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研究论文_刘文杰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采取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48小时、72小时有创呼吸支持情况。(3)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6小时PaCO2、PaO2值。(3)研究组和对照组预后存活情况。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48小时、72小时有创呼吸支持情况分别为(4例、7例)、(8例、15例),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48小时、72小时有创呼吸支持情况分别为(4例、7例)、(8例、15例),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3)研究组和对照组预后存活率分别为92%、80%,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对能够明显提高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动脉血氧分压,减少有创呼吸使用率,对改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影响新生儿出生后的存活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原因主要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引起,主要临床表现为出生后急性呼吸窘迫,吸氧治疗后无效,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影像学表现为双肺透亮度降低,可有絮状、斑片状阴影或“白肺”[1]。目前有学者指出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减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透明膜、肺水肿的形成和肺不张有较好的疗效。因此本次研究拟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探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治疗价值。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1月我院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采取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研究组平均胎龄(32.8±2.4)周,男性30人,女性20人;对照组平均胎龄(33.1±2.8)岁,男性25人,女性25人;2组人员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入选标准(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符合儿科学的诊断[2]:进行性呼吸困难,气促,呻吟,三凹征,双肺见支气管充气征或白肺。(2)研究对象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3 排除标准(1)纳入研究时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2)患儿家长不配合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采取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初始参数:PIP:12-15cm H2O,PEEP:4-6 cm H2O,Ti:0.35-0.5s,Fi O2:0.3-0.45,Flow:8-10 L/min,F:20-30bpm。每次调节参数:根据血气结果调整,PIP:2cm H2O,PEEP:2 cm H2O,Ti:0.05s,Fi O2:0.05,F:5bpm。

1.4.2 研究组 采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初始参数 Flow:8-10L/min,PEEP:4-6 cm H2O,Fi O2:0.3-0.45。每次调节参数:根据血气结果调整,PEEP:2cm H2O,Fi O20.05。

1.4.3 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指征 若患儿使用无创呼吸支持模式(Fi O2≥0.5)不能满足血氧 88%~92%,则给予经口气管插管,并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方法:首剂100mg/kg体重,气管内滴注。可以根据临床情况,再次给予1-2次重复剂量,每次给予100mg/kg体重,2次剂量间隔12小时。

1.4.4 停无创呼吸指标 对照组:PEEP:4cm H2O,Fi O2<0.3,呼吸平稳。研究组:PIP:12cm H2O,PEEP:4cm H2O,Fi O2:0.3,呼吸平稳。

1.5 观察指标 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48小时、72小时有创呼吸支持情况。(3)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6小时PaCO2、PaO2值。(3)研究组和对照组预后存活情况。

1.6 统计学 研究数据录入 SPSS18.0分析系统,计量资料采用 描述,使用Student's t 检验。样本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法,当P<0.05,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48小时、72小时有创呼吸支持情况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48小时、72小时有创呼吸支持情况分别为(4例、7例)、(8例、15例),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2.3 研究组和对照组预后存活情况 研究组和对照组预后存活率分别为92%、80%,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理表现为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弥漫性损伤为基础,以透明膜、肺水肿形成。多数患者表现为难治性低氧血症和进行性呼吸窘迫[1]。而且胎龄越小,早产儿出生后越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原因与小胎龄婴儿肺发育不成熟,肺泡活性组织缺乏有关[3]。

本次研究中我们分别对研究组和对照组采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结果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aCO2、PaO2值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而且研究组在48小时、72小时有创呼吸支持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是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增强,在治疗呼吸暂停、呼吸衰竭中减少了有创呼吸支持率,降低住院时间,有较好的疗效。在使用期间主要起到以下疗效:(1)降低插管率和撤机失败率。(2)提高平均气道压力,增加肺泡通气量,增加潮气量[4]。(3)降低胸腹运动的不协调性和气流阻力,刺激呼吸,增加平均动脉压,还有学者对120例患儿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者,在呼吸性酸中毒上明显少于对照组[5]。(3)增加功能残气量,支持肺泡扩张。

因此,本次研究认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对能够明显提高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动脉血氧分压,减少有创呼吸使用率,对改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建生,吴本清,贺务实,等.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新生儿杂志,2011,26(5):315-318.

[2]高薇薇,陈运彬,张永,等.鼻塞式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7):524-526.

[3]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坏死性小肠结肠炎[M].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77-482.

[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诊疗常规(草案)[J].中华儿科杂志,2002,40(7):438-439.

[5]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M].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论文作者:刘文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  ;  ;  ;  ;  ;  ;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效果研究论文_刘文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