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_服务经济论文

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_服务经济论文

浅论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01)01-0017-06

服务贸易(Trade in services)一词得到国际上的普遍认同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美国的服务业战后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了推动服务贸易迈向自由化,在它制订的《1974年贸易法》中,就把国际贸易定义为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并在关贸总协定东京回合中,积极主张把服务贸易纳入多边谈判的框架内,但因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坚决反对而未获成功。自80年代中期乌拉圭回合新的一轮谈判开始,由于美国不断地对一些国家施加压力,并在谈判进程中重视协调与有关各方的关系,使发展中国家的立场有所改变,终于在各方同意把服务贸易议题置于《关贸总协定》的权限范围之外,另行确立服务贸易规则的法律框架,并在充分尊重各成员方国内现行立法的基础上,一致同意将服务贸易作为3个新议题之一列入乌拉圭回合的多边谈判范围内。经近7年的不断谈判和协调,至1993年底终于达成《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国自始至终参与了该项谈判,并最后同意签署这一文件。本文拟就国际服务贸易逐步实现自由化的必然趋势,结合入世后对中国开放服务市场的影响及今后的发展趋向,略抒管见。

一、国际服务贸易迈向自由化是科技进步和国际分工深化的必然结果

二次大战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和经济生活的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大量涌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移动,不仅加速了资本的国际转移,也推动了整个服务业的国际分工,使服务渗透到社会生产过程的各个领域,成为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经济中形成了一支令人注目的生力军。

国际贸易的发展决定于专业化分工所形成的高效率和国际贸易流量的不断扩大,不仅货物贸易如此,服务贸易也同样如此。按照出口比较有最大利益的产品,进口有最小利益产品的比较利益原则,世界各国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实行包括货物和服务在内的自由贸易,促进各种经济资源在国际间的优化配置,产生规模效益,从而达到各国经济发展的目标。

比较优势理论当前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究其实质,在于推行贸易自由化。就服务贸易而言,决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因素,除了资源禀赋和服务基础设施外,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因素的差异。由于各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和水平不同,从而各国在国际服务分工中的地位和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以及对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也有所不同。

首先,就发达国家而言。二次大战后,西方国家在美国的援助下经济得到了较快的恢复,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为适应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服务经济发展迅速。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在其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上升,现已分别达到60%以上,尤其是美国,其服务业占GDP和就业人口的比例则高达75%和76%,它在服务贸易诸多领域中,如金融、保险、数据处理、专业服务、电讯、广告、影视娱乐等行业都有明显的优势;它的服务贸易出口每年都有较大的顺差,以弥补在货物贸易中的部分逆差。当前发达国家的服务贸易增长速度大大高于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为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其积极要求在世界范围内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

其次,就发展中国家而言。国际服务贸易不仅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同样具有重大意义,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人口的比例现在也已分别占有或接近50%左右。虽然其资本、技术密集型领域中的服务行业较发达国家明显滞后,但由于服务业是多种多样的,在资源、劳动密集型服务领域中,按比较成本理论,发展中国家则具有一定的优势;它们通过服务出口,同样可从中获取利益。

上述情况,充分说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都可以在某些服务领域的生产和销售上拥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以不同的服务产品相互进行交换,得以实现优势互补,使有关国家都可从中获得利益。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实现服务的国际分工及贸易自由化,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具有如下的好处:一是使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部门得以进一步实行专业化,提高效率,并利用规模效益,从而加快本部门的发展。二是贸易自由化可带来竞争机制,一方面通过竞争可提高服务质量,改进管理,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进一步提高服务的专业水平。三是通过贸易自由化,促使服务提供者将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需要,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使广大消费者受益,可享受到价廉质优的服务。

但是,运用比较优势理论以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论点,曾一度遭到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坚决反对,认为不能以此作为制订国际服务贸易多边规则的理论基础,主要由于发展中国家服务业的整体水平滞后,特别是因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不同,它往往涉及国家的主权、国家的机密和安全,因而认为实现国际服务贸易自由化必须充分考虑各国的经济和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乃提出了“逐步自由化”的原则,把自由化的目标与国际贸易发展进程有机结合起来。因此,从现阶段来看,包括发达国家在内都不可能无条件开放国内服务市场,各国适度保护国内服务市场是必要的。例如,如果发达国家完全开放劳动力市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低廉,势必导致大量劳动力前去做境外移民,则将造成发达国家就业市场的巨大压力。故此,当前发达国家对自然人流动设置了严格的管理措施,主要是为了保障国内劳动力市场。因而不难理解,现行的国际服务贸易多边规则对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目标,只能是在“逐步自由化”的原则下来实现。

二、开放服务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尤其是许多服务部门在国家的垄断下,以致我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很低,以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为例,服务业的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7%,服务就业人员仅占12%。目前除了资源、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业和近年来国家集中力量重点发展的个别资本、技术密集型如卫星发射服务之外,大多数服务部门在国际市场上都缺乏竞争优势。

