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全国高考命题省市物理试题选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省市论文,全国高考论文,物理试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评述
2004年全国高考改革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全国有十一个省市单独命题。针对物理学科新课程、旧课程、沪课程三种不同版本,遵照略有不同的考试大纲,贯彻“两个有利”的指导思想,坚持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各省市编制的试题却又能突出主干知识、题型设计新颖、试题结构合理、难易度控制适中、总体要求趋于一致,实属不易。
新高考自主命题模式,涌现出更多的新试题,通过交流,让高中学生接受更多的信息,对中学物理教学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现就省市单独命题十一份试卷,通过点面疏理的方式,对其中的物理新试题略作评述,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宝贵的教学资源。
(一)新的知识信息题
所谓新知识信息,就是指教科书中未曾出现过的,首次映入考生眼帘的物理概念、规律。新鲜的知识信息,往往渗透在试题描述的关键的字、词、句中和醒目的图形、图线、图表中。试题提供的新知识信息都有明确的定义、原理,对解题有一定的导向暗示,考生只有通过细心审题,理解知识信息的确切含义,明确研究问题的方法,才能迎刃而解。2004年高考物理试题中出现了如下新的知识信息题(没有文字冗长的信息题):
(1)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得到物质表面原子排列的图象
(2)质子、中子中的上夸克与下夸克
(3)测灯泡发光强度原理
(4)激光散斑测速
(5)雷蒙德·戴维斯研究太阳的电子中微子(v[,e])等等
例1 (天津理综第19题)
激光散斑测速是一种崭新的测速技术,它应用了光的干涉原理。用二次曝光照相所获得的“散斑对”相当于双缝干涉实验中的双缝,待测物体的速度v与二次曝光时间间隔△t的乘积等于双缝间距。实验中可测得二次曝光时间间隔△t、双缝到屏之距离l以及相邻两条亮纹间距△x。若所用激光波长为λ,则该实验确定物体运动速度的表达式是()
A.v=λ△x/l△tB.v=lλ/△x△t
C.v=l△x/λ△tD.v=l△t/λ△t
说新:“散斑对”是一个新知识,明确“物体的速度v与二次曝光时间间隔△t的乘积等于双缝间距”的含义。
解答:由△x=lλ/d和题中信息,d=v△t,得v=lλA/△tx△t,选项B正确。
例2 (江苏物理第7题)
雷蒙德·戴维斯研究来自太阳的电子中微子(v[,e])而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探测中微子所用的探测器的主体是一个贮满615t四氯乙烯(C[,2]Cl[,4])溶液的巨桶。电子中微子可以将一个氯核转变为一个氩核,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v[,e]+[37][,17]Cl→[37][,18]Ar+[0][,-1]e
已知核[37][,17]Cl的质量为36.95658u,[37][,18]Ar核的质量为36.95691u,[0][,-1]e的质量为0.00055u,1u质量对应的能量为931.5MeV。根据以上数据,可以判断参与上述反应的电子中微子的最小能值为()
A.0.82MeVB.0.31MeV
C.1.33MeVD.0.51MeV
说新:从核反应方程式中获取信息,知道电子中微子质量数、电荷数均为零。
解答:核反应前质量△m[,1]=36.95658u+m[,ve]
核反应后质量Am[,2]=36.95691u+0.00055u=36.95746u
核反应前后有质量亏损,因此电子中微子的质量至少为
m[,ve]=36.95746u-36.95658u=0.00088u
根据质能方程得:
△E′=m[,ve]·c[2]=931.5×0.00088u=0.81972MeV
故选项A正确。
例3 (上海物理11题)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可以得到物质表面原子排列的图象,从而可以研究物质的构成规律,如图1所示的照片是一些晶体材料表面的STM图象,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看到这些材料都是由原子在空间排列而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则构成这些材料的原子在物质表面排列的共同特点是
图1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新:再现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得到物质表面原子排列的图象的照片,只需观察比较。
