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小平理论对“共产党宣言”的继承和发展--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_邓小平理论论文

论邓小平理论对“共产党宣言”的继承和发展--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_邓小平理论论文

论邓小平理论对《共产党宣言》的继承和发展——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共产党宣言论文,邓小平理论论文,周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 是人类思想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伟大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第一次完整、系统、成熟的阐述,是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的文献。列宁说:“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注:《卡尔·马克思》,《列宁选集》第2卷,第578页。)《宣言》发表150 年来,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共产主义先锋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学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今天我们纪念《宣言》发表150周年,重要的是看到邓小平理论与《宣言》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宣言》的继承和发展,并用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完成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而奋斗。邓小平理论对《宣言》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发到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社会存在,主要是指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即物质生产方式。在《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发,论述了: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变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资产阶级的这种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政治上的成就伴随着;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思想的历史证明了精神生产随着物质生产的改造而改造,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既然社会是随着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的,那么共产主义革命就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等光辉思想。恩格斯强调指出:《宣言》中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32、237页。)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既是对《宣言》的彻底唯物主义思想的继承,又是对《宣言》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发的超越。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发到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实际上是非常不容易的。它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国内外建设社会主义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长期探索的结果。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没有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没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是不可能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发所得出的有关社会主义的结论,例如,关于“两个分裂”的思想,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生产力发展水平很高的基础上的。这些结论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无疑是正确的。而我们国家原来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落后大国,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是社会发展历史上的伟大飞跃。但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以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生产力和雄厚综合国力的基础。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处在什么发展阶段问题,邓小平明确指出:“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注:《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2页。)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主义,那就只能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发到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一种超越。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出发点和重要基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内容,就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并以正确调整和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为核心来制定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邓小平正是实现了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发到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的超越,才能创立邓小平理论。如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仍然固守着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发,就不可能有邓小平理论的产生。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没有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就没有邓小平理论。从实践方面来说,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取得伟大胜利的根本原因之一。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所指出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据此我们也可以说,没有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发到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的超越,就没有我国现代化建设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二、 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辩证发展规律到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发展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运用唯物辩证法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辩证发展的客观规律。整个人类社会都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的形成,是封建社会内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同样,无产阶级的形成和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宣言》揭示出: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就不再适合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生产而不是促进生产了。它变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它必须被打破,而且果然被打破了。资产阶级的这种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政治上的成就伴随着。最后,从大工业和世界市场建立的时候起,它在现代的代议制国家里夺得了独占的政治统治。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关系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一切固定的古老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来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现在,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象一个巫师那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符咒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资产阶级的关系已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创造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样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些论述说明,历史的辩证法是不可抗拒的。资本主义自身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必然导致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它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邓小平理论,运用唯物辩证法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发展的规律。邓小平早在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中,不仅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提法,而且指出:“提出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还需就此作深入具体的研究。”(注:《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168页。)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具体研究,认识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是按照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辩证运动规律所设想的要求而建立起来的,也是按照前苏联的模式建立起来的。这样的经济体制,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脱离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状况,不仅不能促进反而阻碍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这样的政治体制,同样脱离了我国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不仅不能促进反而阻碍着我国经济基础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与生产力的矛盾,政治体制与经济基础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体现。这些矛盾集中表现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关键在于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反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社会主义阶段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些论述,对于进一步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发展生产力呢?这就必须进行改革。邓小平说: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思想上导致僵化,妨碍人民和基层积极性的发挥。要发展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由之路。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的性质同过去的革命一样,也是为了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落后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这些论述,全面阐明了改革的必要性、性质和内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围绕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把改革作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我们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我们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就是根据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主要矛盾的需要而科学制定的。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辩证发展规律到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发展规律,是邓小平理论对《宣言》既继承又超越的重要表现。邓小平具体分析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这是对《宣言》运用辩证法分析人类社会历史的直接继承。但是,邓小平理论没有停留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分析,没有停留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辩证发展规律的揭示,而是具体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矛盾,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发展规律,并从中得出解决这些矛盾的科学结论,用以指导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些,不能说不是对《宣言》的超越。没有这种超越,就不可能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就不可能有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

三、 从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破除旧世界到无产阶级通过发展生产力建设新社会

《宣言》系统地分析了阶级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进一步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宣言》揭示出: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而历史上不同社会和不同时代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又有各自的特点。与以往社会不同,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明朗化了。过去的阶级在争得统治以后,总是使整个社会服从统治阶级的利益。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它要求消灭全部现存的占有方式。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消灭剥削和压迫,就不能使自己从资本主义的剥削下解放出来。无产阶级是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者,是历史上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所以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如何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呢?《宣言》说: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以后,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对于未来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作了这样的预见: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主要是论述无产阶级如何通过阶级斗争、暴力革命破除旧世界的问题,而邓小平理论主要是论述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如何通过发展生产力建设新社会的问题。邓小平继承《宣言》关于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之后,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的思想,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些论述,集中到一点,就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快发展生产力,通过发展生产力来建设新社会。邓小平理论关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要通过发展生产力来建设新社会的具体论述,是对《宣言》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预见才能实现。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发到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辩证发展规律到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辩证发展规律,从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暴力革命破除旧世界到无产阶级通过发展生产力建设新社会,既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对《宣言》的直接继承,又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对《宣言》的超越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与《宣言》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宣言》的继承和发展。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就是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论邓小平理论对“共产党宣言”的继承和发展--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