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之后,正在迈向服务经济时代。近30年来,许多国家国民财富的创造,主要依赖于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产业,服务业的充分发展已是各国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有鉴于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2年6月发出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规定,提高了对服务业的认识,使我国的服务业有所发展。但由于起步晚、起点低,进展不快,直至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服务业产值始有上升趋势,但其占GDP比例仍只有31%左右和占就业比例的24%,即使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服务业仍显得相当滞后,这主要由于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低,远远落后于制造业的开放进程。我国对大部分服务行业的外资引进持十分谨慎的态度,限制较多,特别是由国家垄断的服务部门,根本不允许外商投资。随着我国入世步伐的加快,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开放我国的服务市场是势在必行。这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和进一步实现经济现代化都将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首先,有利于我国更快、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社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并得到快速发展,外向型经济比重不断扩大,仅出口贸易就占我国GDP的20%。由于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日益加深,我国服务市场逐步扩大开放,既是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有利于加快我国服务业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服务业因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抑制,在生产和发育的各个方面都较滞后,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提高。要消除这一发展进程中的瓶颈,有效的办法是逐步开放我国的服务市场,有序地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且通过引进的竞争机制,作为推进市场经济发展和改变经营机制的推动力,迫使一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垄断手段生存的服务部门,改变“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心态和作风,转变经营机制,加强管理,以提高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再次,有利于我国商品与服务的出口。服务业得到充分发展,一方面可有力地支持我国货物贸易的出口,因为出口商品的生产与销售,其效率和成本的高低直接与提供的服务、包括运输、电信、金融、保险等有关;另一方面组织服务产品的出口,也可以改变长期以来我国出口贸易仅靠货物出口的单一结构偏向。80年代初我国服务产品出口只有27亿美元,至1996年上升至279.2亿美元,与货物贸易出口仍不成比例,目前我国服务贸易进口还远远大于出口。进一步开放我国的服务市场,可促进我国的服务出口,特别是我国的海洋运输、国外工程承包、旅游、卫星发射等服务领域是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的。

第四,有利于引进利用外资。扩大开放我国的服务市场,特别是让外资银行、保险、电信、运输等服务业进入我国市场以后,将大大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对外国投资商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将使较大规模的外资制造业和一些高新技术产业进入,有利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第五,有利于提供劳动就业机会。不论在哪一国家,没有一个生产部门能如服务业那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发展我国的服务业并引进更多的外资企业,在当前我国因体制转换,国营企业下岗工人增多的时候,通过服务部门来吸收富余劳动力,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是莫大好事。

当然,扩大开放我国的服务市场,对下列类型的一些服务部门,将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在短期内,会受到较大的外来压力。

1.由部门垄断经营,长期处于卖方市场的服务部门 如电信服务业,由于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且收费远远高于国际标准,我国少数地方的电信企业在征收资费时,还往往带有随意性和无序性,甚至任意加上了国家禁止征收的地方代维费等额外费用,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以致2000年二季度消费者的投诉案件多达8666件。入世后,我国电信市场按照自己的承诺逐步开放以后,垄断局面行将打破,市场激烈竞争势难避免,我国电信企业的“我规定,你执行”,无视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将难以继续存在下去。

2.对部分服务业重视不够,缺乏扶持的,如保险业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长期忽视保险市场的潜力,一度撤消了独立的保险机构,仅在人民银行内附设一个部门,以致保险业务不振,直至1988年深圳的平安保险公司和上海的太平洋保险公司相继成立,特别是1992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进入中国保险市场以后,由于它的竞争优势,业务迅速得到发展,1993年它的保费收入仅1928万元,市场占有份额只有0.8%,但到1995年,保费收入猛增至4.15亿元,市场份额扩大至8%,其中寿险更高至22%。上海当年77万份寿险保单中,友邦占有70万份。外资保险业判定中国的保险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途广阔,因而竞相前来,申请开业者为数众多。我国入世后,保险市场的开放度,不论在地域或险种上,都要进一步扩大。中国的保险企业势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奋力前进,才能有生存和发展的机遇。

3.尚未真正具有市场经济经营机制的部门,如银行业  我国银行业现仍推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制度,与国际上通行的“混业”经营正好相悖。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可以经营银行、保险、证券、租赁等所有相关业务,它们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可凭借雄厚的资金,灵活的经营机制,多种金融产品和良好的服务质量来开拓业务;而我国金融机构因缺乏灵活经营的能力,业务限制在较狭隘的范围内,贷款主要集中在困难重重的国有企业,因而风险集中,增加市场竞争的难度,入世后当会受到一定的压力。

4.由于地区、部门分割,企业形不成规模效益,缺乏竞争力的部门,如我国的航空运输业 当前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竞争激烈,必须具有资本、技术、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运行能力等强大实力,才能生存和发展。美国这么大的航空市场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大航空公司,而且还要相互兼并或与外国大航空公司联合以进一步加强实力。而我国因盛行地方所有制,目前航空公司竟多达30多家,好几个省、市拥有各自的地方航空公司,但大多设备缺乏,服务质量低,经营手段落后,亏本经营多,除极少数几家外,多数只能依靠国家的行政保护过日子。

