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危险因素及优化策略论文_刘敏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危险因素及优化策略论文_刘敏

刘 敏

潍坊市潍城区杏埠中心卫生院

摘要:心血管内科护理危险产生的原因主要老源于护理人员、院方及患者本身,其中最主要的危险诱发因素就是患者本身,因此在开展心血管内科护理时必须重视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当注重临床资料的规范记录与自身的工作态度,从而降低心血管内科护理危险的发生率。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危险因素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78例,女42例,年龄39~81岁,平均(6(2)4±4.2)岁。疾病类型:心脏病56例,高血压48例,冠心病39例,心肌梗死36例。

1.2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诱发护理工作的危险因素。

1.3心血管内科护理危险因素

1.3.1护理操作中的危险因素

由于心血管内科的药物品种多样、名称复杂,再加上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剂量方面会有所偏差。护理人员如果在配药的时候未能严格遵循药物配伍核对原则,未能严格参照药物处方剂量进行配药,从而为患者造成很大的危险。除此之外,一些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进行静推呼静脉滴注的过程中,由于静推或静脉滴注的速度没有把握好,从而导致患者血压升高、心脏负荷过重等,甚至严重者会造成患者心力衰竭。

1.3.2护理书写不够规范

护理书写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护理记录缺乏完整性:心血管内科护理内容繁杂,例如,对于心肌梗死患者每隔30min就需要对生命体征与心电图进行监测,而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患者症状得到改善后,一些护理人员就对观察工作不够重视,因而造成记录不全或漏记的问题,最终诱发护理危险事件。(2)护理记录欠缺真实性:由于护理监督工作存在不足,一些患者离开病房或擅自外出时恰逢护理值班巡查,因而未能对其进行真实的监测与观察,部分护理人员为了应付工作擅自填写护理资料,导致部分记录的数据缺乏真实性。(3)护理记录不够及时。由于心血管内科中危重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很多患者入院时都需要进行抢救,这就造成很多护理记录都是术后或治疗后补写的,所以这可能会由于填写不够及时从而造成记录资料产生一定的误差。

1.3.3院方因素

由于当前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检查费用与医药费用都较高,一般的患者由于经济条件有限,难以承受昂贵的医疗负担。如果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没有及时告知患者各项治疗费用或在催款时由于态度不当,从而就可能激发患者及家属与医院双方的医院纠纷。

1.3.4患者自身危险因素

一些患者由于临床症状改善显著或已经消失,对于疾病的危害也会产生轻视心理,有的未经医疗人员同意擅自离开病房或治疗时不遵医嘱。由于心血管疾病发病十分急促,而患者一旦处于医疗之外的环境中,发病后就会对自身生命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与此同时,部分患者对于医院的治疗结果期望过高,这就导致在病情恶化之后,有部分患者及家属会将责任推卸给医疗人员,从而导致严重的医患矛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12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经治疗后发生护理危险事件35例(29.17%),其中因患者自身因素诱发的危险事件20例(16.67%),由护理工作诱发的护理危险事件12例(10.00%),由院方因素诱发的护理危险事件3例((2)50%)。

3结论

3.1心血管内科护理过程中主要不安全因素分析

3.1.1护理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是护理的主要参与者和执行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及安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量大且有一定的危险系数,若护理不当极易引发安全事故,造成医疗纠纷。由此可见护理人员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多数医院采取护士聘请制,一些年轻护理工作年限短,临床经验不足,难以独自完成护理工作。且对心内科常用医疗器械不熟悉,因设备应用不当发生的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此外,重专业护理轻人文护理,导致医患沟通交流难,难以满足患者心理需求。(2)护理人员工作责任感不强。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量大且杂,长期以往护理人员易产生厌烦、焦躁情绪,影响护理工作。此外,部分工作人员责任感不强,没有按照“三查七对”制度操作,对患者病情变化观察不够,从而造成安全事故,引发医疗纠纷。(3)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司法鉴定的依据,是病情反映文书。部分护理人员护理文书书写意识不强,存在书写不规范现象,如患者病情变化未记录,记录不真实,记录与医嘱矛盾等。

3.1.2医院因素

心血管内科病房床位多,仪器设备多,人员来往多,相对拥挤,噪音大,影响患者休息,易引发患者投诉。同时若病房卫生打扫不到位,地面湿润,导致患者摔倒,易引发患者不满情绪,严重时甚至加重患者病情,从而引发医疗纠纷。此外,治疗费用是引发医疗纠纷的主要因素之一。心血管内科治疗费用一般较多,护理人员若没有详细的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用药费用、治疗费用等,结账时易引发医疗纠纷。除上述以外,医院制度、饮食等也可能引发纠纷。

3.1.3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是护理工作中一方,若患者不配合治疗或护理,护理工作也难以开展。患者因素主要有两点;(1)患者不配合护理。心血管疾病大多病情严重且变化快,稍有不当则可能出现生命危险。由于部分患者对自身病情不重视或认识不足,没有经过同意就擅自离开病房或者不配合治疗,可能就会造成病情复发甚至加重。(2)期望过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期望过高,若在实际治疗或护理过程中,达不到患者的期许或要求时会感到失望。同时一旦患者病情恶化,则会把责任推到医护人员或医院身上,引发医疗纠纷。

3.2预防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

3.2.1完善心血管内科护理相关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和前提。医院要根据心血管内科护理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如护理工作流程、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制度、责任制度、交班巡查制度等,并严格执行,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此外,所有护理人员要明确各自岗位,严格按照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操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帮助他人或提升自我,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3.2.2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心血管内科相关领导要定期开展讲座,加强护理人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学习,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严格执行,避免出现医疗纠纷,若发生了医疗纠纷,则可以将护理文书作为司法举证证物。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护理文书书写标准操作,真实、全面、正确的记录患者病情,不允许书写潦草,一旦发现严惩不贷。此外,提高护理人员安全意识,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标准操作,避免出现医疗安全事故。(2)加强护理人员专业培训。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心血管内科基础护理知识,而且要熟练操作医疗器械(心肺复苏、呼吸机等),具备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最终能独立、高效的完成护理工作。(3)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强护理人员人际交往、语言表达能力等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及水平。积极主动的与患者沟通交流,关心、尊重患者,实行人文护理,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并根据患者特点实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切实提高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桂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病杂志,2012(01):152-15(2)

[2]林仁凤.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J].北方药学,2012(10):79-80.

[3]陈少梅.心内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与对策[J].河北医学,2010(07):886-887.

[4]白菊娥.心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医学,2011(10):1772-177(3)

论文作者:刘敏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3

标签:;  ;  ;  ;  ;  ;  ;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危险因素及优化策略论文_刘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