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涛[1]2000年在《国际企业的政治风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政治风险方面的理论基本上是西方学者站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立场上,以60-70年代的世界政治格局为背景提出的,有明显的局限性。因此,本文的主要目标是对国际企业的政治风险理论框架进行重新构建以适应迅速变化的时代。 本文首先概述了国际企业政治环境的概念、要素和作用方式。对政治风险概念的演变和政治风险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阐明了政治风险理论存在的三个问题。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政治风险的政治概念框架和战略管理概念框架。最后,本文分别研究了国际企业的一般政治风险管理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风险管理战略。 本文作者认为,研究企业政治风险的最好方法是将其看作管理问题。国际企业面临的政治风险已从极端风险逐渐转向非极端风险,接近于非市场风险。当代政治风险理论的概念和方法主要集中于政治领域而不是商务学领域。政治风险分析应该贯穿于企业的各层次和经营的全过程。为此,提出新的政治风险概念框架。
岳思蕤[2]2006年在《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政治风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60年代,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发展,西方国家跨国公司遭到没收,征用和国有化。政治成为影响跨国公司跨国经营甚至生存的重要因素。政治风险的概念被引入到经济学领域。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爆发暴力革命的可能越来越小,意识形态方面因素的逐渐减弱,人们对于企业在跨国经营中所可能遇到的政治风险的关注也越来越少。一提到企业跨国经营的风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产品风险,战略风险,管理风险等等企业的内部风险,试图从企业的组织和管理上采取措施去应对这些风险。而对企业的外部风险,特别是企业所在的政治环境造成的风险的研究则比较少,使得国内外学者忽略对政治风险的研究。 很多中国企业对跨国经营存在着一种盲目的乐观,认为世界市场是开放的,公平的,因而没有对海外市场的政治风险形成足够的重视,或者说即使有些企业对政治风险有所防范,但也仅限于战争,没收和国有化和政治不稳定,而没有对其它类型的政治风险,比如政府用政治手段干预行业竞争,经济民族主义和政策的不稳定等给予足够的关注,然而,从近几年来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实践来看,政治风险已经上升成为对企业跨国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外部风险之一。 为了提高对政治风险分析的准确度,以及避免因为顾虑不相关的政治风险而导致企业经营的踌躇不前,就需要识别出一国政治环境中具体哪些因素会对企业产生影响。 因此,本文首先回顾了跨国经营与政治风险的相关定义与理论,评析了传统的政治风险分析方法,指出了传统政治风险分析理论的缺陷与不足。在对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实践和其遇到的政治风险进行研究之后,提取了4个政治风险发生层次,以此作为新的识别框架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方法。
中南[3]1994年在《国际企业的投资风险及其管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际企业的投资风险系指国际企业参与国际投资时,因各种未预料到的因素的影响而给国际企业带来收益或损失的可能性。国际企业用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来的资金进行国际直接或间接投资时,比进行国内投资面临更大的风险,需要更强有力的管理,因为国际投资所涉及的政治环境和经济条件都比较复杂。投资收益是国际企业投入资本
朱关山[4]2006年在《我国企业跨国投资政治风险管理》文中指出本文通过对政治风险的系统介绍,对冷战后政治风险的重新定义与分类,创造性地提出了政治风险系数这一分析工具,并运用该工具对我国石油企业对外投资的失败案例分析,从而得出其失败的原因,也同时验证了这一工具的有效性。 在对政治风险的定义与表现形式提出新看法的基础上,本文根据管理方法的实施主体将其分为宏观、微观两类,提出由政府组织学术机构参与风险管理的方法,将原有的中观层面纳入宏观层面。在微观层面的管理方法中,本文根据时间差异性对政治风险管理方法进行分类,对企业投资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从而达到规避、降低、甚至消除风险的目的。
陈婷[5]2010年在《论中石油海外投资战略风险与规避》文中研究指明由于石油是保障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军事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所以在以前、当下以及今后50年内,石油都将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国内石油探明储量以及产量较低,我国石油需求量和进口量连年攀升。为了保证国内原油供应长期的稳定和充足,伴随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的需求,中石油积极的实施海外投资战略。在海外投资的过程当中,石油企业将面临各种原因复杂、不易控制的风险因素,例如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文化风险和技术风险等。石油企业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以消除风险因素、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以及避免带来的损失,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和长远的发展。在实施海外战略的过程中,企业还需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合理的发展计划和战略安排,以实现投资最合理化、利益的最大化。本文采用PEST分析法对中石油海外投资所面临的风险因素作了讨论分析,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并对中石油在伊拉克地区投资的8种主要风险因素进行了综合评价,利用风险因素的综合权重值进行了重要程度的排序。结合风险分析结论和中石油自身的优势、劣势,本文提出了海外投资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对中石油开展风险管理、顺利的实施海外战略具有一定的实际参考意义。
