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小切口联合入路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王斌

甘肃省静宁县人民医院 甘肃省静宁县 743400

摘要:目的:分析前后小切口联合入路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组(25例)、乙组(25例),甲组患者采用前后小切口联合入路内固定术治疗,乙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6.00%,高于乙组的76.00%;甲组患者伸膝度、屈膝度显著大于乙组;甲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00%,低于乙组的3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前后小切口联合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有利于缓解屈膝度、伸膝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骨折愈合速度,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前后小切口;入路内固定术;临床效果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胫骨平台是膝关节重要负荷结构,骨折发生后,内、外平台受力不均匀,从而导致骨关节炎改变。胫骨平台骨折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关节积血、韧带损伤等,对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带来严重影响。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多会伴有半月板、膝关节韧带、血管损伤,治疗不及时或不当,会影响骨折恢复进程,造成关节疼痛、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等,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由于AO/OTA、Schatzker等胫骨平台系统缺乏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系统描述,大大增加了术中骨折显露、固定难度,难以确保治疗效果。我院收集了5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分析前后小切口联合入路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纳入标准[1]:结合临床症状,均为单侧膝关节闭合性骨折,经X线、CT检查,确诊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符合手术适应证;同意入组研究。排除标准:心、肝、肾、肺、脑等功能不全者;合并精神疾病、恶性肿瘤、严重感染者;不同意入组研究者。50例患者遵循随机原则分为甲组25例、乙组25例,其中甲组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34.13±10.5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12d,平均(7.45±2.09)d;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18例,高处坠落伤6例,其他1例。乙组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3.98±10.5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13d,平均(7.43±2.10)d;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17例,高处坠落伤7例,其他1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骨折原因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甲组患者采用前后小切口联合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腰膜联合麻醉,选择漂浮体位。于膝部前正中髌骨上方处,经髌韧带、胫骨结节做纵向切口至胫骨干中上部,确保胫骨平台充分暴露,将半月板下筋膜切开,复位骨折部位,克氏针临时固定,在X线透视下复位满意后,帮助患者改为俯卧位,沿着膝后外侧纵向切口,沿股二头肌切至腓骨下方,暴露腓总神经、胫骨平台后外踝,将关节囊切开,充分暴露胫骨外后踝,清理复位骨折块,同时采用胫骨近端T型钢板塑性固定。乙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即常规牵引整复固定术,选择平卧位,采用蛛网膜下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借助X线透视下行骨折复位操作和固定。两组患者术后抬高患肢,积极消肿,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早期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定期复查患膝X线片,制定科学合理的康复计划。

1.3评价指标

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评估参考采用Merchant评分系统[2],优:膝关节活动恢复正常,膝关节伸直至15°,屈曲130°,未出现疼痛、行走障碍,对患者日常生活无影响;良:膝关节活动度明显缓解,伸直至30°,屈曲120°,偶见疼痛,无行走障碍;可:膝关节活动度有所改善,可伸直至40°,屈曲90~119°,活动时见疼痛,轻中度行走障碍;差:膝关节活动度无明显改善,稳定性较差,膝关节伸直至40°,屈曲90°,疼痛剧烈,无法行走,对日常生活、工作造成严重影响。(优+良)/总例数×100%=治疗优良率。测定两组患者伸膝度和屈膝度。详细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如切口感染、皮肤裂开、皮缘坏死、腓浅神经损伤等。

1.4统计学方法

详细统计两组患者研究所得数据,在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中对计量资料(?x±s)、计数资料(n%)作数据处理、分析,前者运用方差检验,后者采用卡方检验,α=0.05为检验水准,如果检验结果为P<0.05,则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优良率比较

与乙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甲组优良率显著提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交通、建筑行业随之发展,由此带来的安全事故不断增加。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导致,伤情严重、复杂,治疗难度较高,处理不当,会影响骨折复位固定,导致功能障碍、关节不稳等。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累及胫骨平台关节面、胫骨干、干骼端等,伴有关节面塌陷、关节不稳、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血管神经损伤等,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但存在术后软组织损伤加重、切口感染、内固定物外露、皮肤坏死等因素。临床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原则为解剖复位、微创、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等,手术治疗应兼顾骨折复位固定及软组织的保护[3]。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成败因素包括骨折程度、复位、植骨、手术时机、术前检查情况等,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利于骨折解剖复位、固定,减少组织损伤、切口皮肤感染、坏死,加快关节修复和骨折愈合速度。前后小切口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根据复杂骨折的特点,内固定牢固,对受损的半月板、韧带进行有效修复,减少对软组织损伤,确保膝关节稳定。在手术过程中,前方通过胫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无需塑形,形成内固定支架,提高骨折固定牢固度;后方采用T型支撑钢板固定,螺钉垂直骨折面固定,符合力学特点[4-5]。术后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可避免膝关节粘连、关节僵硬发生,加快康复速度。

本组结果显示,甲组患者治疗优良率高达96.00%,较乙组的76.00%显著提高,说明前后小切口联合入路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增大屈膝度、伸膝度,加快骨折愈合速度。同时甲组并发症少于乙组,提示此术式安全可靠。综上所述,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前后小切口联合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有利于缓解关节疼痛、肿胀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祁志华.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8):114-115.

[2]王传魁.前后小切口联合入路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2):314-315.

[3]唐礼明,胡靖,刘立明等.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1):71-73.

[4] 杜小云,李永新,谢国保,姚连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实施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3):426-427.

[5] 吕志刚.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5):46-47.

论文作者:王斌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

标签:;  ;  ;  ;  ;  ;  ;  ;  

前后小切口联合入路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王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