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军火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军火论文,比较优势论文,贸易论文,国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际贸易是国际间的商品流通,是一个国家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交换。国际军火贸易是指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的军事专用品的采购、销售等行为的统称,是国际贸易的一种特殊形式。国际军火贸易的交易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军火包括武器装备、弹药、军用零配件、军火生产所需的设备、军事训练及军事生产技术等所有与国家安全有关的商品;狭义的军火主要指飞机、军舰、导弹、坦克、大炮等大型武器系统的国际交易。现代国防经济学研究的军火贸易,主要是后者。
一、国际军火贸易概述
(一)国际军火贸易的成因
在世界范围内军火贸易的存在与发展,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两点:一是战争依然存在;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战争,自然也就没有武器装备等军火买卖生意可做。二是由于各国军事经济资源分布不均衡,国际分工依然存在,从而造成有些国家需要的武器装备,自己却生产不出来,只好向国际市场寻求购买;恰好有些国家由于军事经济资源丰富、国防科技水平高而生产出来的大量武器装备又远远超出了自己本国的军事需求,出现过剩,这就必然使其到国际市场寻求销路。有供给有需求,双方又都有能力去实现,国际军火贸易就产生了。这是国际军火贸易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原因。
(二)目前国际军火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
1.世界军品贸易主体多元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军品出口国的队伍逐步扩大,军贸市场空间增大。第三世界国家谋求军品输入多源化,开辟军品货源多渠道。对军品输入国来说,可以“货比三家,择优进口”,有利于货源多渠道、多样化;对军品输出国来说,要赢得和占领市场,就必须积极改善军品结构,调整军贸政策,提高军品的竞争力。因此,世界军贸主体多元化推动了军贸市场的竞争,促进了武器装备的竞赛。
2.军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高科技含量成为军品竞争的关键因素。为了赢得未来战争,许多国家致力于国防高新技术开发,将军品贸易发展重点转向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军品贸易领域中先进武器装备和高新军事技术的交易明显上升,军贸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国际军贸市场上出现了追求高技术武器的趋势。
3.世界军贸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军贸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引发了新一轮地区性军备扩张。但从总体来看,世界军贸市场供过于求,逐渐萎缩。这种供过于求的状况,使世界军贸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为此,军品输出国纷纷调整政策,使军贸方式更加灵活。在经营方面,各国大多采用官方机构、民间公司、中间商等多种渠道相结合的办法,使军火贸易摆脱外交上的限制。在形式上,各国不再局限于武器装备的成品销售,而更多地采取以下几种交易方式:一是生产许可证交易;二是转手交易;三是政府首脑出面促销;四是秘密交易;五是民品军用的交易。在支付方式上,出现了许多更灵活的支付方式:补偿贸易、以货易货、低息贷款和分期付款等。
4.军火输出会推动一般商品输出。国际军火贸易会推动一般商品的国际贸易,这主要是针对发达国家而言的。例如,美国每年在军事科研方面投资多,军工技术力量强,劳动生产率高,军火生产始终居于世界前列,在世界军火市场上一直是出口大国,军火输出收入不仅抵消了美军在海外的军事花费,还为减少美国的对外贸易逆差作出了较大贡献,并且推动了一般商品的输出。
二、国际军火贸易的相关比较优势分析
(一)有关比较优势
什么是比较优势呢?在描述两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时,经济学家用了比较优势这个术语,我们需要先了解机会成本的概念。某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那么可以说生产一种物品机会成本较少的生产者在生产这种物品中有比较优势。深入到国家之间,比较优势原则认为,如果各国专门生产和出口其生产成本相对低的产品,所耗费的劳动低于国际上生产该类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国家就会从贸易中获利。或者反过来说,如果各国进口其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产品,将在国际贸易中有利可图。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是巴拉萨( Balassa)首创的国际竞争力测度工具,又称“相对出口绩效指数” (index of relative export performance,REP) 。