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科护理合作组在手术室的作用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蔚玲[1](2021)在《手术室专科护士三阶梯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临床实践》文中研究说明手术室专科护士是指在医院手术护理专业领域,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和娴熟的护理专业技能,已完成专科护士规定课程学习,经上级部门考核通过者[1],是手术室护理人才梯队中具备高水平业务素质和专业特长的专家型护理工作者[2,3]。在国家卫健委颁布的《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4]中明确提出:着力推动专科护士队伍建设,提升专科护理水准。在当前各护理亚专业中,挑选临床急需、发展较成熟的专科,逐步培养专科护理团队。出台针对性管理制度,对专科护士准入条件、规范化培训要求、
祁学峰[2](2021)在《基于校正MEWS评分构建术后患者院内转运分级方案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根据麻醉术后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制定基于校正MEWS评分预警转运分级方案,依据患者病情分级方案配备相应转运人员及装备,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为降低术后患者转运风险,保证转运安全提供依据。方法:1.本研究通过查阅指南、文献分析和个人深度访谈确定麻醉术后患者转运分级的相关内容,对转运分级的构成和各条目具体内容进行讨论和初步设计;2.本研究采用焦点专家小组质性访谈法,通过专家小组会议的方式进行讨论,汇总专家意见,运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分析相关资料,确定规范的具体条目,建立一套较为实用、科学的术后患者院内转运分级方案;3.本研究选取2020年9月-2020年12月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术后转运、符合纳入标准的290例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进入手术室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2020年9-10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11-12月符合纳入标准的术后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术后患者转运方式进行转运,试验组在传统转运的基础上,按照基于校正MEWS评分构建的麻醉术后患者院内转运分级方案护送病人。通过分析比较两组麻醉术后患者的整体转运时长、转运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转运医护合作水平,验证构建的术后转运分级方案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工具统计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进行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算;以例数(n)、百分比(%)进行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并采用检验或Fisher检验进行统计推断。取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患者转运到病房和ICU的转运时间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转运期间不良事件总体发生率由29.66%下降至10.34%,不良事件下降了 19.32%,其中病情变化类不良事件下降了 6.2%,技术类不良事件下降了 13.1%,结果表明试验组病情变化类不良事件、技术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转运医护合作水平总分为(97.10±5.58)分,试验组术后转运医护合作水平总分为(101.90±1.93)分,两组对比分析,试验组术后转运医护合作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规范化的术后患者转运方案流程有效提高了医护合作水平。结论:(1)本研究基于校正MEWS评分构建了术后患者院内转运分级方案,符合临床需求,为今后术后患者分级转运模式的研究提供参考。(2)本研究将基于校正MEWS评分构建术后患者院内转运分级方案用于临床实践,提高了转运效率,降低了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增加了医护合作程度,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甜[3](2021)在《CDIO教学模式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仪器设备使用培训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探讨CDIO教学模式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仪器设备使用培训中的应用效果,为手术室低年资护士仪器设备教学方法提供研究思路和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包括二个部分:(1)第一部分:基于CDIO教学模式制订仪器设备使用培训方案。通过文献研究,以CDIO教学模式作为理论框架,初步制订CDIO教学模式培训方案初稿。通过德尔菲法,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形成最终的培训方案。(2)第二部分:CDIO教学模式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仪器设备使用培训中的应用。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江苏省某三甲医院手术室低年资护士72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人。实验组仪器设备培训采用CDIO教学模式,对照组仪器设备培训则采用常规培训。将两组护士仪器设备理论技能考核成绩、自主学习能力得分、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分、手术医生满意度评分这四个方面作为培训效果的评价指标。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采用德尔菲法制定的CDIO教学模式仪器设备培训方案,其专家函询积极系数分别为93.75%、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8、0.90,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308、0.417。2.一般资料比较。两组低年资护士在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学历以及职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仪器设备理论、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培训前两组低年资护士仪器设备的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以及总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实验组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以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培训前两组低年资护士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自我动机信念、任务分析、自我监控及调节和自我评价四个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实验组护士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自我动机信念、任务分析、自我监控及调节和自我评价四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实验组护士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四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对照组护士自主学习能力总分及四个维度得分和培训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批判性思维能力比较。培训前对照组与实验组在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寻找真相、分析能力、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批评思维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七个维度上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实验组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寻找真相、分析能力、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批评思维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七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实验组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七个维度上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对照组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及七个维度上得分和培训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手术医生满意度比较。培训后手术医生对实验组护士的仪器准备、仪器连接、参数设置、设备装卸、故障解决、注意事项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基于CDIO教学模式制定的仪器设备培训方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2.CDIO教学模式提高了手术室低年资护士仪器设备使用培训的效果。(1)CDIO教学模式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仪器设备掌握程度;(2)CDIO教学模式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自主学习能力;(3)CDIO教学模式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4)CDIO教学模式提高了手术医生对低年资护士仪器设备使用满意度。
