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论文_韩铁雷

论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论文_韩铁雷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葫芦岛供电公司 辽宁葫芦岛 125100)

摘要:人口增长、气候变化显著是现今社会最为突出的生态环境特点。日益紧张的生态能源供应,尤其是在西方金融危机现象出现后更加显著的能源供给现状,是人类正在面临的突出问题。面对中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基本国情,只有将电力工程技术更好地应用在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之中,才能够更好地顺应时代变化发展的潮流,有效保障我国电力安全输送,及时解决能源供给紧张的社会发展现状。

关键词:智能电网;建设;电力工程技术;应用

我国在电子电力科技领域的研究不断发展,随着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不断增强,电子电力技术的应用方面进步尤其快,智能电网概念的引进为我国电子电力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前进方向。新型的智能电网电子电力技术在节能方面的贡献尤其突出,节能效果可以达到 15%~38%,其技术主要是运用电子电力器件对电能进行控制,我国在电力系统发展规划上,将数字化、自动化、节能性定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方向。

1 智能电网建设概述及特征

1.1智能电网建设概述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同时,国土面积较大,且不同区域发展步伐存在差异,能源分布不均,因此,在电力资源供给过程中,为了提高全社会人们生活质量,应注重践行“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目标,即实施发电、通信、输变电、自动化调度等的一体化管理,同时,在实践管理期间,由智能技术获取电力设备状态信息,并构建双向服务模式,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即对于中国而言,智能电网建造是电力企业发展主要任务,同时,因为“刚强智能电网” 与传统电网结构比较,倡议对各类资源的循环使用,因此,可完成智能电网的绿色运转,降低电网运转时期环境污染程度。此外,智能电网体系在建造过程中不易遭到强风、大雪、暴雨等气候的干扰,即气候承受能力较强,架构安稳,因此,可削减电网运转时期停电事端发作概率,创造安全、安稳的电力资源传输环境,推进智能电网的发展。除此之外,智能电网的建立提供了双向服务功能,允许用户与能源供应市场进行相互沟通,由此提高了整体用户服务质量。因此,在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应强化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的有效落实,同时,注重应用电力工程技术,完善电网运行空间,达到不间断性电力资源供应效果。

1.2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的特征

1)生态环保

由于我国人均资源相对较低,而且能源分布不均这就要求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应坚持绿色环保的建设原则,将电网资源循环利用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2)构架坚固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了满足电力负荷不断增长就需要扩大电网的规模和容量。然而电网规模的日益复杂给电网安全也带来很多的隐患,大容量远距离的输电使电网的运行可靠性问题日益突出。除此之外,我国的气候气象环境复杂,自然灾害频繁,因此只有确保智能电网架构的坚固,才能够保证电网具有较强的承受能力,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

3)资源优化

实现资源的优化能够最大程度提高电网运行的效率,在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分布的基础上构建坚强的特高压电网结构,通过对电力系统中的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实现分层分区及层次分明的合理的电网结构,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化。

2智能电网采用电子电力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1 提升电网安全系数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地域的广阔性导致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文明程度以及生活习惯等都十分不均衡。不仅如此,我国地势复杂,山川河流分布广泛,有些山区电力施工难度非常大,地理因素的限制导致了我国用电分配方面十分不平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仅如此,不同地域都由不同的特点,包括民族,风俗,尤其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和资源分布不均导致了用电程度不尽相同。虽然我国如今电力发展水平更上一层楼,但是从整体上来看,东部地区的用电能力比西部偏远地区用电能力强,且东部西区已经形成了规模性的用电网络,但是在偏远地区或山区,这种规模性的用电程度还并未达到。虽然我国如今电力发展十分迅速,但是电力供应情况以及输电装置等仍然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包括上文所说的自然环境、地势条件等都对电力系统的发展起到了很大制约作用。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引入先进电力装置和电力调节系统,最终建设成为覆盖面广阔的智能型电网,避免电路故障的发生,增强电网自身的检查和修复能力,进而提高用电的智能化。

2.2 实现节能减排

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观是如今提到的最多的环保发展理念,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水平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较之建国初期已经上升了好几个档次,工业、农业、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都有了日新月异的进展,尤其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水平的发展使我国的用电强度越来越大,对供电持续性和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经研究表明,对我国电能质量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有光伏电站、风电场的并网,统计显示,并网之后的电能水平不达标是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因此智能电网采用电子电力技术设备转换等方法对电网进行调控,对于电能质量水平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3智能电网采用电子电力技术的应用措施

3.1 应用交换虚拟电路技术

交换虚拟电路技术,信息包交换虚拟线路面向连接的网络中,在两台计算机之间连接。这种交流输电装置的安装与电力系统的改进和提高是十分有必要的一种方法,电力系统如果电压不稳,很容易造成线路故障,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电压不稳,对电压进行实施有效调节,为直流换流器提供无功功率,以保证电压的稳定和增加系统输送点的能力。同时可以对整个电力系统低频振荡的阻尼进行加强。交换虚拟电路技术是提高我国智能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运行、规避电网输电配电弊端的重要技术。它具有无功补偿功能,能够提高智能电网电能质量,改善电网的浮动性,提高智能电网的安全性和输电、配电能力。

3.2 应用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补偿技术,提高智能电网电力输送能力

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补偿技术,是可控串联补偿技术的实现方案之一。它通过采用金属氧化物限压器,阻尼器、电容器等能够有效地控制次同步谐振,降低智能电网输电中电能的过度消耗,提升智能电网的电能输送能力,从而使整个智能电网系统得到优化管理。

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独立研制并使用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补偿技术的国家。早在 2004 年,我国第一个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补偿技术工程在甘肃建成。此后,世界中最大的晶闸管控制串联电容器补偿技术工程,在我国已经投入使用,对提高智能电网电力输送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3 应用无功损耗和变负荷调速技术,实现智能电网节能

在智能电网中,应用无功损耗技术重点是对变压器和电动机的运转功率进行调节,保证系统平稳的运行环境,降低设备的消耗。变负荷调速技术的使用,主要是把该技术放入电动机中,通过控制电动机调节速度,有效的节约能源。两大技术对出现大规模的电能供应不足、停电现象或者由于设备运转不畅问题造成的智能电网瘫痪等方面起到节约资源、降低能耗的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智能电力网络系统的全面建设,是在国家新型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带动下产生的必然趋势。将电力工程技能非常好地使用在国家智能电力网络系统的建造过程当中,能够非常好地推进中国智能电网建造工程的持久有序发展,最大极限地确保和完成中国电力动力输送工业的经济效益。电力工程在中国智能电网建造中的使用是遵从可持续发展方针的体现,最终将推进中国低碳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淑芳.智能电网技术综述[J].电网技术,2010.

[2]周新鹏.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应用分析[J].水泥工程,2013(05).

论文作者:韩铁雷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8

标签:;  ;  ;  ;  ;  ;  ;  ;  

论智能电网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论文_韩铁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