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黑格尔的思辨同一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黑格尔论文,思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1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78X(2002)01-0001-06
黑格尔哲学以其独特的思辨性而享誉于西方哲学史。黑格尔的思辨同一论在其思辨哲 学中具有基础地位和架构作用。理清黑格尔的思辨同一论,对于理解黑格尔的思辨哲学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黑格尔认为,真正的哲学必须是思辨哲学。黑格尔的所谓思辨,乃是指纯粹概念的矛 盾运动;而思辨哲学,即是从一个纯粹抽象的概念或原则出发,逻辑地推演出自然、历 史、精神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的学说以及建构这一学说的辩证方法。所以,黑格尔的思辨 哲学,既指其哲学体系,又指其辩证方法。他在《逻辑学》中指出:“思辨的思维唯在 于思维把握住矛盾并在矛盾中把握住自身”;[1](P67)“思辨的东西,在于这里所了解 的辩证的东西,因而在于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2](P39)他在《小逻辑》中 又说:“哲学的最高目的就在于确认思想与经验的一致,并达到自觉的理性与存在于事 物中的理性的和解,亦即达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3](P43)这里所谓“自觉的理性” ,就是思维、思想,亦即表现在概念中的客观思想;而“存在于事物中的理性”则是存 在的本质,即蕴藏在客体、存在中的客观思想。可见,按照黑格尔的规定,思辨就是要 在矛盾着的对立面中去把握统一,从而达到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的说话辩证同一。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黑格尔认为思辨哲学又必须在理论形态上建立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同 一,在方法上贯彻历史和逻辑的同一,从而才能在内容上构成自然、历史和精神的统一 。这就是黑格尔思辨同一论的主要任务。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是黑格尔整个思辨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他的全部哲学基本的 和首要的命题,也是他的思辨同一论的核心和主要命题。
思维与存在同一的理论(即“思有同一论”)是黑格尔哲学的基础。黑格尔以思维与存 在的对立和统一作为哲学的起点,架构了他的思辨同一论,从而建立了他的思辨哲学。 他说:“[思维与存在的对立]是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构成哲学的全部意义。对立的一 面是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是思维。包括对立的两面于自身中的就是绝对,——这个概念 (按照斯宾诺莎说来)是同时包含它的存在于它的自身内”;[4](P292)“只有思维与存 在的统一,才是哲学的起点。其他的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如由世界的偶然性推论出一 个绝对的本质、绝对的存在的那种宇宙论的证明,并没有达到绝对本质的理念是精神这 个认识,也没有意识到绝对本质是思想的对象。”[2](P295)黑格尔在阐述思维与存在 对立统一是哲学起点的过程中,不仅批驳了中世纪神学经院哲学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 证明,而且他关于绝对本质是思想的对象而不是感觉的对象的观点,是具有深刻的真正 哲学意义的。从社会政治根源上讲,他之所以研究这个问题并形成这样的理论,一方面 ,在于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揭示了思想可以构筑起存在、思维能够实现 自身的道理;另一方面,在于德国资产阶级的日益成熟和变革现实的信心不断增强。从 理论上说,则是自康德以来德国哲学革命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一直贯穿在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并 推动着西方哲学的不断演进。但是,从古代到近代早期,哲学家们对这一问题并没有明 确的认识。所以,对这一问题,他们或者从本体论入手进行探讨(古代),或者偏重于认 识论范围进行研究(近代早期),其结果都没有达到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相反还导致了经 验主义的怀疑论和理性主义的独断论。