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患共12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患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病患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比对两组病患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溶栓情况。比对两组病患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溶栓情况,神经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以及住院时间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病患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的提升病患静脉溶栓效果,具有一定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临床护理路径
Clinical nursing path analysis of thrombolysi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Zhao xueping
Chengdu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610081
[ Summary]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route in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ho came to the hospital for treatment from June 2018 to June 2019 were selected as experimental su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60 cases in control group and 60 in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 grouping.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metho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clinical nursing route. Comparison of nerve function and thrombolysi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length of sta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thrombolysis, nerve function i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0.05).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bserved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hrombolysis effect of patients, 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 Key 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Clinical Nursing Path
对脑梗死病患进行静脉溶栓是现阶段世界上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病患的脑部缺血组织。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护理方式,其主要方式为依照治疗时间点对病患进行循序渐进的护理程序,可进一步的提升病患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为了对其临床效果进行研究,选取了2018年6月~2019年6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患共12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现有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患共12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男32例,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60.35±10.32)岁,女28例,年龄53~76岁,平均年龄(62.35±10.52)岁,观察组男35例,年龄53~72岁,平均年龄(60.35±10.25)岁,女25例,年龄50~77岁,平均年龄(62.35±10.52)岁。两组病患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病患从发病至入院时间均小于48 h;②经脑CT等影像学检查,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相关临床诊断标准;③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排除标准:①有既往急性脑梗死病患。
两组病患入院后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溶栓治疗。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治疗。主要包含①由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临床护理小组。咨询主治医生意见制定临床护理路径流程。②病患入院30 min之内准备好相关急救用品(降压药,注射泵等),对其进行心电,血压等常规检查。开放多条静脉通路,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密切观测病患生命体征。③病患入院30 min~24 h内结合病患病情轻重进行相应的饮食及生活护理。同时要求病患卧床休息。④在病患开展溶栓治疗时,密切监测病患各项生命体征并测量血压,小于1 h频率为15 min/次。 2h~6 h监测频率30 min/次。⑤对穿刺点出血病患进行加压包扎。不进行相关损伤性操作。同时密切观察病患皮肤牙龈是否存在瘀斑及出血现象[1] 。⑥病患入院24 h~48 h,对病患进行饮食指导并观察病患神经功能是否出现缺损。⑦病患入院48 h出院。对病患进行生活护理干预和心理干预等等。同时指导病患进行康复运动[2] 。
1.3 观察指标
①比对两组病患溶栓及术后并发症情况。
②神经功能:于病患治疗后15 d,采取NIHSS脑卒中量表评价病患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总分为35分,得分越低代表神经功能越好。
2 结果
2.1 溶栓情况及神经功能情况
观察组治疗后溶栓情况,神经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以及住院时间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在临床上发病率高,并有极高致残率的疾病,指的是病患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因脑部缺血,缺氧等因素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坏死。在病患突发脑梗死经治疗后,多数伴有神经功能障碍和行动不便等症状,对病患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临床护理路径的理念主要是在病患住院过程中,根据治疗时间点进行护理过程的优化,临床护理人员可根据时间点进行具体工作的安排,和常规的护理模式相比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3] 。
本次研究采取了2017年6月~2018年12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病患共12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试验结果表明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病患的溶栓情况,神经功能显著优于常
规护理病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升病患溶栓效率。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病患静脉溶栓过程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具有一定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丽华,刘振宇.临床护理路径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6,19(3):459-462.
[2] 顾志娥,谷薇娜.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18(20):25-27
[3] 马伟光,李继平.21世纪实施临床路径的SWOT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20(5A):48-49.
论文作者:赵学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0
标签:病患论文; 路径论文; 溶栓论文; 脑梗死论文; 对照组论文; 静脉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