瞿唯[6]2005年在《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管理》文中研究说明当前,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经济全球化步伐逐步加快,经济资源开始在全球范围自由、大量、全面地流动和配置。这一趋势既为各国提供了在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利用和配置经济资源的机会,同时也加剧了各国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市场和资源的竞争。可以说,全球化对世界任何国家都是一把“双刃剑”,利益和风险并存,机会和挑战同在。20年来的改革开放,不仅增强了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也为“走出去”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也要求我们主动地走出国门,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据有关部门及专家估计,我国许多资源供给已形成短缺。商务部对600种主要商品供求情况分析表明2005年上半年600种主要商品供过于求的商品439种,占73.2%,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161种,占26.8%,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因此,我们只有在“引进来”的同时,积极大胆地“走出去”,才能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进而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应该讲,近年来,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商务部统计,到2004年底,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近370亿美元,其中,2004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为36.2亿美元,同比增长27%。2004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37.5亿美元,同比增长13%,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74.7亿美元,同比增长26%。另外,2004年以来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层次显著提高。除向高新技术产业渗透外,参与国际竞争的层次提高还表现在进入国际市场方式的变化。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方式也正在向跨国并购、股权置换等新方式转变,过去三年来,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此起彼伏:中石油在苏丹投资炼油厂、在俄罗斯收购斯基姆尔石油公司;三九集团收购日本东亚制药的多数股权;TCL收购德国施耐德、与法国汤姆逊共同组建全球最大的彩电企业TTE、与法国阿尔卡特公司合资经营原阿尔卡特公司的移动电话业务;中海油收购了印尼油田,今年4月份又以1.22亿美元收购了加拿大能源公司16.69%股权;京东方收购韩国Hydis;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计划以控股身份出资与英国罗孚组建合资公司;联想更是以12.5亿美
韩师光[7]2014年在《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推进,以实现资源全球最佳配置为目标的企业境外直接投资活动迅猛发展,带动着资本等各生产要素跨越国界的转移。境外直接投资在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发达国家创造财富和社会效益是通过资本、技术和管理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为资本输出国的经济发展,摆脱资源、人口的限制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如今,境外直接投资不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配置资源和参与国际分工的一种主要形式。中国不仅仅是一个资源大国,还是一个人均资源贫乏国。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粗放式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消耗巨大,利用率不高,资源日益成为限制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虽然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是人口老龄化的状态,比较优势也不会成为与其他国家竞争的法宝;又因为中国一大批有实力有优势的企业,积极实施了“走出去”战略,加快了国际化步伐,开展了境外工程承包、收购资源、企业并购、境外上市等国际投资与经营活动,充分利用了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广泛参与了国际国内两种市场的竞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都决定了为了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必须走出国门,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间,由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区域和投资行业范围也相继扩大。境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对外开放度提高及经济结构转型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形象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伴随着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的快速发展,投资风险问题日益凸显,并已经成为困扰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主要抑制因素。