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完善职工生命安全互助机制_企业工会论文

构建和完善职工生命安全互助机制_企业工会论文

构筑和完善职工互助互济的生活保障机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保障机制论文,职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心、扶助企业下岗、特困职工,实施再就业,这是当前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头等大事,也是各级工会认真贯彻全总提出的工会工作总体思路,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的一个有力抓手。近几年来,我区总工会拓宽思路,加大力度,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热情地对特困职工扶一把,真诚地把下岗职工送上岗,多层次、多渠道地构筑和完善职工互助互济的生活保障机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掌握信息,动态管理

当前,在人民生活总体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还有一些企业处于亏损、停产、半停产状态,部分职工的生活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有些职工正面临着下岗与再就业的关口。为此,我们从政治的高度出发,1994年以来,坚持每年两次深入基层,了解职工下岗、困难情况,摸清需要帮困及安排再就业的对象,然后制定工作目标,安排落实。一环扣一环,扎扎实实,层层推进,做到动态管理,及时反馈,让下岗、特困职工真正感受到党组织和企业、工会的关怀。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在本区312家区属企业中实行了动态管理,累计为下岗、特困职工建档立卡1115户,向上级工会和区委、区府有关部门送交了《关于本区职工下岗待工及生活困难的调查》、《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数十篇调查报告和有关信息。为了更科学、高效,今年我们又新配备了两台电脑,将用之于对下岗、特困人员信息资料的自动化管理,并争取与市总联网。

二、筹措资金,扶贫帮困

为了救急济难、扶助贫困,我们从三个层面积极开展工作。

第一是从1995年度起,在区委、区府的支持下,通过政府拨款、工会捐赠、社会捐助等形式,筹措了195万元人民币,建立了“嘉定区社会帮困基金”,基金的管理办公室设在区总工会。据统计到1998年春,我们通过组织“献爱心一日捐”等活动和依靠有关单位的资助,可将这项基金扩盘到380万元。我们用基金的增值部分,为320户下岗、特困职工实行定向(定人、定期、定额,即每人每月100元,一定一年)帮困,用于“定向”帮困的金额累计达290960元;并且又为452户下岗特困职工的子女发动助学帮困金,总金额达103050元;逢到重大节日,再从基金增值部分中拨出专款,开展慰问、走访活动,累计金额37万余元,慰问户数506户。第二是指导和帮助本区13个局建立了局级帮困基金,基金总额达586万元。第三是指导和帮助本区126家企业建立了互助互济的帮困基金,基金总额达313万元。三级基金累计超过1279万元。扶贫机制的形成,为经常性的送温暖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证。

三、群策群力,社会救助

每逢重大节日或高温季节,工会系统又精心组织了“进千家门、知千家情、暖千家心”的慰问活动。在区委、区政府和各级党政的支持下,近五年,全区有近5万人次特困职工、特困的退休职工以及支内回沪的退休职工,感受到了来自各级党政的关怀和工会给予的温暖,累计发放各类救济款830万元。

在1997、1998两年,以工会为主组织的“献爱心一日捐”活动中,区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工会干部、广大职工纷纷捐款。据统计,全区共有113119名干部、工人投入到了这项活动中,捐款达到93万余元,使“人人献爱心,大家送温暖”蔚然成风。

四、互助互济,排忧解难

按照市总的要求,从1995年起,我们在职工中大力宣传参加市总开办的养老补充保险投保的意义,宣传“丰年留一斗,灾年不发愁”的道理,并在各基层工会建立了322个职工互助保险组织。几年运作下来,全区已有36952名职工参加了投保,投保总金额达788万元。目前,已有37名职工因工、因病等原因死亡后,家属领取了投保抚恤金,累计金额为65200元。

五、牵线搭桥,拓宽门路

我们在对下岗、特困职工实施动态管理和接待职工来访的过程中,想下岗职工所想,急下岗职工所急,千方百计牵线搭桥,努力拓宽就业门路。一是配备了专职人员,抓源头维护来保障下岗职工的合法权益;二是跨出机关大门,与有关单位反复协调落实安置;三是结合社区服务,拓展再就业的新思路;四是鼓励大龄女工生产自救,真心实意帮助下岗职工度难关,转观念,再上岗。我们的工作人员努力捕捉企业用工信息,热情牵线搭桥,近几年已推荐942人(次)的下岗职工重新上岗。

工会系统还充分发挥自身的网络优势,在多年来发展工会、退管会三产和职工技协的基础上,抓巩固,求发展。这些经济实体已吸纳安置了1861人(次)下岗职工,为推进再就业工程出了力。

六、转岗培训,争创特色

从本区的情况来看,下岗者大多为女性,又都是40开外的年纪,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又无专项技术,自身的再就业条件不理想。为了帮助这些下岗女职工尽早摆脱窘迫的境地,我们开办了“女职工周末学校”,分批吸纳下岗女工就读,拟通过举办各类适合女性特点的专业培训,帮助她们增强生产的技能,提高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这一富有特色性的起步,将为再就业工程拓展新的领域。

七、宣传激励,良性循环

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往往是行动的先导。在构筑和完善职工互助互济的生活保障机制的同时,我们十分注重工会的宣教工作。通过宣传嘉联集团公司下属的长编塑料编织厂申兰分厂电线电缆包布车间15名下岗女工“下岗不掉志,自强创新业”的事迹,树立了下岗女工先进的群体形象;通过宣传供销社工会率先在局系统建立帮困基金,较好地为本系统下岗、特困职工解困的事迹,指导了面上的工作;通过宣传审计局等工会扶贫又扶志,向扶贫户捐钱款的同时又送科学、送技术,扶持他们短期脱贫的事迹,不断地把扶贫帮困工作引向深入;通过评比三产、技协的先进,弘扬了这些实体拾遗补缺,发展经济,吸纳下岗人员的社会功能;通过表彰文明班组、红旗文明岗、双爱双评“先进集体”和“优秀员工之友”的活动,促进了我区社会保障、再就业工作的开展。

在宣传工会工作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宣传在送温暖、再就业工程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卓有成效的优秀工会干部,并把这列入年度考核的内容,形成了良好循环的激励机制。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以及市委、区委有关会议精神,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加细化,更加深入。

(1)认真学习,坚定工作信心。当前要抓紧学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府领导的有关讲话,坚定工作信心,认真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出更新更高的工作目标,并付诸实施。要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挥好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尽力为企业下岗、特困职工再就业和尽早脱贫多作贡献。

(2)扩大基金,加大帮困力度。进一步扩大区、局、企业三级帮困基金,为扶贫帮困送温暖提供物质保证,力争到2000年突破2000万元。并努力管好、用好基金,真正把关心、扶助下岗、特困职工的工作落到实处,保障其基本生活。

(3)争取联动,拓展就业途径。我们将在成立职业介绍所,进一步完善就业的良性循环机制的基础上,争取与劳动局等有关部门和一些企业局、公司,取得更多的合作,联动运作,共同研究和培育下岗职工再就业市场。

(4)以点带面,抓出新的成效。在工作中继续抓好先进典型,以点带面,帮后进,促平衡,不断加大帮困的力度,努力提高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在非公有经济组织和下岗职工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稳定全局,发展经济作出新成绩。

(5)加强调研,提高工作水平。在新的形势下,加强职工就业、分配、劳动关系、生活保障等基础性问题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努力提高参政议政的水平,提高工会工作的水平。

标签:;  

构建和完善职工生命安全互助机制_企业工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