解答:(1)在确定方向上原子有规律的排列。
(2)在不同方向上原子排列规律一般不同(各向异性)
(3)原子排列具有一定对称性等。
(二)新的物理情境题
物理情境新题,一般也是高考中的“陌生题”,这类试题往往通过变化,把所运用的物理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知识思维链,构思巧妙,不落俗套,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均富有新意。对展现的具体物理问题,要抓住新情境中本质的、对解题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信息。
例4 (北京理综卷21题)
静电透镜是利用静电场使电子束会聚或发散的一种装置,其中某部分静电场的分布如图2(a)所示。虚线表示这个静电场在xoy平面内的一簇等势线,等势线形状相对于ox轴、oy轴对称。等势线的电势沿x轴正向增加,且相邻两等势线的电势差相等。一个电子经过P点(其横坐标为-x[,o])时,速度与ox轴平行。适当控制实验条件,使该电子通过电场区域时仅在ox轴上方运动。在通过电场区域过程中,该电子沿y方向的分速度v[,y]随位置坐标x变化的示意图是图2(b)A、B、C、D中的哪一图()
图2
说新:静电透镜的情境是新的,图示的等势线对称优美别致。要会画电场线,并将场强沿X轴、Y轴分解,结合图线加以判断。
解答:电场线处处与等势线垂直,题中电势沿X轴正方向增加,所以我们可以作出其中的一条电场线,在电场线上对称的取a、b两点,并将两处的场强沿X轴和Y轴方向分解,如图3所示。
图3
不难看出电子在x轴方向上始终加速,这样-x[,0]O之间运动时间多于O~x[,0]之间的运动时间。因此,电子的运动轨迹以O不对称的。
电子在-x[,0]~O之间,沿Y轴方向向下加速运动,到达O点时v[,y]最大。
在O~x[,0]之间,电子有竖直向下的速度v[,y],却有向上的加速度,故在Y轴方向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综上所述,图线D正确。
例5 (江苏物理卷15题)
如图4所示,半径为R、圆心为O的大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两个轻质小圆环套在大圆环上,一根轻质长绳穿过两个小圆环,它的两端都系上质量为m的重物。忽略小圆环的大小。
图4
(1)将两个小圆环固定在大圆环竖直对称轴的两侧的位置上(如图)。在两个小圆环间绳子的中点C处,挂上一个质量M=m的重物,使两圆环间绳子水平,然后无初速释放重物M。设绳子与大、小圆环间的摩擦均可忽略,求重物M下降的最大距离。
(2)若不挂重物M,小圆环可以在大圆环上自由移动,且绳子与大、小圆环间及大、小圆环之间的摩擦均可忽略,问两个小圆环分别在哪些位置时,系统可处于平衡状态?
说新:本题是力学平衡问题,设置了存在多种平衡状态的物理情境,要求思维灵活、开放。
解答:
(1)重物向下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当重物速度为零时,下降的距离最大,设下降的最大距离为h,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另解h=0舍去)
(2)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两小环的可能位置为()
A.两小环同时位于大圆环的底端。
B.两小环同时位于大圆环的顶端。
C.两小环一个位于大圆环的顶端,另一个位于大圆环的底端。
D.除上述三种情况外,根据对称性可知,系统如能平衡,则两小圆环的位置一定关于大圆环竖直对称轴对称。设平衡时,两小圆环在大圆环竖直对称轴两侧α角的位置上(如图5)
图5
对于重物m,受绳子拉于T与重力mg作用,有
T=mg
对于小圆环,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水平绳子的拉力T、竖直绳子的拉力T、大圆环的支持力N,两绳子的拉力沿大圆环切向的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Tsinα=Tsinα′
得α=α′,而α+α′=90[0],所以α=45[0]
(三)新的联系实际题
近几年高考中,明显增加了联系实际的应用性试题,这些试题来自实际,贴近生活,高度概括,富于理想化。理论联系实际,主要指应用所学的物理概念、规律来分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一般是将研究实体模型化、复杂问题解剖简单化,从而通过每个研究环节,明确该用到哪些物理知识。2004年高考联系实际的物理问题大致有:
(1)柴油打桩机问题[湖南理综25题];
(2)新型伸缩拉杆秤[上海物理23题];
(3)静电分选器[北京理综22题];
(4)磁流体发电机[天津理综25题];
(5)人眼能察觉绿光时所接收的最小功率[天津理综20题];