康德在批判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基础上认识到 ,为了避免怀疑论和独断论,就必须把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为 了进行这种研究,又必须把本体论和认识论结合起来。但是,康德并没有完成这一任务 ,他的功绩只在于突出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康德之后,费希特和谢林虽然进一步研 究了这一问题,但仍然没有使思维与存在、本体论与认识论达到辩证的统一。因此黑格 尔在建立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理论的时候,对他们的学说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黑格尔对康德哲学的积极意义作了充分的肯定,又对他的错误进行了清算。首先,黑 格尔批判了康德的先验方法。他指出,康德提倡在认识之前先批判地考察认识能力的方 法,是可笑的,这犹如迂腐的学究所教导的“聪明办法”:“在没有学会游泳以前,切 勿冒险下水”。[3](P50)在黑格尔看来,考察认识能力本身就是一种认识活动,它只有 在认识活动中才能进行,而认识活动本身又是思维与存在的互相作用,所以只有在主体 思维与客观存在的相互作用和辩证统一中,才能真正考察到主体的认识能力。康德离开 认识活动去考察主体能力,实际上是单纯地从主体认识入手,而不是从认识论与本体论 统一的角度研究主体能力,因而必然导致割裂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其次,黑格尔批判了康德割裂现象与自在之物的观点。他认为,康德把现象与自在之 物区别开来,是哲学史上的一大功绩,但康德认为现象与自在之物或本质不能统一又是 根本错误的。因为康德只承认思维能够认识存在的现象,不承认思维能够认识作为存在 的本质、本体的自在之物,从而否定了思维与存在的本质的统一,割裂了主体认识与存 在本体的关系,也就造成了认识论与本体论的分离。为此,黑格尔指出:“康德只走到 半路就停住了,因为他只理解到现象的主观意义,于现象之外去坚持着一个抽象的本质 、认识所不能达到的物自身。殊不知直接的对象世界之所以只能是现象,是由于它自己 的本性有以使然,当我们认识了现象时,我们因而同时即认识了本质,因为本质并不存 留在现象之后或现象之外”。[3](P276)在黑格尔看来,康德的错误就在于只是从主观 的意义上去理解现象,而把自在之物看作是在现象之外的不可认识的抽象本质,从而把 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现象与本质、思维与存在绝对对立起来。黑格尔不留情面地说: “就是动物也不像这种形而上学这样愚蠢,而是向感觉对象猛扑过去,捉住它们,吞掉 它们”。[4](P19)
最后,黑格尔批判了康德关于矛盾只是理性思维的本质而非客体存在的本质的思想。 他指出,康德认为理性在认识自在之物时必然陷入矛盾的“见解是如此的深远”,“是 近代哲学界一个最重要的和最深刻的一种进步”。“而他的解答又是如此的琐碎;它只 出于对世界事物的一种温情主义。他似乎认为世界的本质是不应具有矛盾的污点的”。 [4](P131)而且,康德对于理性的矛盾也缺乏研究,他只列举了四对矛盾,黑格尔说: “这未免太少了,因为什么东西都有矛盾”,[2](P279)矛盾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在 黑格尔看来,不仅人的理性思维有矛盾,而且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矛盾,矛盾本来就 是世界的本质和内容。所以,理性思维在认识世界本质时陷入矛盾,恰好表明理性思维 认识了世界的本质。可见,理性思维有矛盾,在康德那里是作为存在本质不可知的依据 ,在黑格尔这里却发展成了思维与存在统一的根本法则。
在批判康德的基础上,黑格尔对费希特和谢林的哲学也进行了批判。对于费希特,黑 格尔认为他主张思维与存在或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是有功绩的,但他把“自我”作为统 一的基础则是错误的,因为“自我”不过是主体和思维,把“自我”作为统一的基础就 没有超出主体和思维的范围,这样的统一就难以令人信服。而且,黑格尔认为,在费希 特哲学中还仍然游荡着康德自在之物的幽灵。因为他的“自我”受着“非我”的限制, 需要“非我”的刺激才能活动,所以“自我”还不是真正自由的主体。在黑格尔看来, 不仅要把思维看成是主体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要将其看成客体存在的本质,即“客观思 想”,以这种完全自由的、能动的“客观思想”为基础,才能真正构成思维与存在、主 体与客体的统一。