RCA指数公式是以“非中性程度”( degree of non-neutrality) 表示一经济体的出口结构的。当一经济体的RCA指数大于100时,则其在该商品上就拥有“显性”比较优势;相反,当一经济体的RCA指数小于100时,则其处于非比较优势地位。更细的分析则认为,若RCA指数大于250,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250而大于125,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 80,表明该经济体的该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二)国际军火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比较优势理论为国际贸易提供了不可动摇的基础,当然也同样适用于国际军火贸易。如前所述,国际军火贸易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战争的存在和各国军事经济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也就是说,在人类没有完全消灭战争之前,就会有对军火的需求,而对于这种需求的满足以及军火的供给则由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资源来决定,不同的政治立场、不同的经济实力以及不同的军事力量决定了不同的国家在国际军火贸易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必然有优有劣。
表1
各国军火出口额
国家 年份
1997 1998 199920002001
美国112.77
129.399.57
60.95
45.62
俄国28.3718.8538.74
37.79
49.79
法国29.6333.4 14.74
7.4312.88
英国24.4110.4 9.9 11.03
11.25
德国5.42 11.4512.61
11.96
6.75
荷兰5.48 5.45 3.4 2.042.25
意大利 3.68 3.45 4.041.963.58
中国3.23 2.92 1.921.6 5.88
瑞典0.83 1.12 1.462.964.86
资料来源: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 SIPRI),年鉴 (2002)
表2 各国贸易出口总额
国家 年
份
1997199819992000 2001
美国6783683068447824 8020
俄国499 562 751 1052 1320
法国3020307029813102 3201
英国2650272728012955 3021
德国5024539755165736 5802
荷兰1853198221172302 2400
意大利 5260539755165560 5802
中国1829184019522493 2661
瑞典820 845 867 902956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统计年鉴
运用RCA指数来分析一下,有关数据如右面三表所示:
表3 RCA指标
国家年
份
19971998199920002001
美国 215.67 250.71 229.06 180.59 132.13
俄国 737.54 444.18 812.18 832.74 876.14
法国 127.28 144.08 77.85
55.53
93.46
英国 119.49 50.51
55.65
86.53
86.50
德国 14.00
28.10
35.99
48.34
27.02
荷兰 38.36
36.42
25.29
20.54
21.78
意大利
9.088.4711.53
8.1714.33
中国 22.91
21.02
15.49
14.88
51.33
瑞典 13.13
17.55
26.51
76.07
118.08
由表3的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出,俄国在1997年到2001年的RCA指数均远远超过250,说明其在军火贸易中有着极强的比较优势;美国各年变化不定,但基本上都具有比较优势;其他各国则在军火贸易中表现平平,相对于本国的其他贸易商品、也相对于俄国和美国,并没有较大的比较优势。
一国科技比较发达,武器装备技术先进,其必然在武器生产方面相对于其他较落后国家有优势,又或者一国虽然在武器生产技术方面并没有明显优势,但由于其军火产品具有价格优势,也会容易成为军火输出国;而一国虽然在军事科技方面较为薄弱,但其有较强的经济购买力,并且有较多国家的认可和支持,在其认为其面临一定的国家安全威胁,需要向他国购买武器装备时,就较易成为军火输入国。不论是输出国还是输入国,相对于交易相对方而言,在某一特定方面都是具有比较优势的。
另外,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差别引起了贸易的好处。当每个人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时,经济的总产量就增加了;而且,经济蛋糕规模的扩大可以使每一个人的状况更好。换句话说,只要两个人有不同的机会成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以低于自己生产时的机会成本的价格得到一种物品,而从贸易中获益。
