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放射科 湖南衡阳 421002
【摘 要】目的:观察经CT和MRI检查方法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诊断中的效果分析。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的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78例患者在入院后进行CT检查后进行MRI检查。对比观察CT和CT联合MRI检查方法的准确率。结果:经CT检查后发现,确诊的病例为54例,占69.23%,联合检查后发现,确诊的病例为75例,占96.15%,联合确诊率高于CT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联合MRI诊断急性脑梗塞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能有效显示病变部位、形态及大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关键词】CT;MRI;急性脑梗塞;早期诊断
脑梗塞在临床中的发病率较高,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1]。脑梗塞发生的原因为大脑组织缺血及缺氧导致血液循环不通畅导致[2]。目前临床中针对急性脑梗塞的诊断方法以影像学诊断为主,CT检查是检查急性脑梗塞的主要诊断方法,CT检查简便、实惠、操作简单等特点,在临床中的运用较为广泛。但CT针对急性脑梗塞的诊断正确率有限,在临床中针对急性脑梗塞的诊断还需寻找有效的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采用CT、MRI诊断急性脑梗塞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的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纳入标准:(1)诊断标准符合《脑梗塞诊断标准》[3];(2)患者在发病6h内接受CT和MRI检查;(3)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脏器疾病;(2)具有CT和MRI禁忌症的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患者、具有动脉瘤手术史患者等)[4];(3)临床资料不完善。共纳入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为(65.72±5.41)岁,平均检查时间为(3.54±0.79)h,合并高血压64例、合并糖尿病34例。
1.3方法 78例患者在入院后进行CT检查后进行MRI检查。CT检查:采用连续扫描的方式进行,扫描范围为患者的颅脑,参数设置:平扫参数为轴位断层逐层扫描,电流为150mA,电压120Kv,层厚及层距均为5.0mm;MRI检查:进行轴位全脑扫描,层距为1.5mm,层厚为5~7.0mm,Fov 230mm,T1W1为自旋回波T1,参数设置为:TR/TE 500/7.8ms,256×256,分2次对数据进行收集,flipms,448×336,分4次对数据进行采集,flip角为150°,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后即行FLAIR,参数设置为:TR/TE 900/109ms,T1 2500,256×256,采集1次后flip角为150°;DW1弥散成像参数设置为:TR/TE 2900/84ms,128×128,分2次采集数据,b值分别为0、100和500。
1.4观察指标 观察CT和CT联合MRI检查方法的准确率,并统计额叶、颞叶、枕叶、小脑、脑干和基底节的检出率。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 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CT检查后发现,确诊的病例为54例,占69.23%,联合检查后发现,确诊的病例为75例,占96.15%,联合确诊率高于CT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对比[例(%)]
3.讨论
脑梗塞的病因为大脑缺血缺氧,血液循环出现障碍,从而导致患者的颅脑内出现坏死病灶,对大脑功能造成损伤。急性脑梗塞严重威胁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多数患者可在发病数小时内出现死亡,临床中多数患者会出现神经功能缺失状况,患者需在短期内进行干预,及时有效的对患者的缺血半暗带急性血液恢复,能有效地改善梗阻的面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CT和MRI是临床中针对急性脑梗塞的常见诊断方法。国内学者的研究中,通过观察CT、CT联合MRI的诊断急性脑梗塞的价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了CT联合MRI的诊断准确率高于CT检测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6]。在本次研究中,通过观察经CT和MRI检查方法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诊断中的效果,结果表明了CT检查确诊的病例为54例,占69.23%,联合检查确诊的病例为75例,占96.15%,联合确诊率高于CT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次研究结果与上述学者的研究结果具有相似之处。这主要是因为CT检查的原理以占位效应为主,临床运用的干扰因素较多,而MRI的检查主要以患者大脑含水量变化为基础进行检查,因此早期检查的准确率较高。
综上所述,临床中采用CT联合MRI诊断急性脑梗塞的诊断准确率较高,能有效显示病变部位、形态及大小,临床运用的价值较高,对早期确诊有重要的意义,为之后的临床治疗及判定预后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依热•艾则孜,努尔买买提•吐尔逊.急性脑梗塞超早期脑循环动力学改变与CT对比研究的认识[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6):11005-11006.
[2]程涛,张亮,刘世福等.血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脂蛋白(a)在急性脑梗塞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5,(6):81-82,93
[3]王小乐.CT、MRI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诊断意义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01):15-17.
[4]Kidwell C S,Wintermark M,De Silva D A,et al. Multiparametric MRI and CT models of infarct core and favorable penumbral imaging pattern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 Stroke;a journal of cerebral circulation,2013,44(1):73.
[5]岳甜甜.CT和MRI对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价值对比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7,40(6):167-168.
[6]孙跃,毕鹤宇.CT、MRI对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诊断意义对比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5):165-166.
论文作者:唐艳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5
标签:患者论文; 脑梗塞论文; 方法论文; 较高论文; 准确率论文; 统计学论文; 病例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