对于谢林,黑格尔肯定他提出的“绝对同一”是“真实的东西”,是思维与存在同一 的真正基础和正确出发点。但是,黑格尔认为谢林把这种同一理解为“无差别的同一” 是完全错误的。因为这样的同一本身不包含差别和矛盾,也就不可能有运动和发展,只 能是一个不动的实体,不能成为运动的主体。在黑格尔看来,谢林之所以不能对“绝对 同一”的许多根本问题作出理性的逻辑的说明而陷入非理性主义,根本原因就在于“绝 对同一”是一种“无差别的同一”。因此,黑格尔给自己的哲学提出了一个任务:辩证 地改造谢林的“绝对同一”,使它成为一种逻辑的宇宙精神,从它逻辑地系统地推演出 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历史在内的宇宙万物。这个加以改造之后的“绝对同一”,就是 黑格尔哲学的基本概念“绝对精神”。
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既是实体又是主体。作为实体,它是惟一客观独立存在的 ,是宇宙万物的本质和基础,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内在灵魂;作为主体,它并不是静止不 动的,而是辩证地发展着的;而且,“绝对精神”的辩证运动,是自己实现自己、自己 认识自己的过程。这样,黑格尔以“绝对精神”为基础,不仅构筑了他包括逻辑学、自 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在内的唯心主义体系,而且阐述了他一系列的辩证法思想,达到了思 维和存在的辩证同一。黑格尔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的学说,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三个方 面的内容,或者说,他对这一问题的理论论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论点。
第一;存在即思维。黑格尔认为,思维与存在之所以能够同一,就因为只有思维才是 真实的存在,在思维以外的所谓客观存在并不存在。他说:“唯物论认为物质的本身是 真实的客观东西。但物质本身已经是一个抽象的东西,物质之为物质是无法知觉的。所 以我们可以说,没有物质这个东西,因为就存在着的物质来说,它永远是一种特定的具 体的事物。”[3](P115)在黑格尔看来,哲学不是一种朴素的意识,而是概念性的思维 ,其宗旨是要把握一般、普遍,并不是把握个别、特殊。所以哲学意义上的存在并不是 指个别的存在,而是普遍性的存在。所谓普遍性的存在,只能是概念,只能是精神性的 东西,因此,存在只能是思维把握的对象,是消融于思维之中的。应该说,黑格尔的这 些思想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芒,甚至内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萌芽,但是,他在存在概念阐 释中所具有的唯心主义性质也是显而易见的。黑格尔这里的所谓思维中的存在,并不是 指人们的意识中存在的概念,而是它自身就是独立存在的原始的客观思想,人的意识不 过是它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中的思维不过是对这种独立存在的思想的认识,实质上也 就是存在的思维对自身的自我认识。所以,黑格尔说:“思想认识思想这样的存在是事 物的本质,是绝对的全体,是一切事物的内在本质。”[2](P93)说到底,这种作为存在 的思维就是绝对精神。综观黑格尔的阐释,简言之,思维与存在之所以是同一的,就因 为存在即思维,思维是存在的本质。
第二;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是对立的统一。黑格尔在肯定存在即思维的前提下,又将事 物区分为思维与存在两个方面,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思维与存在两个方面的统一,反对把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看成单纯的“无差别的同一。”他指出:“我们说,绝对是主观与客 观的统一。这话诚然不错,但仍然不免于片面,因为这里只说到绝对的统一性,也只著 重绝对的统一性,而忽略了,事实上在绝对里主观与客观不仅是同一的,而又是有区别 的。”[13]因为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是一个东西——绝对即绝对精神的两个方面, 因而绝对精神表现为思维与存在两个方面的统一:思维是存在的本质,存在是思维的内 容。但是,黑格尔认为,思维和存在这两个方面又不是平等并列、毫无差别的,二者之 间,思维是主,存在是从,思维是存在的创造主,存在是思维的对象化。换言之,思维 对于存在来说,不是第二性的,不是反映存在的工具,而是第一性的,“构成性”的, 具有建构和创造的力量。所以他说,在思维与存在的同一里,思维统摄了存在,主观性 统摄了客观性。思维是能动的和创造性的自由主体,居于主导地位;存在是受动的和被 创造的客体,居于从属地位。因此,思维与存在既不是绝对的同一,也不是僵硬的对立 ,而是辩证的对立统一。这种辩证的对立统一就在于思维既可以通过“外在化”的作用 造成自身的对象化,产生作为自己对立面的存在;又能够通过“同化”的作用克服存在 与自身的对立,使存在回复到自身。简单地说就是:思维和存在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 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
