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既能够带来足够的便利、也能为社会创造巨大的经济利益,但同时它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对整个社会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等。通过对生态环境可能受到的来自于水利建设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调研,进而对其进行分析以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所在。针对上述内容进行调研的主要原因是要找出其不同形式及程度所产生的影响,从而在根本上杜绝可能产生的危害,将可能由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尽可能的缩到最小,进一步达成生态与水利工程和谐统一的最终目标,推进人类社会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建设;生态环境;影响
1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
1.1对水文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它涵盖的范围广,由于建设初期,对于建设场地缺乏经验,导致工程完工使用后对于河道的上游水流产生一定的阻力,削减了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其次在水库的范围往往在一些天然河道的附近,水库的施工就会破坏天然河道的结构,进而影响河流生态环境的平衡性发展,对河流中各种生物的生长繁殖造成威胁。水库的蓄水期一般主要集中每年的11月份和次年的四月份,且在蓄水期时地下水位线一直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当进入水库丰水期的时候,会淹没水库周围的土地,周围土地因长期受到淹没,土壤被充分浸透,土壤的结构改变,容易使得周围土壤呈现出盐碱化、沼泽化的趋势。
1.2对生物的多样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所有生物物种所组成的生态体系,是当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第一,水利工程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水利工程或多或少会对建设地的水域产生影响。因生存条件的不规则变化导致一些水中生物会而难以适应,进而导致大范围死亡,因而对水生动植物的影响是巨大的。更有甚者因为生存环境的变化,导致一部分食物链的断裂,进而直接影响生物的生存繁衍,因此降低了生物的多样性。第二,水利工程的建设还会对陆生生物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建设水利工程,会占用一定的土地,也会淹没一定的草地、森林,而为之赖以生存的陆生植物和动物的家园就会被遭到破坏,甚至是永久性直接的破坏。
1.3对大气的影响
水利大坝的修建对于生态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在所有水利工程中是最为严重的。而且,此问题已经逐渐开始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通过诊断分析,一致指出,大气环境受到来自于修建大坝的干扰是非常严重的。不过,相较于国际上的严峻形势,我国在这方面的问题并不是十分突出,这主要得利于我国地理结构上所具有的优势。在对工程进行选址时,通常会选择相对而言水表面积较小的峡谷或者高山地区。此外,具有大面积森林的水库在我国的占有量很低。上述原因都是使我国免于水利工程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主要原因。
1.4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必定会使得附近的居民移居,放弃已经形成已久生活模式和生活习惯,搬迁到一片新的地区,破坏这里的各种人际关系,包括居住模式、生存方式以及亲情关系。兴修水利项目必定会使得原址居民转移到新的环境,重新适应新的文化,耕作模式也会发生变化。而且搬迁新区各类基础设备的建立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费。其次,水利工程的类别不同,对居民的安置也有差别。比如古资料记载的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施工地区的居民并没有因为水利工程的建造生活环境和生活模式上受到影响。人口居住稀少的地区,也可以不转移居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水利工程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1完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为了能够建设环保的水利工程,设计阶段是一个重要环节。在进行水利工程的设计工作时,设计人员要对施工地点的地形地貌、环境人文特点都进行细致的调查。为设计工作打好基础,在进行设计时根据调查得到的信息来对各种突发情况进行预估。为了能够对工程建设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力度进行准确的分析,要建立一个健全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体系,通过该体系来预测工程对环境的破坏程度,根据各个方面的环保需求做出合理调整,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改变。
2.2健全生态环境补偿体系
水利工程的建设要面对一些无法避免的破坏,就要做好生态环境补偿工作。一是要健全生态环境补偿体系,完善该体系的基本内容,针对各种程度的破坏规定明确的补偿力度;二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政府部门要重视环境补偿体系的建立,承担经济压力。生态环境补偿体系的建设还应该结合水利工程建设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明确划分责任和补偿措施;三是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生态环境补偿工作,相关执法人员要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在保证生态环节问题得以妥善解决的情况下,顺利开展水利工程建设。
2.3确定生态需求水量
在计算当地生态环境需求的水量时,要分别计算出系统内各部分所需要的实际水量,在系统计算出各部分实际所需水量之后,将所得数据进行耦合,从而得出需水总量。Wp=At•ETm•t是确定需水量的计算公式,其中Wp是生态需水量,At是环境面积,ETm是生态环境的蒸散发量,t是时间。以生物栖息地为例,在计算生态环境内生物栖息地实际需水量时,要分别计算栖息地内鸟类、鱼类以及其它动物的生产、繁衍所需的水量,随后再将所得数据进行耦合,确定生物栖息地所需总水量。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对基础科学的研究工作,如深入研究生态环境背景值、环境自净能力等,同时研究环境内各种群与环境的紧密联系,从而为维持当地生态平衡提供有利基础。
2.4构建影响预测机制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之前,应提前构建影响预测机制,全方位综合评价水利工程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实现在水利工程建设前,从整体上评价该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从而为生态环境保护计划的设计和选择提供切实依据。水利工程建设时,要求施工方将自然保护、环境保护融入到实际施工环节中,转变施工方只注重质量、忽略对当地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理念,将生态建设贯彻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全部流程。例如,在工程设计环节,设计人员应参考影响预测机制,秉承减少生态破坏、维持生态平衡的设计原则,为当地动植物的生长、繁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工程建设环节,施工方应优先选择环保材料、环保技术,降低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在工程运行环节,需要及时构建影响监测机制,跟踪评价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进一步有效避免其不良影响,从而将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2.5加强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主要因素,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特别要注意的是水土流失问题,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要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增加区域土地生产力,减少水土流失,实现水资源的最大利用率。通过政策法规的融入,建设节水型水利工程。
结论
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调度以及后期的水库运行均需要最大限度的降低不良影响。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原始的生态进行最小的破坏。避免各种施工对生态环境进行不负责任的破坏。最后还要确定生态的需水量。并对其进行精密的计算。从而使得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得到全面性的降低。
参考文献:
[1]毛力.试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江西建材,2018(1):103~107.
[2]杨志义.水利工程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29):253.
论文作者:苏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水利论文; 生物论文; 生态论文; 环境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