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规划的哲学内涵_中国出版论文

编辑规划的哲学内涵_中国出版论文

编辑策划的哲学内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涵论文,哲学论文,编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辑策划并不是现在才有的一种编辑工作方式,不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的作用和品格才格外凸现出来。在传统的概念里,编辑这一工作只不过是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和加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突出地强调编辑策划,就是要从传统的理解和束缚中摆脱出来,建构一种出版新理念。最近一些年来,对于编辑策划这一编辑出版工作中最重要的和最前沿的课题,我和出版业中一些人已经做过一些有益的探索。但仔细想来在思辨的方面做得还不够,还缺少一种高度。这个高度就是哲学的思考。只有从哲学上阐明了编辑策划,才能真正弄清楚编辑策划的内涵和意义。

编辑策划的含义

策划,在《辞海》中是作为计划、打算来解释的。这样一种解释对于说明编辑策划是什么,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什么是编辑策划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诚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出各种界说,但是更需要我们从哲学上来做一些阐释。

从方法论层面说,作为一种工作方式和方法的编辑策划,是编辑人员根据市场需求和读者需要,主动设计工作方向和工作项目。它既是编辑思想的一种输出,是编辑人员自己给自己出主意,同时也是对作者思想的汲取和容纳,是编辑意图和作者意图的一种相互打通和完美结合。从操作的最基本层面上说,策划是一种选题的优化。这里所说的市场需求和读者需要,在我看来是有内涵上的不同的。市场需求是说市场卖点好的图书,读者需要是指有一部分读者有购求欲望。之所以做这样的区分,是因为读者并不完全等同于市场。编辑策划要有市场和读者两个着眼点,才能搞清楚策划的受众和对象。归结起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策划将日益成为编辑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

从认识论的角度言,编辑策划是在实践中应运而生的。编辑策划的过程是对编辑出版工作规律的认识过程;由于它是编辑出版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因而也是对编辑出版规律认识的起点。进而言之,编辑策划具有认识上的能动性,它是对图书生产和营销存在规律及其走向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不仅是力求正确的,而且是对规律的带有明确目的性的能动反映和优化认识。同时它也是对相关信息的积极认识、甄别和处理。作为对编辑工作规律的一种认识的编辑策划,它是编辑实践思维的结果,其实践基础只能是工作实践、学术考察和市场调研,编辑依此在认识过程中作出各自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从本体论角度看,编辑策划是编辑主体固有的一种本质属性,是编辑工作的整体属性的集中体现。编辑策划是和编辑主体的特性联系在一起的,所谓编辑主体,是指编辑工作的行为者。主体一经确立,就派生出它固有的特性。这种特性就是它的策划功能。策划是编辑工作固有的一种特性。德语中编辑就是planer,意即策划者。这很直接明了地说明编辑是这样的一种角色:编辑是文化大厦的一个建筑师。编辑工作也是编辑主体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策划则是编辑主体这一种创造性劳动的最集中的体现。毫无疑问,最能体现和发挥编辑的智慧和才干的是策划,策划是编辑的高级形态、智力形态。从本质而言,策划是一种文化设计、文化创造和文化引导。编辑策划不光是弄出一本书或一套书来,而且是要以编辑产品影响社会文化、科学思想、学风大势、振发民智、唤起民心和塑造民魂。策划一个好的项目,同时就是给自己策划一座丰碑。提倡策划就是加大编辑工作中的职业化成分,提高编辑劳动含量,让这样一些东西转化为作品的文化含量。从根本来说,编辑策划是一种编辑生产力,一种文化生产力,强调策划就是要着眼于编辑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的极大提高。

以上从哲学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相统一的角度,对编辑策划所作的必要的观照,使我们明了:编辑策划既是客观事物存在的方式,也是我们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性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和重要途径。