潘燕鸿[4](2020)在《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与干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叙事教学法对提升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有效性,为临床管理者实施相关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现状研究(1)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手术室护士15名进行深度访谈,了解手术室护士实施护理人文关怀的真实体验、感受。运用现象学研究的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分析,归纳得出主题和各级亚主题。(2)量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5月-2018年6月就职于福州市三家省级综合性医院及两家市级医院255名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参考国内文献基础上,修订编制形成《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调查问卷》。同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8月-2018年9月就诊于福州市三家省级综合性医院及两家市级医院的197名手术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中文版《护士关怀行为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数据使用SPSS25.0进行双人录入,正态数据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2.干预研究选取2020年6月-2020年7月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70名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施手术室专科护理人文关怀培训,干预组采用叙事教学法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培训共历时8周,1次/周,每次1小时。两组在培训开始前、结束后填写《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水平调查问卷》、《关怀能力评价量表》、《护士关怀行为评价表》、《共情能力评价表》,并在培训第8周结束后填写《教学活动满意度评估问卷》,干预组在培训后撰写反思日记。收集的资料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正态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等;非正态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Wilcoxon检验等统计学方法。结果:1.质性研究的结果手术室护士的护理人文关怀体验提炼三个主题:手术室护理人文关怀的内涵、手术室护理人文关怀的临床实践要素、手术室护士实施护理人文关怀的影响因素。其中内涵有3个亚主题:提供心理、社会、疾病层面的全方位照顾;服务对象拓展至患者家属为关怀服务对象;提供围手术期的持续性关怀。实践要素有3个亚主题:沟通性关怀、个性化关怀、情感性关怀。影响因素有3个亚主题:临床客观因素、护士自身因素、培训教育因素。2.量性研究的结果(1)护士调查1)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总得分128.35±15.57,得分率71.3%,其中人道利他价值观(20.06±2.77,得分率83.6%)、促进情感交流(16.44±2.57,得分率82.2%)、健康教育(22.41±3.61,得分率80.0%)得分率较高;提供良好环境(6.50±3.95,得分率32.5%)、帮助解除困难(10.32±3.56,得分率51.6%)、协助满足基本需求(12.09±1.76,得分率75.6%)得分率较低。2)不同出生地、年龄、工作年限、政治面貌、宗教信仰、婚姻等社会人口学因素,是否接受人文关怀知识教育培训情况,对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均有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调查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士关怀行为感知评价的条目总均分5.23±0.74,得分率87.1%。知识和技能维度的条目均分5.39±0.77,得分率89.8%,支持和保证维度的条目均分5.25±0.86,得分率87.5%,尊重和联系维度的条目均分5.14±0.76,得分率85.6%。3.干预研究的结果(1)干预前基线纳入培训对象共70人,完成整个培训共62人,其中干预组33人、对照组29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在一般资料、关怀能力、关怀行为、共情能力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1)组间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关怀能力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培训后较培训前《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得分均有显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协助满足基本需求”、“帮助解决困难”、“提供良好环境”三个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培训后较培训前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得分均有显着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认知”维度得分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培训前后量表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提供良好环境”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关怀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培训后干预组组内人文关怀行为得分较培训前有显着提高(P<0.05),对照组组内人文关怀行为得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知识与技能”维度得分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组共情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点采择”“情感护理”“换位思考”三个维度的得分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文关怀能力与人文关怀共情能力存在正相关(r=0.421,P<0.001)。4)干预组的教学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课堂内容满足需求”、“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课堂的学习氛围”、“教学方式”4个条目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反思日记的结果提炼干预组在培训结束后,撰写主题“人文关怀”的反思日记,对人文关怀护理临床实践进行回顾及自我反思。1)手术室人文关怀护理体现在接待患者态度热情、提供语言表达性关怀、重视患者隐私保护、关爱患者家属。2)人文关怀护理中应使用共情技巧及换位思考。3)护士人文关怀护理知识储备不足。4)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群体的职业关怀,让护士“工作并快乐着”。结论:1.手术室护士对护理人文关怀的内涵、护理人文关怀临床实践要素和影响因素均有一定的体验及认知。但手术室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仅处于中等水平,尚待提高。不同出生地、年龄、工作年限、政治面貌、宗教信仰、婚姻等社会人口学因素、接受的人文关怀知识教育培训情况、手术室的工作时限、工作压力、手术室人力资源等均是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的能力和实施关怀行为的影响因素。2.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士的操作性行为(注射、技能等方面)的关怀度评价较高;而手术室护士的表达性行为(情感的倾诉、陪伴等)的关怀度评价较低。3.叙事教学法在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提升的培训教学中具有可行性,能够促进人文关怀能力、关怀行为和共情能力水平的提高。
