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课堂教学之生态
汪潮
“生态”原本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指的是生物生存、变化、发展的环境状态。它主要关注的是制约生物成长的各种外部因素及环境条件。与之相应的“生态学”就是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状态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的前沿性学科,应运而生的是“教育生态学”“课堂生态学”等新型研究领域。
一、课堂的生态意识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人们都在追求一种生态的生存环境,诸如生态农场、生态旅游、生态建筑等。当然,从本质上,课堂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自然,我们尝试寻找的是课堂的“原生态”。例如,生态的主体是生物,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生态的特点是自然性,而课堂的特性是人文性。课堂是一种文化沉淀,充满了人文气息。课堂这种环境,是客观与主观的结合,是物与情的交融,包含了情境、语境、心境,是一种特殊的生态。
1.生态的课堂是一种崇尚自主的课堂。由于自然,生态中的各种因素自由发展,彼此依从而协调。课堂也会因自主而使课堂充满活力和动力。自主课堂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其表征是环境自然一些,过程生成一些,学生自由一些,评价灵活一些。
2.生态的课堂是一种互为互动的课堂。共享共生,是维系一个生态的基本要求。课堂上师生的互为互动,会使课堂更加精彩。师生互为互动的基本准则是:资源共享、情感共鸣、方法共创、成效共有。
以绿色建筑评价为核心的集成软件系统正在形成,目前已开发完成的10个软件是该集成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摆脱了用户只能使用国外软件才能设计计算的困境,我们直接面对市场,面对我国用户,达到了用户使用成本低,价格便宜。
黎曼猜想在整数分布中的一个应用···························李宇芳 姚维利 (6,1014)
二、课堂的生态剖析
对政党而言,意识形态是政党的旗帜,对于统一思想、整合力量、凝聚人心、激励斗志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社会主义中国来说,意识形态安全是一个根本性问题,它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表明,作为国家安全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意识形态问题处理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必须切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旁落,否则就会犯无可挽回的颠覆性错误。
3.生态链。按照生态学的观点,生物的生长是依据不同物种之间的共生和互生支撑的。人类的姓氏、动物的种系、食物的品种等,它们以特定的形式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条发展的链条。最为典型的是“生物共同体”现象。
1.生态素。就是生态因素,指的是影响生物的性状和分布环境条件,可分为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生物条件、地理条件、人为条件等。据此,生态课堂的基本“生态素”是:(1)课堂的地理位置。(2)课堂的气候条件。(3)课堂的环境氛围。(4)课堂的人际关系。
2.生态量。指的是生态素的数量、程度及其水平。创设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要有一个适合的生态量。为了保持生态平衡,各种生态素的量必须适量。过量或不足都会影响甚至破坏自然生态。根据研究,课堂生态量的要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规定:(1)课堂的温度、湿度。(2)课堂的朝向、采光。(3)课堂的装饰、绿化。(4)课堂的面积、人数。(5)课堂的人际、气氛。(6)课堂的设备条件等。
潘律民........................................................................................................................................................................................亨斯迈聚氨酯事业部亚太区总裁
三、课堂的生态建构
1.构建课堂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指的是在地球表面的一定空间中,生物群体与无机环境通过能量转换与物质循环联结成的相对稳定的自然系统。例如,高山、森林、海洋、河流、农田都是一种生态系统。它有宏观、中观、微观之分。以生物为核心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和特征。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组成,种群数量、种群分布与具体的地理环境的联系,构成各自的结构特征。
3.生态的课堂是一种资源生成的课堂。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生态观,就是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资源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自然生态系统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通过相互协调的网状结构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二是以多级营养结构转化、分解、收集和再生各种营养物质。据此,生态课堂的建构目标是既要使课堂教学各种因素动态发展,又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生态学原理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不是一个线性积累的过程,而是一个生态式的“孕育”过程。前者只是知识的转移,而后者才是知识的学习。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要经历精神的“孕育”,必须在一个知识的生存图景中方能实现。根据生态学原理,可以构建一个初步的课堂生态系统:
2.保证课堂的生态效益。课堂的效益表现为有形的和无形的两种形态,它随时空而嬗变递升。我们从生态时空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生态时空包括生态时间和生态空间。生态的作用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性质、数量和比例发生变化的。时空不仅仅是物质的,它还有特定的社会文化、教育意义。课堂时空的不同设计往往反映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效益。例如,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迫切需要证明的是课堂教学的时间多少与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之间的关系。生态性的课堂教学对教学时间提出了要求:时间对教学内容来说必须是充裕的;时间对师生的身心发展来说必须是适宜的;时间对教学效果来说必须是有效的。
3.呵护课堂的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指的是在一定的动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各种对立因素(相互排斥的生物种和非生物条件)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交换等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例如,水体中各种生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比例,在自然情况下,有季节性的相对的生态平衡。如果水体受到污染,水质发生变化,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会导致水中生物生态的破坏,对渔业或水产养殖业造成不利影响。从本质上说,生态学强调的是某一环境中各种因素之间的适应、依存、协调和平衡。“平衡”是最高境界。
课堂的生态平衡指的是人与人、人与物质、人与精神、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相对稳定状态。“平衡”既是生态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人思考问题的一种境界。唯有平衡,生态才能和谐;唯有平衡,社会才能进步;也唯有平衡,课堂教学才能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敖子君
E-mail:545126112@qq.com
标签:种类组成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