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与产业结构调整_直接投资论文

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与产业结构调整_直接投资论文

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与产业结构调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国公司论文,经济全球化论文,产业结构调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3)02-0005-06

一、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紧密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国从未像现在这样切实地感觉到彼此的相互依赖和相互依存,尤其是在经济生活领域里,各国的联系是如此地密切,以至于一个国家经济出现问题,立刻就会影响到世界经济的整体运作。作为对这一现象进行描述的概念,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对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一是经合组织(0ECD)首席经济学家奥斯特雷的观点,他认为,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动,实现资源最佳配置的过程;二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经济全球化的定义:“跨国商品及服务贸易与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三是法国学者雅克·阿达的观点,他认为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对世界的支配和控制。这些观点对经济全球化含义的表述存在一定差异,但基本点还是一致的,那就是都强调了基于资本的流动,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基于此,可对经济全球化作这样的表述:经济全球化是以资本、技术、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配置,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二)跨国公司及其对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作用

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任何人类经济活动都是与特定的经济组织形式相联系的,与其他经济组织形式相比,跨国公司是与经济全球化联系最为密切的经济组织形式。跨国公司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以来,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跨国公司超越了原先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信贷资本流动,以及国际人力资源的运动,是一种综合了资本、技术、管理、人才等众多要素的、整个生产行业的跨国转移。据统计,到1998年,世界上跨国公司有6万家,其下属的国外子公司约有50万家,其产品占到世界的1/4。近几年,跨国公司从事和控制世界生产总值的30%,世界贸易的60%,技术转移及民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的80%,以及90%以上的海外直接投资。1995年国际间的直接投资额为2430亿美元,1996年达到3660亿美元,1997年突破4000亿美元,1998年进一步扩大到6400亿美元,1999年达到8650亿美元,2000年超过了1万亿美元。此外,跨国公司的规模也大得惊人。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约占90%的国家和地区的总产值低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总销售额。若将国家实体与跨国公司放在一起排队,世界上最大的100个经济实体中,有近一半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中发挥了关键的和主导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在跨国公司复合一体化战略的指导下,其生产和销售活动被按照最有利的区位分布于世界各地,使每一个分支机构及其所联系的企业在职能专门化的情况下统一成一个一体化网络,使分散在各地的生产、销售及研究开发等服务于母公司的全球战略。这种以世界为工厂,以各国为车间的国际化生产方式,迅速地扩大和加强了世界经济与东道国经济、母国经济间的联系,发展和加深了世界各国之间在生产、交换、流通、消费、技术与产品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协作关系。

其次,促进了生产的国际分工,建立起新的全球生产专业化协作体系,带动了世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例如,通用汽车公司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设有60多家汽车制造厂,国外生产占全部生产的31.7%。而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747客机的450万个零部件,是由包括美国在内的26个国家的25000家企业协作生产的。同时,由于跨国公司的生产国际化既可以获得更多的新市场,也可获得更多的生产要素,使其在专业化基础上实现了更有效率的规模经济,形成了全球范围的投入产出关系。这种全球生产体系的建立,将最终推动全球范围经济的更快增长和效率的更大提高。

第三、跨国公司的内部化市场推动了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关系。跨国公司的跨国经营导致国际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市场内部化。目前,跨国公司内部及相互之间的贸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进出口贸易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跨国公司国际化生产体系内部进行的跨国商品劳务贸易已经达到1.6万亿美元,约占世界商品与劳务贸易的三分之一。而这种市场的内部化,加强了国家间的经济联系,造成了各国之间在经济上日益增长的相互依赖性,使得各国间在经济问题上不得不采取相互合作的态度,从而大大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从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实质是由跨国公司推动的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资源配置过程,而由于企业是产业结构的载体,所以,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投资活动实际是产业结构在全球范围内的调整。

二、产业结构优化及跨国公司调整产业结构的机制

(一)产业结构优化及其标志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在实现国民经济效益最优的目标下,根据本国的资源条件、经济发展阶段、科技水平、人口规模、国际经济关系等特点,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之达到与上述条件相适应的产业协调发展状态。

