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见论文,实施素质教育论文,成人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498(2001)04-0022-03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面对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用工制度的改革,对人才的需求的标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毕业生走向社会,能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在校学习期间只重视单方面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已远远满足不了当今社会的要求。社会需要的是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掌握整体专业技能,有良好的协调各种工作能力,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人才。那么这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就需要学生在学校里接受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素质教育,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使他们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具有一个大学生应有思想品质、文化修养,独立处理、解决和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
当前,成人高校的学生普遍来自于“三校生”(即中专、中技、职校),文化基础知识较差,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庭的宠爱,独立生活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针对这些现象,成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更加具有必要性、特殊性和针对性,探讨成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江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成人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主要围绕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信仰马列主义,熟悉邓小平理论,学习江泽民论“三个代表”,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方法,并能够运用邓小平理论解释当代中国的重大社会问题,坚信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正确认识,对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有正确理解认识。
熟悉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及其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通过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崇尚科学,具备良好的是非鉴别力。
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伦理道德教育,具有集体主义精神,良好的文化修养,学会懂得尊重人、关心人。遵纪守法,敬业爱岗,开拓进取,爱心奉献。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要进课堂,各类专业开设政治理论课,系统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开设职业道德课,学会在工作岗位上运用专业知识,同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才能更好发挥作用。同时寓思想政治教育于课堂专业知识教育之中。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认识问题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班主任工作、班集体建设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班主任是当然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注意及时发现学生思想和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导疏理,排解问题矛盾,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道德完善、人格健康的良好思想政治素质。
二、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教育
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是学生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理论的必需,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重要模式。不可否认科学文化知识的系统学习掌握,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乃至综合素质的重要内涵。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偏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成人高校在教学中既重知识的传授,又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成人高校教学内容应注重理论和能力并重,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应本着“必须”和“够用”为原则,而实践能力的要求则要高于相对应的普通高校学生。学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在教学内容、课时分布、实践课安排等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加大对学生专业技能、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各专业要根据专业特点,必须让学生在学期间,既学懂专业理论知识,又能较熟练掌握本专业的专业技能,独立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学校转变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具有成人教育特点的教育理念,那就是既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新方法、新信息的传授,又重视应用性内容的充实和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成人高等教育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重视健康的心理素质教育
学生的心理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素质薄弱在成人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人际交际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差,独立生活能力差,处理问题能力差,自我控制、约束能力差,严重会出现心理障碍,心理感觉为焦虑、恐惧、内心充满矛盾,急躁盲动,自卑心理。学习中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不刻苦,遇到问题避重就轻,绕道走,跟不上学习进度,但又急功近利,考试作弊等违纪现象时有发生。试想,这样心理素质的学生怎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不能承受挫折,怎能参与社会的竞争?良好的意志品质决定一个人在面对人生中无法回避或难以预料的困难和挫折时,具有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勇气、毅力和恒心。因此,成人高等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和人格塑造,使他们具有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建立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从心理学角度,一个人良好的个性、坚强的意志品质的形成,来自遗传、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影响、学校的教育等各方面,但学校教育是重要因素。特别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学历不仅要证明一个人受教育的经历和程度,也是对一个人科学文化素质、职业道德、专业技术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的综合水平的鉴定。因此,成人高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使心理健康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从几个方面入手:①、坚定的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世界观、人才观、价值观。②、转变观念、增强信心、创新能力的培养。③、建立奖励激励机制,树立学生中的优秀典型。消除自卑心理,要树立“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行”的思想,激励学生努力刻苦学习。④、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做有文化还要有修养,遵纪守法的公民。除此之外,要加强教育管理制度的监管机制,杜绝学生中的违法、违纪行为,保障成人高校学生群体向高素质发展。
四、提高教师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关键
成人高校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提高现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关键。教师是施教的主体,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是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树立正确教育观、社会价值观。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不断充实完善自我,适应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即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专业知识,健康的心理素质。这就是说,首先,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政治修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其次,要为人师表,做人楷模,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严于治学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人格培养人格,用灵魂塑造灵魂。用自己高尚的道德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道德水准。第三,成人高校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社会的发展变化,要求教师不断充实所需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业务知识要从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成为一专多能的“双师型”教师。教师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课堂教学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注重采用“启发式”、“讨论交流式”“模拟实习”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第四,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要有爱心,乐于奉献,宽容豁达。教师的爱是施教的前提。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关注的“理想”、“价值”、“择业”、“恋爱”等问题,教师要正确引导,交流观点,融合感情,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教师要以健康的心理素质,成熟稳健的性格,对学生进行热情、科学、理智、耐心地施教,使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