加强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控制已经成为不得不尽快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的主旨在于通过分析国内外的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状态,提出相应的针对我国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的防范机制构建的建议。本文通过对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现状以及构建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量化模型分析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级别,在借鉴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经验的基础上,从国家宏观层面和企业内部风险治理机制两个角度提出了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风险控制的建议。本文包括七个部分的内容,先论证了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阐述了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再对国内外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的相关理论文献进行了系统回顾;然后对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理论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之后对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防范进行分析;最后从国家宏观层面和企业内部风险治理机制两个角度提出了中国企业境外投资风险控制的建议。通过相关的论述和实证分析,得出本研究的主要结论:1.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形式多样、来源复杂、总体风险规模较大。相较于国内投资,境外直接投资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2.宏观层面的风险控制机制建设是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控制的基础环境。中国企业应对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的能力不强,因此需要国家从宏观层面对企业的风险控制提供支持。3.强化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是有效控制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的根本措施。应对风险的主体是企业,只有强化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才能有效提升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的绩效,降低投资损失的可能性。只有从制度层面和企业文化层面构建全员风险防控的体系,才能有效控制境外直接投资风险。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1、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的梳理,提出一个全面并具体的境外直接投资风险的定义,认为境外直接投资风险可以界定为:能引起企业在国境以外与预期结果偏差的直接投资利润的可能性,是指会引起海外企业投资运营变动或者减少企业的盈利率的可能性。2、本文对境外投资风险评估体系进行了完善。国内外学者和学术机构对外投资风险的指标选择和测度具有不同的构建方法。本文在综合世界银行、联合国贸发会议组织,以及Robock、Bennett和Green、Bradley、Rummel和Heenan等投资风险防控专家观点的基础上,将影响企业对外投资的风险总体归纳为国家风险和企业风险两大类,并最终构建了一个具有不同赋权的风险评估体系。3、本文建立了一个模糊综合风险评价模型(F-AHP)。利用模型,将风险量化,从而指导企业的境外直接投资行为,达到能够预期风险、认知风险、评估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效果。4、本文从内部微观层面和外部宏观层面建立动态的风险防范机制,以实现企业投资风险评价和控制相连接和相促进。
翁艳云[8]2017年在《中资企业在阿尔及利亚跨国经营的政治风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阿尔及利亚是中国的传统友好国家,近年来两国间经贸合作发展迅猛,阿尔及利亚已发展成为中资企业开展海外跨国经营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同时也是中资企业"走出去"的重要舞台,是中国在非洲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一环。中资企业在阿尔及利亚的跨国经营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资企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当前中资企业在当地的跨国经营形式以对外工程承包为主,此外还涉及油气、通信、汽车、商贸、农业等诸多领域。大规模的跨国经营活动带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群体涌向阿尔及利亚,目前阿尔及利亚国内的华人群体已经发展成为当地最大的外国人群体。可以说,中国在阿尔及利亚拥有着大量的海外利益。但与此同时,阿尔及利亚位于世界政治冲突和不稳定的热点地区,同时国内政治环境不稳定因素高,是政治风险较大的国家。中资企业在阿尔及利亚开展跨国经营面临的政治风险也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态势,政治风险已成为中资企业在阿扩大经营的一大瓶颈。基于此,本文以阿尔及利亚为研究对象,借助杰夫雷·西蒙的政治风险评估的相关理论,从社会面宏观政治风险、政府面宏观政治风险、社会面微观政治风险、政府面微观政治风险四个角度,对中资企业在阿尔及利亚开展跨国经营面临的政治风险进行分析,以期还原中资企业在当地开展跨国经营的政治环境。同时针对性地结合阿尔及利亚实际情况,从政府、企业两个层面对政治风险的规避提出相应建议。从这些核心问题出发,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六部分:绪论对本论文的选题理由、选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重点、难点、创新点以及研究理论与方法进行说明,同时对国内外政治风险理论以及对阿尔及利亚的国别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着重对杰夫雷·西蒙的政治风险评估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第一章综述中资企业在阿尔及利亚开展跨国经营的历程,并简要分析当前中资企业在阿开展跨国经营的特点。第二章从社会面与政府面两个角度,对中资企业在阿尔及利亚开展跨国经营面临的宏观政治风险进行分析,包含了内乱风险、恐怖主义风险、劳工骚乱风险、外汇管制风险、官僚政治风险、政策变动风险。第三章从社会面与政府面两个角度,对中资企业在阿尔及利亚开展跨国经营面临的微观政治风险进行分析,包含了选择性抵抗风险、外国跨国公司竞争风险、选择性恐怖主义风险、招标限制风险。第四章从政府与企业两个层面,对如何规避政治风险提出建议。结语总结全文要点和结论。