申媛[5](2020)在《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旨在探讨手术室护士应具备的风险预警能力,初步构建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该评价指标体系设置自评问卷调查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提高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第一部分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采用文献研究法、半结构式访谈收集研究主题相关资料,初步拟定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草案,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通过两轮专家咨询对指标进行修订、完善,形成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优序图(Precedence Chart,简称PC)法对能力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权重进行赋值,再采用平均数法和乘积法计算二级指标复合权重。根据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培训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编制《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自评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2)第二部分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的现状调查。选取山东省某地2所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1)构建的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项,分别是护理风险基础、手术室护理风险评估及管理、不良事件管理、护士安全及心理调节,权重分别为0.150,0.444,0.245,0.161,二级指标30项。两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说明专家积极程度较高。两轮专家咨询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65、0.888,均大于0.7,说明专家权威度较高。两轮专家咨询肯德尔系数(Kendall’s,W)分别为0.315、0.347(P<0.001),说明专家意见协调性较好。两轮专家咨询变异系数(CV)分别是0.000~0.295、0.000~0.189。(2)《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自评问卷》信效度检验。预调查分析,问卷克朗巴赫系数(Cronbach’sα)为0.942,重测信度为0.958,问卷总体内容效度(S-CVI)为0.85,各条目内容效度(I-CVI)分布在0.83~1.00之间,探索性因子分析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公因子旋转方法采用凯撒正态化最大方差法,前4个公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2.629%,4个公因子与与问卷中一级指标对应。(3)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总分是83.15±15.22,四个维度护理风险基础、手术室护理风险评估及管理、不良事件管理、护士安全及心理调节得分分别是16.15±3.74、38.06±7.65、11.64±2.76、17.11±3.29。职称、手术室类型、手术室工作年限、职务是护理风险基础维度、手术室护理风险评估及管理维度、护士安全及心理调节维度以及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总分的主要影响因素,职称、手术室类型、职务是不良事件管理维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1)构建了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30项。(2)编制《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自评问卷》,进行信度和检验,问卷信效度较好。(3)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士职称、手术室类型、职务以及手术室工作年限是影响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的主要因素。
周珺[6](2020)在《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制定并实施手术室行为导向教学具体方案,探讨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进入手术室实习的护理实习生共240人展开研究。所有护理实习生在护理部按照完全随机的分配方法,分别进入手术室A病区和B病区实习。应用抛硬币法随机抽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进入A病区手术室实习的护理实习生为干预组,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同期进入B病区手术室实习的护理实习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实习周期为4周,分别应用护士核心能力测评表、一般自我效能感、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成绩、实习生带教满意度及临床护理带教教师行为锚定等级评价表,对护生的综合能力及临床带教教师的带教水平进行评价。采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运用均值±标准差、率和构成比等方法进行一般性统计描述,运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行为导向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差异。结果共236名护生完成了整个研究,其中,对照组117人,干预组119人,结果显示:1.护士核心能力测评总分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P>0.05);干预后,对照组总分为(107.92±3.59)分,干预组总分为(118.18±5.72)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0,P<0.01)。且两组护生在带教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P>0.05);干预后,对照组为(2.12±0.52)分,干预组为(2.23±0.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9,P<0.01)。且两组护生在带教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P>0.05);干预后,对照组为(84.21±3.65)分,干预组为(89.75±3.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7,P<0.01),且两组护生在带教干预前后理论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P>0.05);干预后,对照组为(85.13±4.33)分,干预组为(91.36±2.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3,P<0.01),干预组在进行带教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则无显着差异(P>0.05)。4.手术室护理满意度比较:干预后,对照组得分为(68.36±4.68)分,干预组得分为(90.14±2.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2,P<0.01)。5.临床带教教师行为锚定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P>0.05);干预后,对照组为(9.07±1.17)分,干预组(11.69±0.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3,P<0.05)。结论1.将行为导向教学法应用于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可以提升护理实习生的护士核心能力,增强其一般自我效能感,使其熟练掌握手术室相关护理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提高护生对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的满意度。2.行为导向教学法能够改变临床带教教师的教学理念,督促带教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实践中,利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可以完善和补充临床护理带教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骆佳佳[7](2020)在《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护士执业环境、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间关系研究 ——以江西省6家三甲综合医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江西省三甲综合医院护士执业环境、工作投入和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护士一般人口学资料对其执业环境、工作投入和职业倦怠的影响,着重比较三者在男女护士中的差异;探讨护士执业环境、工作投入和职业倦怠的相关情况;探索护士执业环境、工作投入对职业倦怠的作用路径。