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论文_ 韦杰梅

技工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论文_ 韦杰梅

【摘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学校德育工作,应更注重课后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与学生日常的养成教育相结合,本文介绍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开展德育课程模式以及四个一养成教育体系,并给出了相应了实践策略,对技工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化和固化,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技工院校 优秀传统文化 素质教育

【课题项目】《技工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XZZJG2016B235

一、前言:

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中提到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正视面临的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开展“德行教育”培训

1.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五天四夜德行教育”培训

选择读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存在学习主动性差、行为习惯不好,受非主流文化的影响,有的甚至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究其根本原因很大程度是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的断层与缺失,抓好学生入学德育的第一课显得非常重要,学校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孝经》为载体,提炼德行教育培训内容,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全员的五天四夜半封闭式培训。通过“五天四夜德行教育”培训,让学生明确做人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以孝心带动爱心,以爱心激发责任心,进而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2.建立“德行教育”课程标准

完善课程标准,是提高和保障“德行教育”课程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的切入点,学校将德行教育培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任务、教学资源、考核方案等,以课程标准的形式予以规范确定,使得课程设计科学、 规范、 有特色,让教师在授课前能整体把握课程,确保教学质量,实现育人效益的最大化。

3.将“德行教育”培训课程列入学校专业教学计划

将“德行教育”培训课程列入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能有效的提高德育教育在专业学习中的比重,将其列入学生入学第一学期的必修课,体现了德育为先的理念,课程以“五天四夜”集中培训形式展开,强化了德育效果。

三、构建以“十大德育教育主题”为内容的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框架

为了延续“五天四夜德行教育”培训的实效,使学生建立起的知孝道、懂感恩、讲礼仪等好的行为习惯能形成长效机制,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构建了“十大德育教育主题”框架。

 1.“一个导向”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打造学校德育标杆,既是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升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十大主题”

 学校坚持生活即德育的理念,积极搭建平台,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学校常规的学生活动和德育实践中提炼出十大德育教育主题: (9月)“感恩与励志”、(10月)“明礼与守法”、(11月)“运动与健康”、(12月)“耕耘与收获”, (1、2月)“责任与担当”、(3月)“爱心与奉献”、(4月)“诚实与守信”、(5月)“友善与感恩”、(6月)“敬业与服务”、(7、8月)“安全与实践”,将核心价值观与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构建以主题教育活动为框架的大德育,列入学校学期德育工作计划,带动全员参与德育教育,开展系列教育教学活动。

 3.系列配套方案

学校围绕“十大德育主题”设计相配套的系列活动方案,带动全员参与德育教育:

(1)《主题班会课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案》

学校注重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渗透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围绕各月的德育主题,统一开发主题班会课件,统一在周一下午召开主题班会,统一推进的教育形式确保了教育不偏倚不走样,如学期中我们开展有《做好一日常规,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礼以修身,俭以养德》、《感恩于心,励志于行》等主题班会,采用主题班会课教育形式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2)《以德育大课堂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案》

学校定期举办道德讲堂、法制讲座、心理健康讲座、国学讲座;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等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专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学典礼、成人仪式、入团仪式、升旗仪式等活动,以大课堂教育形式深化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以国旗下的讲话来强化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案》

学校紧紧围绕各月的德育主题统一设计每周学生国旗下讲话内容,利用国旗下讲话这一特殊情景,强化学生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情感升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促进学校良好校风形成,传播正能量。

四、构建以“四个一养成教育”为形式的综合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体系

学校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和受企业欢迎的技能人才,为此学校强化养成教育,构建“四个一养成教育”体系,正是抓住“成才必先成人”这个根本,通过强化养成教育,为将来各个层次的人才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

1.“四个一养成教育”方案:

学校实行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一学期常规的“四个一养成教育”,制订“四个一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其中学生的一日常规包含七个方面内容:(1)学生作息规范;(2)学生出勤规范;(3)学生文明礼仪规范;(4)学生晨读规范;(5)学生课间操、跑操规范;(6)学生课堂学习规范;(7)学生晚自习规范。实现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将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2.完善“四个一养成教育”考核体系

 学校建立了“四个一养成教育”的考核体系,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参与评价主体有学保科、教务科、学生会、教官、班委;考核的内容有涉及学生的作息与起居:如出勤、内务、卫生等;有涉及学习规范: 如教室“6S”规范、晨读与晚读、课间操与跑操;有涉及行为习惯:如违规违纪、“三自”教育、公益实践等,考核结果表现有操行分、文明礼仪之星、“三自”教育标兵、文明宿舍、文明标兵、优秀毕业生等。

 3.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动态反映学生成长记录

 学校为每个学生建立德育成长档案,动态的记录学生在校德育的成长过程,学生德育成长档案是一种同时具备激励性、形成性和发展性等功能的评价工具,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

五、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发展的精髓,是我国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运用中华传统美德对学生进行人格塑造,建立德育教学课程,以孝道、感恩为切入点,开启学生德育心门,唤醒学生的感恩之心,以孝心带动爱心,以爱心激发责任心,进而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强化和固化,学生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论中国传统文化——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选编

[2] 张捷树.德育课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2017,8(23):25-29.

[3] 关敏.中国传统文化意蕴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现代交际,2018年08期

[4] 王艺.中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途径[J].卫生职业教育,2013年01期

论文作者: 韦杰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20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技工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素质教育融合的实践研究论文_ 韦杰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