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天伦 (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618000)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262-02
四川建院与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共建的“校园卫生服务站”至今已运行七年有余,在学院、医院、服务站三方的相互支持和配合,已发挥出了它应发挥的作用,特别是在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方面效果显著。七年间,学校经历了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2010年急性结膜炎病以及2013年H7N9禽流感病的冲击,实实在在的通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防控考验;2008年四川德阳作为“汶川大地震”重灾区,狠抓了校园灾后防“大疫”工作。七年中,四川建院未发生重大的传染病疫情事件,有效的确保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及教职员工和在校大学生的健康。校园传染病防控工作有好效果,主要是充分发挥了学校、医院、服务站的积极作用,是三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了卫生管理及卫生资源的优势互补机制,使学校、医院及卫生服务站各自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体现在:学校充分利用教学平台的优势,安排学生通过上大课、小课,对结核病、肝病、艾滋病等传染病的相关卫生知识进行讲授;利用展板、学校广播,发放宣传资料,积极开展健康知识的宣传,强化健康意识;通过对学生的生活管理,如学生餐饮、学生宿舍管理,防止传染源的滋生,对已患传染病的学生进行相应的隔离和严格的控制;医院作为医疗卫生的专业机构,本身就有自身的医疗卫生优势,同时对卫生服务站进行全面管理,配备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护等人员,按照医院的管理要求和规章制度从行政,业务、医疗质量,传染病管理、继续教育,医德医风、消毒隔离等方方面面进行严格管理,定期对医疗、护理、药剂等业务工作进行检查和考核。在管理上视卫生服务站为医院的一个临床科室,要求人员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会议、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业务讲座,强化和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医院确定卫生服务站以“社会效益第一”的服务宗旨,不进行经济指标考核,却下达管理指标、医疗质量指标、优质服务指标,待遇由医院根据检查考核情况全额发放,形成医院对卫生服务站管理不脱节、不松劲;而校园卫生服务站既接受医院的全面管理有接受学校卫生防疫科的业务指导,配备有工作人员12名,其中医生4人,护理4人,均为中职和高职职称人员,还有药剂及检验人员。除具有相应的医疗设施设备外,还配备有救护车。同时设有传染病报告员,建立传染病防控小组,制定有传染病报告制度,传染病防控预案及应急措施。每月召开工作会议,对近期的工作进行安排,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从2006年8月建站起,卫生服务站就一直强调在学校卫生工作中,特别是在有上万名在校学生聚集且特殊群体中,防治传染病是医疗预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每个员工都必须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
2、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有效的传染病防控网络。院校合作使学校能建立起更加密集和多层次的传染病防控网络。学校有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由学院领导、院办公室、后勤处、学生处等部门组成,下设的卫生防疫科专门负责,还有学校宿管中心、食品监管科,有各年级学生组成的学生会保健部;卫生服务站作为学校的传染病哨点,医务人员是传染病防治的专业责任人,一旦发现传染病患者,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学校卫生防疫科,如果属于法定传染病例还必须及时上报医院,对疑是传染病患者及时转送到医院进行确诊,并对其诊断结果进行确定,以便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医院的预防保健科负责收集在医院门诊或住院就诊的病人信息,一旦发现有建院的教职员工和建院学生患传染病,则立即通知卫生服务站或学校卫生防疫科。形成了较为严密的传染病防控网络。
3、建立了反应快速的传染病防控联动机制。过去学校仅有卫生所,人员及设施设备有限,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业务技能受到行业的限制,四川建院与德阳市二医院共建“校园卫生服务站”后,学校有卫生防疫科,专门从事卫生防疫管理工作,校园卫生服务站在做好基本医疗工作的同时,又肩负着传染病防控工作,医院又是学校医疗卫生工作的有力后盾,因此原由一个机构负责的工作变为三个机构来负责,参与的人员大增,管理更细,工作更落实。2009年世界许多国家相继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病,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警戒级别升至最高级6级,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学校为此专门召开会议,制定防控预案及有效的措施,对消杀、隔离、晨间报告、哨点报告、病人转送也做了具体的工作安排。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年11月卫生服务站发热病人突然增多,预案启动,学校将之前已腾出一栋楼作为隔离楼,凡到卫生服务站就诊的患者,体温不到38℃ ,在治疗期间,一律吃住在学校隔离楼,进行医学隔离,学校免费提供饮食,由学校宿管中心派人管理隔离楼,卫生服务站每天派出医护人员到隔离楼询问发热病人的病情,视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医院也定期派出专家到隔离楼进行巡视,宿管中心人员每天定时测量体温,待体温正常、疾病痊愈一天后,方可允许回到自己的宿舍;对于体温超过38℃。以上者,立即送往医院发热门诊诊治,对似疑甲型H1N1流感病患者进行咽试纸检查,由疾控中心确诊。