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老子思想的现代意义》论文_柳迪

《解读老子思想的现代意义》论文_柳迪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老子是我国众所周知的一名伟大的古代思想家,《老子》作为一本哲学巨著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辩证思想,同时也凝结着中华民族智慧。细细解读老子,收获颇多,在《老子》这一著作中,老子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道,治国以及修身。“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观点。在老子看来,道不仅是世界的本质也是世界运行的规律。

一、“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一)无为内涵

道,无形无状,是宇宙唯一的存在,“先天地生”,为“万物之始”,是万物的本源。同时从本质而言,“道”是不可界定的,无法以任何对象来定义它,我们也很难将其表述出来。但是老子对于“道”的表达有很多,其中有“无”、“朴”、“一”等。“道”是一种无限的、无休止的状态,是一切事物产生的源泉。“道”所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永不停息与变迁的过程中。“道”还可以看作是阴阳、刚柔等对峙的力量、原理之间的相互转化。在“有”和“无”这两个概念上,老子认为“无”是对于具体事物的有而言的,因此“无”并不代表零或者没有的意思。“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老子对于道“无”的外在的形容。

(二)老子“无为”思想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

老子认为,“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七十五章)。从我国实际状况来讲,社会群众与政府机关之间的矛盾逐渐增多,这些矛盾,多数是因为行政机关过多的去干预群众的经济生活,与居民有利益上的冲突。比如说是征地拆迁之类的问题。通过老子这一思想的认知而言,在行政机关中可以倡导“无为”观念,行政机关的一切工作出发点是维护社会群众的利益,这样可以避免行政机关与社会群众有利益相争,因此会减少同群众的矛盾,这样将减轻百姓的负担。

二、“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一)自知的内涵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去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这句则讲的是:能够熟知、洞悉他人的叫做智慧,能熟知、洞悉自己的才算聪明。能够战胜别人是有力量的,而战胜自己才叫强大。能够懂得满足这就是富有,懂得身体力行、坚持不懈,这就是有志气。不失本分的人才能够经久不衰。只是肉体上的死亡,但是精神还在的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寿。本章讲个人修养与自我设计的问题,主张人们要懂得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对于老子的观点来讲,“知人”与“胜人”固然重要,但是“自知”、“自胜”更尤为重要,这让我对“人贵有自知之明“有更深一层的认知。

(二)现实分析

“人贵有自知之明”,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能够在自知的基础上,才知道要不断的战胜自己,在坚持不懈的追梦道路上,坚守自己的本分和原则,方可表现出自己人生价值。因此谨记老子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观点。

三、“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一)方圆处世的内涵

老子在这一章中说到,“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意思是说,固执强硬处于劣势,灵活圆滑则处于优势。这句话让我深知了——我们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要懂得方圆处世的原则。方圆处世中的“圆”则是对自己的最好保护。假如能够把自己置于“圆”中,就能够让对方寻找不到攻击的要点,而是只能够望“圆”兴叹了;同样,在“圆”的处世方式中,又不可以全部的收起自己锋芒,而是在圆中措不及防的出现“方”,这样就会使得对方立刻败下阵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天圆地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由此可见,“方圆”是一种非常聪慧的处世原则,也是一种层次更高的哲学处世方式,更是衡量天地万物的大尺度。

(二)方圆处世的重要性

中国有句俗语说:“三分知识,七分人情”。通俗理解就是一个人要想获取成功,三分靠的是知识,七分则靠这个人的处世方式与能力。因此“方圆”处世的能力,对于一个人取得成功是极为的重要。正如卡耐基所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依靠专业技术,而85%却要依靠人际交往、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与人交往中,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那就要努力成为一个受众人欢迎的人。而要成为一个受众人欢迎的人,那就必须的正确地认识到“方圆”处事的重要性,良好的人际关系通常是我们前往成功之路的基础,这就要我们学会从生活日积月累。

(三)方圆处世的关键点

首先,这让我们懂得要时刻尊重别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在这个社会上你尊重别人,同样别人也会尊敬你。假如你轻视他人,那别人同样也对你也没有敬意。获得友情、广泛建立人际关系也是在人与人之间尊重的基础上。因此要求我们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要懂得夸赞他人的优点,包容他人的缺点,不要故意的暴露他人的弱点,因为每个人都有受尊重的权利,每个人都是在乎自己自尊的。除此之外,老子的思想还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尊重客观自然规律,由此引发人们去努力探索自然与生命的奥秘。用心去解读与思考老子的核心思想,由此得到耐人寻味的启发,从而指导我们的思想与人生,终生将会受益无穷。

四、《老子》思想对于当今艺术设计的启示

在当今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对于作品的创作就是让作品从无到有的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的初始阶段,设计师在脑海中构思出作品,这就是作品创作的酝酿阶段,在这一阶段要求的是设计师对于日常生活的用心洞悉与体会,同时需要对于素材的积累与提炼以及对设计师自身审美的开拓与内涵。这些都与艺术设计作品的创造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是设计师综合修养的表现。艺术作品是否可以有效使用,在于艺术创作者对于“无”与“有”辩证统一关系的恰当把握。在艺术产品的使用功能方面,着重突出造型中的“无”就是重视“有”,人们通过“有”来用这个“无”。

在艺术作品的功能来讲,“无”所阐释是有用,通过“有”来体现“无”的不同用处,因此“无”与“有”之间是互相产生作用的,彼此之间也是不可或缺的。对于艺术审美而言,“有”又通过“无”来彰显艺术美,“无”通过“有”而取得独特的韵味,两者相得益彰。想要艺术作品深受使用者的喜欢,就要做到作品的“无”与“有”之间的和谐,由此来打动使用者的内心,产生艺术美的余音,并且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和享受。因此“无”与“有”在创作的过程中,以及艺术作品的使用与审美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分量,“无”与“有”辩证统一。设计师要懂得学习并遵循自然规律,这样会对艺术设计的创作和创意有着积极影响。在艺术设计中,艺术作品的构成元素有:功能,造型,色彩,材料,明暗等。设计师的创作,不仅仅在于他们元素之间的搭配与组合,并且使它成为功能性与审美相融合的设计,并且透过这些元素来体悟“自然”的创作法则,体悟“自然”的本质,由此通过观照“自然”获得更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品味。具体来说,就是从经典的设计语言中展现艺术设计的丰富性。从自然的“虚空”中展现艺术设计的实在的功能与用途,从艺术设计的“俭朴”中展现人们生活的丰富多彩与生命的丰硕和精彩。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及要把握好各种构成元素的辩证关系,体验艺术设计创造“物象”的快乐,又要超然于艺术设计的物象之外,通过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悟自然本源而获得更大愉悦,这一更深层的愉悦,是一中隽永的乐趣。对“自然”的关照,还需进一步重视艺术设计为大众服务。艺术设计的功能与审美的目标在于为人民服务,当艺术设计,无论在大的方面还是小的方面,尤其是在设计细节方面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与美好。因此对“自然”的关照,对“自然”的体悟,对于设计师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简介:柳迪,山东省济南市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2016级硕士,研究方向:民间手工文化产业研究。

论文作者:柳迪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解读老子思想的现代意义》论文_柳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