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基本职能和实现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组织论文,非公有制论文,职能论文,途径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47(2007)11—0037—03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创新的理论和实践,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是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环境中生存和成长的内生性活动。同时,在党的建设总体目标以及党员队伍发生变化的今天,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的职能如何定位,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及其发挥作用的途径需要作出哪些调整,也需要重新思考。这些问题说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需要从党的建设的规律性出发,从非公有制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出发,对非公有制企业与党的建设相互促进的作用机理重新进行梳理,对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作出新的回答。
一、党组织是非公有制企业内生性发展的驱动力
作为一种经济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的意义何在,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理性反思,得出了这样的发展思路:在企业发展的起始阶段,党组织更多地作用于督促企业合法经营、依法纳税;在经营发展过程中,政府逐步消除影响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党组织更多作用于为企业塑造良好社会形象、营造内部关系和谐;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追求中,通过健全工会组织、党的组织为企业培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性驱动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的实践也印证出,只有党组织的建立根植于非公有制企业的人们对自身利益的理性计算,企业内生性地认识到党组织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建设的开展才能具有坚实的基础。
党组织的建立健全是非公有制企业成熟与否的标志。企业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人、财、物以及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愿望和信息沟通等基本要素的齐备,而且这些要素要高效率地正常运转,必须有一个分工明确、责权利清晰、能协作配合的组织结构。企业的治理结构解决的只是企业正常运转问题,并不能自然解决运转的内在动力问题,而党组织的介入可以为企业的运转带来新的驱动力。党组织的介入能够促进组织要素的优化,党组织对于企业长远发展目标的理解和表达、对于员工素质的熏陶、对于规范的执行,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党组织的介入能够促进组织结构的完善,党组织通过相应的载体或活动促进不同管理层之间的沟通和意愿表达,这也对现代企业管理扁平化与科学化的直接促进;同时,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党组织能够更好地理解党的政策走向、更好地表达其政治和利益诉求,这都是任何其他组织所无法实现的。由此可见,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建立健全为企业运作解决了人的动力的问题,这是企业有效运转的重要标志。
建立健全党组织是增强非公有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企业不仅是现代技术支撑和现代管理运用的经济实体,还是具有现代素质的员工结合的组织,相比较而言,非公有制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和团结协作意识更为重要。建立在员工技能素质基础上的行为规范、价值理念是“软实力”的基本要素,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问题。但是,企业的管理只能把现有人员的能力发挥好,并不天然能够促进人的素质的优化。如果对企业管理作进一步分析就可以发现,培育员工的行为规范、价值理念,恰好是非公有制企业借助基层党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独有的政治优势。从提高员工素质角度来认识党组织这个传统优势,它就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我们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的独特优势所在。在人力成为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要的资源的今天,如何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内聚力,是直接影响企业竞争力的环节之一。而法人治理结构也好,工会及其他组织也好,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当人们重新把视角转移至党组织时才发现,党组织的优势恰好是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整合相关要素,形成齐心协力的凝聚力。发挥党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优势,把政治优势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就是不断激发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制胜武器,也应当是企业管理的成功之路。
建立健全党组织是非公有制企业塑造社会形象、拓展发展空间的需要。在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初期,政府为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创造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而党组织的活动则更多体现在从内部规范其诚实经营和依法纳税。在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步入健康轨道后,更多的业主意识到企业不但要发展自己,而且要回报社会,自觉承担各种社会责任和义务,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为企业在竞争中提供强大的“形象优势”。适应这种良性发展的需要,一些成熟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及时提出以人品打造品牌,以党组织的形象树立企业的形象,以党组织对社会的回馈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这样,企业的发展就有了更加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更加明确的社会责任。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注重良好形象的塑造,为企业的发展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由此带动了众多非公有制企业的效仿。在这种企业一社会的良性互动中,党组织和党员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得到充分的展现,党组织的活动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企业形象也由此得到重新塑造。
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作用机理
党的建设本身不是目的,是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企业党组织作了同样的描述,就是说,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都是为促进企业发展服务的,最终要用完成经济业务工作的实际效果来检验党的建设的成效,这就是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作用机理。
第一,从规范企业的外生性力量发展成为企业的内生性组织,党组织以政治优势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基层党组织的职责。这种职责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就是通过宣传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组织员工群众,促进经济的发展。党组织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深入到经济工作中去,掌握生产经营的现状,但又不陷于经济业务工作中,而是在熟悉经济工作的基础上,站在政治的高度,通过组织手段有效服务,为经济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精神动力。
