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_素质教育论文

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_素质教育论文

关于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新形势下论文,德育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是作者在全国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发表时,作者略作修改,我们又在个别地方作了删节。

——编者

这次全国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湖南省教委、岳阳市委、市政府和市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在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本次会议的三顶任务,成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与发展历程中一次重要的会议。

一、这次会议的主要收获

(一)增强了中小学德育工作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为纲的意识。中央1994年8月31 日发布的《若干意见》,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纲领,是加强、改革和建设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南。

但是,由于《若干意见》宣传得不够,学习得不够,一些同志甚至不明确学校德育工作的纲领是什么。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确定的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重点和基地建设等,是指导全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纲要。中央的《若干意见》,则是全面指导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纲领,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原则、内容、途径、方法和组织实施都提出了明确的、具有前瞻性的意见,爱国主义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一定要强化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纲领意识,明确中央的《若干意见》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纲领,要自觉地以《若干意见》为纲,研究和指导德育工作。学习和贯彻《若干意见》,不是一次性的,应当边干边学,常学常新。认真钻研文件,在工作中发挥创造性,是落实《若干意见》的两个关键。

(二)明确了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思路。总的思路是:从素质教育着眼,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实施改革的三条主要途径:一是通过确定课程设置和编制课程标准,建立提高德育素质的教学结构和体系;二是通过制定新的教师培训纲要和改进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水平;三是通过建立教学评估制度和改进考试方法、招生办法,从机制上监控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实施。

(三)研讨了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为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奠定了基础。

(四)交流了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基本经验。会议交流的经验,包括各地汇报的贯彻中央《若干意见》的措施,总体上比以前的经验深化了。

二、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个问题

新时期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主要面临三个宏观形势。(1)国际形势的转化:由两极向多极格局的转化。局势有所缓和,总体上对我有利,但矛盾复杂多变,世界并不安宁。(2)国内社会的转型: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社会处于转型时期。(3)基础教育模式的转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这是基础教育的一次深刻的变革。“素质教育”由学术研究变成教育政策,是《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确定的。《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这实际上就是作了一个选择,把素质教育确定为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模式。这样,构建素质教育新模式的任务就历史地落在了当代教育工作者的肩上。目前,素质教育还是一个假设模式,正在探索和建立当中。因此,研究新时期中小学德育,一定要置于基础教育的转轨之中,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思考。

国际格局的转化、国内社会的转型、基础教育的转轨,对中小学德育既是严峻挑战,又是发展机遇。我认为,做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一要加强,二要改革,三要建设。

(一)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从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到党的14大决定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中国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开始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这场社会变动像一把双刃剑,对学校德育工作既有正面推动,又有负面冲击。当前中小学德育主要面临三个问题:一是“淡化”德育,特别是“淡化”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政治性的倾向;二是部分德育工作者的消极畏难情绪;三是缺少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

但是,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中小学德育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是因为:

1.德育对于培养什么人具有重要作用。德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个性心理教育四大要素。德,是青少年个性发展的主导因素,决定着培养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思想道德素质。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2.加强德育工作是社会转型时期的迫切要求。我国的经济体制正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经济成分的多元化,集体的自主权、个人的选择权不断扩大,利益关系纵横分割,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一方面冲击了许多守旧的观念,增强了自主、竞争、务实等新观念;另一方面侵蚀了社会主导价值观,如集体、国家、全局、责任感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普及,使社会影响因素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增强。社会大环境中的消极影响增多,对中小学生思想品德产生不良导向的作用绝不可低估。因此,处在社会转型之中的中小学德育迫切要求强化而不是淡化。德育工作要十分重视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教育,帮助学生初步树立“三观”:即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使他们成长为能亲手去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第三步发展战略宏伟目标的一代。

3.德育工作新课题的更高要求。新时期德育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新课题的需要。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面临更高要求和新课题,即中央《若干意见》中提出的“五个如何”,这是德育工作今后努力的方向。这“五个如何”是:(1)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青少年;(2)如何教育青少年正确认识国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传统,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3)如何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4)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5)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 心理素质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要掌握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主动权,就一定要加强对“五个如何”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新思路、新办法。

(二)坚持改革,构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格局。

改革中小学德育工作,构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格局,要做好三项工作。

1.改革德育工作的关键是更新观念。观念的变革是一切改革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德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德育工作。当前要更新三个观念:(1)由传统的德育观转变为大德育观, 德育工作要变封闭式为开放式,变说教式为实践式,要加强与社会的沟通。(2)德育的质量观, 要由单纯地看分数转变为主要看德育素质,看德育知、信、行的统一,短期看“实效性”,长期看社会评价。(3)德育的功能观, 要坚持辩证法,既要符合社会需要,同时又要贴近青少年内心世界,将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政治方向的社会功能,与进行个性心理教育、促进青少年精神发展的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

2.改革中小学德育工作要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

(1)行政管理与科学研究的关系。新时期德育是一门科学, 改革和管理中小学德育的决策要科学化、民主化,必须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一个特点是复杂性。因此,行政出题目,科研找答案,决策作指导,将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一个新方式。自觉地发挥科研的力量,是开创中小学德育新格局的长远之计。是否重视教育科研,是衡量教育行政干部由经验型向科学决策型转变的尺度。

(2)科学性与针对性的关系。德育的科学性, 指德育的内容与方法符合客观要求、教育规律;德育的针对性,指德育的内容与方法又要与具体环境中具体对象的具体特点相结合。这两者的关系,主要是要解决德育内容落后于现实,既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又脱离学生实际的问题。要求德育的内容(包括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针对性,二者结合,增强实效性。

(3)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德育的特点是引导学生自我认识、 自我辨析和自我塑造,把新时代的要求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使其成为优良品德形成的内驱力。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同时,教师也要大胆地坚持正确导向,这样才是全面地处理二者的关系。