童生[9]2006年在《中国石油安全与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政治风险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石油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它对一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且成刚性态势。然而中国国内石油供给早已满足不了石油市场的需求。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40%以上。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特别是由于环保和运输等方面的约束,必然会导致石油等优质能源在能源需求结构中比例进一步上升。 解决供需矛盾可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减少需求。我国作为人口最多、经济增长最快、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正面临着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对石油的依赖仍会加重。其次是增加供给。供给增长的来源有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国内石油开采取决于国内的石油储量、开采能力、开采的成本—效益状况,甚至牵涉到产权划分。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些都是制约国内石油供给不足的因素。因此,我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必须立足于海外,在全球石油市场中获得供需平衡。 在国际市场上,石油是一种为国际大资本所操纵的具有高度投机性的垄断性物资,其价格波动极大,对一国经济的冲击极大。即使中国可以持续地从国际石油公司手中购得石油,即使中国石油公司炼制石油全部采用最先进的工艺设备,内部管理也实现了现代化,但只要油价上涨几个美元,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的效益将会全部丧失,而且势必影响到其他相关产业。因此,我国长远的石油战略不该盲目被动地适应现有的国际石油格局,而应当摆脱国际石油寡头的操纵,积极地实施跨国经营战略,在国际石油市场上争得话语权。 从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的实践来看,虽然我国企业与外国大型石油公司在技术、资金规模以及管理上存在较大差距,但是仍然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过程中必须经常面对的问题是,跨国公司在全球竞争中,不仅存在经济约束和组织约束,而且要面对由于政治在竞争过程中的介入而形成的政治约束,因为东道国政府的政策法规往往会扭曲竞争状态。事实上,作为经营石油这样极其重要的商品的石油公司在跨国经营中面临政治风险是其首要的风险,而且政治风险往往会突破传统的东道国政府与跨国公司双方博弈的边界,扩大到多边矛盾的对峙中。什么是政治风险?石油企业面临哪些风险?能不能通过有效的途径加以规避?这都是值得探讨的话题。因此,本文主要是针对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战略及其面临的政治风险而进行的研究。 论文的主要分为五章。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章首先分析了石油安全的内涵以及主要石油消费国及我国的石油安全战略。其次,在梳理经典作家与西方经济学者关于国际资本输出以及跨国公司国际投资动力机制理论的
苑书义, 杨卫东[10]1994年在《试论跨国公司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政治职能》文中提出试论跨国公司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政治职能苑书义,杨卫东跨国公司是世界发展中一支独具特色的经济、政治力量,它通过跨越国界的投资、生产、交换与分配促进了全球经济的总体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助推器。它还加深了生产国际化,加速了国际间资金流动,加快了高...
参考文献:
[1]. 国际企业的政治风险研究[D]. 张海涛. 大连海事大学. 2000
[2].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政治风险研究[D]. 岳思蕤. 武汉理工大学. 2006
[3]. 国际企业的投资风险及其管理[J]. 中南. 国际商务研究. 1994
[4]. 我国企业跨国投资政治风险管理[D]. 朱关山.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6
[5]. 论中石油海外投资战略风险与规避[D]. 陈婷. 华中科技大学. 2010
[6]. 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管理[D]. 瞿唯. 安徽大学. 2005
[7]. 中国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风险问题研究[D]. 韩师光. 吉林大学. 2014
[8]. 中资企业在阿尔及利亚跨国经营的政治风险研究[D]. 翁艳云.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7
[9]. 中国石油安全与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政治风险分析[D]. 童生. 中国地质大学. 2006
[10]. 试论跨国公司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政治职能[J]. 苑书义, 杨卫东.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直接投资论文; 跨国经营论文; 石油论文; 中资企业论文; 经济风险论文; 风险管理体系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石油投资论文; 战略分析论文; 国内经济论文; 投资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