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雨水花园的设计实践论文_谭斌杰

摘要:当前,环境和可持续问题已成为人们必须面对的一项重大挑战,在一些繁华的都市,频频发生缺水和内涝并存的现象,“海绵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话题。而源自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的低影响开发技术,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项重要的实用技术,在世界各地均得到了很好的应用。2013年国务院提出要用十年的时间解决我国城市的内涝问题,其主要技术手段就包括LID技术,而雨水花园正是LID技术中的重要一项,可以视为海绵城市的一个细胞单体。在其建设过程中,如何将这一个个小的海绵细胞扎实落地,并实现其雨洪调蓄功能,是包括规划、景观、给排水等相关专业所不断探寻的。本文结合北京768创意产业园阿普雨水花园、北京交通大学雨水花园示范园、河北廊坊香河生态公园等实践项目,从景观角度探讨如何在不同类型的场地内实现雨水花园应用,体现可持续景观主导下的海绵城市建设形态。

关键词: 可持续雨水花园;海绵城市;细胞体景观角度

在过去的城市建设中,由于较少考虑通过自然的力量进行雨水的渗透和积存,当暴雨来临时,雨水顺着地形坡道直接进入排水沟,再快速排至市政管道。结果一方面,导致市政排水的压力剧增,造成城市大范围积水;另一方面,缺水城市又并未及时储存雨水,缺水问题依旧存在。

海绵城市就是能让城市如同海绵,在下雨的时候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再在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而低投入、低影响开发、低维护的可持续雨水花园正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最小单元,我们称之为海绵细胞体,并由此自下而上地构建海绵街坊、海绵社区、海绵城市。本文尝试从国内实践项目中,研究可持续雨水花园在不同景观类型项目中的设计手法,以期将此设计方法融为景观设计的基本元素。

1 从0到1——阿普雨水花园

阿普雨水花园位于北京海淀区768创意产业园内,从半年多的构思、对材料的推敲、对方案的反复修改,再经过35天的工期,成功将建筑门前约170平方米的绿地改造为一个对雨水具有调蓄能力,同时又具备观赏功能的雨水花园(图1)。

设计以“可持续”为指导思想,充分尊重场地性质,保留现状大树及可利用的耐水湿植物,利用台地的形式实现了场地内的土方平衡。其次,通过对场地周边可排入雨水的定期记录及分析,得出大部分雨水是由屋顶和部分道路排入,因此设计主要对241.2㎡的屋顶进行雨水收集,并采取自然下渗和滞留收集相结合的方式,当雨量小于土壤饱和量时,让雨水尽可能多的下渗回补地下水;当雨量过大形成地表径流时,两侧雨水汇入中间的滞留区缓慢下渗,多余部分则通过溢流口进入地下贮水池以备回用(图2)。同时,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前期测量土壤条件、专家莅临指导(图3),施工过程中,设计师与施工人员的不断磨合及若干次修改,后期跟进检测维护、雨水记录、水质检测等各种方式,确保雨水花园的合理性、有效性及落地性。

此外,改造中选用了生态节能又美观耐看的材料,搭配了多种高低变化的耐水湿植物及观赏草,使得整个雨水花园实现了生态和审美的双重统一,在四季都展现了不同的美景(图4)。

 

在2014年,园区用水量超标50%,曾被罚款2万元。阿普雨水花园建成后,带动园区整体开展了可持续雨水花园的景观改造,完成了从1到N的过程(图5)。2016年园区平均用水量环比节水60%。成为北京市海淀区生态园典范,获得多项奖项及表彰。

2 海绵校园——北京交大节能型校园示范园

示范园位于北京交通大学逸夫楼和电气楼形成的U形庭院中,设计以海绵校园为指导,运用小尺度的景观设计手法,激活室外空间功能;同时,结合雨洪管理目标,力图营建一个与场地条件相适应的雨水花园,借此实现雨水的资源化管理,创造节能型校园的示范点。

整个示范园占地约1200㎡,针对建筑屋顶的雨水,设置雨水导排系统以及高位植坛过滤系统进行收集,再在介质填料的过滤处理之后,用于植被的浇灌以及景观用水的补充,这一整套体系便完成了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图6)。雨水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由花草、土壤、水处理填料以及管道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组成,通过湿地处理系统内特制的高效水处理填料的物化催化反应及微生物新陈代谢的作用,去除受污染雨水中的有机物、悬浮物、氨氮、重金属等污染物,去除率分别可控制在90%以上,并可抑制异味产生,避免池塘中藻类繁殖,处理后的水质可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标准。该系统可实现雨水的原位收集、处理、回用,满足了花园内的景观、灌溉用水,实现了零水耗(图7~8)。

 

3雨水花园在生态公园中的应用

香河生态公园位于河北省廊坊市香河县北部,东侧毗邻规划商业用地,西侧与学校接壤,南北两侧正对规划蒋北路与规划路。基地大体为L形,占地约127亩。

项目中,首先,设计在对场地进行细致的调研和勘察基础上,保留和利用场地的杨树,以期能够在低造价的前提下呈现即时的展示效果;其次,公园整体利用生态草沟进行排水、局部设置雨水花园的展示点,力求从源头控制径流,就近处理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减少污染物并控制流速的目的,使公园成为一个能够综合调控区域雨水,生态效益得到充分提升的生态绿岛。建成后,公园已然成为了香河的生态地标(图9~10)。

通过雨水花园的项目建设经验、与同行及其他行业的数百次交流,发现当前遇到的常见问题如下:

图11 雨水花园常见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很多问题并不是仅凭景观和水专业就能解决的,多学科的融合学习是做好雨水花园的前提,园林设计人员除了将雨水花园的形式和理念运用到实际项目当中,还需要与规划、建筑、道路、排水、土壤等等相关专业人员相互配合。阿普贝思之后的工作会延续从1到N的过程,在所有项目中融入可持续景观的设计。

我们希望,从整个国土资源与生态的角度,能够通过海绵城市细胞体的概念一点点地解放被混凝土禁锢的城市土地,让自然与生态重新回归到人与城市之间。

论文作者:谭斌杰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2卷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9

标签:;  ;  ;  ;  ;  ;  ;  ;  

可持续雨水花园的设计实践论文_谭斌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