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流是城市文明诞生的摇篮,有半数以上城市是依河而筑,不仅为城市提供饮用水源、航运交通,还对城市生态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河流孕育了城市。然而,过去河道治理中过于注重行洪、排涝、灌溉、航运等功能,忽略了河道的生态功能,河道被裁弯取直,变自然护岸为硬质护岸,河道设计突显人工化和渠道化,形式单一,丧失多样化和生态化,加之经济的快速发展忽略污染的治理,使得河道发黑发臭。文章以城市黑臭河道治理的措施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以当下城市黑臭河道出现的原因、城市黑臭河道种类和城市黑臭河道治理的措施为主要依据,采用多种生态手段相结合,提高河流净化能力,达到改善河流水质的目标。
关键词:黑臭河道;治理技术;应用
引言
城市河道治理是保护城市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有效对策。从河道生态治理层次上分析,结合河道基本功能进行定位,最大限度满足河道的基本需求,为其选择不同技术组合形式,并且从长久管理效果上对黑臭河道进行治理。
1城市黑臭河道种类
1.1未截污黑臭河道
引发水体发黑发臭的主要原因是生活中很多污染物进入水体中。近年来,城市中生活废水不断增加,并且工业废水也得不到治理。基于此种情况,污水处理部门对于河道黑臭治理工作并未引起高度重视,对于污水治理工作不够精细和认真,甚至一些污水处理部门对于污水尚未处理,就将污水投入河道之中,长此以往便导致整个水体发生黑臭现象。此种现象是城市出现黑臭河道的主要原因,也是一种最常见的类型。
1.2雨污混流黑臭河道
雨污混流黑臭河道主要是雨水带着地表存在的一些污染物和生活排放的污水进入河道之中,此种污染对于整个河道的破坏力是非常大的。雨水之中包含氮磷等物质,将其混合到河流之中,就会加剧水体之中的营养物质,从而对整个河道生态系统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
2城市黑臭河道出现的原因
2.1生活废水排放
生活废水是城市水体污染的主要形式,主要是人们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用水,如洗涤水、清洁水等。由于现在人们生活不断发展,各种生活用水被不断排放到公共区域内,废水之中存在很多P元素,会导致整个水体内部发生富营养化。城市中生活用水一旦处理不恰当,就会导致整个河道受到非常严重的污染。
2.2工业污水排放
工业污水主要是工业生产之中出现的各种废水以及液体等,并且其中包含了很多污染物。各种污染物会导致水流和水体出现严重污染现象,造成化学毒物和金属污染等,因此需要对工业污水排放进行有效处理。现在很多小型工厂经常出现偷偷排放污水的现象,国家政府并未对这些工厂进行严厉处理和打击,使得工厂废水排放一直存在,对于河道发展具有非常严重影响。
2.3河道水生态系统退化乃至崩溃
城市黑臭河道的水生生物群落结构不完整、功能不健全,物种数量尤其是大型水生生物贫乏,个体小型化,且多为耐污种;生物多样性较低,群落类型以单优种群落为主,并相对集中分布于水体表层,基底生境恶劣,不适于螺、蚌等底栖动物生长繁殖。除极少数小型河道(近年来经过了生态修复治理)外,目前几乎所有的城市河流中沉水植物和大型水生动物全部消亡。
2.4底泥淤积严重以及处置设施处理能力不足
河道淤积造成水流不畅,促使水质富营养化,造成水生植物疯长,反过来阻碍水流速度,加快水中悬浮物的沉淀,使水质每况愈下。河道淤积后河床抬高,需水量大幅度减少形成死水,导致水体黑臭。各个排水闸口一方面因水闸关闭后形成死水,另一方面因汇入各支流、各排污口水体后,其水质也较容易出现恶化,在高温天变黑发臭。
黑臭河道的表层底泥中有机质、重金属和氮磷等含量高,底泥的分解和再悬浮不仅会加剧上覆河水的污染,还会消耗大量溶解氧(DO)。当前河道内底泥淤积严重,河道常常处于厌氧状态,良性生态循环被破坏,高等级生物难以驻留,导致底泥中污染物的加速释放,从而增加了河水的污染负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污水收集严重不足
现在珠江口流域内污水管运行有效性较低,主要是受支管网未建限制,已建干管无法发挥有效作用。污水收集管网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量上欠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进度严重滞后,管网覆盖率低;运行不佳———管网运行方面可利用有效性低。总体上,全区管网雨污分流比例低,仅达到16.8%。
污水处理厂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进厂水量方面,已建污水厂处理规模不足,总设计处理缺口较大;福永进厂水量未达设计规模;进厂水量受降雨影响较大,雨季进水量均明显高于旱季进水量。进厂水质方面,受混流制收集管网及河道取水影响,污水厂全年进水主要指标均远低于设计值;污水厂雨季进水水质明显低于旱季水质;福永厂进水氯离子含量高。
3河道治理技术措施
3.1污水稳定床(氧化塘)处理
该措施是利用重力沉淀、微生物分解、水生动植物的吸收等多种途径净化水体。通过人工扩宽加深局部河道,修整建成氧化塘,通过一定水深沉降悬浮物,依靠塘内生长的微生物来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
3.2河道生态修复技术
河道生态修复是以生态为手段,将河道修复成较为自然的河道形态,使其形成具有多种自然景观和生物类群,通过构建完善的水生动植物系统,恢复及强化河流自净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
3.3河道旁侧处理技术
该技术是通过将河道水体泵抽入河道旁侧的处理措施(一体化处理设备、人工湿地等)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回河体。该工艺适用于水体水量不大,污染严重的水体,优点是能够快速达到效果,不占用河道空间,不影响防洪排涝,对河道污染治理明显。
3.4河道清淤
清淤是指利用物理机械的方法扩大河道断面、清除受污染底泥的技术。河道清淤既能增加河道过流能力、提高防洪排涝作用,也能去除受到污染的底泥、减少内源污染负荷。河道清淤看似简单,实则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在实际工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深入现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套合理的清淤方案。
3.5河道护岸
护岸是指为提高河道抗冲刷性、安全稳定性及增加美观性而进行的人工加固改善的工程措施。现阶段,河道护岸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主要有浆砌石护岸、砼挡墙护岸、木桩护岸、石笼护岸、生态砖护岸、生态自然护岸等。
结语
我国黑臭河道治理任务任重道远,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其治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及市容市貌。工程在设计和建设中需要考虑建设地的现状及目标,合理选择适合该地的治理方案,坚持以生态为核心治理理念,采用多种生态手段的结合,提高河流自净能力,使工程能充分发挥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马亚中.生态理念在城市河道整治中的应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8):102-104.
[2]汤建中,宋韬,江心英,等.城市河流污染治理的国际经验[J].世界地理研究,1998(02):114-119.
[3]许瑞,陈心仪,付先萍,等.微生物法治理黑臭水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云南冶金,2018,47(05):82-88.
[4]尚宏琦,鲁小新.国内外典型江河治理经验及水利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
[5]王英才,刘永定,等.上海市几条黑臭河流治理效果的比较与分析[J].水生生物学报,2009,33(2):355-359.
[6]侯天栋.城市黑臭河道治理的探讨[J].科技展望,2014(13):119.
[7]黎坤,曾彩华,等.前山河水力排污冲淤联合调度试验及效果分析[J].地理科学,2006,26(01):101-106.
论文作者:张书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河道论文; 水体论文; 护岸论文; 城市论文; 污水论文; 生态论文; 河流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