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是促进农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有必要对施工技术进行科学的控制和管理。科学应用新的施工技术,有效地提高了水利工程的施工效率和组织管理质量,促进了水利工程满足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需要。
关键词:水利施工;新技术;应用分析
导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在水利施工工程中的新技术、新工艺越来越多,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变原有的施工方式、弥补原来施工技术上的不足、提高施工工程的效率,还可以节约施工成本、降低施工过程中的错误率、提高市场竞争力。近年来,水利施工新技术的应用鼓励着相关技术人员研发创新,发明了很多的新技术,有效的解决了水利施工的难题,加快了水利施工技术的发展。
1水利工程特点
1.1 水利工程一般规模较大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具有建设规模大、建设种类比较繁多的特点。防洪、蓄水、发电、灌溉是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而为了实现这些功能,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其复杂程度也比普通工程复杂得多。
1.2水利工程施工条件较为复杂
水利工程的施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质和水文条件,并且具有施工周期长、施工规模大的特点。此外,水利工程因其自身的特点,在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后,所处的工作环境十分复杂,长期受到各种力的作用,如浮力、推力、冲刷力等。受自然因素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也较大,我国一部分地区气候多变,很难对降水量进行控制,这就增加了水利施工的不确定因素,不利于水利工程效益的稳定和提升。
2新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探究
2.1遥感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是利用非接触式的传感器获得测量目标的影像资料,并从中可以抽取其测量目标的大小、形状等具体情况的一种高科技技术,在水利工程勘探、设计施工、竣工验收以及试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获得遥感像片,利用相片图有效研究水利工程施工地的地形特征,保证施工过程中避免水库淹没、坍塌等故障,为施工的选址、库区的搬迁快速、准确的提供专业系统的数据信息与影像资料,有效缩短了成图时间,提高成图效率。
2.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而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扮演了重要角色。因为水利水电工程要确保蓄水的合理性,承受过大水压,构件承重较大,面对这一问题,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其中,凸显其重要功能,提高重力承受能力。严格遵照有关规定与要求,运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保证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不受影响。调整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温度,将温度差调整在合适范围,充分利用混凝土施工技术,保持水利水电工程构件较高的承重力。
2.3GPS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当前,各种新技术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GPS技术也逐渐被应用到水利工程中。以往的水利工程建设中,由于工程所处的施工环境比较恶劣,加之传统的测量工具依旧在使用,因此所测量的数据的精确性较差,往往需要进行反复测量,才能保证数据合乎工程施工规范。而GPS技术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测量技术的不足,提高了水利工程的测量水平与检测质量。例如,通过利用GPS动态与静态两种功能,借助卫星对信息进行接收,可以实现准确定位,然后划分三维坐标,实现地面实施放样工作的确定。此外,借助GPS技术进行冲淤分析,可以明确河道演变,通过建立模型数据,对淤泥检测断面进行精确地计算,可以得出冲淤量。运用GIS技术的应用,缩短了测量时间,提高了测量精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振冲技术的应用
振冲技术就是利用高压水流的沖力,促使松砂的地基变的更加密集。合适的时候可以利用深孔中的碎石以及其他的相应物质,制作成相应的成型桩。利用桩和原有粘性土之间的结合,实现对地基的改造。从根本上来说,这样的振冲技术一般所使用的位置就是在软土的地基中。从根本上来说,振冲技术可以改善地基的稳定性,提升得及的综合承载力,确保地基符合设计的要求。在进行新技术使用的使用,需要对其进行综合性的而研究,通过不断的研究,减少其中问题的发生率。
2.5碾压混凝土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对于水利工程施工来说,最常见的一种工程材料就是混凝土了,混凝土同时还是水利工程主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混凝土严重影响着水利工程的施工效果和质量。开展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怎样做才能确保混凝土项目的施工质量,这成为了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很多的水利工程施工已经开始应用碾压混凝土技术,该项技术极大程度地增强了混凝土的耐久性以及稳定性。这种技术需要花费的投资成本较低,同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收到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开展混凝土碾压工作的时候,往往要选择薄层进行碾压,这种做法使得碾压层之间会产生相对薄弱的环节,所以要尤其关注碾压层的质量,只有这样才可以保障好水利工程的质量。另一方面,在开展施工的时候要认真分析混凝土的品质,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就是制定相应的混凝土碾压计划的依据,以便获得更理想的施工效果。
2.6数字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在工程建设进程中,以实现可施工性的规划和施工完全实现实践的意图,有必要根据施工现场状况,施工现场收集信息动态调整规划,处理规划与施工之间的对立,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完結完成核算。要做到这一点,建筑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数字化技能施工的开展是经过监测手法获取监测数据,然后经过监测数据剖析,确定规划和施工前的合理性,并对后续施工进程进行动态规划和辅导。数字技能可以完成水利水电工程的动态规划,指导后续施工的效果取决于水利水电施工监测和监测数据的收集、剖析和及时反馈。当前的使用程序和数字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能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在很多情况下,水利和水电工程的施工并没有实现真实的数字技术,未能有效地使用动态设计与施工监测成果。因而,数字技能技术的施工技能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其使用规模还应进一步拓宽,以更好的为工程建设效劳。
2.7防水毯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防水毯技术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一种新型技术,该技术具有防水和防渗功能,并可以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防水毯应用了高科技纳米技术,由纳基膨润土与土工织物复合形成,在水利工程开挖的前期应用的比较广泛,传统的防水防渗施工通常会破坏水体和水环境,而防水毯技术的应用可以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防水毯遇到水以后其组成部分钠基膨润土会发生膨胀,而施工过程中在相应位置进行防水毯的铺设,可以形成黏土状的连续交替,进而对渗水部位实施封堵。防水毯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发挥了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
结语
为保证水利工程更好的发展空间,就要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测绘新技术的应用降低测绘人员的工作量,并很大程度的降低水利工程的造价成本;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施工建设不仅保证施工的质量,还考虑到水利施工中的环境问题;水利工程施工中计算机结合的新技术利用GIS、3D等技术手段进行管理、检测,使水利工程施工更加方便、便捷。新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实现了工程的最大利益化,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施工成本、保证施工质量,同时还可减少施工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总之,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新技术的优化是非常必要的,是保证水利工程项目高效、优质、环保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洋.浅谈新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0:195.
[2]姜珊,陈佳聪.浅谈新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具体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5:180.
[3]孙志强.探讨新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运用问题[J].科技展望,2017,10:82+84.
[4]梁福连.刍议新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7,14:89-90.
论文作者:王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7
标签:水利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混凝土论文; 新技术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