存在转化为思维,是指存在为思维所认识、所把握、所占有;而思维转化为存在,则 是指思维实现自身,在对象化的过程中将理想发展为现实。正是根据这一思想,黑格尔 提出了“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5](P11) 的著名命题。在黑格尔看来,一方面,并不是一切现存事物都无条件是现实的,只有那 合乎理性亦即合乎绝对精神的,才是具有必然性的因而也才是现实的。但是随着时间的 流逝,它又会与绝对精神向前发展的要求逐渐产生矛盾而不断丧失其存在的必然性,成 为不现实的。所以,一切曾经是现实的东西,都必然要转化为不现实的东西而趋于灭亡 。另一方面,一切合乎绝对精神发展要求的东西,就具有成为现实的必然性,因而不管 它与现存的一切是多么矛盾,终将转化为现实。当然,思想中的精神的东西作为一种理 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理想之为理想,就因为它还不是现实,但只要它合乎理性的必 然性,就一定能变为现实。黑格尔根据思维与存在相互转化提出的这一原理,从表面上 看,是为当时的普鲁士国家制度辩护,但实质上是在为德国资产阶级服务。资产阶级发 展自身的愿望和变革现实的要求是合理的,因而不论它在当时的德国现实中是多么地不 合时宜,也必然是能够实现的。
总之,黑格尔认为,思维与存在之所以是同一的,就因为它们既是相互对立的,又是 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以“绝对精神”为基础,以相互对立为起点,又以相互作用为 中介,通过“外在化”和“同化”两种作用而构成相互转化,思维与存在就达到了同一 。
第三,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是一个矛盾的发展过程。在黑格尔看来,思维与存在通过相 互作用和相互转化达到同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曲折、复杂的矛盾运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思维和存在的矛盾又往往通过诸如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现象与 本质等一系列矛盾而加以展开和具体化,并通过各种矛盾和矛盾的诸方面的相互转化, 达到思维与存在的同一。黑格尔的整个逻辑学所描述的由“客观逻辑”到“主观逻辑” ,由“存在”到“概念”的发展过程,乃至他的全部哲学所阐述的从逻辑阶段到自然阶 段再到精神阶段的发展过程,都是这样一个由矛盾推动着的、由“自在”到“自为”、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正是如此曲折的过程,使思维与存在的同一 表现为一个逐步展开、不断实现的矛盾运动进程。
不难看出,黑格尔对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所进行的论证完全是唯心主义的。因为他的 存在即思维的观点致使他得出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实际上不过是以绝对精神为基础而 达到的思维与自身的同一。但是,在黑格尔关于思维与存在同一的论证过程中,包含着 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把物质、存在看做是思维把握的对象,有着深刻的意义。恩格斯 就曾经说过,物质是一个纯粹抽象的思想的创造物,因为现实世界中实际存在的都是物 质的具体表现形态。黑格尔关于思维与存在相互转化的思想,是他在唯心主义的形式下 表达的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之间关系的辩证法。同时,他根据思维与存在的相互转 化所提出的著名命题,也具有为德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支持的积极意义。至于他把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看成是一个由矛盾推动的不断发展过程,其中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 就更是显而易见了。
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同一