为改善护士执业环境、促进工作投入、缓解职业倦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便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对象选取男护士数量比较集中的6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临床工作的男护士,按照科室、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婚姻状况等匹配女护士,调查时间为2019年68月。采用修订版护士执业环境测评量表、工作投入量表、M氏职业倦怠量表为研究工具进行调查,共调查了408位护士,其中男护士209名,女护士199名。采用SPSS 20.0和AMO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护士执业环境总分为(2936.48±480.35)分,条目均分为(81.57±13.34)分,各维度均分由高到低为:质量管理、专业提升、医护合作、领导与沟通、人力配备、内部支持、临床护理专业性、薪酬待遇、社会地位、医院管理参与度;护士工作投入总分为(64.13±23.27)分,条目均分为(3.77±1.37)分,各维度均分由高到低为:专注维度、奉献维度、活力维度;护士在情感衰竭、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维度上,条目均分分别为:(2.31±1.20)分、(1.46±1.33)分、(3.80±1.32)分。2.护士执业环境在性别、科室、年龄、子女数量、不同学历、职称、用工形式、年收入、择业原因、夜班数量、带教工作情况的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士工作投入在性别、年龄、用工形式、择业原因、夜班数量的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士职业倦怠在工作年限、择业原因、夜班数量、专科护士情况的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重点指出,男护士在临床护理专业性、奉献维度、专注维度、工作投入总分均低于女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护士执业环境与工作投入及各维度呈显着正相关(P<0.01);护士执业环境及各维度与情感衰竭维度呈显着负相关(P<0.01),质量管理、医护合作、专业提升与去人格化维度呈显着负相关(P<0.05),护士执业环境及各维度与个人成就感维度呈显着正相关(P<0.01);护士工作投入总分、活力维度、奉献维度与情感衰竭维度呈显着负相关(P<0.05),护士工作投入及各维度与个人成就感维度呈显着正相关(P<0.01)。4.人力配备、择业原因是情感衰竭的主要影响因素,有6.3%的解释能力;质量管理、医院管理参与度、值夜班情况是去人格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6.9%的解释能力;奉献维度、活力维度是个人成就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40.4%的解释能力。5.护士执业环境对工作投入具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其效应值为0.517;护士工作投入对职业倦怠具有直接负向预测作用,其效应值为-0.332;护士执业环境对职业倦怠具有直接负向预测作用,其效应值为-0.113;护士工作投入可通过执业环境间接负向预测职业倦怠,护士工作投入的间接效应为-0.172,占总效应的60.4%。结论:1.江西省6家三甲综合医院408位护士的执业环境处于较高水平、工作投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职业倦怠现象较严重。2.人口统计学变量中,性别、科室、年龄、子女数量、不同学历、职称、用工形式、年收入、择业原因、夜班数量、带教工作情况对护士执业环境有一定影响;性别、年龄、用工形式、择业原因、夜班数量对护士工作投入有一定影响;工作年限、择业原因、夜班数量、专科护士情况对护士职业倦怠有一定影响;重点指出,男护士在临床护理专业性、奉献维度、专注维度、工作投入总体情况上明显低于女护士。3.护士执业环境、工作投入、职业倦怠间具有显着相关性。4.择业原因、人力配备是情感衰竭的主要影响因素;值夜班情况、质量管理、医院管理参与度是去人格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奉献维度、活力维度是个人成就感的主要影响因素。5.护士执业环境对工作投入具有直接正向预测作用,护士执业环境、工作投入对职业倦怠具有直接负向预测作用,护士工作投入在执业环境对职业倦怠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护士执业环境可通过工作投入间接负向预测职业倦怠。
冯睿[8](2020)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联合预见性护理对老年人复苏期护理的临床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在老年人麻醉后创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结合预见性护理临床应用价值,对临床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麻醉后减少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通过临床试验研究,分析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联合预见性护理对医护合作态度的影响及医护工作满意度。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全麻术后老年患者120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编号001-120号,采用软件SPSS进行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5人)及实验组(65人)。1、对照组:应用传统护理模式:即患者的原麻醉医师与麻醉恢复室(PACU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的护理人员交接班,PACU不设置专职麻醉医师,护理小组由N3主管护师和一名护士组成,患者由护理人员观察病情,按照麻醉恢复室一般护理常规护理和预见性护理患者。如患者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患者的原麻醉医师,并且按照其医嘱进行处置。实验组:采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联合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成立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小组,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小组成员由PACU专职麻醉医师和层级护理小组人员组成。患者在麻醉恢复室中从入到出的诊疗过程中,由患者的原麻醉医师及护士与PACU的专职麻醉医师及护理人员进行患者交接,在PACU内由专职麻醉医师与N4级护师运用科学的医学知识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具体分析,快速地作出预见性护理计划和措施,由N3级护理人员执行医嘱;提高风险预防及处理能力。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提供有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保证老年患者在PACU的安全为患者康复的全程护理奠定基础。以麻醉护理一体化双学科团队合作的形式为患者提供治疗、护理的联合医疗护理服务。资料收集:患者入组时收集一般资料,Qo R-40麻醉恢复评价量表,一体化小组成员做好术前评估及宣教。患者术后,由PACU专科护士填写Aldrete评分记录表、视觉模拟评分法、有无并发症、并发症症状。24小时、术后三日、术后七日床旁由患者填写视觉模拟评分法、Qo R-40麻醉恢复评价量表项目。2、统计处理:进行统计分析时运用SPSS22.0软件,定性资料使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对比使用卡方或者Fisher确切概率法;定量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时,统计描述使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组间对比使用秩和检验;定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时,统计描述使用均数±标准差,两组之间对比使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其中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对照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之间手术时间相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恢复时间两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组间Aldrete评分对比:T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T0、T15、T出室的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实验组在T5、T10之间的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组内Aldrete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在T0、T0.5、T1、T1.5、T出室时间段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对比得出:T0与T0.5、T0与T1、T0与T1.5、T0与T出室、T0.5与T1、T0.5与T1.5、T0.5与T出室、T1与T1.5、T1与T出室、T1.5与T出室之间对比均是有差异的;在T0、T0.5、T1、T1.5、T出室时间段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间患者VA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第三日、术后第七日数值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室疼痛、术后第一日数值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组内患者VA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在出室疼痛、术后第一日、术后第三日、术后第七日时间段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对比得出:出室疼痛术后第一日、出室疼痛与术后第三日、出室疼痛与术后第七、术后第一日与术后第三日、术后第一日与术后第七日、术后第三与术后第七日对比,P<0.05,均具有差异。