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_新经济增长理论论文

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_新经济增长理论论文

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区域经济论文,协调发展论文,新经济论文,启示论文,促进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缩小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运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内在机制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新经济增长理论;区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 F120.4

1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内含

80年代中后期,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罗默等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从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出发,对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中的组成经济增长的两大要素——资本和劳动,与外部技术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研究。传统经济增长和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仅仅是由资本和劳动两大要素组成,技术因素是“外生的”,是“天赐之福”。而罗默认为在信息时代,科研和生产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科技也是经济增长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与人类进行努力的程度有关,由此把技术进步由外部因素决定,引入由内部因素决定,即技术进步受经济发展本身的影响,从而将科技、资本和劳动并列为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并指出科技要素在经济增长中是不断变化的,它和资本一样可以积累,积累的形式主要是人们通过学习来增加知识,获得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增加能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反过来又能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所以科技不仅能形成自身递增的收益,而且能通过知识积累使资本和劳动等要素的投入也产生递增和收益,进而使整体经济规模收益递增,建立了规模收益递增的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

这一理论表明,科技要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在于能够改变其它要素投入的收益,使生产要素投入更有价值,而生产要素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使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又能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在循环的过程中,知识积累不断增加,其增加的速度是现代提高区域经济增长率的最重要因素。

2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内在机制

区域经济的发展表现为经济总量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不同区域间经济增长速度及产业结构的差异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优化水平方面都赶不上东部地区,导致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东部地区,区域差异不断扩大。这是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机制不同于计划经济,有其自己的内在规律性。依据罗默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相对发达区(简称发达区)与相对不发达区(简称不发达区)将呈现出不同的经济发展趋势。

从经济增长速度看,在发达区内,不仅静态的科技水平高,科技要素对产出的贡献份额大,产出效率高,而且从动态看,经济发达,人均收入水平高,增加科研、教育等部门资金投入的可能性大,提供学习的机会多,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增加知识积累,提高开发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从而使产出效率迅速提高。一方面技术进步使科技要素本身产生递增收益,提高产出效率;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积累的增多,使资本和劳动等其它要素投入也产生递增收益。提高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必将使发达地区经济增长效率呈现出不断提高的态势。经济增长效率高,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大,市场机制引导生产要素流入,产出增长率随之上升,则区域经济更发达,如此往复形成区域经济高效增长的反馈,使发达地区经济能够维持长期的持续快速增长。而在不发达区内,科技水平偏低,人们收入少,科研、教育等部门得不到快速发展,人们增加学习的可能性小,知识积累少,技术开发、创新受到限制,使科技要素自身收益和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率均低于发达区,在生产要素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生产要素净流出,导致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增加维持产出增长的不发达区,产出增长缓慢,形成不发达区经济低效增长的反馈,难以实现区域经济长期快速增长。所以市场机制将引导发达区经济高速增长而不发达区经济低速增长,区域间经济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态势。

从区域产业结构来看,在市场机制引导发达区与不发达区之间进行自由贸易的过程中,由于发达区生产效率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强,具有贸易优势,贸易利益驱使产品,尤其是加工度较高的工业品大量输出,市场规模扩大,促进生产进一步发展,吸引劳动力从效率低的第一产业向效率较高的第二产业转移,从附加值较低的工业部门转向附加值较高的工业部门,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增加,教育随之得到改善,人力资本积累增多,科研、创新能力加强,科技含量高的新产业不断涌现。可见,在发达区产出结构和各部门间的投入表现为上升的反馈运动,产业结构水平不断提高。而在不发达区内,工业品的输入,抑制了区内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的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增加有限,就业不得不滞留在生产效率较低的产业、部门,产业及部门间劳动转化率极低,经济结构呈现出一种长期维持在低层次上的稳定态势。所以区域间自由贸易的结果,导致发达区与不发达区间经济适应能力的差距不断拉大。

综上所述,在纯粹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与不发达区在科技要素上的差距,导致了区域间无论是在经济增长的速度上,还是在经济结构的机能上的差距都将不断拉大,区域间经济呈现出差异发展的态势。

