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管理学与文献信息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论文,社会学论文,管理学论文,文献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 —6378(2000)03—0069—07
关于信息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笔者在1998年的一篇概述性文章中进行过粗略地论述,远未完成建立本学科研究方法体系的任务。文献信息社会学是信息管理学的分支学科,本文是在进行文献信息社会学研究的过程中,结合相关课题的研究对这一研究的补充、完善和深化。
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工作不可缺少的科学手段。对于一项具体的科研课题而言,研究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这一科研工作成败的关键。对于一门学科的学科建设而言,有无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这套研究方法的优劣将对这门学科的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科学研究方法是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的科学方法的出现和产生往往导致新的学科和新的科学理论的诞生。
信息管理学作为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科学成果和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新兴学科,必须具有一整套与自身的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科学目的相适应的科学研究方法。信息管理学研究方法的研究,其任务就是建立这样一个科学方法体系作为信息管理学开展研究工作的科学工具。
信息管理学的科学方法体系一般应由以下几种主要方法构成。
一、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81页)唯物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世界观,同时也是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类的思维现象的系统的思维方法。认识到这一点对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正是这一思想方法和认识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开展科学研究的科学手段。这一思想方法以普遍联系的观点和不断发展的观点作为自己的基本观点,摈弃孤立的、静止的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尽管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和人类思想史的发展由于其特殊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而使辩证唯物主义自产生那天起,便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断被以不同的方式加以曲解和误解, 但人类社会20世纪自然科学所取得的惊人发展, 却以无可辩驳的科学成就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思想方法和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无论是相对论的产生,原子结构和基本粒子的发现,量子力学的建立,计算机的发明,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建立还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学的重大进展,都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论证了唯物辩证法作为思想方法和认识方法的科学价值。其中,信息论的认识论意义和系统论的系统的观点与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内在一致性,十分有力地建立起唯物辩证法与信息管理学内在的和直接的联系。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对唯物辩证法的坚持和应用,并不意味着对其他哲学思想方法的排斥和拒绝。恰恰相反,我们正是在此基础上,批判地吸收其他哲学思想方法中的合理成分,将其纳入信息管理学的科学方法体系之中。
二、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是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的构成要素、结构形式和结构性能的整体,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考察和分析研究对象,从而把握这一整体的内在机制和运行规律,以实现对有关问题的最佳处理的方法。系统方法有五方面特点:(1)整体性,即全面地而非片面地, 整体地而非局部地看问题;(2)综合性,即联系地, 由此及彼地而非孤立地看问题;(3)动态性,即发展地、变化地而非静止地看问题;(4)灵活性,即灵活地,考虑多种可能地而非机械、呆板、僵化地看问题;(5)最佳化,系统方法追求的目标是最佳化。
在系统方法的上述特点中,最基本的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和最佳化。由于系统方法的这些特点与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学说内在的一致性,我们认为,系统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在研究特定对象时的一种具体体现和具体运用。