6.两组患者的Qo R-40评分:两组患者的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心理支持、自理能力、疼痛在术前一日、术后一日、术后三日、术后七日时间段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两两对比: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心理支持、自理能力和疼痛术前一日与术后一日、术前一日与术后三日、术后一日与术后三日、术后一日与术后七日、术后三日与术后七日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两组患者组间的Qo R-40评分:两组患者在术前一日、术后三日、术后七日的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心理支持、自理能力、疼痛在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对比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一日的身体舒适度、疼痛在两组之间对比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两组护理小组平均交接时间:实验组中,临床护理人员交接班的时间为(14.20±0.83)min,对照组的护理人员交接班时间为(15.03±0.9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主要是低氧血症,心率异常,恶心呕吐,以及意识障碍方面,实验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3例,对照组患者低氧血症1例,心率异常6例,恶心呕吐3例,意识障碍3例,并发症机率为20%。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结合预见性护理应用有利于缩短苏醒时间,降低躁动发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工作者的效率。
田春梅[9](2020)在《基于ERAS理念的手术室整体护理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建立一套优化的手术室整体护理方案,并将其应用于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患者,评价其护理效果,为ERAS理念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完善围手术期ERAS护理流程。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于衡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肝胆胰外科拟行腹腔镜精准肝切除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4)和干预组(n=54),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组患者采用基于ERAS理念的手术室整体护理。在干预过程中每组各脱落4个病例,最终完成干预过程的病例数为对照组(n=50)和干预组(n=50),比较两组患者以下指标:(1)入院时、入手术室时、术后一周、出院时焦虑评分;(2)术前口渴及饥饿发生率;(3)手术情况;(4)术中核心体温的变化情况;(5)术后低体温发生率及术后复苏情况:寒颤及躁动的发生率、气管导管拔除时间、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6)术后实验室指标:术后(postoperative day,POD)第1、4、7天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检测值;(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恶心呕吐、中重度疼痛、一般手术并发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手术特有并发症(腹腔出血、胆漏、肝衰竭);(8)术后康复情况:首次进食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9)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30天再入院率;(10)患者满意度。应用SPSS 22.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两组患者入院时焦虑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入手术室时、术后1周、出院时的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3)干预组术前口渴与饥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需输血例数、肝段切除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组患者在全身麻醉后30min(T1)、全身麻醉后60min(T2)、全身麻醉后90min(T3)、手术后入PACU(T4)、离开PACU(T5)的核心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01)。(6)干预组患者术后低体温、寒颤、躁动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气管导管拔除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干预组患者术后中重度疼痛、一般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DVT)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手术特有并发症(腹腔出血、胆漏、肝功能衰竭)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8)干预组术后WB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AL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术后ALT、AST、TBIL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无明显差异(P>0.05)。(9)干预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0天再入院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0)干预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ERAS理念融入手术室整体护理应用于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患者是安全有效的,能降低患者围术期焦虑水平,维持术中核心体温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复苏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手术患者满意度。
李佳霖[10](2020)在《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符合我国医疗体制和文化背景的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为我国安宁疗护专科护士的专业能力培养和职业准入提供科学的指导,尽快规范我国安宁疗护专科护士的职业准入、专科能力培训及考核制度等,推进我国安宁疗护事业的快速发展。方法:本研究为混合性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文献回顾:通过查阅国内外安宁疗护专科护士相关文献,提炼出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的构成要素,形成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词典。2.质性研究:通过目的抽样和滚雪球抽样的方法,选取从事安宁疗护相关工作的医生、护士及护理管理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结合参与式、半结构式观察法收集资料,利用持续比较法和内容分析法初步构建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3.德尔菲法:采用发放电子邮件的方式对满足专家遴选标准的16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利用Excel2010和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根据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及专家意见协调程度检验两轮专家咨询的科学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条目的权重,最终形成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4.信效度检验:根据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调查问卷,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发放电子问卷,采用Excel2010软件进行录入,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信度采用内部一致性检验,计算Cronbach’α系数,效度采用内容效度及结构效度表示,通过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确定该指标体系的信效度。