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正真武汤出自东汉张仲景所著 《伤寒论》,由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组成,有温阳利水的功效。笔者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采用该方治疗1例自汗患者,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唐某,男,69岁,2015年9月7日就诊。患者自诉:白天,晚上汗出不止月余,每感夜晚睡着后汗出,湿透整件衣服,醒后汗止,白天稍微活动后汗出沾手,伴腰膝酸冷,黎明前腹泻,便稀不成形。苔白,脉沉细。证属气阴两虚,久致肺肾两虚,卫表不固,故治疗思路为温补肾阳,益气固表。真武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关键词:真武汤;玉屏风散;自汗盗汗;气阴两虚;肺肾两虚
真武汤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由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组成,具有温阳利水的功效。盗汗自汗都属于传统中国医药的汗证,《内经》是目前最早可以追溯的对汗证的论著。中国医学认为当人体的阴阳平衡被打破会出现出汗过多,阳气不足表现为自汗,通常在活动之后后他们能感到过度出汗,阴虚盗汗,就是偷偷出汗,大多是不自觉地出汗,常常出现在夜间入睡后。汗液会带出多余的油,造成身体总是油腻,并且衣服上带有大量汗渍,尤其代谢旺盛的男性朋友,有时会有难闻的气味,对人们正常的生活产生干扰,在很大程度上对工作,学习造成影响,那么怎么样治疗多汗症,下面就介绍给大家从辨证施治角度出发,通过实际病例探讨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辩证要点:气阴两虚,久致肺肾两虚,卫表不固汗出。
自汗、盗汗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对自汗、盗汗的名称作了恰当的说明:“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盗汗者,睡而出,觉而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
余在临床工作中接诊一位自汗盗汗的患者,其诊治情况如下:
患者唐某,男,69岁,2015年9月7日初诊。患者自诉:白天,晚上汗出不止月余,曾在某医院服其他中药效果也不明显。最近10天前汗出更多,夜晚睡着后汗出,湿透整件衣服,醒后汗止,白天稍微活动后汗出沾手。既往有胃病史20年,对青霉素过敏。查体:T 37.00℃ P80次/分 R20次/分 BP 110/75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可,自由体位,应答切题,检查合作。扪背部肌肤沾手,苔白,脉沉细。初步诊断:自汗盗汗,气阴两虚型。治疗:玉屏风散加减,药用黄芪(炙)20g,白术15g,防风12g,桂枝12g,浮小麦12g,茯苓15g,甘草(炙),6g五味子15g,陈皮12g,法半夏12g,厚朴12g,干姜12g 1剂,煮取500ml,分三次服用。
2015年9月9日复诊述服用1剂后汗出稍止,以往有腰膝酸冷,黎明前腹泻,便稀不成形。余症同前。修正诊断:自汗盗汗,肺肾阳虚型。改用真武汤合玉屏风散加减。药用::附子【先煎】15g,干姜12g,茯苓12g,白芍12g,白术(炒)15g, 生姜12g黄芪(炙)20g,防风12g,桂枝12g,五味子15g,甘草(炙)6g,补骨脂15g,肉豆蔻15g,吴茱萸12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连服4剂,一日一剂,煮取500ml,分三次服用。热退身凉,汗止神复。未再复发。
