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路桥建设中沥青路面养护存在诸多问题,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为节省养护资金、提高养护资金利用率、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有效保证路面使用品质,在普通公路全寿命周期养护成本降低的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路面服务水平,科学合理地进行普通养护决策体系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路桥沥青;路面病害;治理
1导言
我国路桥日渐发展为国民经济下重要基础设施之一。高速公路的不断落成并功通车,交通负荷、自然环境及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后沥青路面出现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早期失效。研究沥青路面病害的发展现状,讨论详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病害的分类和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针对不同情况,并提供参考有关的工程人员,具有现实意义。
2路桥沥青路面病害分类概述
沥青表面损伤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气候条件、地面位置、路面类型、材料类型、施工条件和排水条件,等路面损坏和这也是路面损坏的重要原因和复杂的特点。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尚未无法形成一个明确的分类标准。沥青表面损伤程度受到各利各样的因素制约,其中包括环境考验、气候变化、路面规格等、材料类型、施工工艺和排水方式,地势高低等。路面损坏和破坏机理有一定的区别,这也是路面损坏和复杂功能的重要原因。
3路桥沥青路面裂缝病害治理研究
3.1裂缝病害
沥青路面的裂隙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其中气候影响,交通量的增大以及沥青原材料的好坏,都与路面的质量有着重要关系:
3.1.1灌缝胶修补裂缝
采用新技术和新的材料能够增加沥青路面的牢固性能和承载能力,增加路面的使用年限。密封胶灌缝技术修补裂缝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补技术,这种技术与反复车辆负载相互作用起到了重要作用,灌缝效果突出。该技术包括以下方面的要求和工艺:一般来说灌缝胶修补措施分为四种:①标准槽非帖封式,它的开槽的深度和宽度分别在20mm,不许使用帖封层,保持密封胶和槽平齐即可;②标准槽帖封式,保持开槽的深度和宽度都在20mm左右,并且在路面上增加2mm左右的封贴层;③浅槽孔封印类型,凹线的深度和宽度是5mm和40mm,对封印类型灌溉联接的用途;④简单无槽帖封式,但它仅适用于裂缝宽度不大于3mm的情况。
3.1.2稀浆封层材料灌缝
随着通车时间的增加,经荷载的反复碾压,部分密封胶灌缝的沥青路面两侧出现龟裂现象。另外裂缝在水和负载的作用下还会出现裂碎的状况,并且随着交通量的增加出现灌缝材料的脱落和裂缝宽度的增加。针对该情况,可采用稀浆封层进行裂缝的修补处治。这种修补措施在材料选择方面,一般稀浆封层石料与原路面相同,并符合规范要求,石料的砂当量为69.5%。采用沥青含量为62%的壳牌改性乳化沥青在稀浆封层使用。修补过程主要分为四个步骤:①清除裂缝中存在的杂物,使用钢刷等进行缝隙清理,并采用高压空气吹去存在的杂物;②根据相关要求进行材料的配置,使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水、沥青和水泥等材料混合搅拌,确保均匀;③快速将搅拌好的材料在裂隙中填充,并使用手锤进行压实与平整;④对修不好的路面进行维护,破乳后20min左右开放交通。
3.1.3雾封层处治轻龟裂
含砂雾封层是一种新的路面养护技术,多用于路面预防性养护,采用专用的施工作业车辆,将渗透性强的雾封层材料和砂洒布到沥青路面上,起到填封沥青路面细小裂缝和孔洞、防水、提高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和抗滑性能的作用。它主要适用于沥青面层轻、中度细料损失的高速公路,包括保护己老化沥青路面、填封小型裂缝等。修补方式一般范围三步:第一步,清扫路面,保持洁净、干燥。第二步,对原材料进行试验检测,确保所用的各种原材料满足以上技术要求。雾封层材料的储存时间宜在24h内,防止分层离析。如产生离析,应停止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三步,在完成建设后大约3~5h开放交通。在开放交通前,应将路表面的废弃物清理干净,不能影响正常的交通运营。
3.2坑槽类病害
造成这种典型病害的原因有二:①水渗透引起的,具体涉及路面渗水导致坑槽发生损坏、管涌等引起坑槽破坏;②施工原因致使路基强度不高而造成的。下面就针对坑槽类病害提出相应的处治建议。坑槽类修补处治措施如下:一般来说,对于己出现坑槽类病害的高速公路路面的修补措施分为三步:(1)结合沥青路面面层实际损坏程度进行开挖,要求修补边界最低要达到破损边缘10cm以上;接着用切割机沿修补边界切割成规则的修补区,切割深度应把握在10cm。有些部位不可以使用铣刨机铣刨的,对其处理可以采用破碎机;铣刨结束后,对所有裂纹、碎裂等损坏部位做好清除。(2)开挖后,应测定基层强度,判断有无破损情况存在,主要利用回弹仪对开挖后基层强度进行测量,对基层是否存在破损底的情况进行判断,对于开挖基层有破损的地方,测定继续进行,一直到满足基层强度为止。(3)以配合比为依据,对沥青路面快速修复材料采用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进行拌和,应当保障在3~5min内对修复材料完成搅拌,在拌合材料以后,向处理好的坑槽内及时倒入,并立即展开相关的后续工作,如振捣、摊铺、抹平等。
3.3变形类病害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伴随而来就是车辆的增加和交通量的增加,所以,对于高速公路路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其中,反复碾压就是造成路面变形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分析根本原因还是路面施工中的材料选择与施工工艺存在不足。变形危害的处治措施详述如下。
3.3.1微表处修复措施
微表处为用适当级配的石屑或砂、填料,沥青混合材料由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加入水和外掺剂,进行流动态搅拌而得到的。沥青封层就是把沥青混合材料均匀地摊铺在路面上而形成的。微表处的特点是可以充分利用旧路价值,保护原来的路面,同时,具有交通干扰小和施工迅速等优势。
3.3.2超薄磨耗层修复措施
超薄磨耗层是用专用机械完成薄层热拌沥青混合料摊铺的道路养护新技术,可以迅速改善路面的松散、坑槽、摩擦系数降低、老化等病害,提高路用性能,可快速开放交通。总厚度在1.5~2.5cm之间。
3.3.3就地热再生修复措施
就地热再生技术处理修复时,可以对处理的地方以及附近地方同时加热,能很好的修复待修补路面问题,还对周围的地方进行了热黏结工作,能够加固路面,与传统的路面处理方式相比,这是最大的优势,能很好地提升路面的修补质量。采取这种修复方法,材料能够全部使用,不产生垃圾,节约且环保。采用这种技术对路面进行修复时,即使是原路面的材料也可以通过加入添加剂来恢复旧材料的性能,使其达到使用要求,这就能使混合料没有任何的浪费,增加混合料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节约材料与成本。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路桥建设的推进,摆在眼前的问题是各种路面的病害及其治理问题,本文在归纳、总结路桥沥青路面病害类型的基础上,简要对病害产生的原因做分析,针对常见病害:裂缝、坑槽、变形的养技术,提出规范化治理方案。以期对路桥养护技术达到科学化、规范化,以便延长路面的使用期限,促使路面服务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减少养护费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贵龙.路桥沥青路面工程施工要点与质量控制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7(03):119.
[2]吴锦超.路桥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展望,2016,26(22):38.
[3]马海涛.沥青路面面层在路桥工程施工中技术分析[J].交通世界,2016(22):80-81.
[4]王明红.路桥工程中沥青路面裂缝的防治技术[J].科技展望,2015,25(04):44.
论文作者:林泽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0
标签:路面论文; 病害论文; 沥青路面论文; 材料论文; 沥青论文; 裂缝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