结果:1.通过文献回顾法,基于胜任力冰山模型对所提取出的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级和分类编码并建立胜任力词表,最终形成了包含6个维度、19个一级指标及93个二级指标的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词典,为下一步的质性研究提供基础。2.本研究共完成21份观察日志,3组半结构式面对面小组访谈和9组半结构式面对面个人访谈,初步形成了包括6个一级指标、31个二级指标及55个三级指标的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下一步专家咨询法提供基础。3.本研究共纳入16名专家,专家积极系数为100%;专家整体的权威系数为1,专家个体权威系数范围为0.75~1.4,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好;专家协调系数为0.451,P<0.001。根据两轮专家咨询中提出的意见及建议修改指标体系内容,形成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29个二级指标及61个三级指标的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每个指标体系的权重且一致性检验结果较满意。4.本研究共调查了某三甲医院65名安宁疗护专科护士,结果显示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28,条目内容效度集中在0.8~1.0,量表内容效度为0.954,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均>0.4,且P<0.001,结果显示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结论:本研究最终形成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知识、技能、人格特质、动机、自我概念、社会角色)、29个二级指标及61个三级指标且具有较好信效度的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安宁疗护专科护士的岗位设置、专科认证、教育培训及考核标准提供基础支持。
二、专科护理合作组在手术室的作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专科护理合作组在手术室的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手术室专科护士三阶梯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临床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阶梯一: |
1.2.2 阶梯二: |
1.2.3 阶梯三: |
1.3 测量标准 |
1.3.1 在实施前后,调查手术室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 |
1.3.2 对话访谈: |
1.3.3 患者满意度: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养有效率 |
3.2 手术室专科护士三阶梯管理体系的构建 |
3.3 护理科研创新的挖掘 |
3.4 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2)基于校正MEWS评分构建术后患者院内转运分级方案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意义 |
4 相关概念 |
5 技术路线 |
6 理论基础 |
第一部分 基于校正MEWS评分构建术后患者院内转运分级方案 |
1 文献分析 |
2 个人深度访谈 |
2.1 访谈对象 |
2.2 资料收集 |
2.3 资料分析 |
2.4 质量控制 |
2.5 伦理道德 |
2.6 研究结果 |
3 焦点小组访谈 |
3.1 确定访谈目的 |
3.2 选择访谈小组人员 |
3.3 资料准备 |
3.4 访谈的实施 |
3.5 资料分析 |
3.6 结果 |
4 基于校正MEWS评分构建术后患者院内转运分级方案终稿 |
5 讨论 |
第二部分 基于校正MEWS评分构建术后患者院内转运分级方案的临床实践研究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及内容 |
1.3 评价工具 |
1.4 评价指标 |
1.5 质量控制 |
1.6 伦理原则 |
1.7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院内转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3)CDIO教学模式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仪器设备使用培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意义 |
1.4 CDIO的含义 |
2 第一部分基于CDIO教学模式制订仪器设备培训方案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回顾法 |
2.2.2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
2.3 研究过程 |
2.3.1 成立研究小组 |
2.3.2 拟定培训方案初稿 |
2.3.3 编写专家咨询问卷 |
2.3.4 遴选咨询专家 |
2.3.5 实施专家咨询 |
2.3.6 统计学方法 |
2.4 研究结果 |
2.4.1 专家一般资料 |
2.4.2 专家积极程度 |
2.4.3 专家权威程度 |
2.4.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2.4.5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 |
2.4.6 第一轮函询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 |
2.4.7 第二轮函询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 |
2.4.8 CDIO教学模式培训方案终稿 |
2.5 讨论 |
2.5.1 基于CDIO教学模式制定的培训方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
2.5.2 基于CDIO教学模式制定的培训方案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
3 第二部分CDIO教学模式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仪器设备使用培训中的应用 |
3.1 研究对象 |
3.1.1 纳入标准 |
3.1.2 排除标准 |
3.2 研究工具 |
3.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3.2.2 仪器设备理论、技能考核 |
3.2.3 护理人员自主学习能力量表 |
3.2.4 批判性思维能力量表 |
3.2.5 自制手术医生满意度调查问卷 |
3.3 研究方法 |
3.3.1 样本量估算及分组方法 |
3.3.2 培训师资 |
3.3.3 培训内容与时间 |
3.3.4 培训方法 |
3.3.5 评价指标 |
3.3.6 研究技术路线 |
3.3.7 质量控制 |
3.3.8 数据收集 |
3.3.9 统计学方法 |
3.3.10 伦理问题 |
3.4 研究结果 |
3.4.1 两组低年资护士基本资料比较 |
3.4.2 两组低年资护士仪器设备理论、技能成绩比较 |
3.4.3 两组低年资护士自主学习能力比较 |
3.4.4 两组低年资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比较 |
3.4.5 手术医生对两组低年资护士仪器设备使用满意度比较 |
3.5 讨论 |
3.5.1 CDIO教学模式提高了手术室低年资护士仪器设备的掌握程度 |
3.5.2 CDIO教学模式提高了手术室低年资护士自主学习能力 |
3.5.3 CDIO教学模式提高了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 |
3.5.4 CDIO教学模式提高了手术医生对低年资护士仪器设备使用的满意度 |
4 结论 |
5 研究的创新性 |
6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手术室仪器设备培训和管理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4)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与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与立题依据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问题 |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5 相关概念 |
6 理论基础 |
7 研究技术路线图 |
8 科研伦理 |
第一部分 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研究 |
一、手术室护士实施护理人文关怀相关体验的质性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二、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量性调查(护士角度) |
1 研究对象 |
2 调查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三、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行为的量性调查(患者角度) |
1 研究对象 |
2 调查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叙事教学在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培训的应用效果研究 |
1 研究对象 |