在具体运用过程中,系统分析一般要经过这样几个步骤:系统地提出问题;确定并说明系统的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据此建立数学和逻辑模型;分析系统的特点和研究采用的方法;根据实际需要和具体要求选择最好的系统;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和系统设计建立系统。所建立的这一系统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物质系统,也可以是抽象系统。如社会信息系统的整体系统就是一抽象系统;而一个具体的信息机构或信息单位就是一个物质系统。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过程中,数学方法是系统方法的技术基础。与此同时,数学上的优选法以及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等各种规划方法都是进行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的重要工具。
以社会信息行为、信息活动、信息现象以及社会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的信息管理学,不但需要对各种形式的信息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也要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社会活动的信息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只有采用系统的方法,将上述研究对象置于系统的环境中加以考察,才能得出关于社会信息系统整体与其各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系统与其各构成要素之间、系统整体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复杂联系和由此而产生的各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在对这些关系和联系进行进一步的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社会信息系统的系统要素、系统结构、系统功能、运行机制以及社会信息系统的社会管理机制才能得出科学的规律性的认识。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起系统的关于社会信息管理的科学理论体系,为社会信息系统的系统要素、系统结构和系统功能的优化、为社会信息系统的社会管理机制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以实现信息管理学的科学目标。
由于系统方法的整体性、综合性、动态性和灵活性特点,系统方法的特长在于把握动态对象,在运动中认识事物。由于运动是世界的本质属性,因此,系统方法所把握的动态世界是一个客观的真实的世界。这是系统方法区别于其他方法的根本特点。就是说,系统方法所建立的系统应是一个客观系统。也正因其如此,系统方法才能够实现最佳化的目标。
三、分类法与主题法
分类法与主题法原本是两种具有内在联系的文献处理方法和信息整序方法。经过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分类法与主题法既可作为信息管理学对信息加以有效组织和科学管理的具体技术和方法,也可以将其上升为两种信息管理学所特有的科学研究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特点是通过建立系统,将研究对象依据人的认识规律和思维逻辑进行有序化处理,以便于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把握。
分类法建立系统结构的根据(对作为文献处理方法的分类法而言即其信息整序依据——分类标准)是对象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内在的逻辑联系(在文献处理的分类法中,这种联系表现为知识内容上的联系)。而主题法建立系统的依据(对作为文献处理方法的主题法而言即其信息整序依据)是对象系统各要素间的外部联系,即外部形式特征性联系(在文献处理的主题法中表现为语音、笔画、笔顺、字形等语言文字表达形式上的联系。如果用于科学研究方法,可表现为一切形式的外部特征性联系)。
无论是分类系统还是主题系统,都是人工系统,是按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方式建立起来的系统。因此,与系统方法所建立的客观系统相对应,这种人工系统便是一种主观系统。这种主观系统的功能在于描述一个便于认识和把握的静态世界,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中认识和把握研究对象。这种方法,有利于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研究和把握。需注意的是,这种静态世界是主观系统描述的结果,与处于绝对运动状态的客观的真实世界在认识论上具有质的不同,与实际的客观世界,也必然有一定的距离。
分类法与主题法是信息管理学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常用的研究方法和信息管理方法。分类法的特点是从个体与个体,个体与整体的内在联系中把握对象;主题法的特点在于从个体与个体,个体与整体的外在特征的联系中把握研究对象。当然,这种基于外在特征上的联系对事物的把握,是通过对个体与个体的区别的把握而实现的。没有联系,无以成为系统;没有区别,无以对事物的具体把握。
分类法的功能重在整合,将个体与个体通过内在联系融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将分散、游离的个体整合为整体,在个性中寻求共性,然后在这一整体中,在共性中,更为深刻地认识个体,把握个性。也正因其具有这一功能,在文献处理技术上,分类法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族性检索功能,即从个体(个别类目)出发,实现对整体(类目体系或相关的知识系统)系统地揭示和检索。主题法的功能重在区分和识别,在整体中根据个体的外部特征将个体从整体中区分出来,加以识别,即在整体中发现并确认个体,在共性中寻求个性,然后在个性中,直观地、直接地也更为“亲切地”感受和把握个体。也正因其如此,在文献处理技术上,主题法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从整体中直接指向个体的特性检索功能。根据分类法和主题法的上述特点和功能,在开展信息管理学研究时,可根据具体研究任务的实际需要,考虑对这两种方法的选择使用,以便取得理想的研究效果。
无论是分类法还是主题法,都是从个性与共性、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角度把握研究对象。二者的区别仅仅是具体的角度和方向上的区别。由于二者的这一内在的联系和内在的一致性,在研究方法上我们将其作为一个统一的方法。
四、信息方法
信息方法是运用信息的理论和观点分析研究对象系统的结构、性能和运动规律的科学方法。信息方法的特点是以信息概念和信息理论作为考察和研究的基础,不考虑研究对象的具体结构和运动形式,把对象系统的有目的性和功能性的运动抽象为一个大体由信息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反馈五个环节构成的信息过程。