编辑策划的内容设定

编辑策划的思维特性是实践思维。编辑策划是一种很需要创造性实践思维作指导的行为。策划总是在事前,具有超前性,是一种预设和预谋。策划其实也就是一种设定。所谓设定,它是一种哲学概念。所谓设定,就是对于人的认知前提的预先确定,是价值和认知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在主体的活动中,设定具有基础性的意义。编辑策划,核心的东西就是工作内容的设定。而其工作内容的设定,大致有这样三个方面:

学术内容设定。这是解决选择和建构什么样的文化产品的问题。任何好的选题,都是一种科学,都是有特定的学科内容的,或者至少是和特定的专业学科相联系的,即使是边缘学科、新学科也概莫能外。编辑策划中学术内容的设定,是一种学科和学术的指向性,而选择这种指向性的标准只能是学术的领先性、前沿性、独创性、适时性,就是根据图书选题的学科特性和学术四性,来规定写什么和不写什么,要什么和不要什么。其中适时性对于出版者来说是尤为重要的。适时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可以更有效地产生作用,可以更有效地占领市场。选题的指向,如同军事上的用兵,经济上的投资,三者具有十分类似的地位。这就要求编辑人员有某一专业领域里较高的学术眼光和学术鉴赏力。这是编辑人员进行课题策划的学术底气和学术前提,也是编辑策划能否和学术策划结合到一起的一个关键点和对接点。这样才能在学术和出版之间开辟一条通道,在学术和受众之间架设一座桥梁。

编辑内容设定。也就是根据编辑工作的特性,对图书选题进行设计,把课题开发和选题策划结合起来。这是编辑的工作阈,是作者不可替代的。也就是编辑与作者合谋怎么写,如何写。这是第一层意思。在谈到编辑内容设定的时候,其实我们还要在选题策划之外考虑编辑形式的设定,诸如案头整理、封面装帧、内文设计、宣传推广、市场营销之类。因为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转化为内容。

市场内容设定。其实就是编辑内容设定的一个部分,将它分离出来,是为了强调它。这就是要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通过把握市场走势,来设计什么是读者需要的对路产品。鲁迅曾说,“书的销场,和推销法实是大有关系的”。市场设定就是强化经营意识、品牌意识、精品意识,进一步说,是关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关注图书市场,寻找目标市场,细分市场,依托市场,营造优势。

就编辑策划的工作内容而言,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回答是:原创性、独创性,也就是不可替代性。最好的策划是不可替代性的策划。

任何策划在未经物化为作品和出版物之前,都只是一种抽象的计划或美好的愿望。策划作为一种思路、一种行动,贯穿于整个过程,具有全面性,整体性的特点。编辑的策划可以分为以上三个不同的方面、不同的环节、各有不同的分工,各有不同的作用和目的,而这些不同环节不同部分的编辑策划又互为条件、互相依赖,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到这一步,一项完整的编辑策划才算是成功的。这样就使得编辑策划成为一种整体的运作。

编辑策划的层次

策划有三个层次,这里试图提出“策划链”这样一个概念。所谓策划链由这样三个环节组成:编辑个体策划、编辑室策划、总编辑策划。也就是微观策划、中观策划与宏观策划。

1.编辑个体策划是基础。

所谓个体策划,是说编辑个人的工作运思。我们要注重个体的策划,这也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个体。可以从这样几个层面来理解个体的策划的重要性:其一,编辑的天然使命就是要发展自己的策划能力。马克思说过这样的话:“任何一个人的天职、使命和任务——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而对编辑来说,策划更是一种最重要的能力,最有活力的能力。其二,个体的策划是一切编辑活动的出发点,每个编辑人员的编辑活动,总是从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个人生存条件制约出发的。马、恩关于人的理论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各个人的出发点总是他们自己”。正是无数个编辑个体的出发点汇成我们编辑工作的长江大河。其三,编辑个体策划是一切出版社会关系的主体。在马克思看来,社会联系的主体是人,这些个人是怎样的,这种社会联系就是怎样的。依此也就是说编辑策划是通过具体的编辑个人来实现的,通过编辑个体的社会关系,结合成了一个出版单位的社会网络。