(6)车上货物随车厢底板振动[天津理综16题];
(7)霓虹灯供电问题[江苏物理13题];
(8)镜前看他人像[广西物理14题];
(9)杂技演员抛球[广东物理9题];
(10)地球表面观察者看不见同步卫星的时间[广东物理16题];
(11)运动员的超、失重问题[浙江理综20题)等等。
例6 (湖南理综25题)
柴油打桩机的重锤由气缸、活塞等若干部件组成,气缸与活塞间充有柴油与空气的混合物。在重锤与桩碰撞的过程中,通过压缩使混合物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从而使桩向下运动,锤向上运动。现把柴油打桩机和打桩过程简化如下:
柴油打桩机重锤的质量为m,锤在桩帽以上高度为h处(如图6)从静止开始沿竖直轨道自由落下,打在质量为M(包括桩帽)的钢筋混凝土桩子上。同时,柴油燃烧,产生猛烈推力,锤和桩分离,这一过程的时间极短。随后,桩在泥土中向下移动一距离l。已知锤反跳后到达最高点时,锤与已停下的桩帽之间的距离也为h(如图7)。已知m=1.0×10[3]kg,M=2.0×10[3]kg,h=2.0m,l=0.20m,重力加速度g=10m/s[2],混合物的质量不计。设桩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泥土对桩的作用力F是恒力,求此力的大小。
图6图7
说新:打大桥墩子、夯大厦桩基等建设工程中经常用到打桩机,但作为力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编拟成高考试题,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思想情感和报效祖国的价值观有一定的启发。
解答:这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多过程问题,当隔离锤、桩时,分别应用机械能守恒和功能关系,而将锤桩作为整体时,应用动量守恒定律。
锤自由下落,碰桩前速度v[,1]向下,
碰后,已知锤上升高度为(h-l),故刚碰后向上的速度为
设碰后桩的速度为V,方向向下,由动量守恒,
mv[,1]=MV-mv[,2]③
桩下降的过程中,根据功能关系,
(1/2)MV[2]+Mgl=Fl④
由①、②、③、④式得
代入数值,得F=2.1×10[5]N⑥
例7 (天津理综25题)
磁流体发电是一种新型发电方式,图8和图9是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图8中的长方体是发电导管,其中空部分的长、高、宽分别为l、a、b,前后两个侧面是绝缘体,上下两个侧面是电阻可忽略的导体电极,这两个电极与负载电阻R[,L]相连。整个发电导管处于图9所示的磁场线圈产生的匀强磁场里,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如图所示。发电导管内有电阻率为ρ的高温、高速电离气体沿导管向右流动,并通过专用管道导出。由于运动的电离气体受到磁场作用,产生了电动势。发电导管内电离气体流速随磁场有无而不同。设发电导管内电离气体流速处处相同,且不存在磁场时电离气体流速为v[,0],电离气体所受摩擦阻力总与流速成正比,发电导管两端的电离气体压强差△ρ维持恒定,求:
(1)不存在磁场时,电离气体所受的摩擦阻力F为多大;
(2)磁流体发电机的电动势E的大小;
(3)磁流体发电机发电导管的输入功率P。
图8
图9
说新:与以往的磁流体发电机考题相比,更加具体形象化,既有原理图,又有示意图,通过解题,使学生更了解磁流体发电是一种新型发电方式。
解答:
(1)不存在磁场时,由力的平衡得F=ab△p
(2)设磁场存在时的气体流速为v,则磁流体发电机的电动势E=Bav
回路中的电流I=Bav/(R[,L]+(ρa/bl))
电流I受到的安培力F[,安]=B[2]a[2]v/(R[,L]+(ρa/bl))
设F′为存在磁场时的摩擦阻力,依题意F′/F=v/v[,0]
存在磁场时,由力的平衡得ab△p=F[,安]+F′
根据上述各式解题
(3)磁流体发电机发电导管的输入功率P=abv△p由能量守恒定律得P=EI+F′v故
(四)新的实验立意题
2004年全国高考物理实验题的特点是:题量多,这完全得益于全国11省市的单独命题;涵盖广,高中物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实验内容都有,见下表:
┌─┬───────────────┬─────────┐
│ │选用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读数│江苏物理11题 │
│ ├───────────────┼─────────┤
│力│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浙江理综22题(1) │
│学│游标卡尺读数 │海南理综22题(1) │
│ ├───────────────┼─────────┤
│ │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上海物理14题 │