学生各宿舍管理人员每天对学生寝室进行紫外线照射,夜间及清晨对学生进行体温测量,每个班级每天报送监测表,卫生服务站每天报送哨点监测表,使学校随时掌握动态情况,经过一个月的应急防范,发热病人的数量已恢复常态,没有一例疑似甲流重症病人脱离治疗,更没有出现死亡病例,取得了抗击甲型H1N1流感病阶段性成果。2010年卫生服务站根据我国部分地区流行急性结膜炎的趋势,特别是德阳地区已有该疾病的发生,卫生站及时将此情况反馈给学校卫生防疫科,学校再次启动应急预防措施,一是加强卫生宣传,让全校师生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疾病的发病特点及症状,疾病的治疗;二是卫生服务站坚持每日哨点报表,发现病人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学校卫生防疫科,三是宿管中心人员每日对学生各寝室进行消杀工作,用消毒水擦桌椅、门窗、楼梯栏杆、使用消毒水拖地等预防措施,每天对学校教室也进行相应的消杀防范措施,有效的避免了急性结膜炎疾病在校园内暴发。2013年3月在我国部分省市相继发现H7N9禽流感疾病,且死亡率特高。学校也及时召开预防H7N9禽流感疾病工作会议,制定了相应的应急方案,医院也对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进行培训,4月初卫生服务站也制定了预防H7N9禽流感疾病的应急方案,确定了应急小组,并在学生处组织的各系书记例会上,对H7N9禽流感疾病的发病情况作了一个简约的介绍,提出由于该病死亡率高,必须要高度重视,加强疾病的预防宣传,采取相应的严防措施,但同时强调H7N9禽流感疾病毕竟尚未发现人际间的相互传染,不要引起学生恐慌。虽然最终H7N9禽流感没有蔓延到四川来,但学校、医院及卫生服务站已做好了积极的抗击准备。在院校共建“校园卫生服务站”的七年里,在面对我国发生这三次重大的、有影响的的疫情面前,学校在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和卫生服务站的强有力的支持和配合下,已具备了战大疫的能力,也使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4、有较好的医疗信息反馈互动机制。院校共建起“校园卫生服务站”,在医疗卫生方面开始就已形成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关系,双方以校园卫生服务站为主作为各项工作的支撑点,在医疗信息上及时得到信息反馈情况。2008年四川发生“汶川大地震”,建院学生在板房居住时,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每天到学生居住区域检查,发现房屋周围积水较多,及时向卫生防疫科反映,要求学校排水,以免细菌滋生,避免灾后疫情发生;2011年7月,值班医生发现有3个同学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病症,其中有2名同学症状较重,因当天是星期日,卫生服务站不能查大便常规,除1名症状较轻的留站观察治疗外,值班医生立即将症状较重2名同学转送市二医院,经初步诊断为菌痢,医院立即将此情况反馈给学校,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学校领导及学校食品监管科领导专门到医院了解和处理此事,事后学校对食品监管科管理人员及出售冷饮的商家进行了严厉的处罚。2011年11月陆陆续续有9名同学因服食校外快餐点的快餐而致腹泻,值班医生立即报告卫生防疫科。此事引起学校及德阳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德阳市政府专门召集相关部门在四川建院召开会议,制定了整治措施,促使了校外食品卫生环境的彻底的改变。2012年9月1名学生感到十分乏力,在诊所治疗效果不佳,体温升高,患者到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X光片显示双下肺肺纹理增粗,考虑为肺部感染,收入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入院后病人连续几天高烧,病人大便一天1至2次,微稀,但大便常规正常,医院给予了抗感染、对症等治疗,几天后病人正常,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病人血培养确诊为付伤寒疾病,由于已在恢复治疗阶段,即转入了医院肠道门诊继续进行隔离恢复治疗。医院将此患者情况立即通知卫生服务站,随即情况此反馈到学校卫生防疫科,卫生服务站还进一步到医院相关科室及患者病床旁了解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学校卫生防疫科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了在校内有类似病例出现。卫生服务站还从医院感染科、放射科、德阳市旌阳区疾控及学校卫生防疫科获取建院学生的结核病人信息,以电话和见面的形式,对他们的病情、服药情况进行追踪。由于有了三方的信息反馈互动机制,使学校较好的掌握校园内传染病动态变化,其防范措施更加有力。
四川建院与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共建“校园卫生服务站”在运行的七年中,已使四川建院的学校卫生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11月四川建院被评为“四川省学校卫生工作检查评估优秀级”单位。2007年4月国家卫生部来德阳调研,实地考察了解校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并得到了国家卫生部调研人员的好评,并被德阳市确定为社区卫生服务示范站,也为学院打造成了“国家示范院校”以及几年来每年都通过“ISO900论证”出了力 ,2011年中央编办两次到德阳市进行调研,并实地考察校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对院校“共建”模式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建院校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共建七年,一直得到四川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一直作为四川高校卫生工作的“亮点”,肯定了投入少、效果好的这种新的学校卫生模式,并积极向四川省高校推荐和推广。许多高校也前来参观取经,近几年来已有相当一部分部分高校比照此模式运行。
论文作者:翟天伦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0
标签:服务站论文; 卫生论文; 学校论文; 传染病论文; 医院论文; 德阳市论文; 卫生防疫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