按:本病人素体表里阳气俱虚,阳虚不固常自汗出。因此汗出不止;汗出过多,阴随阳伤,阴阳两虚,久致肺肾两虚。肾阳虚致腰膝酸冷,五更泻,肺阳虚致卫表不固,汗出,久汗伤阴,故汗出沾手。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肾暖脾,可回阳气;茯苓健脾渗湿以利水邪;生姜既助附子温阳祛寒,又伍茯苓温散水气;白术健脾燥湿,可扶脾之运化,固表止汗,助黄芪健运中焦,资助化源,使气旺表实,汗不易泄,邪不易侵,为辅药;白芍既可敛阴和营,又可制附子刚燥之性引阳药人阴。黄芪甘温而入脾肺,益气固表。佐以防风走表祛风,且黄芪得防风,固表不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不伤正,实属补散结合之良法。补骨脂温补肾阳,吴茱萸温中祛寒,二味温补脾肾阳气,自在恢复二脏功能,肉豆蔻温胃涩肠,五味子收敛精气,二味涩肠止泻,;吴茱萸不仅温中祛寒,又能温肝散寒,条达肝气,五味子不仅固精敛气,又能敛肝,二味一散一收,意使肝木不乘脾土,抑制肠管蠕动,四药同用,能呈温肾暖脾,条达肝木,涩肠止泻功效,姜有温中焦以散水湿之功,枣有滋脾胃以补虚损之力诸药相伍,使阳气得回,表气得固,故不汗出。阴回阳复,阴阳平衡,病即可愈。
盗汗自汗都属于传统中国医药的汗证,《内经》是目前最早可以追溯的对汗证的论著。在《景岳全书》中首次明确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盗汗者,寐中通身汗出,觉醒渐收。自汗者,汲汲然无时,而动作则益甚,指出了两者之间一个明显的区,自汗是清醒的出汗,活动的时候与更是严重,盗汗是夜间盗汗出汗,醒来出汗停止,盗汗与自汗的病机,是由阴阳失调引起的。多数学者的相信自汗大多数是由于阳虚造成的,盗汗多数是由于阴虚导致。人体的阴阳盛衰汗证具有密切的关联。自汗则是阳盛阴衰,盗汗则是阴盛阳衰。内经中曾经论述过汗液来源于心脏,所以心脏与多汗紧密相关,因此汗液能够表征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都与出汗这一症状有关。是人的生理过程,大汗淋漓多汗是驱邪外出的一种方法。但是出汗超过它会损阴耗阳,出汗液体出于心脏,所以出汗过多,会损害心脏和体液。当治疗时应分清阴阳虚实。出汗较为严重并伴有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多属于实证自汗,治疗用龙骨牡蜗杨加桂枝加减调和营卫,白天出汗五心烦热气短脉细弱,属阴缺乏自汗。养阴固表是止汗的治疗原则,用当归生地黄粉为党,主要药物有当归、浮小麦、熟地、芍药等。白天出汗,出汗较多,四肢冰冷,呼吸,懒言,消化不良急促食欲不振,大便稀,属于阳虚自汗,治疗原则是益气温阳固表,止汗剂,主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为主,睡眠过程中出汗,睡醒后出汗停止,潮热都非常严重,而且脉象复杂为阴虚盗汗,治疗以滋阴降火为主乌梅四物汤就是其中的代表方。睡在出汗,醒来汗停,怕冷怕风,四肢发凉,食欲减退,脉搏缓慢,多阳盗汗,多属阳虚盗汗,温阳固表是治疗的主要原则。阴阳调和,方用四君子汤加减五味子、龙骨、桂枝、牡砺等。盗汗自汗可以以分离症状存在,也可以与其他的疾病一同出现,比如烧伤后、手术之后、肺炎患者、车祸后等。汗证作为一个症状,临床医师常常在临床上锁轻视出,汗本质上是阴阳平衡失调,伴湿热熏蒸,或兼营卫不和,从整体来看,多见于阴阳虚弱。个别表现为挟实者。过度出汗明显阻碍身体的恢复。有研究表明,麦冬、党参、五味子是生脉散的主要药物对于气虚汗出症状有疗效 ,具有滋阴的功能,煅牡蛎、碧桃干煅龙骨、浮小麦具有收敛固涩作用,能增强止汗效果,对于治疗发汗的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汉. 张仲景 《伤寒论》[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自汗盗汗证章节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3张瑞平 真武汤治疗自汗验案1则[J] - 山西中医 2014(7):34-35
论文作者:王富成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1月下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4
标签:阴阳论文; 附子论文; 茯苓论文; 黄芪论文; 玉屏风散论文; 白术论文; 阳气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1月下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