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国网浙江平湖市供电有限公司 浙江嘉兴 314200)
摘要:随着经济和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用电规模的逐渐扩大,因为电网产生的数据逐渐增多,数据的种类也越来越繁杂。这些数据中,有半结构化的,有非结构化的,数据的规模每年也以指数型进行增长,智能电网的发展,要求电力公司可以对电网故障做出快速反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网行业引进了大数据这一技术。总而言之,电力大数据因为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数据的传输和处理能力一步步提升,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
关键词:配电网;大数据技术;智能电网
引言
随着当前我国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相应配电网也越来越复杂,给配电网的设计以及运维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配电网能够运行高效可行,满足当前各个方面的用电需求,借助于大数据技术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手段,大数据技术在配电网规划、运行、检修以及资产管理等各个方面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模糊层次法对二级指标进行权重计算,表明配电网大数据规划调度系统对电网业务的管理能力得到提高,但项目的数据采集量增加,局域网主机资源消耗较大,系统数据响应速度指标出现了下降,因此可进一步提高项目相关硬件设备的建设,从而有效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和局域网的平均负荷率。
1配电网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当前配电网运行的压力越来越大,各个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还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实时变化特点,因此,需要配电网的规划协调较为适宜,可以实现较强的适应性效果。基于配电网在当前的具体发展需求,引入和运用大数据技术是比较有效的方式,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给配电网提供较强的支持,确保其运行更具实效性。从当前配电网的规划角度来看,其面临的要求是多个方面的,并且这些要求往往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交叉,甚至存在着一些矛盾,比如对于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要求,虽然都是配电网规划运行的基本原则,但是两者在具体落实中却存在着矛盾,寻求最佳的平衡点也就显得极为重要,可以借助于大数据技术进行详细分析,在大量数据信息的支持下,能够较好地实现对配电网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协调。从配电网运行的实时协调管理角度来看,其同样面临着较高的要求,相应配电网运行过程中需要关注电网中的负荷实时变化状况,针对各个方面的不同需求变化给予较为恰当的功能服务。由此,相应配电网运行管理的难度越来越高,从大数据技术入手,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有助于判断配电网中各个区域的不同用电需求变化状况,有效指导相应配电网协调运维管理工作的落实,应用价值较为突出。
2大数据的在电网公司中的应用
2.1电力大数据在配电网规划上的应用
配电系统需要电力企业一遍一遍不同的进行调整和规划,具有比较强的时效性。配电网通过对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可以获得更加真实有效的信息数据。我们从事电力工作一线的专业人员对这些得到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计算,可以得出有效的数据,在对已有的数据进行比对,从而得到更有效的数据。在电网工作人员进行工作时,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工作内容确定不同的数据收集方向。比如:瞬时功率、振荡频率、瞬时电压及瞬时电流等有关电力数据,通过对大数据的计算判断制定的电网计划是否可行。此外,我们还可以分析电力设备产生故障的原因,位置等数据,针对性的对电力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从而减少企业维修的成本,提高智能电网的运行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大数据技术在配电网运行中的应用
在配电网运行过程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可以实现运行的准确性优化,使配电更为稳定可靠。当前配电网运行的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电压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规模较大的配电网中,这种不稳定性更明显,需要采取较为适宜的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尽量确保供电的稳定,满足各个不同区域的用电需求。此外,配电网运行中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这就需要使其具备更强的运行灵活性,避免配电网运行形成的明显隐患。针对当前配电网运行中存在的明显问题和隐患,借助于大数据技术较为必要,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实时获取整个配电网的所有运行数据信息,尤其是在终端设备上,其信息获取更为全面详尽,进而能够根据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确保其针对配电网各个区域的用电需求进行预测,确保自身配电运行满足相应的用电需求。此外,在配电网运行中,还可以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分析获取的相关数据信息,实现对配电网运行中各类不稳定因素的预测,并结合以往的电压不稳定数据信息进行合理诊断,提供较为理想的优化处理策略,确保配电网在实际运行中发挥更强的实用性。当然,这也就需要针对配电网构建较为完整的数据驱动模型,充分发挥数据信息的应用价值。
3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和指标
3.1项目建议
根据配电网大数据规划调度项目的后评价结果,给出以下建议:①加强对专业数据分析人员的培训,提升专业理论知识;②强化管理经验的交流机制,组织管理经验的挖掘和经验交流,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提高认知理念和专业水平;③优化项目协调机制,完善内部建设协调机制,各管理环节有效衔接,协助业务部做好相关沟通协调,提高建设效率;④加强项目策划的可执行性和精细化程度,编制相关的工程建设指导方案和文件,并落实相关要求,指导设计、施工和运营等工作;⑤作为档案资料的重要整理工作,能真实反映项目建设全过程,保证项目档案完整性;⑥树立质量管理意识,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和设计人员对项目实施终身负责制;⑦严格执行项目三级验收和考核机制,严格执行验收管理,加强验收考核工作,对验收不负责施工方,依据合同进行奖惩考核,进行过程评价管理,并将评价结果反馈到招投标管理中,与业绩关联;⑧严格合同履约管理,落实市场意识,督促各方落实合同义务,保证管理目标实现。
3.2项目实施指标
根据项目实施情况,通过文献查阅和专家询问,确定项目实施阶段指标包括项目协调、项目设计水平、项目质量和项目完成度4个二级指标。项目实施协调性包括项目前期人力资源配置、施工管理人员协调等方面,项目整体的设备协调、材料供应、数据交换、工程现场质量、进度、安全、技术标准和计划落实情况,各审批、申报文件的监督检验等;项目设计水平通过对比目标程度和预期程度,实现对配电网规划后评价,其中包括系统的完成度、整合程度和可扩展性;项目质量完成度是依赖于包括项目建设纲要、总体策划、质量点和突发事件的完成情况,项目最终验收与设计、施工等招标文件是否符合规程协定等;项目进度情况是项目能否按预定计划进行的决定性因素,其中包括根据合同款规定的工程进度款、工程费用和项目验收节点等具体指标。
结语
就当前社会的发展状况而言,电力大数据在配电网规划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固步自封的电力企业规划方式和经营理念注定要被社会所抛弃。从而有效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和局域网的平均负荷率。
参考文献:
[1]冯雷.大数据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16):138.
[2]赵自勤.大数据技术在配电网智能规划与决策平台中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3):149-151.
[3]费思源.大数据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应用综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8,38(1):85-96+345.
[4]龚廷志,张大伟,谢建华.大数据技术在配电网低电压监测中的应用[J].农村电工,2017,25(12):34.
论文作者:沈海华1,刘胜利2,高英3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数据论文; 配电网论文; 项目论文; 技术论文; 电网论文; 需求论文; 信息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