信息方法现已成为科学技术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的有效手段,在技术系统、生物系统以及人类社会系统的各领域的复杂事物的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信息方法是一种研究复杂运动形态、把握事物的复杂性、系统性和整体性不可缺少的科学方法。这一伴随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诞生而产生的崭新的科学方法不但为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和社会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手段,而且引起科学方法论的革命性变革。
人的信息行为、人类社会的信息现象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无比庞杂的社会大系统,以此为研究对象的信息管理学,无论是在对社会信息的生成和运行机制及相应规律的探讨,还是在对社会信息系统的管理规律的探讨,信息方法都是一个强有力的科学工具。
五、控制论方法
控制论方法是指从控制论的研究中概括出来的科学方法。控制论的研究表明,无论是自动机、生命系统还是社会系统,抛开各自的质态特点,都可看做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在这种系统中,有专门的调节和控制装置来控制系统的运行,以维持自身的稳定和系统的目的功能。系统的控制过程是一个信息的定向流动过程。控制就是通过对控制信息和反馈信息的传输、变换、加工和处理来实现的。反馈对系统的控制和稳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反馈和反馈机制是控制论的核心问题。控制论就是研究如何利用控制装置,通过信息的变换和反馈作用,使系统能自动按照人们预定的程序运行,最终达到最优目标的学问。
控制论的理论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它的理论和观点可以成为研究各门科学和各领域问题的科学方法。抛开各门科学研究对象的质态特点,把它们看做一个控制系统,分析其信息流程、反馈机制和控制原理,往往能找到使系统达到最佳状态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为控制论方法。
控制论方法为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方法。上文提到的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此外还有功能模拟方法、黑箱方法、反馈方法等都是控制论方法的具体方法。我们这里所讲的控制论方法是指综合应用控制论这些具体方法对信息、信息流、信息过程和信息系统进行科学分析以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探讨在信息生产、传递、加工、存储、揭示、检索和利用这一信息工作的完整流程中的最佳控制手段和控制方式,建立起一套社会信息控制理论,以解决信息管理学中的信息控制问题。
六、结构方法
结构方法是把事物或系统在其存在和发展的某一确定时间点上进行横断面的剖析,以研究这一事物或系统的构成成分、构成要素以及各个成分或要素是以何种方式、怎样的相互作用力并以怎样的顺序互相联结而成为一个整体的。就是说,结构方法是一种从共存于同一整体中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上去揭示事物之所以存在和运动发展的内在根据的研究方法。
结构方法是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研究方法,是人们揭示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认识事物或系统的功能的根本方法。显然,信息管理学只有有效地采用结构方法才能得出关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内在结构及其质的规律性的认识。
七、社会学方法
信息管理学是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和社会学跨学科研究的产物,对社会信息管理的研究离不开对社会信息现象及其规律的揭示。因此在研究方法上采用社会学研究的各种方法不但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从社会信息管理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相互关系角度开展国家信息立法和信息政策等问题的研究,社会学的社会调查方法、社会统计方法和社会学综合研究的方法都是必不可少的。
信息管理学作为一门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新兴学科,自它产生那天起就面临着信息社会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问题。这是两个具有内在联系相互依存互推共进的问题。信息社会化问题解决了,社会信息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信息社会化问题其实质是信息时代的社会信息形态问题;而社会信息化问题,其实质则是信息时代的社会形态问题。在当今信息时代,解决这两大问题不但是信息管理学的历史任务,同时也是当今世界的社会学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要完成这一跨学科的历史重任,有必要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管理学的社会学研究方法。
八、跨学科研究法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跨学科研究成为科学研究的一大趋势。在这一大趋势中,人类科学的许多重大成果,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协同学、混沌学等,都是跨学科研究的产物。信息管理学可以说也是在这一大趋势中涌现出来的研究成果。它不仅仅是信息科学、管理科学和社会学交叉研究的结果,而且广泛吸收了系统科学、当代哲学、法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思想精华。有鉴于此,为了深入开展信息管理科学的科学研究,必须建立一种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即跨学科研究法。
