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分析论文_王东

试论现代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分析论文_王东

 王东

(内蒙古京海煤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 016000)

摘要:通过对内蒙古京海煤矸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以及实施信息化建设易出现问题进行的分析,提出了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构想,对实施发电信息化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发电企业;信息化;管理软件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国资委要求2010 年企业建成集团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实现企业集成、信息共享、协同工作,达到或接近同行业的世界先进水平。京海发电公司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规范管理,促进集团化、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经营,以建设一流综合性能源集团为目标,2008 年即开始规划信息化实施步骤,并逐步推广,初步达到了信息共享、协同工作的目标,在实施发电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

1 现状和不足

目前,大多公司在管理层方面面,都构建了覆盖日常管理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等系统。通过信息化建设,实施信息化管理,方便了各级信息交流,提高了管理效率,使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应用中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另一方面相应问题也不容忽视,存在着一些的问题和不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实施信息化的主体不明确。电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工作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目前多数电厂都是由信息主管部门作为负责此项工作的主导单位,这是不太适宜的。信息主管部门在电力企业中更多的是服务的提供者,多数人员只是在计算机应用和维护方面较擅长,对企业管理参与较少,而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者思想的体现,由服务单位作管理软件的主导单位往往效果不理想。在具体工作中,各企业信息主管部门协调其他部门参与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也难以达到效果,这是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周期长的原因之一。

(2)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达到的目标不确定。目前实施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主要采用定制开发的模式,目的是适应多种管理方式的需要。在实施中,管理者对信息化的认识都是逐步提升的,实施初期都是作为一项工作来完成;信息化的实施方也为自身的企业效益,缩短需求分析和挖掘的时间。这种模式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初期效果较好,很快上线运行,运行一段周期后,管理者往往会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这些要求又会推翻前期的工作,新要求满足后,管理者又产生了新的要求,如此往复,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各方协商了解,管理者觉得还有功能未实现,实施方认为开发量远远超出了范围。管理信息系统没有发挥出其最大的功效,作用也大打折扣。

人员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是实施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人员往往是计算机方面的专家,但对特殊的电力企业管理是外行,与管理者和使用者交流需要较长时间,而且对电力企业的管理目的、方法理解不透,难以进行软件实现;其二是系统使用者的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现场的使用人员往往要求计算机操作的越少越好,而如果实施方过于满足此要求设计,往往数据分解的不够,会为今后的统计、分析、结论、决策造成障碍。

(4)业务系统的软件过多,集成困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按照公司的规划是要在一体化平台完成,但由于各管理部门对信息化要求的迫切性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周期较长的矛盾,很多电厂都已安装了部分软件,如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党建管理、两票管理等,这些软件的客观存在增加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难度,如果数据交换不畅,还易形成信息孤岛。对通过建设管理信息系统,达到提升管理分析决策能力的目的是不力的,会造成决策支持系统抽取数据非常困难。

数据取值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在信息化的高层次阶段,在统计分析、小指标计算等方面,会从厂级监控系统,甚至集散控制系统抽取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从而为决策系统提供支持,但在抽取数据的过程中,涉及的取数变送器很多,很难保证取数时刻所有的变送器都准确,统计分析报表的数据又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易出现报表数据不准确的情况。

2 对策和建议

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因此无论是使用方和实施方都不要存在“通过信息化建设使管理层次快速大幅提升”的想法。信息化会促进管理的提升,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通过信息化的逐步实施、使用、修改、完善来实现。在实施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电力企业管理软件的实施主体必须是企业的管理部门。管理软件是通过反映管理流程,体现管理思想的系统,要想使用好管理软件,没有管理部门的主导和推动是不能做好的。发电企业管理软件生产管理部分的实施主体部门应该是设备部或发电部,而经营部分应是计划经营部较为合适。

(2)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应分为三个阶段:初步使用阶段应基本实现使用计算机来填报、查询、批准文档。例如:工作票、操作票在网上办理;填报、审核、批准文件在网上进行;可查询运行日志、设备缺陷、工作通知等;可形成简单的生产报表;领导讲话、安全简报、通知等,可采用附件形式挂在服务器上,各部门通过网络下载学习。这个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培养使用者对计算机的使用熟悉程度;其次是统计分析阶段。使用者在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会逐步提升对信息化的要求,而统计分析是提出的主要需求,包括:缺陷的统计、燃料的统计、生产数据

的统计、经营情况的统计等各个方面。这些需求是在数据累积到一定量,使用者使用计算机的水平提升到一定程度后,才会产生的,这一阶段的实现要建立在初级阶段的基础上;再次是管理提升阶段。大量的数据在信息系统中积累以后,会产生很有价值的统计分析结果,对管理者分析、形成管理结论很有帮助。例如:可综合对比各煤矿煤炭的质量和性价比;可分析周、月、年的电力负荷变动情况;可通过缺陷的统计找到设备故障频率,为定期检修确定时间等,这一阶段工作完成后,才会对管理决策产生指导作用,这需要数据的积累验证的时间,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些建设信息化的阶段是不能跨越的,管理者在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前,应根据自身发电企业的现状确立建设目标。

(3)要统一平台。这些年在信息化的实施中,人员认知等方面都有所进展,各发电企业在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上,在各大业务信息系统的建设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构筑一体化企业级信息平台方面一直难以取得突破,这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目前国外的平台侧重于资产管理的设计,对设备管理较细,可实现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但同时一些使用方法不符合中国的使用习惯和管理方式;而国内的平台使用习惯和可定制开发方面适应国内情况,但功能总有欠缺,因此造成选择困难。从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来看,必须尽早建设统一的平台,只有统一平台确定以后,信息才可顺畅的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交换、管理、存储和检索。

(4)决策分析的系统要有灵活性,现场的环境不能保证所有的取值点都完全准确、可靠,因此在系统的分析报表上要可灵活的修改,并且要相互关联,保证在修改一个初始数据后,后续的计算分析都能同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软件可用、可靠,才能为决策提供数据准确性的保障。

3 结语

电力信息化的发展是时代的需要,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精细化管理的需要是必须要走信息化的发展道路的,没有信息的汇集,就不能实现现代企业的有效管理,相信今后电力系统的信息化发展的步伐会越来越快,信息化发展规划会逐步实现。

作者简介

王东(1981.01.02),男,新疆人,学历:本科,信息主管 研究方向:电力信息化

论文作者:王东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5年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5

标签:;  ;  ;  ;  ;  ;  ;  ;  

试论现代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战略分析论文_王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