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心
文/艾 弘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论语·季氏》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房屋拆迁工作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城市房屋拆迁工作量不断增多的今天,如何做好房屋拆迁工作已经成为城市化建设的焦点[1]。测绘系统的应用,能够进一步推动房屋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本研究对深圳房屋拆迁测绘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展开了研究。
【释义】 君子应该有三点敬畏:敬畏上天的意志(自然规律),敬畏有德有位之人,敬畏圣人的言论。小人不懂得天命而无所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之言。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写作背景】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论语》共二十篇。《季氏篇》为第十六篇。
【现实意义】 “敬”是严肃、认真的意思;“畏”指谨慎、不懈怠。敬畏是人类在面对权威、崇高或庄严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感,是人类对待神圣事物的态度。人类应该对什么怀有敬畏,也就是应当崇敬什么、遵从什么的问题。敬畏天命、敬畏大人、敬畏圣人之言,这是孔子的回答。这里涉及三个方面:第一,“天命”是关于信仰的问题,即人类对于不可知的自然规律的态度。天地有定律,四季有成规,万物有法则,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是一个过程,对于没有认识到的自然规律无所畏惧,就必然或迟或早受到自然界的惩罚。第二,“大人”是关于社会规范的问题,是对既有的社会秩序的认同。“大人”在古代指有德有位的人。诸侯治国,天子治天下,各有权力维护朝野安定,敬畏大人就是对社会秩序和伦理的敬畏。第三,“圣人之言”是有关如何对待先知们的思想见解的问题。圣人之言,阐明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违之必然会受到惩罚。一个人有了这些敬畏,就能够使自己人生有方向,生活有规范,思想有核心;反之,就会无视社会行为规范和自然规律,无所不为,丧失底线和定力。
敬畏是一种情感和态度,是个体在对自然、社会规律认识的基础上,依据社会规范而建立起来的“人心秩序”,是个体情感上的一种自我调控机制。敬畏感作为一种心理机制,它有助于外在的社会规范转化为个体行为的内驱力,并在实践中自觉做出积极的行为选择。东汉太守杨震被称为“四知太守”,他曾推荐“贤人”王密做昌邑县县令,王密深夜去给他送礼表示感谢,杨震拒收礼物,王密劝其收下礼物时说,“这件事没有别人知道”,杨震回答,“天知、神知、我知、你知”,表达的就是一种敬畏之心。现在,“天”和“地”的概念已经和古时不能同日而语,人们已经不惧怕得罪天地,但是领导干部应懂得“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要对自然社会规律、对法律、纪律和道德怀有敬畏之心。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understorm forecast based on SVM
作者单位:北京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朱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