在开展跨学科研究过程中,都要应用一些跨学科研究的具体方法。上文所述的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结构方法、黑箱方法、模拟方法等,都是开展跨学科研究所采用的具体方法。这里所谈的跨学科研究法,既包括对这些具体方法的综合运用,更为重要的是要讨论开展跨学科研究时所要采用的一般方法。
在运用跨学科研究法开展跨学科研究过程中,如何具体运用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也有一个具体方法问题。在此,介绍三种具体方法。
位移(移植与转移)
在人类科学史上,研究对象、科学概念、科学原理和方法的位移现象是经常和不断发生的。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和实践活动的深入,科学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影响的领域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变化。概念的延伸、拓展、补充和修正,可以使原有的理论发展深化,进而使学科发生分化,发展出新的二级或三级学科,形成本学科新的纵向领域;而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在研究领域上的横向位移,则可形成跨学科研究领域。当代人类科学已形成了由数千门学科构成的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科学结构,这一科学结构的形成便是科学研究对象、科学概念、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不断延伸、拓展和位移的结果。这种位移现象对移入领域而言,称为“移植”,而对移出领域而言则称为“转移”。
科学上的位移现象大体有三条基本途径:
其一是研究对象的位移。随着科学的发展,某些研究对象由于超出了原有某门学科的传统范围而发生位移。如海洋学,以往一直被认为是研究地球水圈的一部分的学科,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现在的海洋科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海洋已不再是地学的专有领地,而成为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候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等各门学科的共同研究对象,形成一个拥有139个分支学科的学科群。另如信息, 不但是信息科学的研究对象,而且作为管理要素之一,也是管理学的研究对象。而信息管理学创立以后,信息不可避免地要移入这一领域,成为信息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研究对象的转移,必然伴随相关研究内容、研究任务和概念、理论、研究方法的转移。
其二是科学概念、科学原理和科学理论体系的扩散和转移。人类科学发展的历史,实际就是一个科学概念、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不断延伸、不断拓展和不断扩散、不断转移的过程。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科学的体系结构不断丰富、不断充实、不断完善。如1854年,克劳修斯将熵作为热力学上的一个概念来使用,此后,熵理论便不断被推广和转移,出现了平衡态熵理论、非平衡态熵理论、广义熵理论等新理论。一个多世纪以来,熵理论不但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得到广泛运用,而且涉及到社会科学诸多领域。在西方,熵理论已经开始在经济学、历史学、语言学、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信息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又如,信息管理学的一些概念和相关理论,如系统、社会信息系统、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产业、信息经济、信息化等,无一不是从相关学科移植过来的。科学概念和理论的转移,不可避免地要伴随研究方法的转移。
其三是相关学科研究方法的直接转移和移植。一门学科的发展,无不借助其具有科学价值的研究方法。一门成熟的学科,无不伴随其科学的方法。新领域,新学科广泛地综合地移植和运用各相关成熟学科的研究方法,已成为新学科新领域获得迅速发展的必然过程。据统计,至70年代末,生物学综合运用化学和物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 形成了322门边缘学科;地球科学由于综合运用以物理学研究方法为主的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形成了255门边缘学科; 天文学综合运用物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而形成的边缘学科有177门; 化学综合运用以物理学为主的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而形成的边缘学科为154门, 物理学综合运用以数学和化学为主的其他学科研究方法形成了69门边缘学科(引自金吾伦《跨学科研究引论》第73页)。在研究方法的移植方面,信息管理学也颇具代表性。本文介绍的信息管理学的九种主要研究方法和十几种具体方法,除了分类法与主题法和跨学科研究法以外,都是从相关学科直接移植过来的。
研究方法的渗透
研究方法的渗透是指数学方法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断科学的科学方法和某一历史时期带头学科的科学方法向各学科的横向拓展。对引入学科领域而言,即主动地、有意识地借助这些方法研究本领域的实际问题,开展本学科本领域的学科建设。
研究方法的融合
研究方法的融合是指在跨学科课题的研究中,或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拓展新领域、创建新学科的过程中,通过各门相关学科和专业的各方面知识,各种相关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交叉与沟通,形成某种超越学科界限的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或形成所开拓、所创建的新领域、新学科独特的研究方法。
