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香玉
(徐州市中心医院 江苏 徐州 210000)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患者进行护理的对策以及护理后的体会。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51例的干预组、51例的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干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及护理对策。观察结束时记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服务态度、操作技术等的评价以及患者的恢复效果等。结果:干预组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服务态度、操作技术等的评价均明显好于常规组,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常规组的缩短(P<0.05)。结论:护理对策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较仅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影响显著,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减少了护患之间的矛盾,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269-02
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性的血栓性疾病,主要是由深静脉血管内的血液异常凝结,而使得血管被堵塞,导致静脉的回流受损,其能引起严重的后果[1],例如,导致肺栓塞的发生,现在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使用介入溶栓治疗的方法[2],已被证明是一种比较有效及安全的预防措施。本研究采用护理干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旨在观察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患者进行护理的对策以及护理后的体会,现具体介绍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5.1~2015.8在我院就诊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02例,其中男性患者64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54~77岁不等,平均年龄(68.19 6.15)岁。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有51例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资料(年龄、性别、病程)进行统计学检验,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一般的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包括加强患者的营养,多摄入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合理应用药物,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护;做好对患者生活的护理,在进行手术前及手术后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如果有不良的反应出现,要及时的进行处理。
干预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的干预,包括对病人手术前的护理、手术中的护理、手术后的护理。(1)在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的手术之前,在手术前禁止对患肢进行按摩,要对患者进行健康的宣教,向患者讲述下肢深静脉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使患者对该疾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增加对疾病治愈的信心;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地住院环境,保持病房内的温度以及湿度,对要介入治疗所需要的器械进行每天的紫外照射;由于疾病的缘故,患者的心理及生理方面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导致患者的内分泌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导致患者恐惧心理的出现,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积极的做好患者的疏导工作,对手术的必要性及经过进行简单的介绍,调整患者的状态到最佳;对患者饮食进行调节,多进食低脂高蛋白高纤维素的食物,嘱患者多饮水,防止便秘的发生;对吸烟的患者进行劝戒。(2)在手术的过程中,充分的进行准备,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护,手术中避免形成血栓。(3)手术后,对患者患肢的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包括颜色、温度、感觉等;对患者进行抗凝的处理,但是要注意定期的对凝血功能进行检查;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相应的护理。
1.3观察项目[3]
患者出院时记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服务态度、操作技术等的评价以及患者的恢复时间等。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软件对相关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作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
2.结果
2.1常规组及干预组患者恢复时间比较
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后,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常规组的缩短,两者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常规组及干预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服务态度、操作技术等的评价均明显好于常规组,干预组的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优于常规组。
3.讨论
下肢深静脉的血栓的形成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容易导致严重并发症:肺栓塞的发生[4],这是由于下肢深静脉的血栓脱落后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肺部的血管导致,肺的栓塞能导致患者的猝死[5]。在现今的治疗中采用介入溶栓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护理在本病的恢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观察了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患者进行护理的对策及体会,显示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患者住院后,心理生理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积极的进行介入溶栓手术后,对不了解医学知识的患者,由于心理上会背上沉重的负担,这将导致患者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影响治疗的质量,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方法,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心理及生理的状态,结果显示干预组的恢复效果较好。住院时对患者进行安慰、关心、鼓励,讲解相关的医学知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患者了解自身情况,增加对疾病恢复的信心;治疗过程中除了常规的护理,继续对患者实施护理的干预,使患者了解可能经历的疼痛及困难,鼓励患者积极应对,对患者和家属的疑问及时解答,使患者随时了解自己的恢复情况,增加信心,积极配合各种治疗,争取早日的康复。
综上所述,护理对策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较仅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影响显著,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减少了护患之间的矛盾,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文海兰.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病人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0.20(2):143-144
[2]张丽.护理干预对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联合溶栓抗凝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9):2148-2162
[3]孙利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5):1428-1429
[4]王洁,黄庆红.下肤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的术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0):43-44
[5]鲁琳,单丽囡,王芳军,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术后中医辨证治疗的作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9(4):370-372
论文作者:赵香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静脉论文; 常规论文; 溶栓论文; 方法论文; 血栓形成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