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细细品味中国的传统文化,吸取其精华,授之予课。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渗透在中国人的行为、意识、思想、灵魂等诸多领域之中,它决定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理、个性、人格等基本素质的发展方向。那么我们教师应如何运用传统文化来进行素质教育呢?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又应该如何推动和弘扬传统文化呢?通过学习让我认识到:
一、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对素质教育的内涵有充分的认知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那些精辟的论述和这一“决定”来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完成素质教育的重任,我们就不能不正视每一个中国人的基本心理模式,我们就不能不正视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素质,即“良好的心理”、“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联、不可分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中华传统文化走进综合实践课堂势在必行
当我们掀开那悠久的历史,深入那灿烂的文化,研读那深邃的思想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古代强国;领略到的是堪称世界奇葩的灿烂文化;惊叹的是凝聚着民族智慧的伟大发明。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事实上,一种文化也孕育着一种文明。“泱泱大国,礼仪之邦”的东方文明,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铸就的辉煌。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文化所孕育的文明在世界文化史上,其功勋是何等的显著,其作用是何等的重大,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祖国传统文化对于今天我们所倡导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在这样大的背景下,国家教育部出台了综合素养评价体系,这要求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细细品味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且要在教学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这也是时代所要求的。
时至今日,仍有人为“洋文化”“洋垃圾”大唱赞歌,视传统一钱不值,置我们的历史于不顾;种种脱离实际、数典忘祖、崇洋媚外、歪理邪说,给我们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因此,要培养有素质的接班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用传统文化来进行素质教育,必将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
三、以身垂范,扬起学习传统文化之风
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花朵的重任,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然而,近百年来,我们过分地甚至只看到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消极的一面,一味地否定其积极的作用,以至物欲横流、世风日下:不孝不悌者有之、不仁不义者有之、不谦不让者有之、不诚不信者更有之。一句话,传统美德在不少人身上已丧失殆尽!
这就需要我们师者在我们的课堂上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理想。像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的“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思想;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家喻户晓的军事家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也足”的感人诗篇;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戊戌变法中的重要人物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言壮语;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雄心壮志等,都充分地体现了我国历代先进人物进步的思想、高尚的品德、远大的理想、非凡的抱负。对这些可赞可叹的警句的分析,能够启发教育学生,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利于他们树立献身祖国、献身人民的远大理想。同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名言哲理的警示作用是巨大的,文学作品的潜移默化是不可估量的,如果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地去讲解这些传统文化中的鲜活内容,无疑对培养学生的恒心、毅力、品质、意志和“不断创新”“勇于进取”的精神是大有裨益的。
当今的教育,要求我们必须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的需要,用其积极的一面来教育学生,培养他们的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完善他们的个性和人格。作为师者,我将不忘初心,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潮流中,践行自己的职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一份力!
论文作者:蒲玉朵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传统文化论文; 的是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他们的论文; 文化论文; 中国论文; 儒家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