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小场地下的体育有效性教学策略分析论文_王瀛

小学小场地下的体育有效性教学策略分析论文_王瀛

(安徽省合肥市马岗实验小学)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小学体育愈发重视小场地教学,以提升体育活动的安全性,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目标。所以,本文主要就小学小场地下的体育有效性教学策略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对日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体育;小场地;有效性;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体育资源,发挥场地使用效能

1.1、合理安排场地,保证教学便利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常常都是多个班级一起上课,不利于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所以,教师要想真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感知体验,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充分结合学校的教学实况,合理规划教学场地。比如说,根据学生的年龄、场地的实用功能,确定各个班级的上课区域,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其二,在安排体育课程时,应尽量避免多个班级共同教学,并确保每一块体育场地都能得到有效应用,以免出现某节课几个班级同时应用,次节课又出现空挡的现象。其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层次,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于有效性。比如说,低年级教学应以提升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为主,对于场地大小没有过多要求;高年级教学则应以提升体育活动的技术性为主,对于场地大小有了明确要求,所以应将高低年级的体育教学时间、教学场地错开,提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1.2、灵活运用器材,发挥器材功能

在小学体育小场地教学中,体育器材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应重视器材的功能开发,传授学生正确的使用方法,以此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满足小学生的发展需求,实现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比如说,在进行“跳绳”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绳子对折,组织学生练习绳操;将两个绳子连在一起,组织学生进行跳绳比赛;把绳子打成疙瘩状的结,让学生当沙包使用。这样既能实现运动器材的灵活使用,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教学体验,还能进一步提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促进当代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1.3、带领学生自制体育器材,提升场地使用效能

目前,在小场地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发挥运动器材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还要积极带领学生进行体育器材改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比如说,在“投掷”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废旧报纸创设“纸球”,构建有效的游戏情境。首先,将教学场地平均分成两块,看作是两个不同阵营,每个阵营的成员可以都是男生或女生,也可以是男女生参半,确定参赛选手。其次,组织学生利用报纸制作“炸弹”,制作“篮筐”,在规定时间内看看哪个阵营投入的“炸弹”多,当教师宣布游戏停止时,游戏输方应接受相应的惩罚。这样既有效活跃了课堂氛围,提升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还进一步提高了场地的使用效能,对增强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巨大助益。

1.4、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增强体育教学质量

现阶段,小场地教学已经成为了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教师也在逐步摸索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然而在实践教学中下场地教学却成为了一些教师“放羊课”的借口,不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应深入挖掘学校的场地资源,借助学校的建筑物、自然环境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2、提升小学小场地教学有效性的应对措施

2.1、改良地面,注重安全

在小学体育课上,学生不是像在文化课一样安静地听教师讲解,还需要学生进行肢体动作模仿,自主性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在实践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对周边环境的考虑不周,没有意识到场地对于教学活动的限制,为学生的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对周边环境展开细微考量,注重场地的改良与清扫,一方面提升场地的美观性与欣赏性,另一方面提升小场地的教学效果,降低活动发生危险的几率。此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这些小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所,增强学生的活动体验,比如教学楼前的空地。

因此,教师在利用这些闲置的教学场地时,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将硬质地面改良成人造草坪,甚至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学校,还可以铺设橡胶场地;其二,及时清理体育场地,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展。

2.2、创新设计,拓展功能

要想发挥小场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最大效益,充分发挥小场地的应用价值,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与缺陷,所以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其一,创新小场地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场地,以免出现运动量小的活动占用大的场地,运动量大的活动占用小的场地,考虑各项活动的兼容性,实现小场地的最大化利用。比如说,一般学校在设置篮球场地时,还会在周围设置羽毛球场地与排球场地,对其进行不同规划与标识,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小场地的有效规划,提升教学效果,还能进一步实现场地功能的有效拓展,推动小学体育教学的高效开展。再比如,小学体育场地的长度通常在50米左右,那么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将场地改造成50米跑道,作为学生短跑测试的跑道,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又比如,教师可将场地周边的观看台阶设计成投掷场地,并把不同高度的台阶作为投掷标准,这样既能有效节省学生的捡球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投掷兴趣,还能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实现投掷活动的顺利进行。其二,加强技能练习,丰富实践经验。由于小学生的思想意识、逻辑观念均处于形成的初步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通过开展多元化、多形式的教学活动,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实现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2.3、巧妙利用,变静为动

目前,还有许多学校存在着体育活动场地不足问题,而我们除了要充分发挥小场地的应用优势,还要结合走廊、通道等建筑设施,进行多种教学资源的巧妙利用,实现教学活动效果的有效提升。

首先,针对学校楼房展开设计,比如说在走廊上,间隔一定距离就挂起一个球,这样既可以当做学生课间的娱乐项目,又可以随时随地训练学生的肢体弹跳能力,提升体育教学的便利性。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球的设置高度应有所不同,或者说有规律可循的,让学生知道自己当下能够摸到哪个位置的球,明确了解自己的弹跳能力到底有没有提升,或者是提升了多少。这样一来,体育活动就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可以渗透到学生周围的各个角落,提高体育训练效果。

其次,由于大部分小学生的身体高度还够不到篮球框,因此教师可以将篮球框装置在教学楼外墙上,并装置3-5个不同高度的篮球框,设计三分线、三秒区,这样就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还能有效开展投篮训练,提升教学效果。

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器械、树木、绳索,搭建成新的运动器材。比如说,可在临近的两棵树之间捆绑一根圆形钢管,制成一个单杠,这样学生就可以用其进行单杠练习、引体向上练习,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是丰富学生基础生活经验的基础保障,对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满足新课程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设计更贴近于学生日常生活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体育精神,锻炼学生的体魄,从而在增强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充分发挥小场地的教学优势,促进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奎东.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v.5(13):355-356.

[2]彭军.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分析[J].新课程学习(中),2015(5):167-167.

[3]史磊.关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的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17(8).

论文作者:王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小学小场地下的体育有效性教学策略分析论文_王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