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产业结构合理化,二是产业结构高级化,三是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所谓产业结构合理化,就是要求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所谓产业结构高级化,就是要求资源的利用水平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不断突破原有界限,从而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中朝阳产业的成长,代表现代产业水平的高效率产业部门的比重不断增大,经济系统内部显示出巨大的持续发展的能力。所谓产业的均衡发展,就是要求各产业间保持一定的平衡,各产业间相互提供投入,避免供给“瓶颈”以及辅助生产要素缺乏所引起的资本浪费,从而保证经济的迅速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志也体现在三个方面。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志是选择经济良性循环,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合理的产业结构包括,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本国的资源并从国际分工获得好处;能够保持各产业间一定的比较平衡的比例关系,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社会需求得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实现了良性循环。产业结构高度化就是产业结构随着需求结构的变化向更高一级演进的过程,其表现是:高加工度化,高附加值,技术集约化,工业结构软化。产业结构均衡发展的标志则是各产业素质之间保持平衡;各产业相对地位保持协调,就是把处于不同地位的产业按主次轻重进行有序组合,产业结构具有层次性;各产业间具有良好的联系和协作关系,形成合理的投入产出关系;产业结构发展阶段交替均衡,主导产业不断进行有序的交替,从而保证产业结构不断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演进。

实现产业结构调整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而通过跨国公司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二)跨国公司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效应

(1)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推动产业结构演进的效应。跨国公司的投资都是基于追求最大利润而进行的,因此,什么地方赚钱,就在什么地方投资。而跨国公司的投资又都同时伴随着技术和管理及人力的投入,所以,凡是跨国公司投资的产业均会在技术水平上得到提高,产业的发展速度也因此而加快。跨国公司在一国各产业领域的投资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该国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和变动频率,这意味着利用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

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产业领域的演变进程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投资阶段。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的发展初期,投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落后殖民地国家的初级产品,对外直接投资产业主要集中在铁路、矿业、石油、农业等资源和劳动密集型工业。这种投资方式在一战前后比较普遍。二是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化投资阶段。二战后,特别是60年代至70年代,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重心向重化工业转移。重化工业的实质是加工制造业,跨国公司在该领域的投资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制成品的生产。三是高新技术和服务业投资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新技术革命不断深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形成了庞大的国际需求和国际市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重点由初级产品工业向高附加值工业、由传统工业向新兴产品工业、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保险业、贸易服务业等逐渐成为直接投资的重点,其中服务业对外投资迅速发展,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比例大幅度上升。到1998年,流入发达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分布是第一产业为86亿美元,第二产业为350亿美元,第三产业为340亿美元;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的分布是,第一产业为18亿美元;第二产业为178亿美元,第三产业为665亿美元。

(2)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推动全球分工体系和在全球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跨国公司生产经营方式主要对国际分工产生影响,它通过分工方式的变化而引导产业结构的变动。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方式有垂直型和水平型两类。所谓垂直型分工,指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按照不同的产业进行。垂直型国际分工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落后的农业国从事农业生产及初级产品的生产,先进的工业国从事工业制成品生产,由此形成国际分工合作体系。在此阶段,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初级产品的生产和经营上,特别是原材料的生产上。第二阶段是发展中国家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发达国家从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从而在同一产业的不同部门间形成垂直型国际分工,如玩具、鞋帽等生产属于加工制造业,它同汽车、电子等同屑第二产业,但前者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后者则是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在这一阶段,跨国公司的投资和生产活动主要集中于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比较便宜这一优势,谋求高额利润。所谓水平型国际分工则是高层次的生产专业化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分工在同一产业的同一部门之内,按照产品生产的不同工艺环节,或按照产品零部件,或按照产品型号进行。水平型分工是最典型的以跨国公司为依托的国际分工形态。这种分工以资本、技术、劳动、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为前提,以跨国界组织生产为核心,以全球化生产体系的形成和建立为标志,它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地进行,而是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水平型国际分工的形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性的生产经营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使跨国公司成为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导力量。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过程,就是参与全球分工体系的过程,就是参与跨国公司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对发展中国家来讲,它在跨国公司全球分工体系中往往处于中低档次零部件制造者的地位,但是,这并不妨碍发展中国家享受全球分工体系的好处,其表现是:第一,虽然投资企业产品的技术档次在跨国公司的分工体系中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但往往高于当地企业的水平,并且符合发展中国家的相对比较优势,能高效率地使用本国的生产要素;第二,发展中国家藉此进入全球工业体系之中,对技术、产品、营销和融资技术等多个领域的最新进展有所了解和参与,特别对出口市场的竞争状况有了直接的感受;第三,由于专业地从事某些零部件的生产,并通过跨国公司在全球的生产和销售网络大量出口,能大幅度地扩大生产规模,得到规模经济的好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实现专业化、集约化经营,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发展中国家通过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可以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拓展新的产业空间,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利用跨国公司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进行:一是产业部类升级,二是产业内部升级,三是行业内部升级。就产业部类升级而言,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产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过高,第三产业的比例过低,而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通过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可以相对降低第一产业的比重,提高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产业内部升级是产业不断地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过程。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初期,由于具有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适合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达国家由于其国内劳动力价格昂贵,纷纷通过直接投资方式进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从而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有所下降,直接投资的重心逐步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及服务业倾斜。此时,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可以凭借其资本雄厚、技术先进的优势,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适时进行产业内部的升级,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行业内部升级,是指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商品和服务生产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商品和服务生产转变。一般来讲,跨国公司在促进产业升级时,促进行业内部升级作用更为明显。拥有先进技术的跨国公司投资于东道国的某个行业时,会给东道国的该行业带来先进技术,从而促进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技术基础得以增强,推动该行业不断升级。

