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论文_吴雪,戴欣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论文_吴雪,戴欣

(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安供电分公司 江苏省淮安市 223002;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安供电分公司 江苏省淮安市 223002)

[摘要]鉴于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在工程价值观、目标体系、管理定位等方面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概念:从工程系统整体出发,通过贯穿工程全寿命期的管理活动实现工程全寿命期整体最优的目标。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管理理论和工程实践体现,是在全面把握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将工程管理的全部要素在全寿命期的维度上整合集成,力求实现工程全寿命期系统最优化的目标的新的管理模式。工程系统分解结构是在工程系统功能分析的基础上,按功能和专业将工程系统分解为一定细度的功能面和专业子系统而形成的树状结构,它是工程管理系统思维在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中的重要实现工具,是各项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工作的管理技术支撑。

[关键词]工程管理;全寿命期;系统思维;工程系统分解结构

前 言

目前,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受到了我国很多人士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大的问题,这种管理思想涉及各个工程领域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并且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突破了传统的管理思维,以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为重点来加强工程目标的管理,使得整个工程在全寿命期内进行全方面的管理,以保证工程全寿命周期目标的最优化。因此,其管理应该贯穿于整个项目工程的全过程中,对整个项目的质量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的概念介绍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一种面向工程全过程的一种思维方式,充分考虑企业内部和外界的因素,旨在能够通过工程的实施进而改变环境,以达到企业内部收益和外部赞誉的双赢的目的。由于工程管理具有实现工程全寿命期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使得工程管理符合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进而实现工程管理的价值。因此,工程管理应该立足长远的视野和更加广泛的管理思维进行工程管理,以解决工程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是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根据工程的不同类别,面向工程全寿命期的系统过程,对工程进行系统化的管理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还将与工程有关的多方面联系整合起来加以集成化管理,以达到工程全寿命期整体目标的最优化。

2 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的局限性

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的管理重点是完善加强对工程建设阶段的管理;管理核心是质量、进度和费用支出,在整个工程建设期间对工程进行阶段性任务拆分;管理内容是三个控制: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进度;通过管理方法来实现管理目的,在管理中,能对管理工具进行合理充分地使用,达到合理管理的目的。这种现实性的管理思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这种从建设效率和效益出发的工程管理思维容易产生“为建设而建设”的思想,对工程的维护方面不够重视,对工程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认为工程建设完成就完成了目标。这也会导致对工程建设完成后的运行维护阶段造成困难,如:安全、健康和持续利用等问题。这些问题的隐忧会使工程在运行阶段存在一定的管理风险,对以后工程的长期使用造成消极影响。上面分析的原因是我国许多工程“短命”的重要原因。第二,传统的工程思维管理中对质量、进度、费用的管理,并不能满足新环境下对工程建设的追求和管理。其他目标因素也应该放入进来,如:健康、安全、环境等。质量、进度、费用这个传统工程管理追求的三个目标价值只能在施工阶段具有有一定的价值体现,但工程件数施工的工程价值只有在工程使用阶段才能体现出价值和意义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分析发现,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具有阶段性、局部性的特点,会对整个工程管理造成割裂影响,使工程管理的目标分散,造成管理过程的不连续。第三,传统的工程管理思维是一种直接面向工程建设的管理控制思维,这种思维在这几十年间给工程管理领域在研究和应用上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其定位仅仅满足于单一的个人管理者、单一职能管理等方面,这种定位使工程建设施工更加注重过程控制管理,而忽视了其目标层次后的应用性等。这种定位视角,施工建设的战略高度达不到应有高高度。

3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下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探究

3.1 工程全寿命周期系统分析。对于工程管理系统思维来讲,工程建设是为了帮助人类更好地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应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利用合理的工程技术对环境进行科学合理地改造。创造出来的工程项目具有一定功能或价值,可以帮助人们定居、商业活动、开封等。对其深入研究发现,其一般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建筑物、设备系统等,由各个合理的部分科学性组成,具备一定的功能价值,满足建设要求、质量等建设指标。通常工程处于一定的自然、经济、人文等各种环境下,建设施工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在对外界环境来讲,是一个开放性、包容性的系统,与外界环境产生影响。

3.2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系统架构。传统的工程管理理论和工程管理方法是工程全寿命管理的基础。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包括了许多部分,如:策划决策、建设施工管理、运行维护管理、后期环境协调等各个方面。在管理思路上站在更高层考虑,用全局的眼光建立管理方法。对全寿命期管理的基本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把握,提出各个系统在全寿命期下可以实现的目标,通过工程建设的技术创新优化管理思维,提高管理效率,管理创新和工程质量提高相结合,推动工程管理进步。

3.3 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协调。工程全寿命期设计多时期、多�P联方、多专业学科、多因素等的“复杂”管理,因此如何协调各个要素,使各个要素发挥积极作用是全寿命期的主要任务。各个要素在系统中,相互交叉影响,也给协调增加了难度。在协调时,应该以系统整体目标作为主要考虑要素,以结构合理、功能整体完善左幅辅助考虑要素,统筹兼顾,对各方面进行协调,充分发挥工程全寿命期管理的巨大优势。其中,应该抓住主要因素,舍弃或者战略性的对一些因素进行放弃,合理科学地进行协调。

3.4 完善全寿命期管理系统。全寿命期管理系统实际上也与传统的管理系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可以说其是传统管理系统的升华,工程管理系统完善了传统管理系统的不足,加强了对于施工整个过程,包括对工程规划,施工以及工程质量的全过程的管理。但是并不是全寿命期管理系统就可以实现这些目的,为了更好的实现工程的价值,应该完善工程管理系统,这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工程寿命期管理时,每部分的管理是不同的。工程寿命期的整个管理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其所应用的理念,思想都是现代化的。工程全寿命期管理是对工程整体的管理,而不是任何一部分,一阶段。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全寿命期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方式有很大区别,其存在着多方面的管理优势。全寿命期管理不仅需要设计及其广泛的施工内容,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施工专业知识,这也表示着我国现代工程管理方式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莉.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J].工程管理.2015(5):241

[2]胡振中,路新瀛.张建平.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桥梁工程全寿命期管理应用框架[J].公路交通科技.2011(1):20-24

论文作者:吴雪,戴欣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6

标签:;  ;  ;  ;  ;  ;  ;  ;  

工程管理系统思维与工程全寿命期管理论文_吴雪,戴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