2 干预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本研究对临床实践与未来研究的启发 |
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 |
2 研究创新点 |
3 本研究的局限性 |
4 未来研究的方向 |
5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手术室护士访谈提纲 |
附录二 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水平调查问卷 |
附录三 护士关怀行为量表 |
附录四 关怀能力评价量表 |
附录五 共情能力量表 |
附录六 教学活动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七 “手术室护士访谈”知情同意书 |
附录八 反思日记(节选)“白衣天使”为什么去关怀 |
附录九 叙事教学活动节选 |
综述 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成立研究小组 |
2 指标构建原则 |
3 研究对象 |
4 研究方法 |
5 预调查 |
6 统计学方法 |
7 技术路线图 |
8 质量控制 |
研究结果 |
1 文献研究结果 |
2 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
3 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 |
4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讨论 |
1 研究的可靠性 |
2 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分析 |
3 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对患者安全的重要性 |
第二部分 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的现状调查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4 技术路线图 |
5 质量控制 |
研究结果 |
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2 手术室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现状 |
3 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现状分析 |
4 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讨论 |
1 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种类多 |
2 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
3 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4 对提高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
结论 |
本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缩略词表 |
致谢 |
(6)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对象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2.1 对照组:护生接受传统手术室护理带教 |
2.2 干预组:护生接受行为导向教学法干预的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 |
2.3 基于行为导向的带教方法与传统带教方法比较 |
3 工具与效应指标 |
3.1 实习生一般情况调查表 |
3.2 护士核心能力测评表(Competency Inventory for Registered Nurse, CIRN) |
3.3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 |
3.4 理论考核及操作考核成绩 |
3.5 教学满意度评分 |
3.6 临床护理带教教师行为锚定等级评价量表 |
4 数据处理 |
5 质量控制 |
5.1 排除教学内容差异的影响 |
5.2 排除教师教学水平差异的影响 |
5.3 排除考核标准评分差异的影响 |
5.4 排除数据录入误差的影响 |
5.5 排除问卷收集过程的影响 |
6 技术线路图 |
结果 |
1 一般情况调查结果 |
2 两组护生的护士核心能力测评比较 |
2.1 教学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护士核心能力比较结果 |
2.2 带教干预对两组护生的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 |
3 两组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 |
3.1 教学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一般自我效能感比较结果 |
3.2 带教干预对两组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
4 两组护生考核成绩比较 |
4.1 教学干预前对照组与干预组考核成绩比较结果 |
4.2 带教干预对两组护生考核成绩的影响 |
5 两组护生的教学满意度调查 |
6 两组临床护理教师带教能力比较 |
6.1 教学干预前两组临床护理教师带教能力比较 |
6.2 教学干预后两组临床护理教师带教能力比较 |
讨论 |
1 实验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
2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的优势分析 |
2.1 行为导向教学法对护生能力具有积极影响 |
2.2 行为导向教学法能够显着提高护理实习生满意度 |
2.3 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手术室临床护理教师带教能力 |
3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3.1 临床护理带教师资力量局限性 |
3.2 行为导向教学法教学资料不足 |
结论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附录 |
致谢 |
(7)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护士执业环境、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间关系研究 ——以江西省6家三甲综合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护士执业环境 |
1.2.2 护士工作投入 |
1.2.3 护士职业倦怠 |
1.3 理论依据 |
1.3.1 社会性别角色理论 |
1.3.2 工作要求-资源理论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护士执业环境 |
1.4.2 工作投入 |
1.4.3 职业倦怠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意义 |
1.5.3 研究问题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1.3 无效问卷剔除标准 |
2.2 研究方法 |
2.2.1 样本量估计 |
2.2.2 研究工具 |
2.2.3 资料收集 |
2.2.4 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 |
2.2.5 质量控制 |
2.2.6 伦理问题 |
第3章 研究结果 |
3.1 一般人口学资料 |
3.2 护士执业环境、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的现况 |
3.2.1 护士执业环境的现况 |
3.2.2 护士工作投入的现况 |
3.2.3 护士职业倦怠的现况 |
3.3 护士执业环境、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水平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3.3.1 护士执业环境、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水平在性别方面的分析 |
3.3.2 护士执业环境、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水平在科室方面的分析 |
3.3.3 护士执业环境、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水平在年龄方面的分析 |
3.3.4 护士执业环境、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水平在婚姻状况方面的分析 |
3.3.5 护士执业环境、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水平在子女数量方面的分析 |
3.3.6 护士执业环境、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水平在不同学历方面的分析 |
3.3.7 护士执业环境、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水平在职称方面的分析 |
3.3.8 护士执业环境、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水平在职务方面的分析 |
3.3.9 护士执业环境、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水平在工作年限方面的分析 |
3.3.10 护士执业环境、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水平在用工形式方面的分析 |
3.3.11 护士执业环境、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水平在年收入方面的分析 |
3.3.12 护士执业环境、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水平在择业原因方面的分析 |