国际军火贸易同样如此,军火输出国利用自身的军事科技优势,向他国输出军火产品,以换取硬通货,增加本国的外汇收入,为本国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可赢得一定的政治利益。还是以美国为例,美国军火输出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作用除了在上文中提到的抵消美国在海外的军事支出、扭转贸易逆差以及推动一般商品的输出之外,还表现在为美国获取国外原材料和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为美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对于整个美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刺激性作用。并且在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美国也对某些接受其军火输出的国家实行了一定程度的政治制约。
而对于军火输入国来说,由于缺少军事科技方面的优势,却有着一定的支付能力,并且有国家愿意向其销售军火,于是通过国际军火贸易,军火输入国以低于自己生产该种武器装备的成本价格购买到了所需要的武器装备,满足了自身国防需求,从而实现了经济以及政治效益最大化。
三、国际军火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
现代国际军火贸易有着广泛的存在和发展,我国面对这种世界性的军火贸易现实,绝不能置身事外,漠然置之。不能认为军火贸易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范畴,也不应受“不做军火商”这一传统观念的禁锢,而是应该认真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跟得上发展形势的对策,以便正确指导我国军火的进出口贸易。在此,笔者仅就国际军火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对我国国内经济建设的影响总结几点看法。
首先,虽然我国军事生产技术在总体上不够先进,但是有些军工技术并不落后,有的甚至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对于这样的技术产业应大力发展,并加强军用民用结合。如神州“五号”的成功发射又一次证明了我国的运载火箭和航天技术就处于世界先进技术行列,以致瑞典、美国的一些厂商都一再希望用我国的火箭为他们发射卫星,这说明我国航空航天技术在国际上是有一定的竞争力的,今后要大力提倡和支持,对促进国内民用航空事业也有积极作用,并可以利用这些先进技术为国内经济建设发挥作用,更大程度和更大范围地实现军用民用结合,适时转换。
其次,发挥我国在价格上的比较优势。我国军品价格比西方国家同类产品要低很多,这是一个很大的比较优势,是提高我国军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应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利用各种自然和劳动力资源,降低军品成本,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使我国军品价格优势进一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作用,进一步扩大军品出口量,增加军品出口外汇收入,从而为国内经济建设注入更多资金。
最后,开辟国外军火贸易的民间市场。世界军火市场有两个部分:一个是国家市场,一个是民间市场。国家市场一般是指国家所统制的政府(或代表政府的大公司)之间的军火交易。这种交易的对象主要是用于装备部队的批量较大的、甚至是比较尖端的重型武器装备,是军火贸易的主体部分。它涉及到国家的政治、外交、国际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受到较大的限制。民间市场是在民间进行的中小型武器买卖。民间武器交易主要由民间的私人公司所经营。如美国经营民间武器交易的公司领取营业执照,与政府分开,可以不被国际政治形势和外交政策的变化所左右。因此,民间军火市场很具有稳定性,我们应该开辟这个市场。与民间军火市场相适应,我国也应有一批政企分开的中小型公司经营军火贸易,使民间军火贸易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我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以及劳动力资源丰富,甚至存在众多闲散劳动力,并且在民间广泛存在着众多中小型工业企业,这一点也可以说是我们的比较优势,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法规、政策来引导这些中小企业在国家的适度管制下来转向进行军火生产和经营,充分利用各种经济和劳动力资源,使其逐步进入国际军火贸易竞争中去。
综上所述,军火贸易已经成为当今国际贸易的非常重要的行业,毕竟国防建设是每一个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目前,还没有听说过哪个国家宣布已有的武器装备“足够”,也没有哪个军火供应国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军售控制。在世界范围内,潜在的军火市场依然存在。军火贸易活动虽然决策于小范围,但其影响却举世瞩目。局部战争仍然存在,也将给军贸新的动力。所以,我们一定要立足于世界和本国的具体现实情况,认清形势,总结经验,结合现代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改进本国军贸工作的不足,进一步增强军火产品的竞争力,迎接新的国际军火贸易挑战。
标签:军事论文; 武器装备论文; 比较优势论文;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论文; 美国军事论文; 军火论文; 国家经济论文; 武器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