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三步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文化建设论文,三步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上,有两种倾向:一是自然主义倾向,认为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然形成的,企业没办法、也不应该进行人为的设计;另一种是主观主义倾向,认为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就是人为的设计。前者使企业文化建设出现“无为”现象,一切任其自然发展,企业缺乏明确的理念指导;后者则导致企业建设搞“突击”,企业可以一夜之间设计出很响亮的理念、口号,也可以耗巨资印刷出很漂亮的企业文化手册。但这两种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结果:员工在心理上,企业在文化、理念上都仍是空白。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两者的有机结合。严格来说,企业文化建设应当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独立于生产经营活动之外。任何突击式的建设都可能使企业文化独立于生产经营活动之外,效果自然不会好。但是,企业文化、企业理念又确实需要有目的的设计和引导,有目的的宣传和培训。通过人为的主动提炼、设计和引导,能够使自然形成的文化理念明晰化,使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理解深刻化,认同彻底化。因此,正确处理文化、理念的自然沉淀和人为设计的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方法中的关键问题。
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注意三个基本要求: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效果应该是可以衡量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参加者应该是企业全员。近几年,我们以这三条要求为原则,按照“企业文化建设三步曲”,帮助企业成功地进行了企业文化建设咨询。
1.企业文化的诊断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成功的企业精神或口号,能使员工产生积极的、具体的联想,而正是这种联想,具有强大的激励作用。
当年我们一说“铁人精神”,就会立刻想到铁人王进喜跳在油池里,代替搅拌机在搅动原油,一说“雷锋精神”,就会立刻想到一个解放军战士,抱着孩子,扶着大娘,打着伞行走在泥泞的路上……正是这些包含着具体事件或人物的口号、有着典型形象的精神才会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和激励。
再以海尔为例,一说“质量零缺陷”,员工就会想到“砸冰箱事件”;一说“快速反应,马上行动”,员工就会想到“大地瓜洗衣机”的生产情景———三天设计出图纸,15天产品上市;一说“真诚到永远”,我们也会想到营销员因送货车出故障,自己背着洗衣机走了3个小时给客户送货的事,一说“客户永远是对的”,就会想到,海尔把按照德国模式设计的电冰箱说明书根据中国消费者的水平进行修改的事件……正是这些感人的事件和具体的形象,使海尔的文化理念没有停留在墙上、纸上,而是进驻到每一位员工的心里。这正是海尔文化管理成功的关键。
显然,企业文化是否被员工接受和认同,企业文化是否在对员工发挥作用,首先需要有很好的诊断。
诊断的方法和原理是:把企业中层以上干部集中起来,把集团的理念,逐句念出来,请大家把听到理念后,所想到的能代表这种理念的人物、事件说出来或写出来。如果大部分人都能联想到代表人物或事件,且事件相对集中,就说明企业的文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但是,如果大部分人不能说出或写出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就说明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没有得到员工的认同,也就更谈不上它对员工行为的指导作用。
我们按照这个程序对山东的五个企业进行了诊断,巧合的是,这五个企业中,有四个企业的理念中有“创新”一词,但是,当我让他们说出“想到了什么人物或事件”时,只有一个企业的人说出了一些相同的事件,大多数人说的则是完全不同的事件。我们据此判断,这几个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并没有被员工普遍接受和认同。对这样的结论,企业基本上是认可的。
2.企业文化的提炼
企业文化首先要从历史中提炼。在企业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中,一定会沉淀下一些支撑员工思想的理念和精神。这些理念和精神,包含在企业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之中,隐藏在一些关键事件之中。把隐藏在这些事件中的精神和理念提炼出来,并进行加工整理,就会发现真正支撑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精神和理念究竟是什么。
按照这种原理,我们可以设计出提炼企业精神的方法:
第一步:首先,让企业找10位从创业到发展全过程都参加的人,让他们每一个人讲三个故事,它们包括:在这几十年的创业历程中,你认为对企业发展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你最受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然后让每个人再讲三个人:你认为对企业贡献最大的是谁?这个人最宝贵的精神是什么?你从他身上受到最大的启发是什么?由专人把每个人讲的故事进行记录。
第二步:把重复率最高的故事整理出来,进行初步加工,形成完整的故事。
第三步:找十个刚来企业一年左右的员工,最好是大中专学生,把整理好的故事讲给他们听。然后,向他们提问:这个故事你听说过没有?听了之后,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哪个情节最感动、最难忘?这个故事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用什么词来表达你的感受?把他们的回答记录下来。
第四步:把专家和有关企业领导集中封闭起来,对记录的内容进行研究、加工,从中提炼出使用率最高的能代表故事精神的词。这些词经过加工,就是企业精神或企业理念。
第五步:将提炼出来的反映精神或理念的核心词,重新改编故事,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进行文学创作,写出集中反映核心词的企业自己的故事。假如提炼出“拼搏”一词,“拼搏”就用一个故事来诠释。当然,可能还有“创新”、“团结”等等,每一个词,都用一个甚至几个故事进行诠释。
当然,企业文化建设还要从未来出发进行设计。对行业进行分析,对竞争对手进行分析,对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行定位,找到现状与目标的差距。进一步回答:要想缩短差距,实现目标,企业必须具备什么精神,应该用什么理念指导自己?按照这种要求,设计出面向未来的文化理念。
把从历史中提炼出来的文化理念和从未来出发设计的理念,综合加工整理,就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理念和理念体系。
3.企业文化的强化
首先,对全体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培训的方式是先培训讲故事者。他可以是企业领导、故事的当事人,也可以是宣传者或者专家。但是,不管是谁,都必须按照事先的策划讲,要把故事中想表达的理念讲深刻、讲生动,使每一个员工都记住、理解、并主动向新员工讲解这些理念和故事。这样,故事流传起来了,企业文化、理念、精神就活了。
其次,树立和培养典型人物。在提炼和设计出企业文化并进行宣传培训之后,有一部分人能够直接认同并接受下来,并能运用理念指导自己的具体行动。他们就是企业的骨干。这时,企业把这部分骨干树立为典型,充分利用其示范效应,使理念形象化,从而使更多的人理解并认同理念。
再次,以企业文化理念与价值观为导向,制定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强制性,使员工发生符合企业理念与价值观的行为;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企业理念与价值观就会不断得到内化,最终变成员工自己的理念与价值观。
通过“文化建设三步曲”的实施,企业就形成了“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管理环境。这种管理环境有两大作用:对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相同的员工有巨大的激励作用;对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不相同的员工有巨大的同化作用。正是这两种作用,使得“文化建设三步曲”成为了一种非常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