3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区域经济长期不平衡发展的结果,必然导致财富空间分布两极分化,造成社会结构的紊乱和极度的不稳定,从而破坏经济发展的基础,最终危及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是维持社会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但是,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市场机制的作用倾向于区域间经济差距的拉大,因此要想缩小区域间经济差距,只能依靠国家的力量,通过政府的干预,引导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市场的再分配,来调整不发达地区的经济结构,提高其经济增长率,使不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并超过发达地区。

然而,政府干预的结果,不仅影响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使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发生变化,而且还会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市场经济引导区域经济差异发展的过程中,资源配置处于优化状态,使整体经济发展进程加快,而在政府干预将区域经济引向均衡发展的过程中,部分资源处于次优配置状态,可能导致整体经济发展放慢。可见,要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就可能要以降低整体经济发展速度为代价。为尽可能地减小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造成的损失,政府对区域经济发展宏观调控的正确选择只能是:不刻意追求理想中的“均衡”,但必须使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在不均衡的发展中求协调。这样才能保证国家既有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又能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就是说,我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在发展的前提下求协调,发展是硬道理。以抑制国民经济整体发展速度为代价去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是不可取的。这是从我国经济发展历史教训中获得的经验,在今后“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的过程中,必须引以为戒,在指导思想上明确,差距不应当在放慢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等待中缩小,而应该在适当强化政府干预,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步伐中逐渐缩小,把我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放在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上。从根本上解决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问题,国家可以考虑从以下3个主要方面进行干预。

一是强化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宏观调控政策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有机结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依靠国家干预,但是国家干预不能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统一包揽的老路,应与我国的经济体制转变相结合,把国家干预的重点放在宏观调控上,宏观调控的直接对象是市场,通过调控市场引导企业决策。调控重点是改善投资环境,以增强中西部地区在要素市场中的竞争力。投资环境的改善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加强国家的政策支持,对中西部地区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包括财政、税收、信贷和对外开放等各个方面,改善“软”环境;另一方面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中西部地区的交通、通信和电力等投资大、周期长的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直接投资,改善“硬”环境。从而为吸引生产要素流入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通过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吸引各种要素流向中西部地区,实现中西部地区资源的高效开发。

二是依靠国家和全社会的力量,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的科教事业,增加人力资本的积累。新经济增长理论表明,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调整产业结构,关键在于科技要素。而中西部地区人均受教育水平,科技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等反映科技水平的指标均低于东部地区,不仅使科技要素自身收益低,而且对提高生产要素收益的作用弱,导致生产效率明显低于东部地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西部地区科技水平低的问题,必须依靠国家和全社会的力量,在引导东部地区科技含量高的资本和科技人员输入中西部地区带动开发的同时,通过设立长期发展中西部地区科教基金和义务援助工程等手段,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的科研、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增加人力资本的积累,启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力,形成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规模,促进生产进一步发展和产业结构水平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从而达到维持中西部地区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是深化中西部地区经济体制的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中西部地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缓慢,市场体系刚刚开始发育,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作用较弱。资源配置效率低,经营方式粗放,是导致中西部地区产出增长率低,经济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应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建立市场经济体系,推进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逐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使经营方式向集约型转变,从而提高中西部地区的自身发展能力。

在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不能忽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东部地区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发展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全国经济发展速度,为使我国经济稳步快速发展,必须保证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过程中,继续稳步发展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应在加快经济转轨速度,提高有限资源的配置效率的同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广泛利用国际资源,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更新产品结构,提高产出效率,促进经济结构升级中求发展,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因为,东部地区的这种快速发展,不仅不会抑制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反而可以通过示范、传布、引导和滚动发展等作用带动、激发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的发挥,使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在快速发展的动态中经济差距逐渐缩小。

来稿日期:1997—03—20

标签:;  ;  ;  ;  ;  ;  ;  ;  ;  ;  

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_新经济增长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