在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实际过程中,移植转移、方法渗透和方法融合这三种方法往往交叉在一起,是一个同时运用的过程。如一种方法从一门学科移植到另一门学科,不但必然有一个向新学科的渗透过程,还必然要有一个与新学科的学科内容和研究方法相互融合的过程。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过程,即使简单地“移植”过去,也不可能“成活”。同样,研究方法的渗透和融合也须与方法的移植和转移相结合。若没有移植和转移作为基础和前提,方法的渗透和融合无疑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跨学科研究法的上述特点,对信息管理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与传统学科不同的专业要求。一是要求具备广博的学科知识和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科学视野;二要具有没有传统学科的专业局限和专业壁垒,观念全新的科学方法观,以形成使各门科学知识和各种科学方法真正成为全人类共同财富的大科学观;三要具备自觉的合作意识和与各领域专家协调合作的实际能力。这三项要求是成功运用跨学科研究法的先决条件。
九、“逻辑——历史”统一法
在科学研究中,逻辑方法是从纯粹的、抽象的理论形态上揭示事物的本质,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形式研究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构筑科学理论体系。历史方法是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来分析和阐释历史进程的内容及其规律。逻辑方法的注重点在于主观思维过程,而历史法的注重点则在于客观过程的描述和分析。
从形式上看,这两种方法基本不同,相对独立,但实质上二者互为表里,存在内在统一的基础。历史的逻辑是客观的逻辑,是主观逻辑的客观基础。主观逻辑只有反映客观逻辑与客观逻辑相统一才具有科学认识价值。因此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应当统一起来,形成逻辑——历史统一法才是科学的方法。就是说,所谓“逻辑——历史”统一法,就是在逻辑法和历史法内在统一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这两个方法,使这两种科学研究方法实现有机的统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逻辑——历史”统一法。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表现为总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果的基本一致,而非机械地在细节上的一一对应。应用“逻辑——历史”统一法开展科学研究,要求我们在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上,坚持历史主义原则,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原则,理论认识与历史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人类信息行为、社会信息现象、社会信息活动的历史同人类社会自身的历史一样悠久而古老,并将伴随人类社会的始终。因此,对人类的信息行为、人类社会的信息现象、信息形态、信息系统的研究,在采用上述诸多科学方法的基础之上,必须进一步采用“逻辑——历史”统一法才能最终得出科学完整的认识,建立起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以上是信息管理学的九种基本研究方法。在开展一些具体的专门性问题的研究时,有时还要在采用上述主要方法的同时,辅之以诸如数学方法、思想实验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推理法以及上文谈到的功能模拟法、黑箱法、反馈法等一系列具体方法。
关于信息管理学的九种主要研究方法的内在联系可作如下理解: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因此,它既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也是信息管理学的主导研究方法。系统方法由于其具有特有的整体性、综合性、动态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这些特点与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系统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研究特定对象时的一种具体体现和具体运用。分类法和主题法则是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运用系统思维对分类法和主题法这两种文献信息处理方法的升华。将其从一种具体的文献处理技术和处理方法升华为一种通过对个体与整体,个性与共性关系的把握,认识和把握研究对象的科学方法。这一方法是一种具有信息管理学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结构方法则是分别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对系统方法的具有一定深度的具体应用。社会学方法、跨学科研究法和“逻辑——历史”统一法则分别从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任务等方面的实际需要,对上述方法所做出的必要的补充,以利于信息管理学的深入研究。
总之,上述各种方法,不是各自独立的互不相干的一个个具体方法的罗列,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信息管理学科学研究方法的统一整体。这一统一的整体就是信息管理学的科学方法体系。信息管理学的各种方法之间,特别是几种主要方法之间,内在联系紧密,不但具有统一的、共同的哲学基础和认识论基础,而且以共同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任务为统一的基础。因此,在应用这些方法开展研究工作时,往往要根据实际需要,同时考虑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才能取得理想的研究效果。
收稿日期:1999—11—20
标签:控制论论文; 科学论文; 信息管理学论文; 社会学论文; 逻辑结构论文; 文献分析法论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论文; 社会发展规律论文; 关系逻辑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历史规律论文; 系统论论文; 系统科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