(4)学校小环境与社会大环境的关系。当前, 我国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改革开放成就显著,这些对青少年学生都是活生生的正面教育。同时,社会上的某些消极因素也在影响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德育工作者,不要怨天尤人,要相信教育的力量,绝不能因为社会上存在腐败现象就放弃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要立足学校小环境,引导学生善于历史地分析,全面地比较,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优化学校小环境,也会对社会大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3.改革德育方法。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的、完成德育任务的手段。德育任务和内容确定以后,方法的运用就成为影响德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对政治课的“不感兴趣”,正是教师不当的教学方法“教”出来的。中小学的德育方法普遍存在形式主义和成人化倾向。改革中小学德育方法应依据以下原则:(1)以德育观念的更新为先导;(2)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3)遵循学生道德心理发展的规律;(4)遵循教育规律;(5)从实际出发,灵活多样。

关于改革德育方法,这里强调三点:

一是要正确处理德育常规建设与方法创新的关系。改革德育方法,离不开创新;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必须要有创造性,这是需要花大力气研究与实验的。同时,要克服轻视甚至否定德育常规的建设与作用的片面认识。德育常规,实际上就是某种成功的德育方法,是具有普遍、长远意义的可以规范的德育方法的制度化。一些常规原来也是创新而来的。当然,德育常规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作部分的调整,甚至建立新的常规,不要为某些不适宜的常规所束缚。

二是树立人生楷模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德育着眼于素质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从做人的楷模身上学起,是最有效的。因此,树立人生楷模,应当是中小学德育的一个有效方法,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小学要广泛开展向“人生楷模”学习的活动。那些为人类解放事业、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是怎样做人的最好的向导,既有对人生深刻精辟的见解,又有千姿百态的具体的人生奋斗道路,生动感人。当年的雷锋,今天的孔繁森、赖宁,在社会和青少年当中引起的巨大反响,充分说明树立人生楷模是做人教育的强有力的方法。可以为中小学生精选若干个人生楷模,有计划地开展学习。人生楷模的选择应侧重当代,侧重青少年,侧重具备做人教育的内容。精心组织好这项教育,将大大改变德育工作的面貌和中小学生的面貌。

三是德育手段的现代化要提上日程。德育包括思想政治课,要增强实效性,除内容、形式外,手段的现代化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要采用电影、电视、录像、录音和幻灯、投影等现代化手段,通过声、光、色、形、情把道德形象、事件,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收到入情入心的教育效果。有条件的城乡中小学,要规划德育手段现代化建设,各地和学校要把此项工作提上议事日程,早谋划,早动手,早受益。

(三)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要注重建设。

新时期德育工作要在改革和建设中加强。从宏观上说,中央近年来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大政方针基本不变,有四个不变:1.德育的性质不变。德育既包含着对培养人的素质的普遍要求,更贯穿着一定社会制度的国家对培养人的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某些特殊要求,即体现了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教育性质的本质区别。我国学校德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始终要坚持。2.培养目标不变。即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目标不变。3.德育的基本任务不变。1988年12月中央在关于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德育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4.德育的主旋律不变。即深入持久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中小学德育始终高奏的主旋律。

新时期中小学的德育建设,主要有五项。

1.学校德育体系的建设。要从大学、中学和小学相互衔接来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根据德育的总体目标,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科学地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分层次,成序列。这是“九五”期间要完成的重点德育工程。

2.中小学德育法规、制度建设。中小学德育工作要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一项重要建设就是建立德育工作法规、制度。这包括建立新的法规、制度、评价标准等,以保证德育的地位、任务、主要方针和原则具有权威性和稳定性。

3.德育网络的建设。中小学校内要建立和完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网络;社会上要建立和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德育网络。随着社区的发展,要重视研究发挥社区在网络中的德育功能。

4.德育队伍的建设。目标是:适应21世纪要求,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需要作出规划,制定措施,加强思想建设和业务培训,改善待遇,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造就一批德育的特级教师和专家。

5.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理论建设。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开展德育的科研和实验,吸纳中外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美学、教育学等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我所用,创立中国的德育科学理论,指导新时期中小学的德育实践。

三、1996年基础教育的几项工作设想

1995年最后两个月的德育工作,主要有一项是表彰全国百名优秀思想政治课教师的工作。1996年,基础教育有几项工作设想在这里介绍一下,供各地参考。

1.召开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从1990年开始,原计划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每年开一次,已先后在上海、南京、抚顺、三明、潮州举行,每次树一个城市典型。1996年的德育工作会议,拟以贯彻中央《若干意见》为主题,检查落实情况,交流贯彻经验,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地点的选择,既要具备德育先进城市的条件,又要在全面贯彻《若干意见》方面有较突出的成绩。时间初步计划在6月份。

2.举办纪念《义务教育法》十周年活动,进一步推动依法治教,促进“普九”。国家教委正在筹划纪念活动,并着手修订《义务教育投入条例》,准备报批。

3.研究落实“两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明年基础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1995年完成了分片部署“普九”的工作,1996年在抓“普九”规划落实的同时,将重点研究落实“两全”的工作。

4.研究教育手段现代化的工作。这是中国基础教育走向现代化的一个必要条件。目前,农村有困难,但有条件的城市和地方可以先行一步。准备在1996年第四季度或者1997年召开中小学教育手段现代化研讨会或现场会。各地要早作准备,京、津、沪等一些大城市更要推动这项工作的加快发展,为大会多提供一些典型经验。

这次会议,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拟发《会议纪要》,各地要向省教委汇报,一些工作可以先做起来。

同志们,让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为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共同努力。

标签:;  ;  ;  ;  ;  ;  ;  

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