黑格尔所谓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是以“绝对精神”为基础的同一。而“绝对精神”既 是存在的本体,又是思维的主体,所以思维与存在同一的过程,既是“绝对精神”作为 本体构成世界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又是“绝对精神”作为主体认识世界的思维运动过程 。也就是说,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既是在世界演进过程中展开的,又是在认识发展过程中 实现的,世界的演进过程同时就是认识的发展过程。因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既是本 体论意义上的同一,又是认识论意义上的同一,是本体论与认识论统一基础上的同一。 基于此,黑格尔认为,为了真正达到思维与存在的同一,不仅要进行理论的论证,以解 决思维与存在是否同一的问题,而且还要从世界的演进过程和认识的发展过程来进行具 体的历史的考察,建立起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同一,以解决思维与存在如何同一的问题, 亦即揭示出思维与存在同一的实在过程。这样,黑格尔哲学的思辨同一论也就从思维与 存在同一的问题,过渡到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同一。
在黑格尔看来,康德之所以没有建成思维与存在同一的哲学,原因就在于,康德割裂 了现象与自在之物的关系而没有达到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同一。康德认为,主体在认识客 体时,所认识到的只是主体通过自身的先天认识形式建立起来的现象,而不是客体的本 质即作为本体的自在之物。黑格尔在批判康德时指出,既然对象是主体建立的,那它们 就必然是一致的,作为本体的自在之物与主体也就应当是统一的,实体就是主体,主体 就是本体。为此,黑格尔说:“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把真实的东西或真理理解和 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主体”。[6](P10)那么,这种既是实体又是主体的 “真实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黑格尔认为,既不是康德所说的“现象”,又不是康德 的那个阻碍了思维与存在同一的“自在之物”,更不是费希特的不自由的“自我”,也 不是谢林的不能动的“绝对同一”,而是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体性、既具有能动性也 具有创造性的自在自为的“绝对精神”。
所谓“绝对精神”,既不是个人的精神,也不是人类的精神,而是独立于人和世界之 外的“客观精神”。按照黑格尔的解释,“绝对精神”之所以绝对,就因为它既超越于 主体、思维,又超越于客体、存在,既包容着主体、思维,又包容着客体、存在,是一 个统摄了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的更高的存在。作为这样一个更高的存在,“绝对精 神”乃是全部创造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主体:它因为超越了主体、思维所以是“客观”的 ,因为超越了客体、存在所以又是“精神的”的;它由于包容着客体、存在,因而是最 高的本体,由于包容着主体、思维,因而又是最高的主体;作为最高的本体,它构成自 然和人类的产生,推动着自然和人类的发展;作为最高的主体,它具有最高的认识能力 ,能够进行全部自我认识活动,推动着人类思维去认识自然存在从而达到对自身的自我 认识。因此,作为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同一基础的“绝对精神”或“客观精神”( 黑格尔也叫做“绝对理念”或“客观思想”,在外在化为自然和人类之后又称为“世界 精神”或“世界理性”),既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存在,又是认识论意义上的存在,是本 体论与认识论统一的存在。所以“绝对精神”既是思维与存在同一的基础,也是本体论 与认识论同一的基础。
黑格尔指出,“绝对精神”之所以能够进行创造活动和认识活动,使自身成为世界本 体和认识主体的统一体,是因为它“自身本质上是具体的,是不同的规定之统一”,[2 ](P29)因而在自身内包含着矛盾。“这种内在的矛盾本身,就是促进发展的推动力”, [2](P30)它造成“绝对精神”的“自身冲动,自身发展”,使“绝对精神”成为“有生 命的和精神的事物”。因此,“绝对精神”,“作为自身具体、自身发展的理念,乃是 一个有机的系统,一个全体,包含很多的阶段和环节在它自身内”。[2](P32)黑格尔认 为,“绝对精神”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亦即创造和认识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逻辑、 自然、精神三大阶段。
在逻辑阶段,“绝对精神”表现为逻辑概念的发展,处于自然界产生之前纯粹的概念 运动。它这时尚未把自身对象化出来,还不能通过外在化的理念来反映自身,因而还只 是自在的理念。但作为理念,它具有自知的精神,为了达到自我认识,它必欲使自身从 自在向自为转化,在自身矛盾的推动下积极主动地构造自己的对立面,把自己对象化、 外在化为自然界。
在自然阶段,“绝对精神”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异化”为自然界,体现为自然界 中的“世界精神”。自然界作为“绝对精神”的外在形式,对“绝对精神”的自我认识 起到了中介作用。“绝对精神”通过自然界而产生出人类,就可以树立起自己最适当的 体现者即人类思维。
