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高通货膨胀下高储蓄的认识_银行存款论文

对我国高通货膨胀下高储蓄的认识_银行存款论文

对我国高通胀下高储蓄的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胀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4年全国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和居民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与上年相比一直在20%左右的高位上徘徊,进入1995年以来仍是居高不下,经济学家认为,这次通货膨胀的程度和持续的时间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按一般经济规律讲,通胀势必降低实际利息率,影响居民的储蓄偏好,甚至造成储蓄存款从金融机构的大量流出,冲击市场。然而,事实相反,1994年全国储蓄存款余额由年初的14770亿元,猛增到20000亿元,同比增长41.5%,1995年一季度末,全国储蓄存款余额达23762.9 亿元,纯增2226.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5%。如果不是新国债发行分流一部分,一季度储蓄将可能突破3000亿元。“高通胀”与高储蓄并存,这在国际经济发展中是不存在的,为什么在我国却出现这种现象呢?笔者提出一些浅见,以求大家争鸣。

一、高储蓄的物质原因分析

1.居民名义收入增加,是形成高储蓄的主要原因。大家知道,经济的振兴带动储蓄的发展,储蓄是居民消费结余的结果,而储蓄来源的物质基础是居民的货币收入状况。近两年来,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经济的稳步增长,对居民收入增加的影响,1993年全国城镇居民收入比上一年增长28%,农村人均收入增长17.5%,有了一个较高收入的基础。1994年我国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与公务员相配套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逐步到位,部分国有企业工资改革方案也在逐步实施。况且这次调资力度大,平均达38%,而且还要补发一部分工资,使得全国工资总额计划数比上年增长了18.4%,由此造成职工现金收入大幅度增加。由于攀比效应,全社会工资水平也不同程度地跟着上涨,去年国家还大幅度提高粮食、棉花、蚕茧、生猪等农村产品收购价格,粮价平均上调80%左右,棉花上调45%,同时,国家还三令五申不准向农民打白条,农民来自农产品销售的现金收入增加,加上其它多种经营收入和在乡镇企业的收入,1994年农民纯收入达1200亿元,是1990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乡居民的收入大量增加,拉大了社会总需求,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但也造成了水涨船高的局面。同时信贷资金多渠道地转化为个人收入,也推动了储蓄的增长。

2.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居民投资选择趋向保守,势必影响储蓄倾向。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十多年的经济发展,我国大部分居民消费水平已超过温饱线,开始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增长时期,但目前对一般家庭而言,还没有能力购买房子、汽车等。我国城乡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居民新的消费高潮正处于量和质的双向积累过程。在此过程中,居民收入更多地通过储蓄、债券、股票等形式转化为投资或为将来积累购买力,而去年以来股市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相反,金融界从1993年7月份恢复保值储蓄,在高通胀下,保值补贴率已从1994年3月的1.19%,上升到1995年6月份的12.92%,使储蓄投资显出优势,增加了居民储蓄倾向,致使许多股民纷纷将用于股票投资的资金流入储蓄。

二、高储蓄的主观因素分析

1.经营性资金转为储蓄。据分析在新增长的储蓄中有3/5 属于经营性资金。从来源渠道看,一是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的货币资金。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新增加的储蓄存款中,有近一半是这部分资金,这部分资金大量以储蓄形式存入银行与投机相关,与当地经济环境相关,还与它付出的成本、代价相关,这部分资金存在银行,不是宁愿遭受货币贬值的,而是伺机求得更多的增殖。二是由于金融机构对企业存款等帐户的管理比较严格,而储蓄存取自由,一些企业为了逃避监督,便于提现,在金融机构开设储蓄户,将业务单位的贷款等生产性经营资金直接汇入储蓄户,特别是经营亏损、欠贷欠息严重的企业由此可以逃过银行,直接扣收抵贷。有关专家估计,公款私存占储蓄比重已达20—30%,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储蓄超常增长的假象,也给决策层以虚假的信号。

2.金融界的无秩序竞争,助动了储蓄高增长。随着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步伐的加快,非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试行,吸收存款的多少直接影响各金融部门自身的发展,因此,金融界存款立行的意识普遍增强。专家们认为,居民储蓄存款占银行所有存款的60%为宜,而目前却达到了80%。由于贷款受规模限制,多存就不会多得益。但存款无序的竞争仍存,或随意提高利率或给回扣等,这些做法无凝是储蓄增长的助动力,促使存款增长。

三、高储蓄对货币流通量的影响

1.高储蓄影响了商品流通规律,从而影响了市场货币流通的正常循环。储蓄存款,特别是定期储蓄存款的超常增长,并不能从实质上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它只是把市场上一部分流通的货币,即社会购买力暂时延缓到一个阶段实现。信用回笼不是真正的货币回笼,因为它随时都有出笼的可能,成为现实的市场流通货币,而商品回笼才能真正消化社会购买力。储蓄存款超常增长,从近期看,会导致信用回笼与商品回笼的比例失调,从长远看,高储蓄把强大的社会购买力向后推迟,当信用回笼与商品回笼的比值达到顶点时,凝聚的巨额储蓄就会一下冲击市场,出现抢购。所以说高储蓄会影响商品流通规律,从而也影响了货币流通的正常化。

2.高储蓄会造成高工资促使市场购买力过剩,然后促使储蓄超常增长的不良循环。高储蓄,势必使银行货币规模随之扩大,这就导致了企业长期依靠银行贷款过日子,即放弃了自有资金积累而创造的新价值,绝大部分都用于职工消费和各种福利,导致企业职工消费基金增长大大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购买力相对过剩。

3.高储蓄掩盖了货币在流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储蓄来源是城乡居民闲置的货币收入,但目前在储蓄存款的增加中有相当比重的公款,这就掩盖了一些集体和个人的经济问题和腐败现象。同时高储蓄会诱发信用膨胀,加大现金投放量,使市场货币流通量增加,从而导致了通货膨胀的产生。

四、高通胀下高储蓄降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政府应将控制消费基金增加同物价管理结合起来。1994底政府加强了对消费基金加大的控制,缓解了收入膨胀的扩大,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政府应加强对物价的管理,因为从目前分析,物价问题就是变相的分配问题。当前在分配形式多样化的条件下,更要加强物价管理,减缓消费收入增长对物价上涨的冲击。对消费弹性小的商品不放开,因为这些商品大都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人们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对消费弹性大的商品可以逐步放开,因为这些商品,人们可以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即使物价上涨,也不会形成对收入增加的压力。同时,应加快房改步伐,尽快培养新的居民消费点。

2.加强金融宏观调控力度。当前,国家加强了控制投资规模,这能在一定时期减缓通胀的压力,但这次通胀同前两次具有不同特点,它属于收入膨胀,因此,在金融宏观调控中,应疏通融资渠道,调整利率不合理结构和强化贷款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要堵住生产资金转化为消费基金的漏洞,发挥金融调控经济的作用。

3.制止储蓄水份。首先是金融部门要端正思想,规范行为,纠正一些储蓄机构及内部人员的不正当吸储手段。强化各种规章制度的严肃性,认真学习执行《人民银行法》及《商业银行法》,弄清吸储范围,把握政策界限。其次是有关部门应对公款私存进行清理。银行应推出新的结算工具为个体经济服务。同时中央银行及专业银行应加强储蓄部门的业务监督,严惩违反条例的银行机构和企业单位。

标签:;  ;  

对我国高通货膨胀下高储蓄的认识_银行存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