉峰,于存海,罗时惠[10](2002)在《上海松江圆应塔珍藏文物及碑文考释》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上海松江圆应塔塔藏文物进行详细介绍,并就塔藏铭文板和碑文资料作了初步考释。圆应塔发现文物之丰富、门类之多样,为建国以来江南古塔中所罕见,而一次性发现大量有可靠断代依据的元、明玉器,更属全国首例。这批塔藏文物的发现,为圆应塔建筑史的研究,以及古代松江及至上海的社会经济、宗教、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二、上海松江圆应塔珍藏文物及碑文考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海松江圆应塔珍藏文物及碑文考释(论文提纲范文)
(1)宋代上海佛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的现状 |
三、研究的方法 |
四、使用的材料 |
五、本文的结构及创新点 |
第一章 宋代上海佛教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状况 |
一、唐宋时期上海发展概况 |
二、宋以前上海佛教的初传 |
三、宋代上海佛教的盛况 |
第二章 宋代上海佛教与地方各群体的关系 |
一、与士人群体 |
二、与地方民衆 |
第三章 宋代上海佛教对地方各事业的参与 |
一、对文化事业的参与 |
二、对公益事业的参与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宋代上海佛教年表 |
附录二 宋代上海僧人小传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蚩尤之风——乾隆良渚玉器鉴藏与评鉴(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玉”与“上等”:玉器等级之评定 |
二、蚩尤环:良渚玉器的“藏”与“用” |
三、御制诗:乾隆对良渚玉器的认知 |
四、良渚古玉:从上古礼制到“乾隆盛世”的寓涵 |
(5)解析上海出土文物中的藏传佛教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一、铜鎏金观音菩萨像与铜鎏金金刚铃 |
二、铜鎏金祖师像 |
三、青田石佛像 |
四、铜鎏金释迦摩尼像 |
五、铜鎏金佛三尊 |
六、金佛像、铜佛像及圆盒铜佛像 |
彩插五 |
各地藏传佛教文物 |
彩插六 |
各地藏传佛教文物 |
(6)《宋文宪公护法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本文研究缘起 |
二、《护法录》研究综述 |
三、本文研究范围与目的 |
四、本文的创新点 |
第一章 《护法录》编录刻印与版本着录 |
第一节 《护法录》之编录刻印 |
一、宋濂之涉佛文章 |
二、莲池大师之编录 |
三、钱谦益之修订刊刻 |
四、憨山大师之助力 |
第二节 《护法录》之版本 |
一、版本综述 |
二、云栖本、径山藏本 |
三、日本和刻本 |
四、民国孙氏刻本 |
第三节 《护法录》之着录 |
一、《护法录》之题名 |
二、各类书目和大藏经、艺文志之记载 |
第二章 宋濂涉佛作品写作因缘 |
第一节 请文于宋濂 |
一、缘起请文 |
二、宋濂乐以序之 |
第二节 从宋濂活动圈探讨写作原因 |
一、宋濂活动范围简介 |
二、基于活动圈的写作因缘 |
第三章 《护法录》与宋濂佛学观 |
第一节 宋濂思想的多元化 |
一、以儒学为本 |
二、出入佛老 |
三、主圣经奴百氏 |
第二节 宋濂佛学因缘 |
一、宋濂佛学师承 |
二、宋濂方外交游 |
三、宋濂信向佛教 |
第三节 宋濂的佛学观 |
一、《护法录》涉及佛教宗派 |
二、宋濂的佛教观念 |
第四章《护法录》与宋濂文学观 |
第一节《护法录》的文体 |
一、塔铭及铭 |
二、碑 |
三、记 |
四、序及题跋 |
五、诰 |
六、赞 |
七、颂 |
八、偈 |
九、说 |
第二节《护法录》的写作态度:以文辞为佛事 |
一、表般若胜因,启众生正信 |
二、征实以备续僧史 |
第三节《护法录》之文学观念 |
一、从《护法录》看宋濂文道观 |
二、《护法录》之叙事观 |
第五章 《护法录》在佛教史上的价值 |
第一节《护法录》是明清僧史刹志的资料来源 |
一、《护法录》与《增集续传灯录》 |
二、《护法录》与《补续高僧传》 |
三、《护法录》与《大明高僧传》 |
四、《护法录》与《金陵梵刹志》 |
五、《护法录》与《释鉴稽古略续集》 |
第二节《护法录》是元明之际涉佛活动录 |
一、《护法录》记载元明之际重大佛事活动 |
二、《护法录》记载元明之际儒释交游活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护法录》书影 |
二、新发现宋濂集外佚文三篇 |
三、《潜溪录》失收一篇 |
四、宋濂佛门交游名录 |
五、《护法录》所及僧人概览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宝珠聚宝——记松江圆应塔塔刹铜宝珠内胆文物(论文提纲范文)
一内胆形制及镶嵌饰物 |
二内胆及饰物年代推断 |
(9)上海松江圆应塔碑文校释(论文提纲范文)
一、塔围廊内石碑:《松江府西林禅院圆应塔记》, 立于明洪武二十五年 (1392) 。 |
二、塔围廊内石碑:《重建西林大明禅寺圆应塔记》, 立于明正统十三年 (1448) 。 |
三、地宫藏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 石碑录文: |
四、地宫藏石碑:《松江华亭西林禅院》, 立于明正统十年 (1445) 。 |
五、天宫藏石碑:《西林大明禅寺重建圆应宝塔志》, 立于明正统十三年 (1448) 。 |
四、上海松江圆应塔珍藏文物及碑文考释(论文参考文献)
- [1]宋代上海佛教研究[D]. 王诗越.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2]新时代的西藏考古与艺术研究——第七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述评[J]. 张长虹,鲍楠. 藏学学刊, 2020(01)
- [3]蚩尤之风——乾隆良渚玉器鉴藏与评鉴[J]. 温玉鹏. 收藏家, 2019(10)
- [4]浅谈上海古代银器[J]. 胡宝芳. 文物天地, 2018(04)
- [5]解析上海出土文物中的藏传佛教因素[J]. 徐汝聪. 东南文化, 2016(05)
- [6]《宋文宪公护法录》研究[D]. 贾素慧. 上海大学, 2016(12)
- [7]宝珠聚宝——记松江圆应塔塔刹铜宝珠内胆文物[J]. 杨雯磊. 上海文博论丛, 2014(03)
- [8]试论僧伽造像及僧伽崇拜[J]. 徐汝聪. 东南文化, 2014(05)
- [9]上海松江圆应塔碑文校释[J]. 钱倩. 文教资料, 2008(28)
- [10]上海松江圆应塔珍藏文物及碑文考释[J]. 谭玉峰,于存海,罗时惠. 上海博物馆集刊, 2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