├─┼───────────────┼─────────┤
│热│ │ │
│学│研究定质量气体等压变化│上海物理17题 │
├─┼───────────────┼─────────┤
│ │测电阻R[,x] │湖南湖北理综22题 │
│ ├───────────────┼─────────┤
│ │将小量程电流表改装成双量程│天津理综22题 │
│ │毫安表│ │
│ ├───────────────┼─────────┤
│ │电场中的等势线描绘│海南理综22题(2) │
│ │电压表和定值电阻R测电源电 │ │
│电│动势和内阻│内蒙理综22题(2) │
│学│ │ │
│ ├───────────────┼─────────┤
│ │小灯泡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 │上海物理18题 │
│ ├───────────────┼─────────┤
│ │测电源电动热和未知电阻R[,x] │广东物理12题 │
│ ├───────────────┼─────────┤
│ │选择器材测干电池电动势和内阻 │上海物理15题 │
│ ├───────────────┼─────────┤
│ │测电流表内阻 │北京物理2题
│
│ ├───────────────┼─────────┤
│ │电学黑箱 │江苏物理12题 │
├─┼───────────────┼─────────┤
│ │测发光强度│上海物理16题 │
│ ├───────────────┼─────────┤
│光│测玻璃折射率 │广东物理11题 │
│学│ │ │
│ ├───────────────┼─────────┤
│ │光电效应 │上海物理9题
│
└─┴───────────────┴─────────┘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电学实验题在高考试题中唱主角。就具体的实验题而言,力学、热学实验题均为常规题,属基本技能考核要求。而电学和光学实验题可称得上题题为立意新颖的好题,譬如:
例8 (上海物理16题)
图10为一测量灯泡发光强度的装置,AB是一个有刻度的底座,两端可装两个灯泡。中间带一标记线的光度计可在底座上移动,通过观察可以确定两边灯泡在光度计上的照度是否相同。已知照度与灯泡的发光强度成正比、与光度计到灯泡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现有一个发光强度I[,0]的灯泡a和一个待测灯泡b,分别置于底座两端。
图10
(1)怎样测定待测灯泡的发光强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单叙述一个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新:实验情境新(中学物理中从未有过);实验原理“照度与灯泡的发光强度成正比、与光度计到灯泡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新(只有理解原理,才能完成实验步骤),并要求叙述减少实验误差的方法。
解答:
(1)接通电源,移动光度计使两边的照度相同,测出距离r[,1]和r[,2],即可得待测灯泡的发光强度
(2)测量多次,求平均值
例9 (广东物理11题)
如图11所示,画有直角坐标系Oxy的白纸位于水平桌面上,M是放在白纸上的半圆形玻璃砖,其底面的圆心在坐标的原点,直边与x轴重合,OA是画在纸上的直线,P[,1]、P[,2]为竖直地插在直线OA上的两枚大头针,P[,3]是竖直地插在纸上的第三枚大头针,α是直线OA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β是直线OP[,3]与y轴负方向的夹角,只要直线OA画得合适,且P[,3]的位置取得正确,测得角α和β,便可求得玻璃的折射率。
图11
某学生在用上述方法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在他画出的直线OA上竖直插上了P[,1]、P[,2]两枚大头针,但在y<0的区域内,不管眼睛在何处观察,都无法透过玻璃砖看到P[,1]、P[,2]的像,他应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他已透过玻璃砖看到了P[,1]、P[,2]的像,确定P[,3]位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若他已正确地测得了的α、β的值,则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新:实验思想新(探索实验中出现的非预期现象——光在玻璃砖底边产生全反射);实验操作开放(1.玻璃砖不动,可以改变入射光线;2.入射光线不动,稍微旋转玻璃砖位置)。
解答:
