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2+3”分段培养模式的教育;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衔接
在我国大力倡导终身教育的大环境下,将职业教育确立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沟通是我国实现职业教育走向终身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以下简称“2+3”分段培养模式的衔接)仍然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一项重要工作。“2+3”分段培养模式的衔接包括“2+3”分段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的衔接、专业设置的衔接、学制的衔接、教育体制的衔接和课程的衔接等。其核心是课程的衔接。而课程内容的衔接,又是课程衔接中最重要的部分。但是目前,从国家到地方尚未对如何构建贯通的课程体系提出明确的要求,“2+3”分段培养模式的课程衔接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
一、“2+3”分段培养模式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1、不能正确认识“2+3”分段培养模式
在衔接过程中,目前有一些学校的做法令人担忧。有的高职院校的目的是解决生源枯竭问题,而有些中职学校是把能升为高职作为招生的招牌,吸引学生到中职就读;同样也是为了解决招生困难的问题,;另一方家长与学生的目的是想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拿到大专的文凭来弥补学历低的不足。
2、中职与高职文化素质要求存在脱节现象
中职学校“重技能、轻文化”,在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时,加强了技能课程教学,却削弱了必要的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没有认识到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职教育还应承担为培养高职教育人才打基础的任务。中职教育的课程设置降低了对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这就导致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进入高职后学习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等课程时适应不了高职的教学要求。而对这些文化基础课比较差的“三校生"而言,存在着脱节现象。很多高职院校在中职学生入学后又不得不组织基础课的考试。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班补习文化基础课,这种做法,从某种程度上讲,扰乱了高职院校的培养计划。
3、专业课程内容重复
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类。目前全国尚未制定具体统一的课程标准。同时,“2+3”分段培养模式的两类学校都是依据各自的教育目标和培养对象设置课程,导致两类学校不可避免地存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上的重复,导致了“2+3”分段培养模式的教学的严重消耗。
5、课程教材陈旧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和“脚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当下的“2+3”分段培养模式的课程教编写,在衔接上毫无作为。第一,教材不讲究科学性、完整性、系统性、逻辑性。第二,内容针对性不强,没有层级和梯度的区分。第三,在衔接上,缺乏对接意识,体现不出渐进、深化、提高的逻辑关系。
二、“2+3”分段培养模式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没有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
目前我国没有“2+3”分段培养模式的贯通的课程标准体系,国家和各地都没有具体制定统一的课程(单元的标准,也没有按高职阶段或中职阶段的毕业要求制定统一的分类课程标准,或按高职学校入学要求制定分类的统一课程标准)。因此,“2+3”分段培养模式的院校均是各自制定自己的教学内容,设置各自的课程范围和标准,沟通很少,即使有沟通也是片面的、局部的,造成“2+3”分段培养模式的课程标准雷同,教学内容重复。
(二)没有兼顾各类生源的素质差异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经过5年时间的努力,编写、出版500种左右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但是,我国高职生源结构复杂,既包括中职学校毕业生,又包括普通高中毕业生,目前高职的主要生源为后者。况且,中职教育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三类学校,而各类学校的培养方向不尽相同,这无疑增加了兼顾各类生源的课程开发的难度。
(三)仍未摆脱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
“三段式”课程模式以学科为中心构建课程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类课程。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学问化倾向比较明显,而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导向工作体系,与学术教育把学生导向学科体系是不同的,因此“2+3”分段培养模式的课程内容相互衔接中的重复是不可避免的。
三、“2+3”分段培养模式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思路的探讨
(一)统一教材编写标准,整合创新教材编写
编写分类明确的“2+3”分段培养模式的课程教材,是实现“2+3”分段培养模式的课程衔接的重要环节。做好这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2+3”分段培养模式的的教材编写应依据国家统筹协调制定的统一分类的、具有对接属性的课程标准编写。这样从源头上:把握各自的编写尺度,理定内容要求,编出的教材就会定位明确,区分度高,避免内容上的交叉、重复、混乱。
第二,“2+3”分段培养模式的教材编写要打破学科化的编写体例,按照项目化或模块化的体例编写。项目化或模块化教材是“2+3”分段培养模式的教材改革的趋势,其特点是根据项目或模块重构教材体系,它以项目或模块的难易程度来编排其先后顺序,以项目或模块为逻辑纽带,重组或链接完成项目所需要的“必需、够用”的理论点、知识点。在衔接上,要区分项目或模块的难易、大小、高低、简繁等,将相对容易的、简单的、低端的、量小的项目编入中职教材,而将难度大的、综合性强的、复杂程度高的项目编入高职教材,这样既有区分,又相互衔接。是较理想的对接状态。
(二)针对不同生源,制定不同的课程计划,分别教学
从实际出发,高职院校要针对三类生源制定不同的课程计划进行分别教学,减少或者避免课程重复或者脱节。由于目前我区的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员。三类生源的教育背景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行统一的课程标准困难重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针对不同的招生对象制定具有较大弹性和灵活的课程计划,单独编班进行教学。在教学计划、课程安排上也要有所调整,加入一些填平补齐的课程,使得学生在课程学习上存在差异,以利于实现统一的培养目标。针对三类不同性质的学生实施分开教学,以弥补各自的缺陷,达到平衡综合的目的。
(三)重构课程结构,实现衔接创新
中高职衔接教育中,高职教育应以中职教育为基础,依据中职学生的文化水平、专业技能等级,切实可行地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专业技术和职业素养。遵循职业认知规律,“由简到繁、能力递进”的设计思路,实现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化,专业课程避免重复,核心课程体现出层次,真正实现中高职在培养目标上的对接。如图1以下是我们与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教师进行研讨交流学习后,研究探讨出来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体系。我们对目前中、高职院校通用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构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模块式课程体系,由公共基础、职业基本能力、职业核心能力、职业能力拓展、职业综合实践与资格证书五个模块组成,各个模块中、高职课程层次分明、形成梯度,课程和职业资格考证有效衔接,体现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思想。
图1汽车维修专业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体系
(四)建立中职与高职课程无缝衔接
当然根据调研得出的课程体系,必须由高职院校对实行“2+3”分段培养的学校的课程进行整体规划,让他们按照“2+3”的课程体系来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严格实行二年的课程教学,然后到高职院校实行三年课程教学。真正实行“2+3”分段培养模式的践行,而不是假衔接。从学生在中专学校入学的那一年起,便对汽车专业的学生分开两个方向:一是只就读中专三年,然后就业中专汽车维修的学生;另一个方向是“2+3”分段培养模式下的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简单的来说,“2+3”班级的学生培养方式是以后就读大专院校,从而使学生在就读高职院校时,课程能够无缝衔接,从而整体推进整个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高素质培养。
整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强中高教育衔接,改革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是解决目前中、高职教课程体系衔接的有效措施。中、高职各个模块课程与职业资格技能考证对口衔接,高职课程在中职课程中建立基础,中职课程在高职课程中延伸,避免复、断档与脱节,实现高一层次的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作用,搭建好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参考文献
[1]鲁昕.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2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2-3.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2010.[3]张东放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0,(5-6):39-42.
[3]邢江勇.中高职应用电子专业课程体系衔接探索(2013)002-0012-05
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基于“2+3”分段培养模式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研究》(GXZZJG2018A051)
论文作者:梁定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5
标签:课程论文; 培养模式论文; 高职论文; 课程体系论文; 中职论文; 教材论文; 专业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