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程基地建设论文_沙增森

加强课程基地建设论文_沙增森

沙增森(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高级中学 四川 凉山 225700)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6-012-01

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提高全民族素质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深刻理解“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提出了全面发展、人人成才、终身教育等五大人才培养观念,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四种教学方式,着力提高学生学习、实践、创新三种能力。

为落实《纲要》精神,江苏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在2011年联合下发《关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课程基地建设),旨在推进育人模式转型,体现实践性、探究性、创新性、自主性的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应运而生,成为江苏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引擎。课程基地是一种综合性教学平台和实践场所,是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体验增加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线,以提高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为目标,通过师生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巩固、演示、验证、探究学习内容,促进学生提高认知、实践、创新和职业能力,发掘潜能特长。

2012年,我担任兴化市周庄高级中学校长,学校当时由于债务沉重、生源质量下降,教师人心涣散、学校面临被撤并的境地,我们冷静思考、理性分析,寻找突破,借着省课程基地建设的东风,我们决定通过申报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基地,来带动学校整体课堂模式的改变,进而凝聚新的学校文化。学校为此成了涵盖语文、历史、体验、艺术、心理健康教育等学科的专门班子,结合里下河地区地方民俗文化,改编创作了,板凳龙、打莲湘、舞龙灯,船公号子等一系列民族传统体育节目,参加了省市多项赛事和表演,如:青奥会欢迎晚会、亚洲铁人三项赛开幕式等,在省中学生武术比赛连续四年获团体一等奖,在市级新春舞龙大赛上,连续三年获得男子冠军,多次承接市政府外事活动的表演。周庄高中每年有十多位学生被武汉体院、南京体院等体育院校录取,每天大课间全校师生打一套太极,做一套自编的强健武术操,整个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和课堂教学模式都有了很大改变,学校的“强健”文化逐渐形成,“坚强的意志、高强的本领,健康的心理、健壮的身体”成为学校师生的共同追求。2015年周庄高中成功申报了省级课程基地,2017年省课程基地现场验收中被评为优秀。现在学校正积极创建四星高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016年11月,我调任戴南高级中学后,结合戴南高中原有的“生活教育”基础,借助于距离我校几公里的蒋庄良渚文化的遗址,和地方博物馆专业社教人员一起将地方史的研究融入中学历史教学,试图以蒋庄新石器考古遗址为切入点,通过课程基地建设,通过实践体验式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教师利用课外资源创制课程的能力以及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跨学科合作,以期拓宽教师专业发展和不同学科相互配合的能力,并且还将总结其入课程基地建设,推动馆校结合的新模式;而当今网络技术的发达,我们还将通过“泰微课”“慕课” “微课”等形式,让更多的人分享成果。通过课程基地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丰富了德育活动载体。学校利用乡土资源结合考古文化,培养学生“学史求真,奉献进取,爱国爱乡”的品质,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即实践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

2.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转变。通过“游、访、学、思、辨、做、述”等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来实现学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进而带动整个学校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切实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态。课程基地建设,还促进历史学科与其他人文学科和科学学科的融合。

3.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探究式学习及活动化、制度化的教研交流,将突破教师间的学科界限,促进学科融合,促进教师专业的深度发展,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4.彰显了学校文化品味。创新而富有成效的基地建设将会结合校园及社会资源开发多种校本课程,体现传统文化特点,形成学校特色,进而创造出学校的特色品牌,提升了学校文化品位。

5.助力地方文化发展。我校对蒋庄良渚文化的教育宣传工作得到了蒋庄良渚文化遗址保护协会的肯定,2019年2月10日,蒋庄良渚文化遗址保护协会邀请我校作为协会会员单位,参与管理,参与文化宣传,取得了很好的区域推进效果,促进了地方文化的发展。

在课程基地的建设运行过程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课程基地的建设一定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提升师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这既是课程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效能分析评估的落脚点。

2.以课程体系打造为主要内容,注重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有机融合。课程内容多以项目化的方式呈现,突显综合性、实践性。

3.以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课程的实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合作探究,强调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引导学生善于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

4.以学习环境的建设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课程实施的支撑。

5.要充分整合利用地方资源并契合学校文化。

论文作者:沙增森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8

标签:;  ;  ;  ;  ;  ;  ;  ;  

加强课程基地建设论文_沙增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