采取的措施是在白纸上另画一条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较小的直线OA,把大头针P[,1]、P[,2]竖直地插在所画的直线上,直到在y<0的区域内透过玻璃砖能看到P[,1]、P[,2]的像。或者P[,1]、P[,2]位置不变,玻璃砖绕O点在纸平面内逆时针稍微转过一个角度,直到在y<0的区域内透过玻璃砖能看到P[,1]、P[,2]的像。
确定P[,3]位置的方法是:插上P[,3]后,P[,3]刚好能挡住P[,1]、P[,2]的像。
玻璃的折射率n=(sinβ/sinα)
例10 (湖南理综卷22题)
用如图12中的器材,测量一个待测电阻R[,x]的阻值(900~1000Ω)
图12
电源E,(具有一定内阻,电动势约为9.0V);
电压表V[,1],(量程为1.5V,内阻r[,1]=750Ω);
电压表V[,2],(量程为5V,内阻r[,2]=2500Ω);
滑线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100Ω);
单刀单掷开关K,导线若干。
(1)测量中要求电压表的读数不小于其量程的(1/3),试画出测量电阻R[,x]的一种实验电路原理图(原理图中的元件要用题图中相应的英文字母标注)。
(2)根据你所画的电路原理图在题给的实物图上画出连线。
(3)若电压表V[,1]的读数用U[,1]表示,电压表V[,2]的读数用U[,2]表示,则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R[,x]的公式为R[,x]=___________。
说新:变常规的伏安法为双电压表测未知电阻R[,x];电压表有“限读”要求(不小于其量程的1/3);实验思想是开放的(有两种不同的实验电路原理图及其R[,x]的测量结果),实验思维是灵活的(把其中一个电压表等效为电流表)。
解答:
(1)满足题中电压表读数要求,考虑电压表V[,2]量程大于电压表V[,1]量程,实验电路原理如图13所示。(可根据题中提供的相关数据计算确认这两种接法是否可行)
图13
(2)连线图见图14所示。
图14
(3)对于图14中的上图,根据电流关系,有
对于图14中的下图,根据电压关系,有
例11 (江苏物理12题)
某同学对黑箱(见图15)中一个电学元件的伏安特性进行研究。通过正确测量,他发现该元件两端的电压(U[,ab]=U[,a]-U[,b])与流过它的电流I之间的变化关系有如下规律:
图15
①当-15V<U[,ab]<0V时,I近似为零。
②当U[,ab]》0,U[,ab]和I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
│ 编号│1 │2 │3 │4 │5 │6 │7 │
├─────┼───┼───┼───┼───┼───┼───┼───┤
│U[,ad]/V │0.000 │0.245 │0.480 │0.650 │0.705 │0.725 │0.745 │
├─────┼───┼───┼───┼───┼───┼───┼───┤
│I/mA │0.00 │0.15 │0.25 │0.60 │1.70 │4.25 │7.50 │
└─────┴───┴───┴───┴───┴───┴───┴───┘
(1)在图16中画出U[,ab]≥0时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可用铅笔作图)
图16
(2)根据上述实验事实,该元件具有的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此黑箱接入图17电路中,并在该电路的cd两端输入如图18(甲)所示的方波电压信号u[,cb]。请在图18(乙)中定性画出负载电阻R[,L]上的电压信号u[,ef]的波形。
图17
图18
说新:实验内容新(高考中首次出现电学黑箱实验题);实验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判断元件特性,分析实验数据,画伏安特性曲线);突出了实验应用(二极管接入电路,确定负载电阻上输出的电压信号波形图)。
解答:
(1)用描点法连光滑曲线,如图19所示
图19
(2)单向导电性
(3)由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因此,只有正半周导通,负半周截止,负截电阻R[,L]上输出信号见图20所示。
图20
二、结束语
新试题评述难免挂一漏万,新高考模式思索久久回荡:
1.我们这样一个幅源辽阔,文化发展水平极不平衡的大国,各省市单独命题能否调动各地区教育教学积极性,有效地挖掘底蕴不同的区域文化资源,通过信息交流做到优势互补,这是大家共同探讨的课题。
2.单科卷物理试题与理综卷物理试题,在题量和难易度上还是有明显差异。能否做到既符合一纲多本的教学模式,又要坚持“两个有利”的命题思想,发挥试卷客观公正、平等的测试功能,也是考试改革中需要继续思考的问题。
3.考试科目改革在某种意义上的初衷是为了推行素质教育,纠正严重的教学偏科现象,促使高中学生全面发展。但各地普遍出现的物理化学班、物理生物班、物理地理班等等,过多的分班组合,是属成功的经验否?也有待于广大同仁们与时俱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