在精神阶段,“绝对精神”扬弃自然界这个对立面而回复到自身,体现为人的精神。 在这里,精神就是人的意识,人的意识首先表现为个人意识,在个人意识基础上形成人 类思维,人类思维经过不断发展最后终于达到了“绝对精神”的自我认识。就“绝对精 神”产生人类思维而言,“绝对精神”是主体,人类思维仍然是它产生出来的对象。但 它发展出人类思维,目的是要通过人类思维来认识自身的发展,因而从人类思维认识“ 绝对精神”的发展来说,人类思维又成了认识的主体,“绝对精神”则成了人类思维的 认识对象。黑格尔认为,人类思维发展的最高形式就是哲学意识,哲学意识的发展最后 产生了黑格尔他本人的哲学,使“绝对精神”达到了完全的自我认识,从自在的“绝对 精神”发展成了现实的“绝对精神”。
“绝对精神”通过逻辑、自然、精神等阶段的发展,既把自身表现为创造世界的本原 和现实世界的本体,又把自己表现为自我认识的主体,从而表现了本体与主体、主体与 客体、思维与存在的统一。而黑格尔哲学正是致力于这一统一的发展过程的研究,着力 揭示“绝对精神”作为存在本体和作为认识主体的发展过程的同一性。因此,可以说, 黑格尔不仅在理论上论述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同一,而且也在研究对象和内容上实际地 构成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同一。
我们知道,从古代到近代,在哲学上本体论与认识论一直是分离的。虽然康德哲学突 出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问题,但只是到了黑格尔才第一次解决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 统一,在哲学史上首次建立了本体论与认识论同一的哲学。当然,黑格尔以“绝对精神 ”为基础的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同一,同样是唯心主义的同一。但就是这种在唯心主义基 础上达到的同一,对哲学的发展也已经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黑格尔把世界和认识 的发展过程看成是服从于同一规律的矛盾运动过程,认为“绝对精神”的内在矛盾在认 识中表现为思维的内在矛盾,认识中的思维把握存在本体的过程也是矛盾发展的过程, 又明显地体现了辩证法。而他认为“绝对理念”在纯粹概念阶段的发展和表现在人类认 识史中的发展,都是符合概念、范畴的逻辑发展规律的,因而他把对本体和认识的研究 与逻辑的研究结合起来,伴随着揭示概念、范畴的运动发展及其内在规律,也揭示了世 界和认识的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规律。这就表明,黑格尔不仅达到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同 一,同时还达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与逻辑学的同一,并且在其中贯穿着深刻而丰富的辩 证法。黑格尔这种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同一的辩证法思想,为 马克思主义以唯物主义为基础构建逻辑学、认识论和辩证法统一的哲学,奠定了重要的 理论基础。
在黑格尔看来,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的同一不仅要体现在它们的对象和内容 上,而且还应该体现在它们的结构上,亦即在哲学认识的形态上也必须达到它们三者的 同一,从而在哲学的内容和体系上都达到思维与存在的同一。为了做到这一点,黑格尔 认为,必须在哲学研究的过程中和哲学体系的构建上贯彻历史与逻辑同一的原则和方法 。
历史与逻辑的同一
所谓历史与逻辑的同一,一方面,是指历史的东西与逻辑的东西具有同一性,即历史 发展的过程与逻辑演化的过程是一致的,另一方面,是指历史研究的方法与逻辑研究的 方法也是同一的。这两方面的同一都是黑格尔在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以及哲学史等 方面的研究中所贯彻的方法论原则。
黑格尔认为,逻辑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构成的三段式过程。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一是知性肯定阶段。这个阶段是从感性跃进到逻辑的认识的开端, 其特点是断定某物就是某物,即断定“正”。这个阶段建立明确而肯定的概念,是思维 的必要的一步。但如果只是停留在这个阶段,那就只是规定出绝对的界限,只能是形而 上学的思维。二是否定理性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揭露知性阶段的狭隘性和片面性, 从而将知性肯定中包含的矛盾暴露出来,也就是从“正”中进一步展示出“正中有反” ,使正转化为反,形成矛盾。