(4)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的效应。跨国公司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者和拥有者,而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往往伴随着技术的转移。因此,跨国公司投资对受资东道国技术进步的作用最为明显,进而对东道国的产业高级化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利用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和技术转移,可以产生积极的产业技术进步效应;进口先进技术含量较高的资本货物和加工工艺,并高效率地使用这些资本货物和工艺,使符合需求、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在东道国产出中的比重增加;跨国公司为在当地购买部分零部件,一般会对零部件的供应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以提高产品质量,改进生产工艺,或进行新产品的开发。这将带动东道国相关企业的技术进步;跨国公司的参与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同行业的企业将被迫采用新的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以具备能够达到跨国公司生产率标准的生产能力;跨国公司利用东道国现有的科技人才,在东道国安排一些研究与开发项目,培训当地高级技术人才。其目的是利用当地相对低成本的科技人员,或是为了使产品更符合当地的特殊要求,但也从客观上提高了当地的技术研究和开发能力。

(5)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改善产业发展质量的效应。跨国公司提高对东道国的兼并和收购,可以将低质量的资产存量变成高质量的资产存量。跨国公司通过设立新企业,可以形成高质量的新增资产;跨国公司投资的企业规模一般较大,更能体现出规模经济效益;跨国公司的投资对东道国某些支柱产业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还可以提升东道国关联产业存量和新形成资本的质量。当跨国公司向东道国企业购买零部件和原材料时,对其质量、技术和性能提出较高要求,还有可能提供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援助,提升这些关联产业的技术与产品水平。以韩国为例,1986~1989年,跨国公司在韩国的投资占韩国国内总投资的比重仅为1.6%,但在电器和运输设备两个支柱产业中的投资比重却非常高,约占这两个行业总投资的30%,极大地促进了韩国支柱产业的成长。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一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的确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的投资甚至成为产业调整的主导力量。因此,我国要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就不能不高度重视跨国公司在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中的积极作用。

三、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新特点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一)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新特点

近年来,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投资方式和投资产业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其主要表现是:

(1)跨国收购和兼并成为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80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国际资本流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经济日益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以强化市场地位、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的跨国并购异常活跃,高潮迭起。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统计资料,近年来,全球跨国投资的总流量连续猛增,跨国并购则成为跨国直接投资最主要的方式。统计数字显示,1995年跨国直接投资总流量为3150亿美元,其中以跨国并购方式进行的直接投资为2290亿美元,占跨国直接投资总流量为72.7%;1996年跨国直接投资总流量达到3500亿美元,其中以跨国并购方式进行的投资流量总额为2750亿美元,占跨国直接投资总流量的79%;199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额达到6440亿美元,比1997年增长了39%,其中跨国公司购并总额达4110亿美元,占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额的63.8%;199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额为8440亿美元,跨国购并为7200多亿美元,占整个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85%以上。2000年单项交易值超过10亿美元的国际购并就有109起。