策划是编辑价值的最突出的表现。编辑个人的策划体现的是策划的个体价值,它之所以有价值,就在于具有作为个体的精神生产的不可替代性。对编辑工作而言,编辑个体是专职的课题开发者,选题构思者。编辑个体的策划如此重要,我们就要特别注意作好发现有策划特长的编辑人才的工作,同时也要努力提高每个个体(即全体编辑人员)的策划能力,两个方面相结合为我们的编辑策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2.编辑室策划是必要的中介。

就编辑室主任策划的性质和作用来说,它是一种选择,是第二次选择,它不只是个体的策划和整体(全社)的策划之间的桥梁,它本身也是一种中观整体的策划。编辑室是出版社的基本单位,是一个图书的上游制作单位,是一个业务职能部门。业务之源是什么?出版之本是什么?都是选题。编辑室主任在选题制作和策划上若无优势,就不能吸引人,凝聚合力。可以有许多种方式做好编辑室工作,但我以为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做选题策划。人们并不否认,出版是一种创造的文化活动,编辑是一种高级的创造性劳动。这种创造的最好途径和标志就是策划。编辑室主任的一项本领或者说一种价值显现,就是要以选题策划带动编辑室工作。这种带动并不是说要挂帅,而是一种先机,要把握住这种先机。人们常说,出版品是人品的载体,那么选题更是人格魅力和工作魅力的综合显示。而我们常常对编辑室这一级的策划注重不够。这是编辑出版工作做得不好,缺乏凝聚力,缺乏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可参阅本文作者的《以选题策划带动编辑室工作》)。

3.总编辑策划是一个再提高的过程,是一种总体策划。

总编辑的策划既是终极的选择,也是一种综合的创造,是总体策划,可以简称总策划。它既是一种围绕出版优势和选题特色的布局规划,是结构的调整,系统的综合,也是一种出版资源的配置和组合,也就是编辑策划和出版策划的合一。我将总策划作为总编辑的一个本质性的主要职责(可参阅作者的《选题总策划:总编辑的一个主要职责》)。总的原则就是,总编要出大思路,要将选题作为一个系统来处理。总编辑策划有两种指向。一是自下而上的指向,也叫集中群众智慧,但一个原则就是“整体并不等于各个孤立部分的总和”,总编辑的工作就是要取得1+1>2的效果;二是自上而下的指向, 就是总编辑对于全盘策划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指导和引领,以取得辐射全局的成效。这两个方面合二而一,就是大思路系统方法和具体操作的结合。最终结果就是交出一份各个方面都较为满意的“作品”(年度选题规划)。

这样三个层级的策划缺一不可,它们既是相对独立的过程,更是系统中的环节,不是孤立的环节,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要沟通三个环节,构成策划的整体运作,这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编辑出版工作的“策划链”。这个链条不是线性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各个层级的编辑策划都要创造性地发挥各自的作用,又要服从编辑大思路,朝着配合编辑总体方针努力,这是一个一分为三却又是合三而一的问题。

编辑策划的目的

人的活动总是有一定的目的,并受到目的支配的。编辑策划服从于编辑目的。大而言之,我们的宗旨就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我们的行话说,就是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出好书,出效益,出人才。出好书,也就是出版学术精品和大众精品;出效益,也就是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出人才,也就是使编辑人员成为人民需要的编辑专家。小而论之,就是能动而充分地发挥编辑的职业作用,体现编辑对于文化创造和积累的根本价值。

如前所言,编辑策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突现出来的一种编辑生产力的表现,显然它的存在是有生命力的,是合理的。编辑策划功能的拓展,目的就是解放编辑生产力,也就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编辑工作机制。不好说编辑策划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编辑工作新机制,但它无疑是对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编辑工作新机制的一个有力的推动。

