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转课堂模式因其特有的师生互动,充分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初中语文教师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该模式下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与求知,尊重学生的看法与想法,将传统教学方法中的教师主导式、讲授式转变为与学生共同的讨论式、交流式,获得了众多学生的一致认可。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来临,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应该积极的运用到翻转课堂模式当中,往期的教学由于教学资源的困乏,学生只能单维度的接受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相对较差,如今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为翻转课堂模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且另一方面优质的教学资源与全面的教学设计不断的整合,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翻转课堂
一、阅读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运用的必要条件
1、学生反客为主。
学生替代教师成为课堂主体是翻转课堂模式运用的必要条件之一,被替代后的教师从俯视学生的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学生的随机提问成为了最有效的阅读教学内容,教学的主线也从原来的教材转变为学生。亚伦作为翻转课堂模式教学的创始人曾这样说道,学生在正常的作业完成过程中,可能部分会提出同样的问题,把具有相同困惑的学生可以形成一个学习小组,不仅有利于教师的逐个击破与批量知道,还完成了教师教学角色的转变。提高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更加优质的呈现教学设计,使学生真正的融入到阅读当中来是翻转课堂模式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意义。
2、核心塑造翻转。
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不是盲目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思考,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是翻转课堂模式运用的预期。重点的翻转失败、不走心的教学设计,都会影响教师的整体授课效果,对学生也是不负责任的。一篇完整的阅读有中心思想,中心思想作为一篇阅读的核心点是最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和理解的,难点也自然在这。学生的不断提问、讨论、表达应当作为整个阅读教学的点睛部分,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自己的阅读感悟才是最好的教学成果,教师更多的仍然核心点的铺垫与引导。
3、切记因地制宜
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适用于拿来主义,人水土不服的情况都时有发生,更别说生搬硬套一个非本国形成的教学模式。第一,中国初中班级人数校多,规模过大;第二,中国学生的内敛含蓄,不愿意当众表达观点;第三,西方教师习惯于多角度评价学生,中国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方式较为单一,这些对于翻转课堂模式中的互动有相当大的限制。因地制宜,进行翻转课堂教学中国化,创造具有中国特色教育模式中的翻转课堂模式是每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究与构想的,创造出适合中国学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阅读教学中翻转课堂模式的高度融入
传统阅读教学模式伴随了多代人的青春岁月,思维定式的形成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变,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对比分析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薄弱点,从而形成翻转课堂模式的高度融入。
1、流程翻转,学而后教。
翻转课堂模式中的翻转定义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的基本形式,更利于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形成自己的阅读判断。应试教学的弊端,教师在课堂中的“独断专行”,毫不费力的将学生的自由思想扼杀在摇篮里,而新模式中学而后教的理念完全形成流程翻转,学生的独立思考、自我领悟得到了极大的开发,教师再加以引导与纠正,很容易的让学生理解了阅读的正确核心思想,记忆地更加牢靠。
2、量变质变,充分备课。
题海战术虽然不被大多数教育学家认可,但确实是提高分数的有效途径,阅读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在备课课程中寻找大量的相关材料,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主文章时有更多的背景依托,例如,在进行历史特殊时期所形成的短文时,要注重准备大量历史材料,从而让学生在阅读正文时可以通过自身理解出作者的一些暗喻到底是在指什么,有利于学生理解核心内容,更直观的了解历史中的事、物、人,对文章有更深层次的体会。
3、多维评价,杜绝片面。
标准答案不应该由教师进行主观判定,尤其是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往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形成错觉,认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只有一种,其实,作者的思想可能不只一种,教师的主观判断也并不是唯一答案。语文阅读教师利用翻转课堂模式可以有效的弥补这一缺陷,在教师进行主观授课前,学生的思考结果已充分暴露,这时教师只需对相对于正确的思考确定加以确定即可,从而更好的调动了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翻转课堂模式是具有实际意义与积极意义的,不仅利于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形成提高,而且间接提升了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更增进了语文教师对于阅读课评价的多元化。翻转课堂模式作为21世纪教学技术与教学方法创新的必然结果,还需要各位语文教师持续改进,创造出贴合我国学生实际的中国化语文阅读课堂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翻转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许凯.考试周刊.2016(36).
[2]翻转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秦岭.求知导刊.2015(22).
[3]e时代环境下初中语文阅读翻转课堂教学的研究[J].沈烨萍.课外语文.2015(22).
论文作者:秦锡伟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课堂论文; 学生论文; 模式论文; 教师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教学中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