但逻辑的发展还不能到此为止,因为如果只是停留在这个 阶段,只是抽象地否定,又会导致怀疑主义、相对主义和诡辩。三是肯定理性阶段。这 个阶段的特点是在否定理性所形成的对立中把握统一,进行积极的辩证的否定,从而产 生出肯定的结果。这里的肯定是更高阶段的肯定,亦即肯定、否定之后的否定之否定。 这个阶段包含前面两个阶段的矛盾于自身,因而是矛盾的具体的统一,表现为“合”。 这就是黑格尔对逻辑发展过程的规定,这个规定同时也就是他的逻辑认识方法的根据。 黑格尔认为,根据逻辑发展的三个阶段,在认识方法上也相应地分为三个阶段,采取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方法。他把第一阶段的肯定叫做正题,第二阶段的 否定叫做反题,第三阶段的否定之否定叫做合题,由此而制定了他的正、反、合的三段 式方法。按照这个方法来贯彻历史与逻辑同一的原则,他的“绝对精神”发展的历史格 局就形成了。在他的哲学中,“绝对精神”就是按照这种正、反、合的固定格式和运动 节奏发展的:正题是逻辑阶段、反题是自然阶段、合题是精神阶段。根据历史与逻辑同 一的原则分别研究这三个阶段,便形成黑格尔哲学体系的三部曲:“[哲学]这门科学可 以分为三部分:1.逻辑学,研究理念自在自为的科学。2.自然哲学,研究理念的异在或 外在化的科学。3.精神哲学,研究理念由它的异在而返回到它自身的科学”。[3](P60)
黑格尔不仅按照正、反、合的三段式方法建造了他的哲学体系,使他的哲学在结构上 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同一,而且在每一部分的内容阐述上也贯彻了三段式的方法,使自 然领域和社会历史领域以及精神本身的发展都体现了与逻辑发展过程的一致。在自然哲 学中,他认为自然界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逻辑过程,即从机械性到物理性 再到有机性的过程。在有机性阶段,自然界又经过了地质有机体、植物有机体、动物有 机体的三段式发展过程,最后发展出人,出现了人的意识,“绝对精神”便进到了精神 阶段,黑格尔的哲学也随之而从自然哲学过渡到了精神哲学。在精神哲学中,“绝对精 神”的发展也被黑格尔描述为一个正、反、合的过程: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 ,亦即从个人意识到社会意识再到绝对意识的过程。在社会意识部分,黑格尔研究了法 、道德、国家等问题,在绝对意识部分,研究了艺术、宗教问题,考察了哲学的发展。 所以,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针对社会历史、意识形态等不同领域中的不同问题,黑格尔 的“精神哲学又分成各个历史部门来研究,如历史哲学、法哲学、宗教哲学、哲学史、 美学等等”。[7](P215)在社会历史领域中,黑格尔也同样贯彻了他的历史与逻辑同一 的方法,用逻辑来规定社会发展的历程,构建世界历史发展的模式,所以,在这些领域 中,虽然黑格尔也同样体现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甚至不乏“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 有“接近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8](P348、P344)但在总体上和根本上却是历史唯心 主义的,在思想上更倾向于保守。相形之下,黑格尔在哲学史的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要 更大、更多、更富有特色一些。
黑格尔认为,逻辑哲学的发展是圆圈式的,逻辑哲学的体系是由正、反、合的三段式 构成的圆圈。他指出:“哲学开端所采取的直接的观点,必须在哲学体系发挥的过程里 ,转变成为终点,亦即成为最后的结论。当哲学达到这个终点时,也就是哲学重新达到 其起点而回归到它自身之时。这样一来,哲学就俨然是一个自己返回到自己的圆圈”。 [3](P59)而这个大圆圈又是由许多大大小小的圆圈构成的。因为“哲学的每一部分都是 一个哲学全体,一个自身完整的圆圈。……因此全体便有如许多圆圈所构成的大圆圈。 这里面每一圆圈都是一个必然的环节”。[3](P56)根据这种哲学圆圈论,黑格尔把他的 哲学架构成了一个由一系列圆圈组成的囊括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大圆圈,同时又根 据哲学史的发展必须与逻辑的发展相一致的原则,亦即历史与逻辑同一的原则,将这种 “圆圈”思想融化在哲学史的研究中,把全部哲学史的发展看作合乎逻辑的圆圈运动。 黑格尔按照逻辑的发展来安排、构建哲学史的发展过程,显然是唯心主义的,而且他 所排列的哲学史发展圆圈也不乏牵强之处,但是他在哲学史研究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并 贯彻了历史与逻辑同一的原则,又是他的一个重要贡献。他关于哲学史发展的“圆圈” 思想,在唯心主义的形式下深刻地揭示了哲学认识史发展的规律。对此,列宁曾经给以 高度的评价:“一个非常深刻而确切的比喻!每一种思想=整个人类思想发展的大圆圈( 螺旋)上的一个圆圈。”[8](P271)而且,黑格尔把概念、范畴的逻辑发展同哲学史联系 起来考察,也给他的逻辑学增添了一大特色——获得了巨大的历史感,使他能够用历史 发展的观点去证明逻辑,为人们研究和探索思维发展的内在规律提供了一种新的辩证方 法。对于黑格尔为逻辑学作出的这一贡献,列宁也给了充分的肯定:“看来,黑格尔是 把他的概念、范畴的自己发展和全部哲学史联系起来了。这给整个逻辑学提供了又一个 新的方面。”[8](P11)
