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提升路径;思考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是两大重难点,这两种能力是相互影响着的,无论是哪一种能力的薄弱都会成为语文能力提升的瓶颈。弗·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又使得阅读理解得更深层次,这要求教师平时在语文的教学中必须“两手抓”。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进行深刻探讨。
1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概述
众所周知,汉语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它在面向所有学生的同时,能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汉语识字能力。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汉语学习的好习惯,进一步引导他们积累丰富的语言功底,发散思维,培养语言学习的意识。这样他们能够在掌握语言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具备适应现实生活需要的识字、读写和口头交流能力。由此可见,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目标将第一学段(1~2年级)称作“写话”;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都称作“习作”。虽同称作“习作”,但两个阶段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其中,第二学段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的重点是“能写简单的记事写作和想象习作”,能写“常见的应用文”。写作是小学语文听、说、读、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非常系统的专业教学,是由师生共同参与的针对第二和第三学段的写作教学。写作教学是一个漫长而单调的过程,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个体差异入手,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让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同时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过程中锻炼其思维能力。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教学中与之前的目标有了很大区别,也有了很大改进。通过对我国小学生写作教学方案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对写作教学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写作与创作大不相同,写作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地积累、不断地练习文笔,从生活中寻找素材,不断地发现生活的美,更懂得珍惜生活。
2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提升路径的思考
2.1引导学生正确做好习作前的准备工作
按照小学生的课程安排,语文习作教学的时间在每周只有短短的90分钟时间,要想让学生在这短短的90分钟之内完成习作的构思和写作,以现阶段小学生的能力和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是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很多时候,小学生面对习作要求无从下手。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教师可以先将习作的题目布置给学生,给学生留足充分的准备时间,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或者是自媒体去搜集一些与该习作题目有关的材料,让学生对即将进行的习作练习有一个充分的准备过程。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课余时间充分地利用起来,写出一部分初稿。学生在不断准备的过程中,思路更加开阔,从而保证在真正的习作课开展之时,能够将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写出内容丰富的好文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巧用语音输入,降低习作难度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前此中学称“国文”,小学称“国语”,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见此学科“听”“说”“读”“写”宜并重,诵习课本,练习作文,固为读写之事,而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一般来说,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强于书面表达能力,也就是说,学生不怕说,说时也会比较生动。然而,提笔写作时,不会写的字则变成“拦路虎”,即当前多数学生进行习作表达时,“我口”能流利地表达“我心”,但“我手”却不能顺利地表达“我心”,这也是学生习作学习中遇到的瓶颈。巧用语音输入软件,则能将口头作文巧妙地变成习作草稿,降低习作难度,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在信息教室,学生每人拥有一台电脑,每台电脑配置一个外置话筒。安装语音输入软件后,学生对着话筒就可以放松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完成“我口说我心”。电脑会将学生所说的话变成文字呈现出来,为接下来的交流打下基础。每一次的习作课上,学生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明确写作内容、写作范围以及课文中可以借鉴的表达方式方法后,都会开心、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自由、大胆地表达想法,完成习作草稿,这得益于电脑程序中的语音输入软件。
2.3改变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
在每次的习作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为学生布置习作题目时,不作任何指导,以免限制学生的思维,而对收上来的习作要做好评价工作。虽然是在为学生的习作写评语,但是教师也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在学生的习作中,哪个学生的造句好,哪个学生的选材更精巧,哪些是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应该对哪些学生进行突出的表扬等等。在习作的指导过程中,由于教师心中已经有数,就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使指导不再空洞。对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闪光点要给予重点评价,以提高学生的习作热情,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了课堂效率。然后再提出学生习作中的问题与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完成复稿工作。对于质量好的习作,只要作出稍微的修改就可以。教师批改完学生的习作后,要根据需要和学生进行二次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要重点突出习作中的问题和在复稿中有进步的学生,一般不宜花时过多。导前初写、导时评价、导后再作及最后的批后再议,这样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也会得到一定的启发,习作水平的提升速度会很快,效果也会更加明显。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最能表现学生特点的是学生的初稿,尽管有很多的问题,质量参差不齐,但是学生都在自由发挥,表现自我,这就使教师看到了一篇篇充满个性、风格迥异的习作。有活泼型的,有沉稳型的,有自然表现类的,有精心构思类的,其实这才是真正属于孩子的习作。
结语
综上所述,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以积极的心态不断地探索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模式与方法,并将习作和生活有效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积极捕捉生活中有趣的事情,并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在已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要细致地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更加有效地帮助小学生提升习作的水平和能力,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祥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研究[J].语文天地,2010(13).
[2]张水荣.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几点做法[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7)
[3]刘瑞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J].学周刊,2017(5):144-145.
[4]刘群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J].文理导航,2017(36):46.
论文作者:李晓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习作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语文论文; 教学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