此外,有些行业由于管理滞后,或因人员素质差,如房地产业。房地产业的投资回报率高,投机性大,加上各种不合理费用层层加码,政府在管理上缺乏有效措施和监督机制,以致房价过高,销售困难,空置房率高。我国入世后,上述列举的或类似的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必将会受到一定的压力。

三、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对策

加入WTO是我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使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历史上长期闭关锁国的教训足以为鉴。加入WTO,必须遵守它的各种规则和协议。为有序地开放我国服务市场,使我国服务贸易能得到快速的发展,笔者提出下列几点管见。

(一)要深刻认识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值此世界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已是一国综合国力强弱的体现。尽管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已排名世界前10位,但必须看到我国服务业的产值还不到GDP的1/3,其滞后状况将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因而举国上下应认识到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重大现实意义。

要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必须进一步开放我国的服务市场,引进竞争机制,这是有效促进发展的“推进器”。然而开放我国的服务市场必须循序渐进,应掌握以下3点。

1.开放要适度 我国的服务市场,既不能仍关紧大门,也不能四门大开,而应是适度开放。服务业的部门众多,应按各部门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的开放度可大些,有的不宜过大或暂不开放,等时机成熟再开放。

2.开放应循序渐进 目前我国对诸如银行业、保险业和电信业的开放,不论在地域或经营品种等方面,都体现了这一渐进原则。

3.国家的必要保护仍需要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有些服务业仍处于幼稚时期,有的还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国家应给予必要的保护,例如对资本项目的人民币业务,为保持国家金融的稳定,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是不宜开放的。

(二)国家应加强对服务业的扶持力度,适当调整产业结构政策

我国经济建设的宏观政策,长期向工业建设倾斜,对农业生产投入不足,服务业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从1978年以来,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仅占23~31%,而工业生产则始终占有50%左右。但是,由于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一国的工业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美国的经济多年来所以高居世界首位,主要由于它的服务业高度发展。因此,要加快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重要因素是国家必须加强对服务业的扶持;并且,除了国家对服务业应增加投入外,还应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发展服务业,要打破某些服务部门的国家垄断和地区封锁。服务业不仅要对民营企业开放,同时应扩大对外开放,尽快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公正竞争、规范有序的服务市场体系。

(三)在加强发展传统服务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产业

以我国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来说,我国的服务业总量显然不足,即使是传统服务产业,在我国中西部地区,不论是交通设施、电信、教育和医疗服务、文化娱乐等都严重不足,商业和对外贸易也大有发展潜力。因而当前一方面应进一步发展自然和劳动资源占优势的服务业,另一方面还应积极开拓技术、知识型占优势的新兴服务业。应重点发展的产业如下:

1.海运服务业 我国是海运大国,现从事国际海运的企业有310家,船舶1600多艘,2000多万载重吨,吨位占世界第7位。由于我国造船能力和相关技术不断增强,在世界贸易日益扩大的情况下,发展国际航运服务尚有很大发展潜力。

2.旅游业 进入90年代,我国国际旅游业发展迅速,从1994年起,已进入世界十大国际旅游国的行列。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9年我国接待入境旅游者已突破72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外国旅游者达84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突破141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到2831亿元人民币,都比上年有明显增长。我国山川秀丽,历史人文景观丰富,旅游资源占有优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点(区)就有23处。在“十五”期间,如进一步加强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我国无疑会由旅游资源大国成为亚洲旅游大国。

3.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服务业 改革开放22年来,我国对外工程承包服务,从零开始,由最初的4家公司发展到现在的1400多家,其中30家已进入全球最大的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1998年起,每年对外签订的承包合同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在外劳务人员近40万人。1999年中国冶金建设集团中标美国钢铁厂项目,进入美国本土,实现零的突破。由于我国工程技术门类齐全,已能承揽包括航空、航天和和平利用原子能等高新科技领域的各类工程设计和建设项目在当前全球建设投资额已超过3.6万亿美元的巨大国际工程承包市场里,如果我国能进一步把内部力量联合起来,政府在信贷和风险保障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并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各类专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国际信息交流,则必将大大增强我国企业在国际承包市场的竞争力。

4.信息服务业 大力推进社会信息化,发展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使全社会能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是当前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在知识经济中,信息产业已成为决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一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提供服务,并产生重大影响。

我国政府重视信息产业的发展,1993年就提出了“金桥”系列工程,大大推动了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目前已有15万多家企业从事信息产业的硬、软件生产、销售及服务。但毕竟因我国起步晚,与发达国家在信息网络、数据库等方面的技术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现有的信息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分工协作,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且流失严重。为提高我国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促使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必须大力提高信息技术水平。随着我国即将进入WTO,抓住我国参加《信息技术协议》(ITA)的机遇,通过引进竞争机制,进一步发展我国信息产业,努力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

此外,在积极发展我国服务业的同时,还必须大力鼓励我国的服务企业走向世界,“走出去”是为了跟上世界经济的发展步伐和我国服务业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通过在海外的直接投资,包括商贸和金融等服务企业,可及时获取国际市场的信息,还可得到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标签:;  ;  ;  ;  ;  ;  ;  ;  ;  

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_服务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