在黑格尔看来,哲学史就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必然过程。所以,黑格尔对哲学史的研究 ,也就是他运用逻辑的方法对人类思维发展过程的考察。这样,黑格尔就根据历史与逻 辑同一的原则和方法,完成了对自然界、社会历史及人类思维等各个领域的研究,按照 正、反、合的三段式旋律在德国古典哲学舞台上演奏了他的思辨哲学协奏曲,建成了完 整的唯心主义哲学形态。
黑格尔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出发,在构成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同一的同时,又建 立和贯彻了历史与逻辑的同一,从而在哲学的内容上达到了自然、社会、思维等方面的 统一,在各个部分、各个层次都贯穿了辩证法。这就是黑格尔的思辨同一论,这就是黑 格尔客观唯心主义的思辨哲学。作为唯心主义的思辨哲学,黑格尔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 。但是,“黑格尔常常在思辨的叙述中作出把握事物本身的、真实的叙述”,[9](P76) 作为对问题的具体研究及其中所包含的辩证法来说,黑格尔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无疑是 应该占有重要地位的。对此,恩格斯就曾经作过中肯的评价:“尽管我们在这里遇到无 数的任意虚构和凭空臆造,尽管这种哲学的结果——思维和存在的统一是采取了唯心主 义的头足倒置的形式,却不能否认:这个哲学在许多情况下和在极不相同的领域中,证 明了思维过程同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是类似的,反之亦然,而且同样的规律,对所有这 些过程都是适用的。”[10](P610)
在黑格尔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庞大的思辨哲学体系中,逻辑学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它既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开端,又是黑格尔哲学的主体。照他本人的说法,精神现象 学是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导言”,是引导人们进入科学之门、登上哲学殿堂的“梯子 ”,而逻辑学作为哲学知识或科学本身,则是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核心和“灵魂”,因 为逻辑学中所阐述的理念运动的规律和法则,乃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存在和 变化发展的根据。至于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包括法哲学、历史哲学、宗教哲学、美学 等等),不过是对逻辑学的应用和具体化。因为自然哲学是对逻辑学中的规律和法则体 现于自然现象的研究,精神哲学是对逻辑学中的规律和法则体现于人类社会的各种制度 、意识形态及其历史的研究,所以在他看来,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都只是“应用逻辑学 ”而已。正是由于黑格尔如此重视逻辑学,因而他的逻辑学集中了他的哲学的主要精华 ,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唯心主义辩证法。所以列宁说:“黑格尔逻辑学的总结和概要 、最高成就和实质,就是辩证的方法,——这是绝妙的。还有一点:在黑格尔这部最唯 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矛盾’,然而是事实!”[8](P25)也就 是说,黑格尔在逻辑学中主要是阐述“绝对精神”作为纯粹概念的运动发展,所以是他 的哲学中最唯心的部分,但同时又是合理内核最多的部分,甚至还有不少接近于唯物主 义的思想。因此,黑格尔的逻辑学也是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尤其是列宁研究黑格 尔哲学讨论得最多的部分,也是我们理解和研究黑格尔哲学必须关注的重心所在。
收稿日期:2001-11-25
标签:认识论论文; 本体论论文; 康德论文; 绝对精神论文; 黑格尔哲学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哲学研究论文; 辩证思维论文; 本质主义论文; 本质与现象论文; 关系逻辑论文; 哲学家论文; 形而上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