任何编辑主体都是属于一定的社会规范的,因而编辑的实践要受到一定的社会的制约,只能是和社会规范相适应的实践,同时是根据编辑工作的目的而进行的实践。这样两个方面使得编辑策划也就是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结合。无限性,是说编辑思想要解放,思路要开阔,看问题要全面,涉猎要广泛,其思维特征是多向性的,工作视野是外向性的;有限性,是说编辑策划不是毫无目的的,不着边际的,不是万能的,策划也只是编辑全部职能中的一个职能(尽管是至为重要的一个职能)。编辑策划既要有一定的学术依凭,又要在一定的编辑专业分工范围之内运思,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有优势。编辑要掌握这个有限性和无限性的原理,把策划作为个人的社会价值实现的自觉行为,作为对于社会做出贡献的一种理性方式。

策划主体和编辑主体

编辑策划的全部哲学基础在于:编辑策划者是一种实践主体。

马克思把人的本质规定为劳动、实践,同时也就把人提升为实践主体。编辑为什么能作为出版过程中的一种主体?他之所以能发挥一种主体性,就在于编辑作为人的存在,作为一种实践主体的存在。人是一种有意识的存在物,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这就是编辑主体性的存在基础,实践基础。

马克思曾经指出,“真正的主体——是作为支配自然力的那种活动出现在生产过程中的”。对于编辑主体来说,真正的编辑主体就是作为支配自然力的那种活动出现在图书生产过程中的。在这里,支配自然力的那种活动首先就是编辑策划。换句话说,编辑作为实践主体的主体性或者说编辑的主体意识,其最好的体现就在编辑策划之中。我们就是要将编辑划为龙头,通过编辑策划能力的提高来带动编辑人员其他能力的全面提升和编辑工作水平的整体高涨。

所谓编辑主体性,也是相对编辑客体而言的。客体就是编辑工作的对象世界。编辑主体是编辑行为的实施者,编辑主体意识强调的是一种编辑的责任意识和一种工作能动性,是编辑工作中的以我为主的自我意识。从哲学的角度说,编辑主体意识是编辑工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工作的本质的规定性,在编辑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编辑主体意识的行为特征就是编辑参与,是编辑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的精神生产过程,具体而言也就是图书生产过程。有无编辑工作的主体意识,是编辑人员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应该在一种主体意识引领之下,使自己的编辑实践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文化活动。编辑主体性的发挥,是编辑工作实践的出发点,它决定着编辑主体以何种方式去实现工作目标。

编辑主体意识与编辑策划之间有一个结合点,编辑主体意识是编辑策划的内驱动器。编辑策划是在编辑主体性的主导和支配下进行的,是一种主体性支配下具有目的性、自觉性、选择性和主动性的创造活动,是编辑主体的能动的具有超前价值的开发。编辑策划是编辑主体意识高扬的最佳实现形式。编辑主体性在编辑策划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提倡编辑主体性的意义,就在于从哲学本体上来阐明和认识作为人的编辑者和作为职业的编辑工作的全部意义和内涵。首先,开掘编辑策划的内在涵蕴,充分理解编辑策划对全部编辑工作的牵引作用;其次,提倡编辑主体的思想解放,把编辑工作从工作环节的从属地位上升到主动地位;第三,高扬编辑主体的职业意识,让编辑人员充分发挥自身职业优势,以克服或弥补客体的某些不足;第四,突出文化演出的角色意识,促使编辑主体把自己作为整个文化活动中的重要一员,承担起自己文化创造者的全部责任,把工作跃上新台阶;第五,理顺编辑工作的内在机制,为编辑策划创造必要的人文环境。

实践产生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编辑出版实践,产生我们这个时代的“编辑策划论”。自然这样一种理论还需要实践的不断检验和完善。

【附】作者关于编辑策划的其他论著,可供参阅

《编辑策划意识论》,《出版发行研究》 1992.6

《选题策划方法谈》,《编辑之友》 1995.1

《市场经济条件下选题构大思路》,《出版科学》 1995.2

《以选题策划带动编辑室工作》,《中国出版》 1997.12

《选题总策划:总编辑的一个主要职责》,《中国出版》 1996.12

《编辑工作一二三——我的编辑工作经验》,《中国出版》

1997.2

《新编辑观的追求》,中国奥林匹克出版社 1996 ?

标签:;  ;  ;  

编辑规划的哲学内涵_中国出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