第二,党组织引进民主决策机制和民主管理模式,以良性机制运行保障企业持续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注意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管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它揭示出职工民主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职工参与管理,成为现代企业吸纳人才、增强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党组织是领导群众组织的,通过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的理念,构建现代企业所需要的民主管理制度,从而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推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党组织以党内民主推进企业民主管理,保证企业员工主人翁地位的实现,不仅直接能够推动非公有制企业的持续发展,也能更好地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第三,党组织塑造员工团结协作意识和归属感,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从理论上讲,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要素;从管理角度,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因应当是人的素质的不断提升。由此,在物质条件和福利待遇理性增长的基础上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企业发展的最终动因,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困扰现代企业管理的世界级难题,是如何在物质技术和人的基本素质既定的前提下不断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如何在物质技术和人的业务技能素质既定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恰好是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空间。企业党组织通过培植企业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激发企业职工强烈的内在动力和高度的工作热情;通过培育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加强职工的教育引导;通过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美化企业环境等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就能够逐步形成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的工作机制,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同心同德办好企业。
第四,协调劳资方利益关系、塑造企业社会形象,为企业的发展营造和谐的环境。非公有制企业基层党组织不是以某方利益的代表者而是以利益协调者的身份出现,通过理顺各种关系促进企业和谐。比如,党组织通过相应的载体或活动,促进不同管理层之间的沟通和意愿表达;再比如,党组织能够更好地了解员工的政治和利益诉求。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通过营造组织内部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们认识和分析的能力、释疑解惑防患于未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企业构筑和谐发展的稳定剂和解压阀。
三、以创新的党建工作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
在促进发展、维护和谐的前提下,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与党的建设的目标、方向是一致的。企业发展也内在地要求推进党的建设的创新,即以增强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体现党的先进性,以党组织的先进性推进企业的持续、跨越发展。为此,以推动非公有制企业跨越式发展为己任的党组织,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以党的建设的规律性、规范性和创造性增强其自身适应性。
一是要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探索党的建设的规律性。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同其他部门党的建设一样,也表现出一般性和特殊性。一般性是指: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定位和作用的基本框架是相似;特殊性是指:不同企业由于其环境因素、党员队伍、历史因素等基础不同而表现在发挥作用及其途径上的差异性。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既要认真总结一些成熟企业党组织活动方式的好经验、好做法,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深化人们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理性思考,也要结合实际,分析具体情况,找准体现自身特色的党建模式。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还在于,通过从理论上对党的建设进行研究并在实践中得到深化,从而获得一个科学的稳定的认识,以提高人们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自觉性,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针对性。
二是要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提高党的建设的规范性。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党的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个别业主的思想觉悟上、个别书记的威望和工作能力上,也不能因为业主的喜好和党组织领导人的变动而变化,而是要走出一条靠经常性的工作和制度建设来解决问题的新路。对于制度建设的重要性,源于对制度的特性的认识。就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而言,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有:第一,用制度规范上级组织的职责。上级党组织要把业务管理和党务管理结合、统筹起来,避免出现诸如建委管业务、工委管党建、互相不搭界、工作不沟通等现象,使得业务工作与党务工作的布置、开展、考核真正实现有机统一。第二,依靠制度规范企业内部各种组织的关系。如果党组织仅仅停留于服务而缺乏监督职能,如果只是作为一方利益的代表,都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第三,用制度规范党组织与群众组织、自治组织和其他组织的关系,真正发挥领导作用。
三是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工作,增强党的建设的创造性。现在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普遍面临的困惑是,如何适应形势和党员队伍的变化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如何增强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何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等。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就要打破原有旧观念的束缚,突破党组织主要依靠业务关系开展党的工作和党员主要在一个组织内开展活动的习惯做法,尽量采取灵活高效、业余小型的活动,使党员教育生动形象、切合实际。党的建设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符合党的建设的客观实际,才能解决党员群众的思想困惑,也才能增强党组织自身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要改革,就必须不受固有思维定式的束缚,不在历史和过去寻找参照系数,而应以实践的标准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创新,就不能从老祖宗那里寻找现成答案,也不能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只能依靠广大党员带领群众不断探索和艰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