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动物性饵料的培育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动物性论文,两种论文,饵料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培育丝蚯蚓。
丝蚯蚓又称水蚯蚓,体长35~55毫米,宽0.5~1毫米,体色褐红,后部黄绿。喜欢生活在偏酸性、富含有机质、水流较缓的淡水水域。丝蚯蚓营养丰富,干物质含蛋白质70%,是水生动物的优质饵料。人工培育方法如下:
1.选池。选择水质良好,富含有机质,水流缓慢的废旧沟塘,面积不限,几平方米乃至几亩都可,水深0.5~1米。使用前要清除池底淤泥,并覆盖三合土。
2.制备培养基。选择有机碎屑丰富的污泥作培养基原料,培养基的厚度0.1米,基底加一些蔗渣,然后注水浸泡,每亩施人畜粪350~400公斤作基肥,下种前每亩再施入米糠、麦麸、面粉各占1/3的发酵混合饲料100公斤。
3.放种。可到废水沟塘中捞取丝蚯蚓种,每亩水面可放养50~100公斤。
4.管理。培养池最好能保持微流水,保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pH值在5.6~9范围内。进出水口设牢固的过滤网布,以防杂鱼和敌害进入。
5.投饵。每3天投喂1次饵料,每次投喂的饲料要经15~20天发酵处理。发酵处理方法:让饲料水分含量以手握松开能散为度,然后封闭发酵即可。
6.采收。丝蚯蚓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在繁殖高峰期,每天繁殖量可为其1倍多,一般放种30天左右即可采收。采收方法:头天断水或减少水流,造成培养池中缺氧,这时丝蚯蚓群体聚成团漂浮于水面,即可用24目抄网捞取。每日捞取量不宜过大,捞完成团的丝蚯蚓即可,一般日采收量以每亩30~50公斤较为合适。采集的丝蚯蚓消毒后即可用来投喂,也可制成干粉加工混合饲料。
二、培育轮虫。
轮虫又称鱼虫、红虫、水蚤等,主要是指海、淡水浮游动物中的枝角类和桡足类。轮虫营养丰富,干物质含蛋白质60.4%、脂肪21.8%、糖1.1%、灰分16.7%,此外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培育方法如下:
1.培育池条件。要求背风向阳,排灌水方便,水质无污染。面积3~6亩,水深0.5~0.8米,池底有0.1~0.2米厚的淤泥。池塘使用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2.施肥接种。池塘消毒一周后,注水0.6~0.8米,并亩施有机肥300~500公斤。水温20~25℃时,施肥8~10天,轮虫量可达高峰(5000~10000个/升),此时水色呈灰白色。高峰期可持续3~5天,此
后轮虫数量迅速减少。为了抑制枝角类大量发生和延长轮虫高峰期持续时间,可泼洒适量敌百虫。
3.投饵和追肥。常规培育法主要采用泼洒豆浆和适时加水来延长轮虫高峰期,一般每天亩施豆浆50公斤。为了维持藻类的数量,要定期追肥,每5天左右亩施有机肥100~150公斤或化肥10公斤。
4.日常管理。首先,通过适时适量追肥,培养藻类,维持藻类数量。其次,控制水位,尤其要防止炎热夏天因水分大量蒸发造成水位下降,或下雨天水位上升。第三,要注意水质变化,轮虫大量繁殖会引起池水发生变化,如透明度增大、pH值下降等,必须通过施肥注水加以调节。
5.合理采捕。轮虫的繁殖速度与密度有关,密度小繁殖快,反之繁殖慢。因此,适时适度地采捕是提高轮虫产量的关键。在大面积培养池中,可用18号或14号浮游生物网沿着池边捞捕。轮虫有趋光性,晚上可用灯光诱捕。捕捞的轮虫可直接喂养蟹苗、稚鳖等水产品,如将其加工成虫干,则是观赏鱼的最佳饲料。
联系电话:0311-581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