3.3.13 护士执业环境、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水平在值夜班方面的分析 |
3.3.14 护士执业环境、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水平在承担带教工作方面的分析 |
3.3.15 护士执业环境、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水平在专科护士方面的分析 |
3.4 护士执业环境、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水平的相关分析 |
3.4.1 护士执业环境与工作投入的相关性 |
3.4.2 护士执业环境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 |
3.4.3 护士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 |
3.5 护士职业倦怠水平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
3.5.1 变量赋值 |
3.5.2 护士情感衰竭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
3.5.3 护士去人格化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
3.5.4 护士个人成就感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
3.6 护士工作投入在执业环境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护士执业环境、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的现况分析 |
4.1.1 护士执业环境的现况分析 |
4.1.2 护士工作投入的现况分析 |
4.1.3 护士职业倦怠的现况分析 |
4.2 护士执业环境、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水平的单因素分析 |
4.2.1 护士执业环境的单因素分析 |
4.2.2 护士工作投入的单因素分析 |
4.2.3 护士职业倦怠的单因素分析 |
4.3 护士执业环境、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水平的关系 |
4.3.1 护士执业环境与工作投入的相关性分析 |
4.3.2 护士执业环境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 |
4.3.3 护士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 |
4.4 护士职业倦怠水平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
4.5 护士工作投入在执业环境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
4.6 改善护士执业环境、促进工作投入、缓解职业倦怠的具体建议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研究展望与不足 |
6.1 研究的创新点 |
6.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8)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联合预见性护理对老年人复苏期护理的临床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建议与对策 |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国内外围麻醉护理发展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附录一 一般资料调查表 |
附录二 Aldrete评分记录表 |
附录三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简称VAS) |
附录四 并发症发生情况 |
附录五 QoR-40评定表 |
缩略语表 |
(9)基于ERAS理念的手术室整体护理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注释表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操作性定义 |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性质 |
2.2 研究对象 |
2.3 分组方法 |
2.4 研究工具 |
2.5 一般手术配合 |
2.6 干预方案 |
2.7 观察指标及其判定标准 |
2.8 资料收集 |
2.9 质量控制 |
2.10 医学伦理原则 |
2.11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12 研究路线 |
第3章 结果 |
3.1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 |
3.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焦虑评分的比较 |
3.3 两组患者术前口渴饥饿发生率比较 |
3.4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 |
3.5 两组患者术中核心体温变化比较 |
3.6 两组患者术后低体温发生率及复苏情况比较 |
3.7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相关情况比较 |
3.8 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比较 |
第4章 讨论 |
4.1 基于ERAS理念的手术室整体护理对患者围术期焦虑情绪的影响 |
4.2 手术室多模式全程联合保温对患者术中核心体温的影响 |
4.3 基于ERAS理念的手术室整体护理对患者术后复苏的影响 |
4.4 基于ERAS理念的手术室整体护理对患者术后康复影响 |
4.5 将ERAS融入手术室整体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6.1 创新之处 |
6.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概念 |
1.3 理论依据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2 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方法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工具 |
2.4 资料分析 |
2.5 质量控制 |
3 结果 |
3.1 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词典概念树及解读 |
3.2 质性研究的结果 |
3.3 德尔菲法的结果 |
3.4 信效度检验的结果 |
4 讨论 |
4.1 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
4.2 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形成 |
4.3 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的可靠性及科学性 |
4.4 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及内容分析 |
4.5 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信效度分析 |
5 结论 |
6 本研究的存在的不足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专科护理合作组在手术室的作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手术室专科护士三阶梯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临床实践[J]. 蔚玲.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21)
- [2]基于校正MEWS评分构建术后患者院内转运分级方案与应用研究[D]. 祁学峰.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3]CDIO教学模式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仪器设备使用培训中的应用[D]. 陈甜.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1)
- [4]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与干预研究[D]. 潘燕鸿. 福建医科大学, 2020(02)
- [5]手术室护士风险预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D]. 申媛. 青岛大学, 2020(01)
- [6]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手术室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 周珺. 青岛大学, 2020(01)
- [7]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的护士执业环境、工作投入与职业倦怠间关系研究 ——以江西省6家三甲综合医院为例[D]. 骆佳佳. 南昌大学, 2020(08)
- [8]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联合预见性护理对老年人复苏期护理的临床影响研究[D]. 冯睿.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9]基于ERAS理念的手术室整体护理在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患者中的应用[D]. 田春梅. 南华大学, 2020(01)
- [10]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李佳霖.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