(2)发达国家的跨国直接投资中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90年代中期以前的跨国投资,主要目的是利用当地生产要素或进入当地市场。而从东道国来说,也多是希望利用外商投资来解决资金、技术、管理等问题,达到解决国内就业、增加出口等目的。这就决定了跨国投资的主要来源集中在传统制造业。近年来,服务贸易领域的跨国投资越来越多,已占到投资总额的近50%。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发展,各国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开放度越来越大,金融、保险、电信、流通等行业的跨国购并成为推动跨国投资的最重要力量。而传统制造业领域,如汽车、电子、医药、化工等的跨国购并,也在更深程度上依赖于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3)高新技术产业成为跨国投资的重点领域。高新技术产业是典型的资金、技术密集行业,掌握先进技术、资金实力雄厚的大跨国公司,在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竞争优势十分突出,引导着全球范围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高技术产业领域的跨国公司跨国程度和全球化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制造业,高技术产业领域中的跨国公司、全球扩张能力也明显高于其它制造业中的跨国公司,使得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

(二)积极利用跨国公司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要通过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就必须确定产业调整重点,积极探讨扩大外商投资的领域和方式,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快制定鼓励外商参与中国企业改造和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和促进外商以收购和兼并等多种方式参与中国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进一步引入技术、资金、管理经验和经营机制,提高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间配套生产与服务的能力和规模,大力发展龙头产品的配套产业,引导国内企业进入跨国公司全球配套网络,促进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促进技术和产品结构调整。具体来讲,需要做的主要工作有:

(1)放宽对外资在商业、外贸、运输、教育、医疗、金融、保险、电信及各类中介机构等服务贸易领域投资的限制。这些产业大都属于第三产业,而该产业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中已经居主导地位,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并购活动也主要发生在该产业领域。我国要扩大利用外资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就必须放开第三产业领域,允许跨国公司进入。外国直接投资进入这些产业领域,有利于打破这些行业的垄断地位,加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带动我国整个生产体系的提高和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2)推动国有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促进外资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目前,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主要任务是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质量。现在,资产重组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国内市场并购资金有限,供不应求,国有资产重组进展缓慢,已经进行的重组质量不高,效果也不好。根据现阶段跨国公司主要通过跨国并购方式进行直接投资的特点,利用跨国公司进行国有资产重组无疑是实现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重要途径。引入跨国公司投资对国有企业进行嫁接改造,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发展所面临的资金紧缺的矛盾。跨国公司在进行并购时,国有企业以实物作价入股,盘活了国有资产存量,减少了改造资金投入。跨国公司提供设备、资金和配套物资,也减少了我方配套资金和流动资金的投入,可以使国有企业以较少的资金获得较快的发展。

(3)通过建立跨国联盟发展高科技产业。高科技领域是高风险、高收益行业,跨国公司投资高科技行业大都采取战略联盟方式,以期实现优势互补、风险互担、利益均沾、共同发展的目标。我国高新科技公司应积极和国际上著名的跨国公司建立联盟关系,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共同开发高新技术,开拓新的市场领域,进行全球化运营,这有利于迅速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跃式发展。

(4)利用跨国公司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我国传统产业主要包括纺织、轻工、部分机械、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和建材等行业部门,其技术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改造传统产业,就是要在传统产业中广泛运用观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引进先进工艺和新材料,使用先进技术装备和采用最先进的科学管理手段。改造传统产业的过程实质上是不断实现产业现代化、高加工度化,不断使产品、技术、装备升级,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的过程。它将最终使传统产业走上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实观增长方式的转变。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是一条捷径。目前,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所在的产业基本是知识和信息技术密集型产业。企业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程度相当高。通过跨国公司并购传统行业的国有企业,或者积极与国外跨国公司开展合作,建立战略联盟,有助于加快我国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

(5)准确把握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动向和目的,完善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各项政策。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开展投资活动,归根结底是由其自身的战略利益驱动的,是服从于其特定的经营目标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跨国投资主要采取投资设厂方式,其目的是利用当地生产要素或进入当地市场。近年来,跨国并购成为推动跨国投资的最重要力量,造成这一投资方式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开拓市场需要、获得产权资产、通过合作提高效率、扩大规模、多样化经营以分散风险以及出于财务或个人原因;由于技术变化引起的研发成本上升,风险提高,需要分担高新技术领域的巨额投资成本和研发开支;东道国广泛采取的取消限制和投资自由化政策,以及资本市场的变化等。我们要扩大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就必须准确把握跨国公司的投资动向和投资目的,有针对性地制定引资政策,采取相应的引资措施。我国引进跨国并购要慎重,要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走向,研究和制定一套比较合理的跨国并购政策和相关法规,使跨国并购在我国的法律框架下有序地进行。

[收稿日期]2002-12-30

标签:;  ;  ;  ;  ;  ;  ;  ;  ;  ;  

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与产业结构调整_直接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